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寺庙

爱尔克的灯光 原文及赏析|

爱尔克的灯光 原文及赏析

爱尔克的灯光

爱尔克的灯光 原文及赏析|

巴金

傍晚,我靠着逐渐黯淡的最后的阳光的指引,走过十八年前的故居。这条街、这个建筑物开始在我的眼前隐藏起来,像在躲避一个久别的旧友。但是它们的改变了的面貌于我还是十分亲切。我认识它们,就像认识我自己。还是那样宽的街,宽的房屋。巍峨的门墙代替了太平缸和石狮子,那一对常常做我们坐骑的背脊光滑的雄狮也不知逃进了哪座荒山。然而大门开着,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却是原样地嵌在那里,似乎连颜色也不曾被风雨剥蚀。我望着那同样的照壁,我被一种奇异的感情抓住了,我仿佛要在这里看出过去的十九个年头,不,我仿佛要在这里寻找十八年以前的遥远的旧梦。

守门的卫兵用怀疑的眼光看我。他不了解我的心情。他不会认识十八年前的年轻人。他却用眼光驱逐一个人的许多亲密的回忆。

黑暗来了。我的眼睛失掉了一切。于是大门内亮起了灯光。灯光并不曾照亮什么,反而增加了我心上的黑暗。我只得失望地走了。我向着来时的路回去。已经走了四五步,我忽然掉转头,再看那个建筑物。依旧是阴暗中一线微光。我好像看见一个盛满希望的水碗一下子就落在地上打碎了一般,我痛苦地在心里叫起来。在这条被夜幕覆盖着的近代城市的静寂的街中,我仿佛看见了哈立希岛上的灯光。那应该是姐姐爱尔克点的灯吧。她用这灯光来给她的航海的兄弟照路。每夜每夜灯光亮在她的窗前,她一直到死都在等待那个出远门的兄弟回来。最后她带着失望进入坟墓。

街道仍然是清静的。忽然一个熟习的声音在我耳边轻轻地唱起了这个欧洲的古传说。在这里不会有人歌咏这样的故事。应该是书本在我心上留下的影响。但是这个时候我想起了自己的事情。

十八年前在一个春天的早晨,我离开这个城市、这条街的时候,我也曾有一个姐姐,也曾答应过有一天回来看她,跟她谈一些外面的事情。我相信自己的诺言。那时我的姐姐还是一个出阁才只一个多月的新嫁娘,都说她有一个性情温良的丈夫,因此也会有长久的幸福的岁月。

然而人的安排终于被“偶然”毁坏了。这应该是一个“意外”。但是这“意外”却毫无怜悯地打击了年轻的心。我离家不过一年半光景,就接到了姐姐的死讯。我的哥哥用了颤抖的哭诉的笔叙说—个善良女性的悲惨的结局,还说起她死后受到的冷落的待遇。从此那个作过她丈夫的所谓温良的人改变了,他往一条丧失人性的路走去。他想往上爬,结果却不停地向下面落,终于到了用鸦片烟延续生命的地步。对于姐姐,她生前我没有好好地爱过她,死后也不曾做过一样纪念她的事。她寂寞地活着,寂寞地死去。死带走了她的一切,这就是在我们那个地方的旧式女子的命运。

我在外面一直跑了十八年。我从没有向人谈过我的姐姐。只有偶尔在梦里我看见了爱尔克的灯光。一年前在上海我常常睁起眼睛做梦。我望着远远的在窗前发亮的灯,我面前横着一片大海,灯光在呼唤我,我恨不得腋下生出翅膀,即刻飞到那边去。沉重的梦压住我的心灵,我好像在跟许多无形的魔手挣扎。我望着那灯光,路是那么远,我又没有翅膀。我只有一个渴望:飞!飞!那些熬煎着心的日子!那些可怕的梦魇!

