首页 > 寺庙

姜太公如何钓鱼|

姜太公如何钓鱼

姜太公钓鱼的时候,钓钩是直的,上面不挂鱼饵,也不沉到水里,并且离水面三尺高。他一边高高举起钓竿,一边自言自语道:“不想活的鱼儿呀,你们愿意的话,就自己上钩吧。”一般人钓鱼,都是用弯钩,上面接着有香味的饵食,然后把它沉在水里,诱骗鱼儿上钩。

姜太公如何钓鱼|

太公姓姜名尚,又名吕尚,是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灭商的功臣。他在没有得到文王重用的时候,隐居在陕西渭水边一个地方。那里是周族领袖姬昌(即周文王)统治的地区,他希望能引起姬昌对自己的注意,建立功业。

第九十八签古人姜太公渭水钓鱼

概述:姜太公即姜望,为一智勇双全之人。未受周文礼遇之时,常坐在渭水之滨垂钓,但即钓即放,人问之为何?答有待时机的来临。故姜太公实具有大智慧,知命亦知进退,能守而待时机。因此终能于八十高龄,受到文王之礼聘为相,辅助文王灭商纣而取得天下。求得此签者,营谋事虽成,但必费尽颇多心力始能达至。

释义:谋望:可成,唯需等候时机。钱财:暂时未可。婚姻:如能不急进则可成。自身:一切以忍耐爲修身之本。家宅:仍未兴旺。开业:尚欠可托之人。迁居:有待时机。出行:适宜,会遇贵人。疾病:慢性之病,较难痊愈。六甲:稍候可得孕。行人:已在旅途之中。诉讼:双方均无好处。

姜太公当年钓鱼的地方——钓鱼台 姜子牙钓鱼台

姜子牙钓鱼台 姜太公当年钓鱼的地方——钓鱼台

中国钓鱼始祖之乡——姜太公钓鱼台位于宝鸡市陈仓区天王镇磻溪,相传为姜子牙从政前的隐居垂钓之地。据记载,太公钓鱼台有3处,初钓河南新安城东,继钓陕西咸阳城西,后钓宝鸡陈仓区天王镇磻溪河谷,而三处中又以磻溪钓鱼台最为有名。因为,姜太公在此垂钓的时候,遇到周文王的拜谒,辅佐朝政,才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文武之治”盛世。

姜子牙,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俗称姜太公。商末东海 今河内郡汲县人。周文王出猎时,和他在渭水之北相遇,一见如故,文王日:“吾太公望子久矣”,尊称太公望,成为首席智囊,辅佐姬昌建立霸业。周武王即位后,尊为“师尚父”,成为周国军事统帅,人称姜尚。辅佐武王消灭商纣,建立周朝,封为齐侯,定都于营丘,成为姜氏齐国的缔造者、齐文化的创始人。辅佐执政周公旦,平定内乱,开疆扩土,建立成康之治。后经周天子特许,享有代天子征伐诸侯的权力。因此,传为他当年得遇文王时的钓鱼台,也格外有名。

石上留有深深两道跪痕,后人称之为“跪石”。

钓鱼台地处两山之间,四周奇峰叠嶂,松柏苍翠。磻溪水从山间潺潺流过,溪畔有一块巨石,石上留有深深两道跪痕,后人称之为“跪石”,这就是姜太公垂钓之处。说是姜子牙在此以跪坐的姿势垂钓整整十年吧,从公元前1072年至公元前1062年,从73岁开始,到83岁为止,春夏秋冬,风雨无阻,姜子牙须发皆白,矢志不渝。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里记载的“水次平石钓处,即太公垂钓之所也,其投杆跽饵,两膝遗迹犹存,是有磻溪之也……”“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就源于此。

钓鱼台北边还有一巨石,高约3米,上刻“孕璜遗璞”四字。此石上大下锐,锥立河中,千百年来巍然不动。相传,它出自姜子牙所钓的一条鱼腹之中,被姜子牙随手丢在此地,目此被称为“丢石”。又因其石形状像大鹫,故又称“大鹫石”。

石上刻“孕璜遗璞”四字,称为“丢石”。

钓鱼台南边有一个毋忌洞,传说毋忌为磻溪的一位樵夫,因与太公相识,遂心如愿于文王。台西边有太公庙,是为奉祀姜太公而修建的。太公庙西又有文王庙,相传文王请太公时,太公坐于车上,文王亲自拉车于此地。后人为作纪念,遂修此庙。

此处也是磻溪入渭河之处, 近来年又建一座水库,大坝雄峙,流瀑飞泻,蔚为壮观。钓鱼台三国时称箕谷,亦是古代关中通往巴蜀的孔道之一。史载公元228年春诸葛亮一出祁山“使赵云、邓芝为疑兵,据箕谷,关中大震”。是三国时著名的战场。

太公湖上修建的水库大坝。

钓鱼台景区自然景色非常迷人,河光山色相映争辉。区内峰峦叠嶂,飞流激柱,柏山做屏,芳草如毯,森林茂密,红叶尽染。

景区内主要有八大景区,100多个景点,集人文古迹、自然景色、水上游乐、影视观赏为一体,是理想的观光游览、度假休闲的理想之地。


|姜太公如何钓鱼

   

姜太公如何钓鱼|
  • 姜太公当年钓鱼的地方——钓鱼台 姜子牙钓鱼台|
  • 姜太公当年钓鱼的地方——钓鱼台 姜子牙钓鱼台| | 姜太公当年钓鱼的地方——钓鱼台 姜子牙钓鱼台| ...

    姜太公如何钓鱼|
  • 姜子牙是不是姜太公|
  • 姜子牙是不是姜太公| | 姜子牙是不是姜太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