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寺庙

中国人的千年撸猫史 当我们撸猫的时候 我们到底在干什么|

中国人的千年撸猫史 当我们撸猫的时候 我们到底在干什么

图片来自瓜几拉的《画猫雅宋》

中国人的千年撸猫史 当我们撸猫的时候 我们到底在干什么|

900多年前的临安城,有那么一天,府尹曹泳接到一个命令:崇国夫人的猫丢了。

曹泳很快意识到,这是一个决定他前途的命令。崇国夫人听起来像是个妇人,可其实,只是个7岁的小女孩,和其他小女孩的不同之处在于,她的爷爷叫秦桧。

小孙女的猫丢了,秦桧很着急,比皇帝丢了还着急,所以情况很糟糕。

据崇国夫人介绍,她的猫,是一只狮猫。于是凭着唯一的线索,整个临安城的衙役都被发动起来。

什么是狮猫呢?

据《梦粱录》记载:

“猫,都人畜之,捕鼠。有长毛,白黄色者称曰‘狮猫’,不能捕鼠,以为美观,多府第贵宫诸司人畜之,特见贵爱。”

衙役们此时也管不了得罪达官贵人了,找不到猫,谁也保不了他们。于是但凡有条件养狮猫的显贵富户,都成了集中搜捕对象。

没过几天,衙役们抓了数百只狮猫。可谁家丢猫都心疼啊,闹的这些达官贵人竟四处打点,好让自己的猫早日归家,一时成为轰动官场的新闻。

这数百只猫拿给崇国夫人一一辨认,竟然都不是丢失的那只狮猫,也不知道崇国夫人是如何辨认的?曹泳一下子压力山大,全杭州的衙役都发动了,人不够,那干脆连老百姓也发动了吧。

于是曹泳招来全临安的画师,画了上千张“寻猫启事”,若能提供线索者,有赏钱1000贯。这下更热闹了,大家上班工作,下班找猫,互相打招呼就是,找猫了吗您内?

这事闹了快一个月了,还没什么消息,曹泳眼看要丢官,舍了本钱,用黄金铸造了一只金猫,贿赂崇国夫人她妈,这事才算消停。

可见,古人爱猫,和现在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猫到底是怎么和人搅合到一起的?这还要从先秦时候说起。

这个杀手不太冷

据周朝电视台报道,著名贵族韩侯年终来京城做述职报告,周宣王为其举行了热烈而隆重的欢迎仪式,此后双方进行了深入会谈。

期间周宣王向韩侯询问了韩国自然保护的情况,韩侯说,请宣王放心,韩国山林里不但能见到熊罴等猛兽,甚至还能看到了猫和老虎。宣王对此表示赞赏。

《大雅·韩奕》:孔乐韩土,川泽訏訏,鲂鱮甫甫,麀鹿噳噳,有熊有罴,有猫有虎。

这就是最早对猫的记载,不过当时猫是和老虎在一起的,显然还是野生猛兽。虽然当时的古人并不知道什么是食物链,也不知道生态平衡,但他们还是敏锐地观察到,猫会捕食田鼠,而田鼠是破坏庄稼作物的主要凶手。

猫就像一个剑客,在你被欺负的时候,突然刀光一闪,对手应声倒地。然后,“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于是猫一度成为祭祀和感恩的对象。

《礼记·郊特牲》:飨农及邮表畷,禽兽,仁之至、义之尽也。古之君子,使之必报之。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迎虎,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

而此时,牛、羊、猪、狗、鸡等,都已经为人所驯养,牛、羊更是成为经典祭品。

到了汉代,随着农业耕作水平的提升,老鼠的危害越来越大,于是人对猫的需求与日俱增,有需求就有商机。

西汉的刘向在《说苑》中也谈到以狸捕鼠:

“骐骥碌骈,倚衡负轭而趋,一日千里,此至疾也,然使捕鼠,曾不如百钱之狸。”

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造神曲并酒》也有这样的记载:

“其屋,预前数日著猫,塞鼠窟,泥壁,令净扫地。”

百钱可以买只狸,狸还是野猫,但人们已经开始主动养猫,其主要用途还是捕鼠。

这是一种并不牢靠的雇佣关系,就像人家里遭到了老鼠黑帮的袭击,而人雇佣杀手去消灭老鼠,如果遇到猫还想问你要吃的,它只不过是在说,这一单,要加钱。

妖猫的传说

情况在隋唐就发生了变化,猫的杀手本色为它增添了一种神秘气息,于是关于猫的都市传说弥漫开来,首先,是从宫廷这种是非之地开始。

比如《隋书外戚传》里有这么个故事,说杨坚的大舅哥独孤陀家里养了只猫鬼,猫鬼只要害人,被害者家的钱财就都归了猫鬼的主人。

“其猫鬼每杀人者,所死家财物潜移于畜猫鬼家。陀尝从家中素酒,其妻曰:无钱可酤。陀因谓阿尼曰:可令猫鬼向越公家,使我足钱也。”