但是我终于出来了。我越过那堆积着像山一样的十八年的长岁月,回到了生我养我而且让我刻印了无数儿时回忆的地方。我走了很多的路。

十九年,似乎一切全变了,又似乎都没有改变。死了许多人,毁了许多家。许多可爱的生命葬入黄土。接着又有许多新的人继续扮演不必要的悲剧。浪费,浪费,还是那许多不必要的浪费——生命,精力,感情,财富,甚至欢笑和眼泪。我去的时候是这样,回来时看见的还是一样的情形。关在这个小圈子里,我禁不住几次问我自己:难道这十八年全是白费?难道在这许多年中间所改变的就只是装束和名词?我痛苦地搓自己的手,不敢给一个回答。

在这个我永不能忘记的城市里,我度过了五十个傍晚。我花费了自己不少的眼泪和欢笑,也消耗了别人不少的眼泪和欢笑。我匆匆地来,也将匆匆地去。用留恋的眼光看我出生的房屋,这应该是最后的一次了。我的心似乎想在那里寻觅什么。但是我所要的东西绝不会在那里找到。我不会像我的一个姑母或者嫂嫂,设法进到那所已经易了几个主人的公馆,对着园中的花树垂泪,慨叹着一个家族的盛衰。摘吃自己栽种的树上的苦果,这是一个人的本分。我没有跟着那些人走一条路,我当然在这里找不到自己的脚迹。几次走过这个地方,我所看见的还只是那四个字:“长宜子孙”。

“长宜子孙”这四个字的年龄比我的不知大了多少。这也该是我祖父留下的东西吧。最近在家里我还读到他的遗嘱。他用空空两手造就了一份家业。到临死还周到地为儿孙安排了舒适的生活。他叮嘱后人保留着他修建的房屋和他辛苦地搜集起来的书画。但是儿孙们回答他的还是同样的字:分和卖。我很奇怪,为什么这样聪明的老人还不明白一个浅显的道理,财富并不“长宜子孙”,倘使不给他们一个生活技能,不向他们指示一条生活道路!“家”这个小圈子只能摧毁年轻心灵的发育成长,倘使不同时让他们睁起眼睛去看广大世界;财富只能毁灭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要是它只消耗在个人的利益上面。

“长宜子孙”,我恨不能削去这四个宇!许多可爱的年轻生命被摧残了,许多有为的年轻心灵被囚禁了。许多人在这个小圈子里面憔悴地捱着日子。这就是“家”!“甜蜜的家”!这不是我应该来的地方。爱尔克的灯光不会把我引到这里来的。

于是在一个春天的早晨,依旧是十八年前的那些人把我送到门口,这里面少了几个,也多了几个。还是和那次一样,看不见我姐姐的影子,那次是我没有等待她,这次是我找不到她的坟墓。一个叔父和一个堂兄弟到车站送我,十八年前他们也送过我一段路程。

我高兴地来,痛苦地去。汽车离站时我心里的确充满了留恋。但是清晨的微风,路上的尘土,马达的叫吼,车轮的滚动,和广大田野里一片盛开的菜子花,这一切驱散了我的离愁。我不顾同行者的劝告,把头伸到车窗外面,去呼吸广大天幕下的新鲜空气。我很高兴,自己又一次离开了狭小的家,走向广大的世界中去!

忽然在前面田野里一片绿的蚕豆和黄的菜花中间,我仿佛又看见了一线光,一个亮,这还是我常常看见的灯光。这不会是爱尔克的灯里照出来的,我那个可怜的姐姐已经死去了。这一定是我的心灵的灯,它永远给我指示我应该走的路。

1941年3月在重庆

提示:

巴金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大家庭。1923年他离开生活了十九年的家到南京、上海、法国等地读书,并开始写作生涯。此后,他辗转于上海、广州等地。1941年,他回到阔别十八年的旧家。本文是他在探访故居后写的。故居已数易其主,当时的主人是国民党的一个保安处长。巴金在故居门外思想联翩,故居照壁上的“长宜子孙”四个字引发了他对人生道路的思索。

作者通过姐姐的悲剧,以及关在家这个小圈子里而发生的许多悲剧,揭示了封建家庭囚禁了许多年轻有为的心灵,摧残了许多可爱的年轻生命,从而从理性和感情上彻底否定了这一条“长宜子孙”的道路。作者高兴于自己走上了冲破封建家庭,“走向广大的世界中去”的道路,认为这才是一条光明之路。

