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寺庙

中国医科大学 霍琨老师解剖课超详细讲义之颅骨|

中国医科大学 霍琨老师解剖课超详细讲义之颅骨

中国医科大学 霍琨老师解剖课超详细讲义之颅骨|

(一)分部

颅位于脊柱上方,由23块颅骨围成(中耳的3对听小骨未计入),颅骨多为扁骨或不规则骨。除下颌骨和舌骨以外,其他的颅骨借缝或软骨牢固连结。颅分为上部的脑颅和下部的面颅,二者以眶上缘和外耳门上缘的连线为其分界线。

(二)面颅骨

面颅由15块面颅骨构成。面颅骨包括成对的骨和不成对的骨,成对的骨有上颌骨、腭骨、颧骨、鼻骨、泪骨及下鼻甲;不成对的有犁骨、下颌骨和舌骨。面颅骨围成眶腔、鼻腔和口腔。

1.下颌骨为面颅骨最大者,分一体两支。①下颌体为弓状骨板,有上、下两缘及内、外两面。下缘圆钝,为下颌底;上缘构成牙槽弓,有容纳下颌牙牙根的牙槽。体外面正中凸向前为颏隆凸。前外侧面有颏孔。内面正中有二对小棘,称颏棘。其下外方有一椭圆形浅窝,称二腹肌窝。②下颌支是由体后方上耸的方形骨板,末端有两个突起,前方的称冠突,后方的称髁突,两突之间的凹陷为下颌切迹。髁突上端的膨大为下颌头,与下颌窝相关节,头下方较细处是下颌颈。下颌支后缘与下颌底相交处,称下颌角。下颌支内面中央有下颌孔,孔的前缘有伸向上后的骨突,称下颌小舌。

2.舌骨居下颌骨下后方,呈马蹄铁形。中间部称体,向后外延伸的长突为大角,向上的短突为小角。大角和体都可在体表扪到。

3.犁骨为斜方形小骨片,组成鼻中隔后下分。

4.上颌骨,成对,构成颜面的中央部,几乎与全部面颅骨相接,可分:1体和4突。

上颌体:内含上颌窦,分前面、颞下面、眶面及鼻面。前面上分有眶下孔,孔下方凹陷,称尖牙窝。颞下面朝向后外,中部有几个小的牙槽孔。眶面构成眶的下壁,有矢状位的眶下沟,向前下连于眶下管。鼻面构成鼻腔外侧壁,后分有大的上颌窦裂孔,通入上颌窦,前分有纵行的泪沟。

额突突向上方,接额骨、鼻骨和泪骨;颧突伸向外侧,接颧骨;牙槽突由体向下伸出,其下缘有牙槽,容纳上颌牙牙根。

腭突由体向内水平伸出,于中线与对侧腭突结合,组成骨腭的前分。

5.腭骨呈L形,位于上颌骨腭突与蝶骨翼突之间,分水平板和垂直板两部,水平板组成骨腭的后份,垂直板构成鼻腔外侧壁的后分。

6.鼻骨为成对的长条形的小骨片,上窄下宽,构成鼻背的基础。

7.泪骨为方形小骨片,位于眶内侧壁的前分。前接上颌骨,后连筛骨迷路眶板。

8.下鼻甲为薄而卷曲的小骨片,附着于上颌体和腭骨垂直板的鼻面上。

9.颧骨:位于眶的外下方,呈菱形,形成面颊的骨性突起。

(一)脑颅骨

脑颅由8块脑颅骨围成。其中不成对的有额骨、筛骨、蝶骨和枕骨,成对的有颞骨和顶骨。它们构成颅腔。颅腔的顶是穹窿形的颅盖,由额骨、顶骨和枕骨构成。颅腔的底由中部的蝶骨、后方的枕骨、两侧的颞骨、前方的额骨和筛骨构成。筛骨只有一小部分参与脑颅,其余构成面颅。

1.额骨位于颅的前上方,分三部:①额鳞:是瓢形或贝壳形的扁骨,内含空腔称额窦;②眶部:为后伸的水平位薄骨板,构成眶上壁;③鼻部:位于两侧眶部之间,呈马蹄铁形,缺口处为筛切迹。

