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寺庙

寡人之于国也中心论点是什么|

寡人之于国也中心论点是什么

寡人之于国也中心论点是: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整句意思是: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焉,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上文是否定陈述。

寡人之于国也中心论点是什么|

出自战国孟子《寡人之于国也》,原文选段: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寡人之于国也》的原文是什么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寡人之于国也主要内容段落大意

主要内容:本文是《孟子》书中一篇重要的代表作品,记录的是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谈话,它较为集中地阐述了“富民”、“教民”的政治思想,比喻巧妙,论辩有力,语言畅达。

段落大意:这篇文章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整个过程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梁惠王认为自己对国家已经很“尽心”了,可还是和邻国之政无大差别,“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这是为什么呢?第二部分(从“孟子对曰”至“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这里主要是用比喻论证的方法。盂子听到梁惠王的发问后,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投其所好地以打仗为例,引出“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的问题,让梁惠王回答。当梁惠王做出正确回答后,孟子顺势亮明了自己的观点:“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第三部分(3-5段):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可分三层:第一层(第3段):阐述“王道之始”的道理。这里运用了一个排比句,指出从“农”、“鱼”、“林”三个方面达到使人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的地步就是“王道之始”。第二层(第4段):阐述王道之成的道理。依然使用了排比。第三层(第5段):阐述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

总之,本文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然后从三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充分体现了孟子文章结构严谨的特点。


|寡人之于国也中心论点是什么

     

寡人之于国也中心论点是什么|
  • 有关自强的国学名言|
  • 有关自强的国学名言| | 有关自强的国学名言| ...

    寡人之于国也中心论点是什么|
  • 什么必寡信出自哪里|
  • 什么必寡信出自哪里| | 什么必寡信出自哪里| ...

    寡人之于国也中心论点是什么|
  • 有了这些基础知识,菜鸟小白也可以读 易经基础知识|
  • 有了这些基础知识,菜鸟小白也可以读 易经基础知识| | 有了这些基础知识,菜鸟小白也可以读 易经基础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