作者写了几种灯光:旧居的灯光,爱尔克的灯光,心灵的灯光。爱尔克的灯光作为本文的标题,具有丰富复杂的象征意蕴:它是照路的灯,希望的灯,又是生活悲剧和希望破灭的象征。心灵的灯则是作者对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的象征。灯光使文章充满诗意,使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得到生动形象的表现。灯光还成为本文的线索,尤其是爱尔克的灯光,贯穿始终,把不同地点、时间的生活材料有机串联在一起,最后则以心灵的灯作结,体现了作者思想和感情的推进和深化。

文章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感情浓冽,抒情性强,体现了巴金散文的一贯特色。

相关:

1.简析“长宜子孙”的含义及作家的批判意识。

要点:

“长宜子孙”是中国旧式大家族式家庭的家长经常会有的观念。就是希望自己的家业能够世世代代维持子孙的优越生活,并且让子孙永远保持着发达兴旺的大家族式的生活。巴金就出生在有这样观念的旧式家庭中,他这篇散文对这个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以家族败落的现实证明了优越而封闭的大家庭,常常使过着寄生虫般的子孙变成碌碌无为的败家子。通过批判,作者坚定了要走出“长宜子孙”的禁锢,追求自己的新生的信念。

2.分析文中 “灯光”的象征性和抒情氛围。

要点:

全文的核心意象是“灯光”。作者主要写了三种灯光:旧居的灯光,爱尔克的灯光,心灵的灯光。这三种灯光分别象征了昏昏欲睡、了无生气的旧家庭的命运,对被旧家庭葬送而无缘再见的姐姐的思念,和作者追求新的生活、新的理想的心理动力。

整篇文章始终以“灯光”为线索,最后又以灯光作结,结构严谨,笔墨集中,构成了一个完美的意象整体。现实中的姐姐在与爱尔克的姐姐的重叠中,姐弟之情变成了终其一生的守候,变成了绕梁多年,挥之不去的呼唤,变成了一个带着永远遗憾的传说,使这篇散文中的忆旧充满了独具一格的抒情氛围。

3.略说巴金散文的艺术风格。

要点:

(1)巴金散文的抒情性。巴金散文笔带感情,文风热烈酣畅,不饰雕琢,始终浸透着真情实感。在他的散文中,爱与恨、渴望与忧郁、光明与黑暗始终交织在一起,从作者燃烧着的心中流淌出来。

(2)巴金散文属于“人格出风格”。解放前巴金的散文就以真情实感和与读者交流而颇受青年的青睐,“**”后的《随想录》更以浅白的语言和“有一说一”的坦然而获得一种独特的美学风格。这是与巴金坦白、真诚和勇敢的人格气质交织在一起的返璞归真。

4.分析《爱尔克的灯光》中“长宜子孙”的深刻意蕴。

《埃尔克的灯光》是巴金回到阔别十八年的旧家,探访故居后写的。当时的故居已经数易其主,巴金在故居门外思绪联翩,故居照壁上的“长宜子孙”四个字引发了他对人生道路的思索。“长宜子孙”在祖父看来是“周到地为儿孙安排舒适的生活”,“保留他修建的房屋和他辛苦地搜集起来的书画”。然而,财富是不能“长宜子孙”的,倘若财富只用在个人的享乐它只能毁灭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品质。“长宜子孙”是用“家”的小圈子囚禁年青人心灵的牢笼,只能摧残年青心灵的发育成长。

作者通过姐姐的悲剧,以及关在家这个小圈子里而发生的许多悲剧,揭示了封建家庭囚禁了许多年轻有为的心灵,摧残了许多可爱的年轻生命,从而从理性的和感情上彻底否定了这一条“长宜子孙”的道路。作者高兴于自己走上了冲破封建家庭,“走向广大的世界中去”的道路,认为这才是一条光明之路。