2.筛骨为最脆弱的含气骨。位于两眶之间,参与构成鼻腔上部、鼻腔外侧壁和鼻中隔。此骨额状切面呈巾字形,分三部:①筛板:是多孔的水平骨板,构成鼻腔的顶,板的前份有向上伸出的骨嵴称鸡冠;②垂直板:自筛板中线下垂,居正中矢状位,构成骨性鼻中隔上部;③筛骨迷路:位于垂直板两侧由菲薄骨片围成许多小腔,称筛窦。迷路内侧壁具有两个卷曲小骨片,即上鼻甲和中鼻甲。迷路外侧壁骨质极薄,构成眶的内侧壁,称眶板。

3.蝶骨形似蝴蝶,居颅底中央,分体、大翼、小翼和翼突4部。

(1)体:为中间部的立方形骨块,内含蝶窦,窦分隔为左右两半,分别向前开口于鼻腔。体上面呈马鞍状,称蝶鞍,中央凹陷为垂体窝。

(2)大翼:由体两侧发出,向外上方扩展,分为凹陷的大脑面、前内侧的眶面和外下方的颞面。颞面借颞下嵴,分上下二部:上部是颞窝的一部分,下部构成颞下窝的顶。大翼根部由前向后外有圆孔、卵圆孔和棘孔,分别通过重要的神经和血管。

(3)小翼:为三角形薄板,从体的前上分发出。上面是颅前窝的后部,下面构成眶上壁的后部。小翼后内侧角处有视神经管。小翼与大翼间的裂隙为眶上裂。

(4)翼突:从体与大翼连接处下垂,向后敞开形成翼突内侧板和翼突外侧板。其根部矢状方向贯通的细管,称翼管,向前通入翼腭窝。

4.颞骨参与构成颅底和颅腔侧壁,形状不规则,以外耳门为中心分三部:

(1)鳞部:位于外耳门前上方,呈鳞片状。内面有脑回的压迹和脑膜中动脉沟;外面光滑,前下部有伸向前的颧突,与颧骨的颞突构成颧弓,颧突根部下面的深窝称下颌窝,窝前缘特别突起,称关节结节。

(2)鼓部:位于下颌窝后方,为弯曲的骨片。从前、下、后三面围绕外耳道。

(3)岩部(锥体):呈三棱锥形,尖指向前内,对着蝶骨体的前面有光滑的三叉神经压迹,底与颞鳞、乳突部相接。岩部前面朝向颅中窝,中央有弓状隆起,隆起前外下方较薄骨板,称鼓室盖。后面中央部有一大孔,称内耳门,通入内耳道。下面凹凸不平,中央有颈动脉管外口,向前内通入颈动脉管。此管先垂直上行,继而折向前内,开口于岩部尖,称颈动脉管内口。颈动脉管外口后方的深窝是颈静脉窝,该窝与枕骨共同围成颈静脉孔。茎突是位于颈动脉管外口的后外侧的细长骨突。颞骨岩部后分位于外耳门后方肥厚的突起,称乳突,内有许多腔隙称乳突小房,茎突根部与乳突根部之间有茎乳孔。

5.枕骨位颅的后下部,呈勺状。前下部有枕骨大孔。枕骨借此孔分为4部。前为基底部,后为枕鳞,两侧为侧部。侧部的下方有椭圆形关节面,称枕髁。

6.顶骨外隆内凹,呈四边形,位颅顶中部,左右各一。

(三)颅的整体观

除下颌骨和舌骨外,其他诸颅骨借膜、软骨和骨牢固结合成一整体,没有活动。全颅的形态特征,对临床应用极为重要。

1.颅顶面观呈卵圆形,前窄后宽,光滑隆凸。顶骨中央最隆凸处,称顶结节。额骨与两侧顶骨连接构成冠状缝。两侧顶骨连接为矢状缝,两侧顶骨与枕骨连接成人字缝。矢状缝后分两侧常各有一小孔,称顶孔。

新生儿颅的特征及生后的变化:胎儿时期由于脑及感觉器官发育早,而咀嚼和呼吸器官,尤其是鼻旁窦、尚不发达,所以,脑颅比面颅大得多。额结节、顶结节和枕鳞都是骨化中心部位,发育明显,从颅顶观察,新生儿颅呈五角形。额骨正中缝尚未愈合,额窦尚未发育,眉弓及眉间不明显。颅顶各骨尚未完全发育,骨缝间充满纤维组织膜,在多骨交接处,间隙的膜较大,称颅囟。颅囟主要有前囟,最大,呈菱形,位于矢状缝与冠状缝相接处。后囟,位于矢状缝与人字缝会合处,呈三角形。另外,还有顶骨前下角的蝶囟和顶骨后下角的乳突囟。前囟在生后1~2岁时闭合,其余各囟都在生后不久闭合。

