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茱萸的来历
插茱萸来源于一个神话故事:相传在东汉末年,村里有个小伙子,名叫桓景。他带领乡亲们一起种地劳作,村里一片和谐美好。然而每到九月初九,村里的西边都会阴云密布,乌云里窜出一只瘟魔。瘟魔朝着村里吐出毒气,村里所有的人都晕倒了,包括桓景。桓景醒来后,发现父母都被毒气毒死了,悲愤欲绝,发誓要除去瘟魔,为父母报仇雪恨。
于是桓景背井离乡,前往仙山,拜师求艺。他一路乞讨,跋山涉水,衣衫褴褛,爬上仙山千层阶梯,终于感动了仙人,仙人愿收桓景为徒,并教其除瘟魔之法。桓景刻苦求学十余载,终得除瘟之法。离开仙山的时候,仙人嘱咐桓景,瘟魔来临之时,一定要记得在村里插满茱萸。又到九月初九,桓景回到村里,按照仙人指点,插满茱萸。瘟魔又来了,但是村里的茱萸散发着浓烈的味道,瘟魔无法靠近,桓景趁机拔剑而上,一剑封杀了瘟魔。从此人们在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都会插上茱萸,驱邪避魔。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茱萸是一种中草药,常绿小乔木,树几乎可以长到一丈多高,叶为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结实似椒子,秋后成熟,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茱萸香味浓,有驱虫祛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
插茱萸是什么意思
插茱萸是旧时汉族民间节日风俗,流行于黄河中下游、淮河、长江流域等地。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时,民间采茱萸插戴头上,亦有用茱萸制成囊佩带的,俗信能驱邪治病。
茱萸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山茱萸科的山茱萸,一种是芸香科植物吴茱萸,它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树几乎可以长到一丈多高,叶为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结实似椒子;秋后成熟。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
插茱萸表示什么
插茱萸是庆祝重阳节的传统习俗。
旧时民间节日风俗,流行于黄河中下游、淮河、长江流域等地。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时,民间采茱萸插戴头上,亦有用茱萸制成囊佩带的,俗信能驱邪治病。
茱萸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山茱萸科的山茱萸,一种是芸香科植物吴茱萸,因为产于吴地(今江浙一带)质量最好,因而得名,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树几乎可以长到一丈多高,叶为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结实似椒子;秋后成熟。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
|插茱萸的来历
插茱萸意思 插茱萸的来历 插茱萸表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