5.简析“爱尔克的灯光”所包含的复杂的象征意蕴及其艺术作用。

《爱尔克的灯光》写了几种灯光:旧居的灯光,爱尔克的灯光,心灵的灯光。爱尔克的灯光作为本文的题目,具有丰富复杂的象征意蕴:它是照路的灯希望的灯,又是生活悲剧和希望破灭的象征。在神话传说的哈里希岛上姊姊爱尔克点起的灯光,是给航海的兄弟照路的灯,然而她至死都没有等到兄弟归来,这盏灯本身又是希望和理想幻灭的象征。文中作者在梦中看见的“爱尔克的灯光”又与姊姊的悲惨命运相连,是生活悲剧的象征与写照。

灯光使文章充满诗意,使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得到生动形象的表现。灯光还成为本文的线索,尤其是爱尔克的灯光,贯穿始终,把不同地点、时间的生活材料有机串联在一起,最后则以心灵的灯作结,体现了作者思想和感情的推进和深化。

6.分析《爱尔克的灯光》的艺术特点。

巴金的《爱尔克的灯光》是一篇具有鲜明艺术特点的散文。

第一,结构巧妙。这篇散文写作家阔别旧家十八年后探访旧居时,思绪万千,并对人生道路进行思考。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了两条情绪线。

一条情绪线是旧居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作者把它作为封建家庭的象征,从这四个字看到了封建家庭的罪恶。作者通过姐姐的悲剧,以及关在家这个圈子中而发生的许多悲剧,揭示了封建家庭囚禁了许多可爱的年轻生命,从而从理性和感情上彻底否定了这条“长宜子孙”的道路,并高兴于自己走上了冲破封建家庭,“走向广大的世界中去”的道路。

第二条情绪线是各种灯光。旧居的灯光,爱尔克的灯光,心灵的灯光,不同的长河,不同心境下的灯光称为本文的线索,尤其是爱尔克的灯光,贯串作品始终,把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生活材料有机串联起来,最后以心灵的灯作结,体现了作者思想和感情的推进与深化。

第二,象征手法的运用。这篇散文多处运用了象征手法。“长宜子孙”四个字是写实的,但也具有象征意蕴,正是那个“家”的象征。而象征意义更明显的是灯光:旧居的灯光象征着“家”的阴暗,象征着失望;爱尔克的灯光更具有丰富的象征意蕴,它是照路的灯——为弟弟照路;是希望的灯——盼望航海的弟弟平安归来;又是生活悲剧和希望破灭的灯——一直到她死,弟弟还是没有回来。心灵的灯则是作者对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追求的象征,它指引作者离开狭小的家,走向广大的世界中去。

第三,感情浓烈。巴金是一位情感型作家。散文《爱尔克的灯光》正体现了他作品感情浓烈的特点。文章中对“长宜子孙”四字的由来及否定;对姐姐悲剧命运的叙述,对爱尔克的灯的传说的转述,对自己“又一次离开狭小的家,走向广大的世界中去”的信息,都融叙事、抒情、议论与一炉,感情浓烈,抒情性强,以情感的真挚感染着读者。

7.简析《爱尔克的灯光》中“长宜子孙”的作用。

巴金回到阔别十八年后的旧家,探访他的旧居后,给他留下最深印象,反复提到的是旧居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

这“长宜子孙”如同其故居的照壁一样,是故居的代表,是封建家庭的象征。在这座故居中所发生的种种悲剧,如姐姐的死,许多年轻有为的心灵被囚禁,许多年轻可爱的生命被摧残,都从这里反映出来。

这“长宜子孙”也反映了封建家长愿望的破产。当年祖父临死时还周到地为儿孙爱拍舒适的生活,嘱咐他们保留这个大宅子和许多书,希望能“长宜子孙”。可是儿孙们对它的遗嘱却不当一回事,对待他的遗产的方法却是卖和分。作家从中悟出一个重要道理,如果不留正确的做人的规范,而仅仅留下财富的话,是不能“长宜子孙”的。“家”这个小圈子只能摧毁年轻心灵的发育成长,财富只能毁灭高尚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所以,作家从理性和感情上彻底否定了这一条“长宜子孙”之路,而高兴于自己走上了冲破封建家庭“走向广大世界中去”的道路,认为这才是一条光明之路。

