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寺庙

简述内阁制的特点|

简述内阁制的特点

内阁制即总揽国家行政权力的内阁在议会的基础上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内阁首脑,组织内阁。内阁受议会监督,议会对内阁不信任时,可以倒阁。在这种制度下,国家元首名义上代表国家,但是没有实际的行政权力。与内阁制不同的有总统制和君主制。

简述内阁制的特点|

内阁制特点

司法、立法合一,而非明显之三权分立,而且无总统制式的制衡机制。

国家元首与行政首长分由两人担任。因为历史传统与个别制度差异,其名称并不固定。国家元首有的称之为国王,有的称为总统,也有的称为大公(如卢森堡)或亲王(如列支敦士登)。至于行政首长则多称之为首相或总理。

行政首长的产生是建立在议会的同意之上,并对议会负责。行政首长及阁员通常可兼任议员,(但有些国家规定不得兼任),并得因议会的不信任而去职。因此阁揆的任期较不固定。

元首发布命令时,需经行政首长或有关阁员副署(countersigning或countersignature),以明权责,其责任则由副署者承担。无副署者,则元首之政令不生效力。因此元首的角色实系『统而不治』(reign but not govern)。

国家元首平常主要承担仪式性任务。但是当国家发生紧急危难,得超越党派,任命新的行政首长,或宣布行使紧急权力,保护国家渡过危难。因此国家元首虽然不经常行使权利,却仍拥有象征性权力(*symbolic power)或保留之权力(reserved power)。

行政首长系由间接方式产生。通常系由人民选举国会议员,再由国会议员选举产生行政首长。至于国家元首产生方式,则多系以君主继承(立宪君主国家),或间接选举(共和体制国家)方式产生,但亦有采取直接选举者。

内阁制行政机关的特点

由议会多数党或联合起来占多数的党组阁,推举总理,由国王或名义上的总统任命;

总理领导的内阁对议会负责,处理国家大事;

议会议席的变动直接影响到内阁存亡,如果失去多数,即总理率阁员全体辞职;

下任总理仍由议会产生,获得过半数者即执政;

如总理无法领导,即提请总统或国王解散议会,重新大选。像德国,意大利,加拿大等都是此类,另外英国,日本君主立宪,也是内阁实权。

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及历史意义

特点:

国王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但是没有实权。2.议会是权力中心,拥有立法权。3.责任内阁制,英国首相从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内选出。

历史意义:

第一,它是政府的最高决策机构。包括内政、外交、防务、教育、科研等各项决策。

第二,控制立法。现代社会中由于立法量的增加及其复杂化,议员个人既无设备又缺乏全面的知识和足够的信息来准备复杂的议案,导致政府逐渐加强对立法的控制,政府提出公议案,这种议案都是由内阁提交下院通过的。而且在准备议案中,内阁委员会越来越多的参与其中,即先由内阁列出议案原则,再由他组织有关大臣、文官、专家等一起磋商议案细节,然后交内阁审定。最后提交下院通过。

第三,作为政党的领导。首相是执政党领袖,内阁大臣都是由执政党领导组成的。内阁除了对国家、政府进行行政上的领导外,同时也对其政党行使着领导权。如讨论决定党的方针政策,竞选宣言等,在下院和公众中,为其党的政策、行动进行宣传,解释和辩护等。


|简述内阁制的特点

  

简述内阁制的特点|
  • 军机处的职能特点历史意义|
  • 军机处的职能特点历史意义| | 军机处的职能特点历史意义| ...

    简述内阁制的特点|
  • 行政机关的特点是什么|
  • 行政机关的特点是什么| | 行政机关的特点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