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寺庙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豆瓣的致郁童话|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豆瓣的致郁童话

各单位注意,以下内容含有大量剧透,如果有未看过此电影的人员,请迅速撤离!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豆瓣的致郁童话|

首先明确一下本篇解说的基本原则:好的改编电影一定是不依赖原著也能看懂的电影。因此这篇解说不打算将原著作为参考,不涉及原著的任何部分。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主人公派为我们讲述了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奇幻瑰丽,用很长的篇幅描绘了人与动物海难后求生的壮阔史诗;第二个故事则讲述了海难后人与人的残杀,虽然只有寥寥数语,却冷酷阴暗连保险公司的调查员也不愿意相信。但其实理解这部电影的关键在于你是否发现了更加阴暗的第三个故事。而能否发现第三个故事的关键在于你是否理解了导演在前两个故事中埋下的诸多隐喻和暗示。

先说第一个故事

以为这只是个奇幻故事?还是太naive

隐喻一 老虎

老虎是否就是派自己?这个问题的答案直接决定了第一个故事的真实性,而答案是肯定的。电影前半部分,派偷喝圣水被发现,宽容的牧师不仅没有责备还为他倒了一杯水,说 :You must be thirsty.

可这跟老虎有什么关系?老虎是理查德·帕克呀。不,不是的,老虎本来有另外一个名字,“Thirsty”其实就是老虎的名字!老虎在溪边喝水被人们逮到取名为Thirsty,只是后来登记员把猎人和老虎的名字写反它的名字才变成了理查德·帕克。后面派偷喂老虎被父亲训斥时,父亲说:“当你凝视它的眼睛,你看到的只是自己的倒影。”两个片段互相佐证,让我们明白,老虎就是派自己,至少是他身上的一部分——兽性。派后面说没有老虎他就不会活下来,实际是没有兽性他就无法做出残酷的选择,无法活下来。此时我们回到开头,重新审视全片,会发现主人公的名字其实就是个隐喻:因为希望儿子心灵纯净,父亲用世界上最纯净的泳池Piscine 给儿子命名;但因为发音同 pissing (小便的现在分词形式)相近,派在学校被同学叫做小便。Piscine 既可以是纯净的水也可以是是污秽的尿,人既可以是温暖善良的人,也可以是冷漠残酷的野兽。纯净与污秽,超我与本我,人性与兽性贯穿电影的始终。

隐喻二 海岛

海岛是母亲还是女友?我认为是女友。在解释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再回顾一下故事的结构。无论是人和动物还是人和人,这两个版本的故事都有着共同的背景。作为仅有的共同点之一,这段背景就成了我们解读电影的关键。这时候,人物不再只是人物,手链不再只是手链,而都成了为整个故事服务的要素。带着这种全局观,我们再来解读。

先说为什么是母亲。

一,林中莲花。派晚上睡觉前摘下了一朵花,剥开呈莲花状,在里面发现了一颗牙齿,于是明白救了自己的岛是座食人岛准备逃离。莲花,指的就是母亲。母亲出场时在地上画的就是莲花。派登岛前在海上看到的幻象里,先是出现了莲花,紧接着就是母亲。

母亲出场时画的是莲花

莲花之后才出现了母亲的脸

二,岛的形状。

海岛的人形轮廓

岛的形状是仰面躺卧的人形。但是仅仅依据这一个模糊的人形我们也无法判断是谁,和前面出现过一次的人形对比来看或许会更清晰。

派进入教堂前出现的人形轮廓

这是派进入教堂之前的场景,进入教堂和牧师交谈后,派回到家摸着毗湿奴的神像说:“毗湿奴,谢谢你介绍上帝给我。”

前后对比,可以认为仰面躺卧的人形代表着毗湿奴或者和毗湿奴有联系的人或物。为什么要呈现出毗湿奴的形状呢?为了不让自己发疯。回忆一下派(素食主义者)捕鱼吃鱼的时候,他痛哭着说:“毗湿奴,谢谢你,谢谢你化身为鱼救了我们。”鱼犹如此,母何以堪?派说认识神明是需要他人带领的,而母亲就是他了解印度教认识毗湿奴的引路人。跟毗湿奴有联系的人,就是派的母亲。

说完了为什么是母亲,再来说为什么不是女友。根据前面所提的全局观,女友不再只是女友而是为整个故事服务的要素。回顾全片,我们发现女友这个角色存在的作用就是暗示和铺垫。林中莲花暗示了后面食人岛发现莲花的情节。把女友送的手链绑在岛上则是对母亲的思念和告别(赠别礼物本身就是一种隐性的告别)。送给女友则有些说不通,因为把对方的礼物再送还给对方往往意味着关系的破裂,或者是对过往关系的否定。而派以女友的名字给女儿命名,说明对女友仍有很深的感情。派说:“我记得那天发生的一切事情,却唯独不记得告别。”不是说女友根本没有告别偷偷跟着他上了船,也不是说告别了但他忘记了(派能把圆周率一字不差地写满几面黑板,又怎会忘记这么重要的事),而是对后面情节的一个铺垫——派无法承受过于残酷的事,为了不被这种残酷压垮,他只能选择遗忘或者将其解构成新的故事。派无法承受与女友诀别的悲伤,选择了遗忘;派无法承受同类相食的残酷,选择了解构。

第一个故事中也存在着许多其他暗示,它们的存在并不是要直接指出第三个故事,而是通过说明这个故事的虚假,来间接证明第三个故事的存在。比如被锁着和被喂了镇定药的动物竟然比人先跑出来;载着猩猩的香蕉还能漂浮在海上;漂流遇到的奇奇怪怪的生物和景象堪称虚幻;海岛上竟然布满着狐獴这种主要分布在沙漠中的动物;派反复强调没有老虎他就活不下去但我们看到的却是他一直在照顾老虎……看到这里你会彻底怀疑第一个故事的真实性,把目光投向第二个故事,但第二个故事就是真的吗?

