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寺庙

一些路亚对象鱼简介|

一些路亚对象鱼简介

啦啦啦,这是是仁智户外俱乐部做的一些路亚对象鱼基本盘点介绍,希望大家喜欢!鱼是按照大种类来介绍的,好啦,我们开始吧!

一些路亚对象鱼简介|

罗非:罗非鱼,俗称:非洲鲫鱼,非鲫、越南鱼、南洋鲫等。原指以莫桑比克为模式产地的口孵非鲫属鱼类物种:莫桑比克口孵非鲫(学名:Oreochromis mossambicus),现为慈鲷科非鲫属及口孵非鲫属等属数种鱼类的共同俗称;英文里统称为Tilapia。

通常生活于淡水中,也能生活于不同盐份含量的咸水中,也可以存活于湖,河,池塘的浅水中。

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在面积狭小之水域中亦能繁殖,且对溶氧较少之水有极强之适应性。绝大部分罗非鱼是杂食性。外形类似鲫鱼,鳍条多棘,形似鳜鱼。

赤眼:赤眼鳟(Squaliobarbuscurriculus)属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属,地方称红眼鱼、参鱼。

体长筒形,后部较扁,头锥形,吻钝,须两对细小,体银白,背部灰黑,体侧各鳞片基部有一黑斑,形成纵列条纹。鳞大,侧线平直后延至尾柄中央。尾鳍深叉形、深灰具黑色边缘。

眼上缘有一红斑故名赤眼、红眼鱼。全国各水系均产,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食性杂偏肉食。

蓝刀:蓝刀学名南方拟餐,属鲤形目,鲤科,拟䱗属的一种鱼类。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水系。是一种小型鱼类,在产区数量较多。

食物较杂,常摄取藻类、高等植物碎屑、水生昆虫成虫及幼虫等。

繁殖期在6—7月。体长、扁薄,背部稍平直。自腹鳍基至肛门具腹棱。头尖。口端位,两颌前端有相嵌的突起和凹陷。无须。侧线在胸鳍上方急剧下弯。背鳍刺后缘光滑。

马口: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俗名花杈鱼,桃花鱼,山鳡,坑爬,宽口,大口扒,扯口婆,红车公。

马口鱼广泛分布于中国从黑龙江至海南岛、元江的东部各河流干、支流。马口鱼多生活于山涧溪流中,尤其是在水流较急的浅滩,底质为砂石的小溪或江河支流中;在静水湖泊及江河深水处皆少见。它们通常集群活动,常同鱲鱼一起游泳、生活。

性凶猛,以小鱼和水生昆虫为食。

体长而侧扁,腹部圆。吻长,口大;口裂向上倾斜,下颌后端延长达眼前缘,其前端凸起,两侧各有一凹陷,恰与上颌前端和两侧的凹凸处相嵌合。眼中等大。侧线完全,前段弯向体侧腹方,后段向上延至尾柄正中。体背部灰黑色,腹部银白色,体侧有浅蓝色垂直条纹,胸鳍、腹鳍和臀鳍为橙黄色。雄鱼在生殖期出现“婚装”,头部、吻部和臀鳍有显眼的珠星,臀鳍第1~4根分枝鳍条特别延长,全身具有鲜艳的婚姻色。

鳢鱼:(Channa maculata)属鲈形目,攀鲈亚目,鳢科,鳢属。俗称:豺鱼、财鱼、文鱼、生鱼等;英文名:Taiwan snakehead 。

它与乌鳢同属不同种,形态、习性均极相似。其形态差异为:乌鳢背鳍有软条47~53,背鳍起点在腹鳍前上方,臀鳍有软条31~35,侧线鳞为62~68,尾鳍无弧形横斑;而斑鳢的背鳍鳍条为38-44,背鳍起点均在腹鳍基上方,臀鳍鳍条为24-29,侧线鳞为52-58,尾鳍有2-3条弧形横斑。

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如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等省区。性凶猛,捕食鱼虾。

4—6月营巢产卵,亲鱼有守巢护仔习性。斑鳢属底栖鱼类,栖息于水草茂盛的江、河、湖、池塘、沟渠、小溪中。斑鳢常潜伏在浅水水草多的水底,仅摇动其胸鳍以维持其身体平衡。斑鳢性喜阴暗,昼伏夜出,主要在夜间出来活动觅食。斑鳢对水质,温度和其他外界的适应性特别强,能在许多其他鱼类不能活动,不能生活的环境中生活。斑鳢能借助辅助呼吸器官呼吸空气中的氧气,所以在极低溶氧的水体中也能生存。

鳜鱼:又名鳜花鱼、桂花鱼、桂鱼、鳜花鱼、鳌鱼、脊花鱼、胖鳜、花鲫鱼、母猪壳等。

鳜鱼属凶猛肉食性鱼类,性凶猛,常以其它鱼类为食,幼鱼喜食鱼虾,成鱼以吃鱼类为主。

鳜鱼分布很广,除青藏高原外,分布于全国各主要水系,各大河流水系及各淡水湖泊中均有繁殖。

体高侧扁,背隆起,头大、口裂略倾斜,两颌,犁骨均具绒毛状齿,上下颌前部的小齿成犬齿状;体色棕黄,腹灰白,圆鳞甚细小;体侧有不规则暗棕色斑块、斑点。

军鱼:光倒刺鲃(Spinibarbus hollandi),地方俗名青棍、黄娟鱼、军鱼、砖鱼,坑坚、光眼鱼、粗鳞鱼等等。

分类地位为: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倒刺鲃属。体稍呈圆筒形。吻较圆钝,须2对。鳞大,侧线鳞20~26。背鳍无硬刺,在背鳍起点处有一平卧向前的尖刺,埋于皮内。中下层鱼类。

