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歌圩是什么
壮族歌圩是是壮族群众在特定时间、地点举行的节日性聚会歌唱活动形式,壮语称为圩欢、圩逢、笼峒、窝坡等。凡是壮族较大的聚居区都有歌圩,举办歌圩的时间主要在春秋两季。春季歌圩以三四月间为最盛,农历三月初三举办的次数最多,秋季歌圩集中于农历八九月,尤以中秋节为最佳日期。
歌圩,是壮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也是男女青年进行社交的场所。在山野的歌圩上除进行商品贸易外,主要是进行对歌,一帮帮男女青年初次见面,就对歌比赛,在歌唱中互相结识,选择对象,建立爱情。
歌圩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青年通过对歌,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就互赠信物,以为定情。此外,还有绣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动。抛绣球主要是娱乐,也作定情信物。碰彩蛋是互相取乐承欢,已有定情之意。
圩怎么读音 圩的读音是什么
圩是多音字,有三个读音,分别是xū、wéi和yú。当圩读作xū时,它的意思是指南方一些地区的集市;当圩读作wéi时,它的意思是指中国江淮低洼地区周围防水的堤;当圩读作yú时,指低洼,可以组词为圩顶。
当圩读作 wéi时〈名词〉:
(1) 形声,从土,于声。本义:低洼区防水护田的土堤;
(2) 同本义 ,长江中游地区称为垸,统称“圩垸”,圩,圩岸,——《字汇》;
(3) 又如:圩丁(修筑圩田的人);圩户(耕种圩田的农户),圩防(堤坊,堤堰);圩长(主管圩田堤防事务的人);圩埂(围人的堤堰);圩墙(用土石筑成的围绕村镇的墙);
(4) 围绕村落四周的障碍物,也作“围子”。如:土圩子;树圩子;
(5) 凹,中央低而四周高。如:圩邪(低洼的地方);圩顶(头顶凹陷,指人的头部中央低而四旁高)。
当圩读作 xū时〈名词〉:
湘、赣、闽、粤等地区的农村集市,如:赶圩(赶集);圩埠(市集码头)。
常用词组
圩场、圩日、圩市、圩镇。
当圩读作yú时:指低洼,可以组词为圩顶。
壮族是什么节日
壮族传统节日主要有三月陀螺节、陇端节等,有的节日跟各族一致。
三月三是广西汉、壮、瑶、苗、侗、仫佬、毛南等族最隆重的节日,2014年确定为广西传统习惯节日并放假两天。
陀螺节在广西壮族聚居的地方,每年都举行一次有名的体育盛会——陀螺节。时间是由旧历年除夕前两三天至新年正月十六日,历时半个多月。
陇端节是云南文山富宁县及附近壮族的传统节日。“陇端”(壮语,赶田坝之意),是壮语译音,意为到宽阔平坦的地方去相聚。
|壮族歌圩是什么
圩怎么读音 圩的读音 壮族歌圩 壮族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