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函数起源是什么
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的时候,当时在自然科学领域(特别是天文学)的发展上经常遇到大量精密而又庞大的数值计算,于是数学家们为了寻求化简的计算方法而发明了对数。
德国的史蒂非(1487-1567)在1544年所著的《整数算术》中,写出了两个数列,左边是等比数列(叫原数),右边是一个等差数列(叫原数的代表,或称指数,德文是Exponent,有代表之意)。
欲求左边任两数的积(商),只要先求出其代表(指数)的和(差),然后再把这个和(差)对向左边的一个原数,则此原数即为所求之积(商),可惜史提非并未作进一步探索,没有引入对数的概念。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性质是什么
对数函数的图像都过(1,0)点,指数函数的图像都过(0,1)点;
对数(指数)函数的底数大于1时为增函数,大于0而小于1时为减函数;
对数函数的图像在y轴右侧,指数函数的图像在x轴上方;
对数函数的图像在区间(1,正无穷)上,当底数大于1时底数越大图像越接近x轴,当底数小于1时底数越小越图像越接近x轴。
性质规律的比较: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单调性都由底数来决定,当时它们在各自的定义域内都是减函数,当时它们在各自的定义域内都是增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都不具有奇偶性;它们的变化规律是,指数函数当时,当时即有“同位大于1,异位小于1”的规律,而对数函数当时,当时即有“同位得正,异位得负”的规律。
|对数函数起源是什么
对数函数起源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