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水系,喜生活于水流较急、砾石底质、水色清澈的江河中。杂食性,食水生昆虫、高等植物碎屑等。在水流湍急的江段产卵。

翘嘴:硬骨鱼纲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鲌亚科(Culterinae)鱼类的统称,又名白鱼。生活在江河湖泊的中型经济鱼类。

在中国分布很广,除西北高原外,各江、河、湖泊都有,也见于苏联及朝鲜,图们江与鸭绿江。

鲌体延长侧扁,腹部自胸鳍后方至肛门或腹鳍至肛门间有腹棱。口前位或上位,口裂斜或垂直。侧线完全,约位于体侧中央。背鳍具硬刺。臀鳍具18~29分枝鳍条。咽齿3行。鳔3或2室,尾鳍上叶淡黄色。

鲌生活于流水或缓流水水体的中上层,游动迅速,善跳跃,冬季在深水处越冬。肉食性,幼鱼一般摄食枝角类、桡足类和水生昆虫;成鱼主要摄食鱼类。

鱤鱼:鱤鱼,又叫鳏、魠、哆口鱼、、竿鱼、杆条鱼、大口鱤、水老虎,属鲤科鱼类,我国除西北、西南之外,从北至南平原地区的水系中皆有分布。

体延长,稍侧扁,腹部圆,无腹棱。头长而尖,口大,端位,口裂末端可达眼前缘的下方,吻尖,呈喙状,吻长远超过吻宽。下颌前端有一坚硬的骨质突起。眼中等大,向两侧突出。头上于眼径的比例变化范围很大。下咽齿3行。鳃耙排列稀疏。无须。鳞小,侧玫鳞110-117。背鳍3,9-10,很小,起点位于腹鳍之后,臀鳍3,10-11,尾鳍分叉很深。生活时体色微黄,背部灰黑,腹部银白色,背鳍、尾鳍浓灰色,颊部和其他各鳍呈淡黄色。

生活在江河、湖泊的中上层,游泳迅速,行动敏捷,是一种主要以鱼类为食的典型的凶猛鱼类。

鲶鱼:鲶鱼,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索动物亚门-辐鳍鱼纲-鲶形目-鲶科-鲶属-鲶鱼种。

上长下短,肉食性,多为野生。体长形,头部平扁,尾部侧扁。口下位,口裂小,末端仅达眼前缘下方。下颚突出。齿间细,绒毛状,颌齿及梨齿均排列呈弯带状,梨骨齿带连续,后缘中部略凹入。

肉食性鱼类,捕食对象多为小型鱼类,如餐条、鲫鱼、鰕虎鱼、麦穗鱼、鲤鱼、泥鳅等,也吃虾类和水生昆虫。以吞食为主,牙齿的作用主要是防止食物逃脱。属夜行性动物,白天静静地藏在河底的坑里或树根下。

食量大,如多瑙河鲇的大型种类会袭击小型的水鸟或老鼠,底层凶猛性鱼类。怕光,喜欢生活在江河近岸的石隙、深坑、树根底部的土洞或石洞里,以及流速缓慢的水域。在水库、池塘、湖泊、水堰的静水中,多伏于阴暗的底层或成片的水浮莲、水花生、水葫芦下面。

鲶鱼同类几乎是分布在全世界,多数种类是生活在池塘或河川等的淡水中,但部分种类生活在海洋里。普遍的体上没有鳞,有扁平的头和大口,口的周围有数条长须,利用此须能辨别出味道,这是它的特征。

鲶鱼为底层凶猛性鱼类。怕光,喜欢生活在江河近岸的石隙、深坑、树根底部的土洞或石洞里。在水库、湖泊、水堰的静水中,多伏于阴暗的底层。春天开始活动、觅食。入冬后不食,潜伏在深水区或里过冬,如果没有什么东西去侵动,它一般不游动。鲶鱼眼小,视力弱,昼伏夜出,全凭两对触须猎食,很贪食,天气越热,食量越大,阴天和夜间活动频繁。

大口黑鲈(加州亚种):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俗称加州鲈鱼、黑鲈,隶属鲈形目(Perciformes)、鲈亚目(Porcoidei)、太阳鱼科(Cehtrachidae)、黑鲈属(Micropterus),原产于北美洲。

我国台湾省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从国外引进此鱼,并于1983年人工繁殖获得成功加州鲈体形呈纺锤形,口裂大,为斜裂,超过眼后缘,颌能伸缩,眼珠突出,背部黑绿色,体侧青绿,眼部灰白色。

从吻端至尾鳍基部有排列成带状的黑斑,体披细小栉鳞,第一背鳍9根硬棘,第二背鳍12~13根鳍条,臀鳍3根硬棘,10~12根鳍条,腹鳍1根硬棘,5根鳍条。尾为正尾裂,稍向内凹。侧线完全,Iq内具绒毛状细齿,有胃和幽门垂,消化道为体长的0.7倍,可食部分约占体重的86%。

自然环境中,加州鲈喜栖息于沙质或沙泥质且混浊度低的静水环境,尤喜群栖于清澈的缓流水中。一般活动于中下水层,常藏身于植物丛中。

在水温1~36℃范围内均能生存,10℃以上开始摄食,最适生长温度为20~30℃。加州鲈为肉食性鱼类,摄食性强,食量惊人,且会相互残杀,特别是在苗种培育期间。

OK,今天咱们就先盘点介绍到这里啦!

珍惜资源,倡导放流;相互陪伴,共同成长!大家一起来开心的玩耍吧!


|一些路亚对象鱼简介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