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寺庙

明代壬寅宫变之谜|

明代壬寅宫变之谜

我国古代历史上每个朝代都有多位帝王继位,谋朝篡位这样的案例不计其数。戒备森严的紫禁城众军把守,皇宫更多密不透风。可是就在明代竟有一位嘉靖皇帝在晚上熟睡时被十几个宫女差点谋害身亡,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在壬寅宫变。身份卑微的众宫女为什么会害死帝王呢?接下来就由小编为大家揭秘明代壬寅宫变之谜吧!

明代壬寅宫变之谜|

明代壬寅宫变之谜

自古以来,防备森严的地方不是监狱,而是皇宫。皇帝为防人行刺,日日夜夜命人巡逻守卫。明朝也不例外。明朝皇帝的寝宫是紫禁城内的乾清宫。除了皇帝和皇后,其余人都不可以在此居住,妃嫔们也只是按次序进御,除非皇帝允许久住,否则当夜就要离开。嘉靖年间的乾清宫,暖阁设在后面,共9间。每间分上下两层,各有楼梯相通。每间设床3张,或在上,或在下,共有27个床位,皇上可以从中任选一张居住。因而,皇上睡在哪里,谁也不能知道。

这种设置使皇上的安全大大加强了。然而,谁又能防备那些守在他身边的宫女呢? 就是这群宫女,演出了惊天动地“壬寅宫变”。“壬寅宫变”发生在嘉靖壬寅年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凌晨,十几个宫女趁朱厚熟睡时差点把他勒死。

朱厚熜后来下了道圣旨处理这群宫女,圣旨中提到了曹氏、王氏,曹氏、王氏是谁呢?据人考证,她们是宁嫔王氏和端妃曹氏,因此,有人根据这道圣旨得出结论,是曹氏、王氏指使发动了这场宫廷政变。在“壬寅宫变”后,三十多岁的世宗住进了皇城西苑的永寿宫,从此再也没有回到紫禁城内的寝宫里居住。“深闺燕闲,不过衔昭阳日影之怨”,是明末历史家谈迁对此案的看法,但事实究竟如何,无人知晓,因此成为又一桩宫闱之谜。大家都怎么看的呢?

明代壬寅宫变事件发生过程

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凌晨,十几个宫女决定趁朱厚熟睡时把他勒死。先是杨玉香把一条粗绳递给苏川药,这条粗绳是用从仪仗上取下来的丝花绳搓成的,川药又将拴绳套递给杨金英。邢翠莲把黄绫抹布递给姚淑皋,姚淑皋蒙住朱厚的脸,紧紧地掐住他的脖子。

邢翠莲按住他的前胸,王槐香按住他的上身,苏川药和关梅秀分把左右手。刘妙莲、陈菊花分别按着两腿。待杨金英拴上绳套,姚淑皋和关梅秀两人便用力去拉绳套。眼看她们就要得手,绳套却被杨金英拴成了死结,最终才没有将这位万岁爷送上绝路。宫女张金莲见势不好,连忙跑出去报告方皇后。前来解救的方皇后也被姚淑皋打了一拳。王秀兰叫陈菊花吹灭灯,后来又被总牌陈芙蓉点上了,徐秋花、郑金香又把灯扑灭。这时管事的被陈芙蓉叫来了,这些宫女才被捉住。朱厚虽没有被勒断气,但由于惊吓过度,一直昏迷着,好久才醒来。

众宫女弑君未成反失命

事后,司礼监对她们进行了多次的严刑拷打,对她们逼供,但供招均与杨金英相同。最终司礼监得出:“杨金英等同谋弑逆。张金莲、徐秋花等将灯扑灭,都参与其中,一并处罚。”从司礼监的题本中可知,朱厚后来下了道圣旨:“这群逆婢,并曹氏、王氏合谋弑于卧所,凶恶悖乱,罪及当死,你们既已打问明白,不分首从,都依律凌迟处死。其族属,如参与其中,逐一查出,着锦衣卫拿送法司,依律处决,没收其财产,收入国库。陈芙蓉虽系逆婢,阻拦免究。

