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
文章来源于公众号:历史好教师。
二次转载请标明出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单元词组及搭配
Unit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词组
go on vacation去度假 stay at home待在家里 go to the mountains去爬山
go to the beach去海滩 visit museums 参观博物馆 go to summer camp去参观夏令营
quite a few相当多 study for为 …… 而学习 go out出去 most of the time大部分时间
taste good尝起来很好吃 have a good time玩得高兴 of course当然 feel like给 …… 的感觉; 感受到 go shopping去购物 in the past在过去 walk around四处走走 because of因为
one bowl of… 一碗 …… the next day第二天 drink tea喝茶 find out找出;查明 go on继续 take photos照相 something important重要的事 up and down 上上下下 come up出来
搭配
buy sth. for sb. / buy sb. sth.为某人买某物 taste + adj. 尝起来 …… look+adj. 看起来 ……
nothing…but+动词原形 除了 …… 之外什么都没有 seem+(to be) + adj. 看起来 ……
arrive in+大地点 / arrive at+小地点 到达某地 decide to do sth.决定去做某事
try doing sth.尝试做某事 / try to do sth.尽力去做某事
forget doing sth.忘记做过某事 / forget to do sth.忘记做某事
enjoy doing sth.喜欢做某事 want to do sth.想去做某事 start doing sth.开始做某事
stop doing sth. 停止做某事 dislike doing sth. 不喜欢做某事 keep doing sth.继续做某事
Why not do. sth.?为什么不做 …… 呢? so+adj.+th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第一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召开: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
内容: ①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通过《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 ③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主席; ④确定首都、代国歌和国旗; ⑤采用公元纪年; ⑥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意义: 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开国大典
时间、地点: 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
意义: 国内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
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国际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西藏和平解放
背景: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1949年10月,西藏宗教领袖班禅表示拥护新中国,希望早日解放西藏。人民解放军一面进军,一面力争和平解放西藏。
解放: 1951年, 西藏代表阿沛阿旺晋美赴京谈判,达成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第二课 《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背景: 朝鲜内战爆发,美国组织所谓“联合国军”侵略朝鲜,越过“三八线”,打到鸭绿江边,侵犯我领空,轰炸我城市,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出兵: 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彭德怀帅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
战绩: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连续发动五次大规模战役,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黄继光:.上甘岭战役中用胸膛堵住敌人机枪,为胜利开辟道路。
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烈火焚身,纹丝不动,壮烈牺牲。
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标志: 1953年7月, 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意义: (国内)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国际) 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第三课 《土地改革》
★《中华人 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村存在大量无地和少地农民,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内容: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开展: 1950年冬,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同时通过分地,让地主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结果: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的意义
(1)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
(2)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3)恢复和发展了农业生产,为国家的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第四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建设)
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是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门类不全。
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改变落后状况,我国政府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
内容: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等;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成就: [工业] 鞍钢三大工程、长春一汽、 沈阳一和沈飞等工厂建成投产。[交通运输] 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意义: 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政治建设)
(1)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宪法)。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 1954年 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五课 《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
概念: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对农业的改造 :农业合作化,国家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农业合作化经历[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1955年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对手工业的改造:手工业合作化,1956年, 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用公私合营的方式,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和平过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从1954年开始,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结果: 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不足: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第六课 《艰辛探索和建设成就》
★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956年,毛泽东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标志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有了一个良好开端。同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从此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全国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加上其他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中共中央调整国民经济,提出八字方针,1961年开始实施,62年召开“七千人大会”推动国民经济全面调整,65年,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 文化大革命”
1966年夏,“ 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中央文革小组实际指挥,发生全国动乱,民主法制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受迫害,成为“文革”最大冤案。老一辈革命家对江青等人的倒行逆施进行斗争,周恩来和许多干部坚持工作,尽量减少损失。1971年,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十年“文革”结束。
★建设成就
工业:建成一大批大中型项目(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大庆、胜利、大港油田) 1965年,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新兴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工业布局明显改善,初步形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交通:修建兰新、兰青、包兰铁路
科技: 1965年,我国寿险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世界居于领先地位。1967年,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模范: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 兰考县委书记“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第七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文革”积累许多问题,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纠正“文革”错误。1977年,“两个凡是” 方针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思想理论界展开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78年12月,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思想路线]会议确定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会议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组织路线] 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拨乱反正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在思想、政治、组织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全面展开平反冤假错案工作。1980年,为刘少奇平反。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第八课 《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上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1978年,安徽风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在中央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广,到1983年,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
②农村乡镇企业: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984年,中央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城市改革的内容包括:
[所有权改革]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经营权改革] 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分配制度]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通过改革,企业有个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我国城乡经济大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推动现代化建设,增强中国经济实力。
第九课 《对外开放》
★经济特区的建立
建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对外开放,对外开放从沿海的经济特区开始。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作用: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起极为重要的作用。
★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 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8年,海南岛被划为经济特区; 1990年,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1992年, 对外开放的地域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沿江城市(重庆、武汉)、陆地边境城市(满洲里)、内地省会(昆明)和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符合条件的内陆市县;中国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经过15年艰难谈判,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加入WTO,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新空间。有助于中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也给中国的经济体制带来挑战。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动力,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途径和保障,对中国经济发展有深远影响。
