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寺庙

世界第一艘航母是日本的 凤翔号 英国这艘航母设计更早|

世界第一艘航母是日本的 凤翔号 英国这艘航母设计更早

古言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但若想把这一联想变为现实,可谓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然而,这在一般人看来难如登天的事情,就在20世纪初叶诞生了一飞冲天的飞机后,使得人们兴奋不已、冲动不已。要在水上飞、舰上落,航行于大海、翱翔于蓝天,将天与水真正地“连”在一起的梦想似乎有了实现的可能。

世界第一艘航母是日本的 凤翔号 英国这艘航母设计更早|

1909年,一个叫克莱门特·阿德尔的法国人将人类的这一“春秋大梦”收入笔端,写成了《军事飞行》一书,提出了舰上载机、飞行甲板、机库的设想,描绘了一幅未来航母的蓝图。

已有的这种幻想,又有了这样的现实,再加上这般的“设计”,人们开始付诸于实践。于是,就有了装着浮筒、挂着气囊的水上飞机起降试验,就有了军舰甲板上安置制动索、飞机下安装制动钩的飞机着舰试验。

从1910年(飞机刚刚问世7年)到1912年,这样的水上飞、舰上落的试验,在法、英、美、日等少数几个航海发达、航空领先的海空大国、强国之间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要知道,那时的人们大多对于飞机为何物仍一无所知,因为未曾见过、甚至未曾听过,这几个大国的有识之士、有胆之人,就已经有了如此大胆的设想,并把当时还算稀有之物的“珍宝级”的飞机拿来一试,他们拥有过人的胆识及英勇的智谋,可谓是勇踏蛮荒的开拓者。

1910年3月,1架安有浮筒的法国飞机如海鸥般在海面上成功地滑行起飞,飞行500米后又安全降落于海面上。同年11月14日,美国1架挂有两个气囊的“寇蒂斯”双翼机由尤金·埃利驾驶,从经过改装的“伯明翰”号巡洋舰上滑行、升起,在将要坠海的瞬间,机头成功拉起,安全降落在海湾陆地上。法国的水上飞机和美国的舰载机,宣告了一个时代的到来。

尤金·埃利和他的飞机

有了1910年开先河的舰上起飞演练,1911年1月18日,在铺设了木质跑道、制动绳索的“宾夕法尼亚”号装甲巡洋舰上,埃利又成功地实现了着舰降落,终于完成了舰上起降的一回。

1911年1月18日,尤金·埃利在“宾夕法尼亚”号巡洋舰上这一降落,可以说是航母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埃利利用舰艇作为飞机起降试验平台,既富有想象力又富于冒险精神,他敢为人先的海上“壮举”,一扫笼罩在人们眼前、心头的重重迷雾、疑虑,证明了“飞机能在海上飞、能在舰上落”的梦想不再是幻想。茫茫无际的海洋,再也不是飞机的禁地,海天翱翔也不会是一句空话。从这个意义上说,尤金·埃利对航母的诞生实在是居功至伟。

航空母舰的问世已是呼之欲出、指日可待了。

随后,英国、法国甚至日本用战列舰、巡洋舰、大型商船、鱼雷艇母舰改装的“载机舰”摇身一变竞相登场。

这其中,英国1914年由运煤船改装的“皇家方舟”号、1918年由客轮改装的“百眼巨人”号,各以其别出心裁而彪炳史册:前者开了民用船只改装为水上飞机母舰(搭载的飞机要用吊杆吊放到水面起降)的先河,也成为英国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水上飞机母舰;后者首创了全通式甲板,使改装的各种类型的载机舰向航空母舰迈出了开创性的一步。

尽管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此时尚未出现,但拥有最强大海军的列强们已经认识到:即便是威力十足的庞大的战列舰仍是海上力量的主宰者,即便“载机舰”仍是五花八门、是各种改装后的舰只的拼盘,但海空一体、舰机结合已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由客轮改装的“百眼巨人”号排水量14450吨,航速20节,载机20架,首创了全通式甲板。

就在英、美等国忙着对各型舰船改头换面、朝着自己臆想中的航空母舰竞相发展的时候,东方的岛国日本竟然在西方人的眼皮底下完成了奔向航母的“终极一跳”。也正是踩着英国的肩膀,日本才献出了自己的“凤翔”号。

1922年,日本建造了自己第一艘载机母舰“凤翔”号,它完成了英、美等国业已推进的航母技术:全通式甲板、岛式上层建筑,不再是拆拆卸卸的改装,而是全新打造,飞行甲板也不再是几十米而是168米,排水量7470吨、航速25节(1节=1海里/时)。

如果说以往的水上飞机母舰和载机母舰都是改装后的“嫁接”,有着巡洋舰、运输舰、运煤船、客轮的面孔和基因,那么“凤翔”号就是一个完整意义上怀胎降生的“纯种”。尽管它的技术、它的“气质和内涵”都有着英国“皇家方舟”号的“胎痕”,它还是被公认为是先于英国“竞技神”号(1923年建成,为英国第一艘标准型航母)的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舰。

日本“凤翔”号航空母舰是现代第一艘航空母舰

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舰

应该说,世界上第一艘按照航空母舰设计的是英国的“竞技神”号,可惜英国拖了5年才使这艘航母下水服役。而日本的“凤翔”号虽然设计没有英国早,可是它建造得快,比英国早1年下水,因此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舰的桂冠就落在了“凤翔”号的头上。

“竞技神”号航空母舰采用封闭式舰首、岛式上层建筑,排水量10950吨,总长182.3米,载机20架。

航空母舰的出现是传统海战的一个分水岭,从此,海战“走了样”、“面目改了容”。它使巨舰大炮休矣,使列阵“对轰”的海战战法成为历史,使海上打击力量向空中、向陆地、向大洋深处延伸、扩张、膨胀,使海上武力及其威慑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登峰造极的地步,使人类史上全部的陆海空三军齐刷刷地汇聚在这海上浮岛的空间,也使得飘忽在各大洋“浮岛”上的三军力量得以扩张、威胁到全球的任何一个角落。

它将战术打击、战略轰炸、核打击集于一身,将海上、空中、陆地、海底目标“一网打尽”,还具有瘫痪、摧毁一个中小国家的能力。由此,航空母舰及其战斗群便具备了战术的、战略的、战争的能力,这种能力是迄今为止任何武器系统都望尘莫及的。


|世界第一艘航母是日本的、凤翔号、英国这艘航母设计更早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