来看第二个故事

第二个故事的几处细节也说明了它不是真实的,至少不完全真实。母亲坐着漂浮的香蕉来到救生艇上;明明有几周的粮食厨师却要吃老鼠;派前面说有几周的食物后面又说要是没有厨师活不了几天;厨师杀了派的母亲后没有一不做二不休杀了派;那么珍惜食物的厨师竟然把派母亲的尸体扔到了海里;派去杀厨师的时候他竟然没有反抗……

有了上面的分析,我们就可以还原出第三个版本,也就是那个真实的故事:船只失事,只有四人成功逃生到了救生艇上,分别是水手、厨师、派的母亲和派,分别对应斑马、鬣狗、猩猩和老虎。水手跳船时摔断了腿,由于没有粮食,厨师骗大家说为了水手的安全必须要给他截肢,真实目的是想用截肢来当食物以及作为鱼饵捕鱼(可能也想借此杀了水手,减少粮食需求)。但是厨师的真实目的很快被派的母亲发现,两人起了争执,派的母亲在争执中被身强力壮的厨师杀死,派无法忍受,杀死了厨师。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派依靠水手和厨师的尸体以及捕来的鱼(鱼饵就是尸体上的肉)为食。但是这些在一段时间之后也吃完了,派又遭遇到了暴风雨,饥饿与疲劳把派折磨的奄奄一息,而船上剩下的只有母亲的遗体。为了生存,派不得不做出选择。他以母亲的尸体为食,最终得以漂流到海岸边获救。前两个故事,都是派为了减轻残忍的真相给他带来的巨大压力而做出的解构——否则很可能会被逼疯。派说母亲坐着漂浮的香蕉而来,大概是因为父亲和哥哥的牺牲才换来了母亲的得救;说有几周的食物厨师却吃老鼠,真相可能是根本就没有食物;对厨师充满厌恶(厨师吃老鼠)的同时有着些许赞美(没有厨师活不了几天)则是厨师杀了自己亲人对他厌恶和自己杀了厨师对他愧疚这两种情感的解构;杀厨师的时候他没有反抗是对血腥场景的模糊;母亲的尸体被丢到海里则是对自己吃掉母亲尸体的隐藏……为什么派在调查员的追问下也还是隐瞒了关键部分的真相呢?不是他回忆不起来,而是他不能去回忆。派的内心替他打造了一把没有钥匙的锁,把那些悲伤、残酷的故事锁在了里面,永远不放出来,因为一旦放出来它们就会变成一块块大石头,压得派喘不过气,压得他一步也无法往前。

心有时候是很脆弱的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本片的内容,那就是母亲在餐桌上说的:“理性解决外在,信仰解决内在。”理性告诉派为了生存下去他必须去吃肉甚至吃人,但他内在的情感无法接受,于是有了毗湿奴化身的鱼,有了瑰丽的海洋幻境,有了布满狐獴的海岛……

我的故事说完了。现在,到你了,你会选择相信哪一个呢?

再说一下其他有意思的点:老虎的名字理查德·帕克是真实历史人物的名字,1884年“木犀草”号沉没,4名船员被困在南大西洋,除了3名成年船员还有一个名叫理查德·帕克的17岁未成年且没有航海经验的船员。在茫茫的海上漂流中,3名成年船员杀死了理查德·帕克,分食了他的肉,因此得以生还;一家人船上用餐时特别刻画了和厨师发生的矛盾以及厨师的冷酷粗鲁;斑马跳船时水手大喊斑马斑马;派在海难前后精神面貌有很大变化……

影片对宗教的讨论也很有意思。水手是佛教徒但受不了海上太过清苦的生活骗自己说“肉汁不算肉”;派是素食主义者(宗教教义约束)但在极度饥饿之下仍吃了鱼肉;作家敏锐地察觉到了第一个故事的不真实,仍选择了相信,所以派说他相信上帝……宗教的作用,不言而喻。

在写这篇影评的时候也看了很多其他的版本,故意沉船骗保、女友其实也偷偷上了船老鼠代表的就是女友、斑马是父亲鬣狗是哥哥……这几个版本并没有发现明显的证据,实在太过隐晦,因此没有采纳,坚持原来的观点。

“一千个读者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本文的作用在于抛砖引玉,欢迎有其他想法的朋友在评论区交流。如果这篇解说能给您一些启发,帮助您形成自己的观点,我不胜荣幸。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豆瓣的致郁童话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豆瓣的致郁童话|
  • 学厨师要学历吗|
  • 学厨师要学历吗| | 学厨师要学历吗|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豆瓣的致郁童话|
  • 男人做厨师好吗|
  • 男人做厨师好吗| | 男人做厨师好吗|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豆瓣的致郁童话|
  • 初中生可以考厨师证吗|
  • 初中生可以考厨师证吗| | 初中生可以考厨师证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