钦此钦遵。”邢部等衙门领了皇命,就赶紧去执行了。有个回奏,记录了后来的回执情况:“臣等奉了圣旨,随即会同锦衣卫掌卫事、左都督陈寅等,捆绑案犯赴市曹,依律将其一一凌迟处死,尸枭首示众,并将黄花绳黄绫抹布封收官库。然后继续捉拿各犯亲属,到时均依法处决。”圣旨中提到了曹氏、王氏,曹氏、王氏是谁呢?据人考证,她们是宁嫔王氏和端妃曹氏,因此,有人根据这道圣旨得出结论,是曹氏、王氏指使发动了这场宫廷政变。

司礼监题本中记录了杨金英的口供:“本月十九日的东梢间里有王、曹侍长(可能指宁嫔王氏、端妃曹氏),在点灯时分商说:‘咱们快下手吧,否则就死在手里了(手字前可能漏一个‘他’字,指朱厚,或有意避讳)。’”有些人便以这一记载作为主谋是曹氏、王氏的证据。然而有人则不以为然,认为如果主谋是曹氏和王氏,那么史料上应该记载宁嫔王氏和端妃曹氏的情况,而在以上所述的行刑过程当中,却从未见到过对曹氏和王氏的处置的描述,因此主谋是谁尚不能断定。

明代壬寅宫变事件发生的多种猜测

“壬寅宫变”,是由于嘉靖帝为炼制长生不老的丹药,酷虐宫女所致。

当时,司礼监审问宫女的口供记录中,有“咱们下手了罢!强如死在他手里”的话。据此推断,这时宫女们一定处于危险的境地,将被置于死地,反正死是难免的,不如先下手为强,拼死一搏,杀死嘉靖皇帝。而各种资料表明,事件发生前,宫女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事情,既无大错而又面临危险,推察情由,这件事很可能是世宗炼制长生不老丹药所致。

朱厚熜贪恋女色,纵欲无度,他自己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而愈是这样,他又愈是迷恋道教仙术,以求长生不老。一些有名的方士、佞臣,都是以进献房中秘方或炼丹药而大发横财。如陶仲文是嘉靖帝最宠信的方士之一,最初就是靠进献房事秘方得到皇帝的宠爱。嘉靖帝一次给他的赏赐就是十万两银,官至一品,兼领双俸,他的子孙也由此受益。为了投皇帝所好,当时搜集进献各种房事秘方、炼制或炮制各式长生不老丹及房中药的风气流行大江南北。

当时所进献的秘方和炼丹药可谓五花八门。其中“红铅”作为最流行的炼丹制药之法,是将处女月经和药粉经过拌和、焙炼而成,形如辰砂。还有一种“含真饼子”,即婴儿出生时口中所含的血块。据说这些药物能够起到强身健体和增强性欲的作用。在“壬寅宫变”两年前,宫内这种炼丹之风达到了极点。嘉靖帝信用方士段朝用等人炼制丹药,不惜牺牲宫女的身体,甚至年轻的生命。

为了采得足够的炼丹原料,皇帝强迫宫女们服食催经下血的药物,轻则极大损伤宫女身心,重则造成失血过多甚至血崩,许多人因此丧命。此外,为了防止泄漏炼药的秘密,甚至可能杀掉取过血的宫女灭口。可以推测,当时部分宫女亲眼目睹宫内姐妹们饱经残害,自知这种灾难早晚会降临到自己头上,因而才决定拼死一搏,她们明知无论能否成功,死是在所难免,但既然怎么都是死,不如与嘉靖帝同归于尽。

宁嫔王氏首谋发动宫变

朱厚熜自嘉靖元年大婚后,身体虚弱,经常气喘、咳嗽,直至嘉靖九年还没有孩子。嘉靖十年,朱厚熜在宫中钦安殿建坛求嗣,以求得到一个儿子。起初,以礼部尚书为监礼使,文武大臣轮流值班进香,一直没有效果。到嘉靖十五年,请道士邵元节等主持祈坛。当年,后宫妃嫔就生了男孩,以后又生了好几个孩子。宁嫔王氏也在这一年为朱厚熜生了一个儿子,按惯例,她应该由嫔晋为妃,可朱厚熜并没晋封她。