后来独孤陀还派猫鬼去害皇后和杨素的妻子,结果被杨坚发现,赐死独孤陀。

稍微懂点历史,再看这个故事,简直漏洞百出,独孤陀是杨坚的大舅哥,已经位高权重,况且,

后来隋炀帝继位,还追赠了独孤陀银青光禄大夫。

帝意犹不已,复下诏曰:“舅氏之尊,戚属斯重,而降年弗永,凋落相继。缅惟先往,宜崇徽秩。复赠银青光禄大夫。”

可见,这又是权力斗争的牺牲品,所谓猫妖,不过是借口而已。

讲到猫妖,陈凯歌的那部《妖猫传》知名度很大,也许灵感来源于下面这个故事:

武则天日益得宠的时候,她的竞争对手,王皇后和萧淑妃感到很不安,找巫师诅咒武则天,结果被武则天反杀,贬入冷宫。高宗后来一度心软,被武则天发现立马把两人杀死。

萧淑妃临死前说:“愿阿武为老鼠,吾作猫儿,生生扼其喉。”

萧淑妃这样说的原因,说明猫在当时,已经由凡入圣,成为一种类似鬼神的民间信仰,这种信仰又有点扭曲,仿佛一张痉挛的脸,让人不敢亲近。

到了中晚唐时期,有人给猫来了一场文艺复兴,这个人就是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

在韩愈之前,写猫的不是从动物角度,就是从志怪角度来写。而直到韩愈,才从人性的角度来写猫。

这篇文章叫《猫相乳说》,说司徒北平王,名将马燧家有两只母猫,同一天产子,其中一只母猫死了,两只小猫依然含着死去母猫的奶头,吃不到奶而悲伤地哀鸣着。另一只母猫正在哺乳自己的猫仔,听到叫喊,走过去将两只失去母猫的幼猫衔回,像自己的猫仔一样哺乳。

这只猫的行为让韩愈深受触动,不禁感叹道:“夫猫,人畜也,非性于仁义者也,其感于所畜者乎哉!”

韩愈说有德行人家蓄养的猫,久而久之受到了人的感化,也懂得仁义和博爱。其实是赞赏马燧,但也一下子拔高了猫的历史地位。

甚至,这篇文章开创了一种用猫的行为来表现人性光辉的文章题材,就叫“猫相乳说”。

宋代司马光,就是那个砸缸的司马光,家里养了只黑猫,取名虪(树),意为黑色老虎。司马光很为这只猫的品性所感动,于是写了一篇《猫虪传》:

“仁义,天德也。天不独施于人,凡物之有性识者咸有之”。接下来便记述虪的德行。“余家有猫曰虪,每与众猫食,常退处于后,俟众猫饱尽去,然后进食之。有复还者,又退避之。他猫生子多者,虪乃分置其栖,与己子并乳之。”

韩愈的文章点燃了文人们心里的小火苗,他们惊讶地发现,从猫这种动物身上竟然有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就是独立性。

和猫相对,是狗,狗是忠诚的,但更多是一味迎合主人的态度,什么样的主人就有什么样的狗。而文人又特别看不起阿谀奉承的奸臣,于是用狗比喻就很贴切,比尔“狗仗人势”、“朝廷鹰犬”、“狗眼看人低”、“狗奴才”。

猫不会刻意逢迎,和人互相独立,你甚至搞不懂到底是谁是主人?这一切都太合文人们的胃口了。于是在下面的一个朝代,撸猫事业迎来了第一次高潮。

最好的时代

有人说宋朝是对文人最好的时代,同时也是猫最好的时代。我们现在称养猫的叫猫奴,宋朝那会则称猫为“狸奴”。

比如著名诗人陆游,别看陆游的诗都是愤世嫉俗,为国为民,可在猫面前,他却有温柔可爱的一面。

陆游家里藏书无数,为了让书不被老鼠啃食,于是想养只猫,有诗云:

“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惭愧家贫策勋薄,寒无毡坐食无鱼。”

自此陆游开启了猫奴模式。

家里猫捉到老鼠了,“执鼠无功元不劾,一箪鱼饭以时来。”

下雨天不高兴出门,和小猫宅在家里,“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又得一只猫,好开心,就叫它小於菟,“仍当立名字,唤作小於菟。”

中国历史上,能和皇上享受同样爱好的朝代不多,宋朝绝对可以算一个。

宋徽宗赵佶可以说是中国艺术届第一网红,他画过一幅猫蝶图,猫蝶同耄耋,寓意长寿。于是宋徽宗亲笔画过一幅耄耋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皇帝喜欢猫,自然上行下效,这也就有了开头秦桧家丢猫那一幕。