第十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 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87年,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基本点) ;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强调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发展才是硬道理;同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1997年,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中共十六大
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在会上,“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中共十七大
2007年,中共十七大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科学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中共十八大
2012年,中共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新的高度,要求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会议提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作出了全面部署;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
中共十八大上,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在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中共十九大
2017年,中共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第十一课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中国梦宏伟蓝图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3年,习近平当选为国家主席,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
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并形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对深化改革全面部署;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新发展理念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针对的是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回答的是中国当前为紧迫的现实问题,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未来前景。
★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200多种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在世界名列前茅,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不断跃升。
中共十八大以来,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国与世界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第十二课 《民族大团结》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于1949年《共同纲领》确定,后被载入宪法,1984年 颁布《中华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我国现有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5个自治区。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共同繁荣发展
新中国成立前,各民族发展不平衡。(佤族、 景颇族保留原始社会生活方式;彝族处在奴隶社会阶段;藏族受到农奴制压迫)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进行了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措施: ①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还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当地经济建设; ②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③进行西部大开发,实施兴边富民行动。
成就: ①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有了长足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②少数民族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 ③随着西部大开发,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得到极大的带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第十三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一国两制”的构想
背景:解决港澳台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提出: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内涵:在祖国统一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地位:“和平统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香港回归: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香港回归祖国。
澳门回归: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回归祖国。
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第十四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大陆对台政策变化: 解放台湾(建国后) →和平解放台湾( 20世纪50年代中期)→“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改革开放后)→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1995年)
海峡两岸交往大事记:①1979年,大陆停止炮击金门、马祖,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倡议两岸“三通”,海峡两岸局势缓和;②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打破隔绝状态;③90年代先后成立海基会(台湾)和海协会(大陆),形成“九二共识”,汪辜会谈就两岸开展经济、文教科技交流达成共识;④2005年,胡锦涛会见连战,国共两党领导人重申“九二共识”主张台海和平稳定;⑤2008年,两岸“三通”;⑥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日益密切的交往
海峡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
2008年,两岸实行“三通”,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第十五课 《钢铁长城》
★陆、海、空军的建设
陆军: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是陆军,兵种较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陆军发展成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海军:新中国成立前夕,华东军区海军建立,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 部队。新中国成立后,又建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海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由多兵种组成。2012年, 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 “辽宁舰“交接入列。
空军: 20世纪50年代初,空军部队拥有飞机3 000多架。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一5型歼击机。 后来,我国又制造了各种型号的歼击机、轰炸机和强击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新型飞机,空军现代化建设出现新的飞跃。
★导弹部队的发展
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它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
★新时代强军之路
政治建军: 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古田召开,会议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五大战区: 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大战区,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
五大军种: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五大军种,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
第十六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在表述为:①互相尊重领土与主权完整,②互不侵犯,③互不干涉内政,④平等互利,⑤和平共处。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分别与印度、缅甸总理发表联合声明,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加强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新中国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会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中国代表团积极开展会外交往,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第十七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1年,第26届联大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中美建交
20世纪70年代,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中美关系出现转机。
①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正式访问中国,开启“小球推动大球”的“乒乓外交”;②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
③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签署《联合公报》;
④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中日建交
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全方位外交
改革开放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①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
②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③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活动;
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第十八课 《科技文化成就》
★“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即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1964年,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
1967年,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一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5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两弹一星”的成功,是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困难取得的成就,打破了核垄断,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载人航天工程
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开启我国的飞天之旅;
2003年,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升入太空,成功返回;
2008年,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实现太空行走。
★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解决了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有重要贡献,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20世纪60年代,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做出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文化事业的发展
1956年,毛泽东提出艺术上“百花齐放”,学术上“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促进文化领域繁荣。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 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2012年,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第十九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日常生活的变化
衣:从买衣服要凭布票,色彩和样式单调到丰富多彩;
食:从饮食结构比较单希望“吃饱”到讲究“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绿色食品;
住:从住房比较拥挤、简陋到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生活方式: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方式。
★交通的不断发展
新中国成立前:交通条件很落后;新中国成立后:交通条件大大改善。
迄今,铁路营运里程居世界第全国建起密集的公路网、高速公路里程居世界第成为世界民航大国、城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铁路、公路、民航、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通信
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位居世界前列;中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信息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
世界历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八年级 国家社会主义 时政 社会主义革命 经济学 经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