宁嫔王氏心存不满,便在朱厚熜夜宿宠妃曹氏宫中时,指使杨金英等宫女将皇帝勒死以作为报复,同时也可把责任推到曹氏身上。一个生有皇子的妃嫔为争宠冒如此大的风险,没必要;十几位宫女为给主人争宠而不顾生死谋害皇帝,而且态度一致,也不大可能。

世宗任意残害宫女引宫女怨恨

历史资料记载嘉靖帝性格残暴,喜怒无常,任意对待臣下和后宫(从皇后到宫女)。据朝鲜史书载,朱厚熜虽然贪色,但宫女只要犯了一点错误,从不宽恕,痛加责打。有200多名宫女被打死。非人的待遇使宫女们担惊受怕,蓄谋拼死斗争。

一妃一嫔引发的政治斗争

“大礼仪”之争,宫变发生时间,牵涉一妃一嫔。明武宗死时,没有留下子嗣,也未留下遗嘱。他临终时告诉太监,由太后与朝臣商议酌定立嗣之事。经慈寿皇太后与朝臣商议,兴献王之子朱厚熜被迎立,即明世宗嘉靖皇帝。论辈分,世宗与武宗为堂兄弟,如按继承皇位的要求,他应称自己的生父兴献王为叔父,而尊武宗之父明孝宗为父。但朱厚熜却想尊兴献王为皇考,并想追封兴献王为皇帝。嘉靖初年,朝廷中一方主张尊重明朝的皇统,另一方则迎合朱厚熜的私意。一场史称“大礼议”的争论延续了近20年,它实质上是朝臣与皇帝、朝臣各派系之间的斗争。

“大礼议”之争刚以朱厚熜的胜利宣告结束,即发生“壬寅宫变”,而且与一妃一嫔有关。因此推断,宫变是政治斗争失败者想利用妃嫔除掉朱厚熜。

明代第十一位皇帝——嘉靖皇帝

嘉靖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明朝使用嘉靖这个年号一共四十五年,是明朝使用第二长的年号。嘉靖皇帝也是明代实际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的父亲朱祐杬没有做过一天皇帝,是被嘉靖强行追封的,嘉靖的继位也意味着明孝宗一脉断绝。

大明嘉靖二十一年嘉靖皇帝移居西苑便殿永寿宫(今中南海),在永寿宫修道和处理日常政务。大明嘉靖四十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晚上,嘉靖皇帝居住的西苑永寿宫忽然起了大火。火后,嘉靖帝暂时搬到了玉熙宫。玉熙宫建筑古旧,规模狭隘,远不及万寿宫。嘉靖帝悒悒不乐,便宣召内阁首辅严嵩和次辅徐阶询问该怎么办。严嵩坐着肩舆进了西内,这是他八十岁那年,皇帝给他的特赏。这一年,内阁首辅严嵩已经八十二岁了,居相位也已近二十年,嘉靖帝对他却依然恩宠不减,舍不得让他告老还乡。

嘉靖皇帝号称英察之主,是个非常有主见的人。这点跟他的逆反心理是一致的。他虽然整天练道修玄,却奉行“太极政治”神龙见首不见尾,始终牢牢掌控着大明朝的国家命脉,一刻也没有放弃过对朝廷的控制,凡事在询问臣下之前就已打定了主意。《明史》的编者们认为嘉靖皇帝是“中材之主”。明代史学家谈迁(1594—1658年)说,嘉靖皇帝比许多依靠道教的灵丹妙药追求长生的汉、唐和宋代的皇帝多少要好一些。

结语:古代帝王遇害这样的事件实在是太多了,不过众宫女密谋害死帝王真的是第一次听闻,不过到底谁是背后的策划者呢?明代壬寅宫变这一事件还未查清楚仍然是个谜团,因为历史悠久需要长时间来考证。


|明代壬寅宫变之谜

              

明代壬寅宫变之谜|
  • 四渡赤水的故事简介短些|
  • 四渡赤水的故事简介短些| | 四渡赤水的故事简介短些| ...

    明代壬寅宫变之谜|
  • 五张清朝女子恐怖照片|
  • 五张清朝女子恐怖照片| | 五张清朝女子恐怖照片| ...

    明代壬寅宫变之谜|
  • 战国时期韩国的历史|
  • 战国时期韩国的历史| | 战国时期韩国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