对文人来说,宋朝是最好的时代,也可能是最坏的时代,这时代会丢猫、丢牛、丢羊、甚至连皇帝都会丢,可是牛、羊、猪、皇帝这些,都不叫丢,如果丢了,多半是被偷了,被劫了。

猫丢了,多半是它自己的主意。当一只猫离开的时候,它从不会说一声再见,正如一个时代的离去。

物极必反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点,到了明朝,猫似乎成了寄情的对象,于是渐有泛滥之势。

明朝《宛署杂记》记载:

“嘉靖初年,禁中有猫美毛而虬,微青色,惟双眉莹然洁白,因号曰霜眉。性不喜噬物,而善解人意,目逐之即逃匿,呼其名则疾至,为舞蹈之状。旦夕随驾所之,若侍从然。上或时假寐,霜眉辄相依不暂离,即饥渴或便液必俟醒乃去。上以是怜而异之,封为虬龙。”

嘉靖皇帝养了只叫霜眉的猫,非常善解人意,连妃子侍寝时,皇帝也带着它,还给了封号虬龙。

后来霜眉寿终正寝,嘉靖非常难过,给了它“忠无不酬”、“生荣死恤”的待遇。不仅下旨隆重礼葬,用金子制作了一只棺材,将它安葬在万寿山北坡,还为它御笔题碑,命名“虬龙墓”。

都说霜眉这只猫善解人意,也许它用自己的死来告诉嘉靖皇帝,世上并没有什么永生。

到了万历的时候,皇宫里,猫已经泛滥,宫内专门设有猫房,豢养各种珍贵品种的宠猫,15只一群,派专人负责饲养和管理。

当时不得宠的妃子据说待遇还不如猫,可这有什么办法,谁让万历皇帝特别闲呢?

所谓物极必反,到了清朝,猫的好日子就到了头,因为鹰犬们来了。

清道光九年的一道《上谕》中指出:“十六日,奉上谕:以后,首领、太监,不准养猫。如若有养猫之人,立刻拿出。再有养猫之时,被万岁爷瞧见,治总管、首领、太监等不是。钦此。”

虽然宫廷不让养,不过在民间养猫却成了一种情趣。

清代咸丰年间,有个叫黄汉的编了一本猫百科,分七个门类介绍猫的种种习性和故事。

“猫事本无专书,古今典故仅散见于群籍,今仿昔人《虎荟》、《蟹谱》暨《蟋蟀经》之例,广用搜罗辑成,兹集无论事之巨细、雅俗,凡有关于猫者皆一一录之,以裕见闻。”

清代嘉庆年间,浙江仁和,有一位才女,叫孙荪意,颇有雅好,十七岁就编写了一本《衔蝉小录》,用感性手法记录猫的日常,堪称清代撸猫笔记。

爱猫的理由

到了民国,猫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尤其是民国大师们都偏爱养猫。

季羡林的重要文稿被尿湿,他也绝不责打小猫:

“我心里真急,但是,我谨遵我的一条戒律:决不打小猫一掌,在任何情况之下,也不打它。此时,我赶快把稿纸拿起来,抖掉了上面的猫尿,等它自己干。心里又好气,又好笑,真是哭笑不得。家人对我的嘲笑,我置若罔闻,‘全等秋风过耳边’。”

徐志摩写作时被猫打扰,却说:“但我就爱这捣乱,蜜甜的捣乱,抓破了我的手背我都不怨,我的乖!”

人们为什么爱养猫,丰子恺说的很有道理:

“可知猫是男女老幼一切人民大家喜爱的动物。猫的可爱,可说是群众意见。而实际上,如上所述,猫的确能化岑寂为热闹,变枯燥为生趣,转懊恼为欢笑;能助人亲善,教人团结。即使不捕老鼠,也有功于人生。那么我今为猫写照,恐是未可厚非之事吧?”

时至今日,我们和猫都经过了千年的进化,难能可贵的是,在如此漫长的岁月里,猫始终保持着那份特立独行。

中国人的历史分分合合,形势所迫,总会遇上不得不低头的局面,而在人的心灵深处,却仿佛住着一只逍遥自在、卓尔不群、潇洒脱俗的猫,它代表了人性中独立又自由的一面,让我们不肯随波逐流,硬要逆势向上。

那么你的心里,又有一只什么样的猫呢?

参考资料

《中国古代猫谱中的科学与技术探究》

《驯猫史话:古人是何时开始养猫的?》

《宋人吸猫图鉴》

《论撸猫,中国要比美国早了3000年》

《民国初期的文人为何偏爱猫》

《“猫相乳”诗文源流考》

《宋代人养猫的热情》


|中国人的千年撸猫史、当我们撸猫的时候、我们到底在干什么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