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寺庙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称号有哪些啊|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称号有哪些啊

县试(由知县主持);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称号有哪些啊|

府试(由知府主持);

院试(由朝廷委派学政主持);

乡试(一省范围内,参加者必须为“秀才”,考试及格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会试(全国范围内,三年举行一次,地点在北京贡院即如今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会试考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为“会员”);

殿试(地点在故宫保和殿,由皇上亲自主考,考试者必须是贡士,考中者叫‘进士’,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如果一个人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考第一名,就叫“连中三元”。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有哪些名次

同进士出身,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而称秀才为茂;

举人,参加乡试而被录取的称举人;

解元,生员参加乡试;

会元,举人参加会试;

鼎甲,指殿试一甲三名,鼎元,为科名中最高荣誉,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被称为连中三元,考上为贡士;

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录取三百名为贡士,会元、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

贡士,参加会试而被录取的称贡士,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皇帝委派大臣主管殿试,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若干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明、清殿试,分为三甲;

状元,参见殿试条,科举制度殿试第一名,又称殿元;

进士,参见殿试条,考中进士,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副总裁,第三名称探花,皆赐进士及第;

生员即秀才。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程序,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内容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乡试,唐宋时称“乡贡”、“解试”。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试本地人,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金代以县试为乡试,由县令为试官,取中者方能应府试。元代在行省举行,但腹里则分别在河东、山东二宣慰司和真定、东平、大都、上都四路举行,共17处。考试分两榜,蒙古、色目人榜只试两场,汉人、南人榜试三场。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凡本省生员与监生、荫生、官生、贡生,经科考、岁科、录遗合格者,均可应试。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庆典加科为恩科,考期亦在八月。各省主考官均由皇帝钦派。中式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第五名称为经魁,第六名称为亚魁。中试之举人原则上即获得了选官的资格。凡中式者均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

会试.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会试,金元明清四代科举考试名目之一。所谓会试者,共会一处,比试科艺。由礼部主持,在京师举行考试。会试在北京内城东南方的贡院举行。会试的主考官4人(明代为2人)称总载,以进士出身的大学士、尚书以下副都御史以上的官员,由部都请派充。会试取中者称“贡士”又称为“中式进士” ,第一名称“会元”。录取名额不定,明代约300名左右,分南、北、中三地域按比例录取。清代无定额,每科自百余名至二三百名不等,最多的一次在雍正八年(1730),录取406名,最少的一次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共取96名。各省被录取的名额,以应试人数及省的大小、人口多寡而酌定。会试揭榜后,中式者于下月应殿试。

殿试。殿试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考八股文和试帖诗等。八股文题目出自四书五经,略仿宋代的经义,但是措辞要用古人口气,所谓代圣贤立言。结构有一定的程式,字数有一定的限制,句法要求排偶,又称为八比文、时文、时艺、制艺。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八股文。八股文主要测试的内容是经义,《诗》《书》《礼》《易》《春秋》,五经里选择一定的题目来进行写作。题目和写作的方式都是有一定格式的。八股文中有四个段落,每个段落都要有排比句,有排比的段落,叫四比,后来又叫八股。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称号有哪些啊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称号有哪些啊|
  • 中国古代的颜色|
  • 中国古代的颜色| | 中国古代的颜色| ...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称号有哪些啊|
  • 唐代科举考试|
  • 唐代科举考试| | 唐代科举考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