2.颅内面观颅盖内面凹陷,有许多与脑沟回对应的压迹与骨嵴。两侧有树枝状动脉沟,是脑膜中动脉及其分支的压迹。正中线上有一条浅沟为上矢状窦沟,沟两侧有许多颗粒小凹,为蛛网膜粒的压迹。

颅底内面高低不平,呈阶梯状的窝,分别称颅前、中、后窝。窝中有很多孔、裂,大都与颅底外面相通。

(1)颅前窝:由额骨眶部、筛骨筛板和蝶骨小翼围成。正中线上由前至后,有额嵴、盲孔、鸡冠等结构。筛板上有筛孔通鼻腔。

(2)颅中窝:.由蝶骨体及大翼、颞骨岩部等围成。中间狭窄,两侧宽广。中央是蝶骨体,上面有垂体窝,窝前外侧有视神经管,通入眶,管口外侧有突向后方的前床突。垂体窝前方圆形的骨隆起称鞍结节,后方横位的骨隆起是鞍背。鞍背两侧角向上突起为后床突。垂体窝和鞍背统称蝶鞍,其两侧浅沟为颈动脉沟,沟向前外侧几达眶上裂,沟后端有孔称破裂孔,孔的后外侧壁有颈动脉管内口。蝶鞍两侧,由前内向后外,依次有圆孔、卵圆孔和棘孔。脑膜中动脉沟自棘孔向外上方走行。弓状隆起的前下方较薄的骨板为鼓室盖,颞骨岩部尖端前面有三叉神经压迹。

(3)颅后窝:主要由枕骨和颞骨岩部后面成。窝中央有枕骨大孔,孔前上方的平坦斜面称斜坡。孔前外缘有舌下神经管内口,孔后上方有呈十字形的隆起,其交会处称枕内隆凸。由此向上的浅沟称上矢状窦沟,该沟向下续于枕内嵴,向两侧续于横窦沟,横窦沟继转向前下内走行改称乙状窦沟,末端终于颈静脉孔。颞骨岩部后面有内耳门,通内耳道。

3.颅底外面观颅底外面高低不平,神经血管通过的孔裂甚多。由前向后可见:由两侧牙槽突合成的牙槽弓和由上颌骨腭突与腭骨水平板构成的骨腭。骨腭正中有腭中缝,其前端有切牙孔,通切牙管;近后缘两侧有腭大孔。骨腭上方被鼻中隔后缘(犁骨)分成左右两半的是鼻后孔。鼻后孔两侧的垂直骨板,即翼突内侧板。翼突外侧板根部后外方,可见较大的卵圆孔和较小的棘孔。鼻后孔后方中央可见枕骨大孔,后者前方为枕骨基底部,与蝶骨体直接结合(25岁以前借软骨结合);枕骨大孔两侧有椭圆形关节面,称枕髁,髁前外侧稍上有舌下神经管外口;髁后方有不恒定的髁管开口。枕髁外侧,枕骨与颞骨岩部交界处有一不规则的孔,称颈静脉孔,其前方的圆形孔,为颈动脉管外口。颈静脉孔的后外侧,有细长的茎突,茎突根部后方有茎乳孔。颧弓根部后方有下颌窝,与下颌头相关节。窝前缘的隆起,称关节结节。蝶骨、枕骨基底部和颞骨岩部会合处,围成不规则的破裂孔,为软骨所封闭。

颅侧面观由额骨、蝶骨、顶骨、颞骨及枕骨构成,还可见到面颅的颧骨和上、下颌骨。侧面中部有外耳门,门后方为乳突,前方是颧弓,二者在体表均可摸到。颧弓将颅侧面分为上方的颞窝和下方的颞下窝。颞窝的上界为颞线,起自额骨与颧骨相接处,弯向上后,经额骨、顶骨、再转向下前达乳突根部。颞窝前下部较薄,额、顶、颞、蝶骨会合处多数人成H形的缝,此处最为薄弱,称翼点。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常有血管沟),临床X线检查及手术中应注意。

