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碗碗腔的艺术特点
孝义是山西戏曲品种最多的一个市县,被誉为“戏剧之乡”,素来流传“无孝不成戏”、“无孝不成班”等民间佳话。在孝义戏曲中,碗碗腔是流传最广泛的剧种之一。孝义碗碗腔由流行于孝义民间的一种皮影说唱艺术逐渐衍变而成,因有一种状“碗碗”的银铃伴奏,故名碗碗腔;又因其过去是以皮影形式在夜间演出,以纱窗借光显影,所以群众又称它为“月调”、“影调”、“纱窗腔”。
孝义碗碗腔的艺术特点,在于唱腔上的真假声混用。假声唱法分两种:一种是“二音子”;另一种是“尖音子”,“尖音子”是在“二音子”基础之上再翻高形成。 演唱时,小生、小旦、青衣吐字多用真声,拖腔多用假声,形成真假声结合使用的特点。老生、须生、老旦、小丑全用真声;花脸多用喉音和脑后音。演出中并有重唱、齐唱、伴唱等形式。其优秀剧目有《柳树坪》、《三上桃峰》、《风流父子》、《风流姐妹》、《风流婆媳》、《酸枣坡》等,为凝聚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团结、激励民族斗志起到了重要作用。
碗碗腔是孝义戏曲中流行最广的剧种,唱腔和谐硬朗、婉转缠绵、韵味优美,在汾平介孝一带深受群众喜爱,与皮影、木偶并称孝义“文化三绝”。如今,它不仅是孝义地方闻名的民间戏曲,而是被我国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
甬剧的艺术特点
甬剧是浙江宁波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化妆方面,早期脸部开始用铅粉打底化妆。20世纪40年代以后,化妆大都运用水粉,而眉毛略用毛笔舔墨描画,直到1950年以后,化妆才开始用上油彩。在服装方面,早期一般市民穿斜襟或对襟衫,下围竹布裙,有的则戴毡帽,穿蒲草鞋,文人多着长衫,戴红顶子的丘帽,穿“双根梁”鞋。到了20世纪30年代后期,“旦角”开始穿旗袍,有的还穿上当时流行的时装登台演出。
在道具方面,在“串客”时期演员表演“对子戏”时大都只有随身道具,舞台上只有桌椅。20世纪40年代的“改良”,大都是上演时装大戏,舞台上开始用实物作道具。解放以后,主要以上演现代戏为主。
在布景方面,在“宁波滩簧”阶段,演员在茶楼、酒馆演出一般不用布景。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初,采用机关布景戏。解放后开始有舞台没看书布景设计作品出现。
在曲调方面,甬剧的音乐曲调丰富,其中包括从农村田头山歌、对山歌、唱新闻演化而来的“基本调”、“四明南词”,从乱弹班带来的“快二簧”、“慢二簧”曲调及一些地方小调等。
巴洛克艺术的特点有哪些? 巴洛克艺术
巴洛克艺术 巴洛克艺术的特点有哪些?
在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很多的艺术流派,这些艺术流派在当时都或多或少的对欧洲有些影响,有的艺术影响很大至今一直很流行,像巴洛克艺术就是17世纪在欧洲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风格,对于巴洛克艺术的来源定义一直不太明确,有的专家认为来源于葡萄牙或者西班牙,但是又有很多人认为它来自于意大利,至今仍然是个迷,下面就让小编简单介绍一下巴洛克艺术,及其艺术风格。
巴洛克被古典主义认为是一种堕落的艺术,后来才公正的认为巴洛克艺术是一种公正的艺术,它的产生源自于反宗教的改革,罗马在当时是教会势力中心,在罗马盛行,虽然不是宗教发明的,但是巴洛克艺术是为了宗教服务的,因为教会而得以生存,被教会支持着。
而在17世纪巴洛克艺术的全盛时期之后的18世纪,巴洛克艺术逐渐的衰弱,后来在18世纪兴起的洛可可艺术和19世纪兴起的浪漫主义都受到巴洛克艺术深远的影响,在17世纪的意大利艺术家贝尼尼和佛兰德斯两位大师的作品所反映的就是巴洛克艺术最辉煌的艺术成就。
巴洛克艺术的特点是善于运用动势,无论是实际的建筑还是抽象的作品都可以看出其中的动感,变现了无穷感和庞大感;还有一个特点是善于运用光线,这和动势是相辅相成的,这种光线不是自然界的光,而是艺术大师们创作出的戏剧艺术的光线,使整体看上去特别有层次感和立体感以及深度。
巴洛克艺术主要表现在建筑、雕塑、绘画、服装、音乐和文学上,八大艺术种类巴洛克艺术占有四种,可见巴洛克艺术对于当时的影响深远。巴洛克艺术除了音乐其他的都是视觉上的表现,音乐是听觉上的表现,视觉上共同之处就是巴洛克艺术都是讲究含蓄的美,在绘画、建筑和雕塑上可以看出巴洛克艺术的动感十足,服装上则主要以收腰裹胸为前提,整体充满着贵族的气息;在音乐上不同与其他音乐上的一点是节奏感十分强烈、活跃,而且节拍短促。在文学上则主要是贵族形式主义文学,因为当时受宗教的影响较大,所以巴洛克文学比较高层次。
罗巴克艺术在今天的欧洲生活中也经常会看到,希望通过小编的介绍,大家可以对巴洛克艺术有所了解。
|孝义碗碗腔的艺术特点
孝义碗碗腔的艺术特点 巴洛克艺术 巴洛克艺术的特点有哪些? 甬剧的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