颞下窝:是上颌体和颧骨后方的不规则间隙。容纳咀嚼肌和血管神经等,向上与颞窝通连。窝前壁为上颌体和颧骨,内侧壁为翼突外侧板,外侧壁为下颌支;下壁与后壁空缺。此窝向上借卵圆孔和棘孔与颅中窝相通,向前借眶下裂通眶,向内侧借上颌骨与蝶骨翼突之间的翼上颌裂通翼腭窝。

翼腭窝:为上颌体、蝶骨翼突和腭骨之间的狭窄间隙,深藏于颞下窝内侧,内有神经血管经过。此窝向外通颞下窝,向前借眶下裂通眶,向内借腭骨与蝶骨围成的蝶腭孔通鼻腔,向后借圆孔通颅中窝,借翼管通颅底外面,向下移行于腭大管,继经腭大孔通口腔。

颅前面观

(1)眶

为底朝前外,尖向后内的一对四棱锥形深腔,可分上、下、内侧、外侧四壁,容纳眼球及附属结构。

1)上壁:由额骨眶部及蝶骨小翼构成,分割眶与颅前窝,前外侧分有一深窝,称泪腺窝,容纳泪腺。

2)外侧壁:较厚,由颧骨和蝶骨大翼构成。外侧壁与上壁交界处的后分,有眶上裂向后通颅中窝。

3)下壁:主要由上颌骨构成,壁下方为上颌窦。下壁和外侧壁交界处后分,有眶下裂向后通颞下窝和翼腭窝,裂中部有向前行的眶下沟,该沟向前续于眶下管,管开口于眶下孔。

4) 内侧壁:最薄,由前向后为上颌骨额突、泪骨、筛骨眶板和蝶骨体,与筛窦和鼻腔相邻。前下分有一个长圆形窝,容纳泪囊,称泪囊窝,此窝向下经鼻泪管通鼻腔。

5)尖:指向后内,尖端有一圆形的视神经管口,借此管眶向后通颅中窝。

(2)鼻

骨性鼻腔:位于面颅中央,介于两眶和上颌骨之间,由犁骨和筛骨垂直板构成的骨性鼻中隔,将其分为左右两半。

鼻腔的顶主要由筛板构成,有筛孔通颅前窝。底为骨腭,前端有切牙管通口腔。外侧壁由上而下有三个向下弯曲的骨片,分别称上、中、下鼻甲,每个鼻甲下方为相应的鼻道,分别称上、中、下鼻道。上鼻甲后上方与蝶骨之间的间隙,称蝶筛隐窝。中鼻甲后方有蝶腭孔,通向翼腭窝。鼻腔前方开口称梨状孔,后方开口称鼻后孔,通咽腔。

(3)鼻旁窦:是上颌骨、额骨、蝶骨及筛骨内的空的腔隙,位于鼻腔周围并开口于鼻腔。

1)额窦:居眉弓深面,左右各一,窦口向后下,开口于中鼻道前部 。

2)筛窦也称筛小房,是筛骨的腔隙,呈蜂窝状,位于筛骨迷路内,分前、中、后筛窦。前、中筛窦开口于中鼻道,后筛窦开口于上鼻道。

3)蝶窦:居蝶骨体内,被内板隔成左右两腔,多不对称,向前开口于蝶筛隐窝。

4)上颌窦:最大,在上颌体内。窦顶为眶下壁,底为上颌骨牙槽突,与第2磨牙及第2前磨牙紧邻。前壁的凹陷处称尖牙窝,骨质最薄。内侧壁即鼻腔外侧壁,借上颌窦裂孔通中鼻道。窦口高于窦底,故窦内积液时直立体位不易引流。

【建议结合配套视频一同学习】


|中国医科大学、霍琨老师解剖课超详细讲义之颅骨

 

中国医科大学 霍琨老师解剖课超详细讲义之颅骨|
  • 中国医科大学排名前五的专业有哪些呢 中国医科大学怎么样|
  • 中国医科大学排名前五的专业有哪些呢 中国医科大学怎么样| | 中国医科大学排名前五的专业有哪些呢 中国医科大学怎么样| ...

    中国医科大学 霍琨老师解剖课超详细讲义之颅骨|
  •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是核心期刊吗|
  •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是核心期刊吗| |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是核心期刊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