这“长宜子孙”在文章中反复出现,它成为“灯光”之外的又一条情绪链,它使文章结构严谨、集中,把作家和旧居联系得更紧,对人生道路思考得更加深刻。

箱子岩 原文及赏析

十五年以前,我有机会独坐一只小篷船,沿辰河上行,停船在箱子岩脚下。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为一个五彩屏障。石壁半腰约百米高的石缝中,有古代巢居者的遗迹,石罅隙间横横的悬撑起无数巨大横梁,暗红色长方形大木柜尚依然好好的搁在木梁上。岩壁断折缺口处,看得见人家茅棚同水码头,上岸喝酒下船过渡人也得从这缺口通过。那一天正是五月十五,河中人过大端阳节(注:农历五月十五为大端阳节。)。

箱子岩洞窟中最美丽的三只龙船,早被乡下人拖出浮在水面上。

船只狭而长,船舷描绘有朱红线条,全船坐满了青年桨手,头腰各缠红布。鼓声起处,船便如一支没羽箭,在平静无波的长潭中来去如飞。河身大约一里路宽,两岸皆有人看船,大声呐喊助兴。且有好事者,从后山爬到悬岩顶上去,把“铺地锦”百子边炮从高岩上抛下,尽边炮在半空中爆裂,形成一团团五彩碎纸云尘,彭彭彭彭的边炮声与水面船中锣鼓声相应和。引起人对于历史回溯发生一种幻想,一点感慨。

当时我心想:多古怪的一切!两千年前那个楚国逐臣屈原,若本身不被放逐,疯疯癫癫来到这种充满了奇异光彩的地方,目击身经这些惊心动魄的景物,两千年来的读书人,或许就没有福分读《九歌》那类文章,中国文学史也就不会如现在的样子了。在这一段长长岁月中,世界上多少民族皆堕落了,衰老了,灭亡了。即如号称东亚大国的一片土地,也已经有过多少次被来自西北方沙漠中的蛮族,骑了膘壮的马匹,手持强弓硬弩,长枪大戟,到处践踏蹂躏!(辛亥革命前夕,在这苗蛮杂处的一个边镇上,向土民最后一次大规模施行杀戮的统治者,就是一个北方清朝的宗室!辛亥以后,老袁梦想做皇帝时,又有两师北老在这里和滇军作战了大半年。)然而这地方的一切,虽在历史中照样发生不断的杀戮,争夺,以及一到改朝换代时,派人民担负种种不幸命运,死的因此死去,活的被逼迫留发,剪发,在生活上受新朝代种种限制与支配。然而细细一想,这些人根本上又似乎与历史毫无关系。从他们应付生存的方法与排泄感情的娱乐看上来,竟好象今古相同,不分彼此。这时节我所眼见的光景,或许就和两千年前屈原所见的完全一样。

那次我的小船停泊在箱子岩石壁下,附近还有十来只小渔船,大致打渔人也有玩龙船竞渡的,所以渔船上妇女小孩们,无不十分兴奋,各站在尾梢上或船篷上锐声呼喊。其中有几个小孩子,我只担心他们太快乐兴奋,会把住家的小船跳沉。

日头落尽云影无光时,两岸渐渐消失在温柔暮色里。两岸看船人呼喝声越来越少,河面被一片紫雾笼罩,除了从锣鼓声中尚能辨别那些龙船方向,此外已别无所见。然而岩壁缺口处却人声嘈杂,且闻有小孩子哭声,有妇女们尖锐叫唤声,综合给人一种悠然不尽的感觉。天已经夜了,吃饭是正经事。我原先尚以为再等一会儿,那龙船一定就会傍近岩边来休息,被人拖进石窟里,在快乐呼喊中结束这个节日了。谁知过了许久,那种锣鼓声尚在河面飘扬着,表示一班人还不愿意离开小船,回转家中。待到我把晚饭吃过后,爬出舱外一望,呀,天上好一轮圆月。月光下石壁同河面,一切如镀了银,已完全变换了一种调子。岩壁缺口处水码头边,正有人用废竹缆或油柴燃着火燎,火光下只见许多穿白衣人的影子移动。问问船上水手,方知道那些人正把酒食搬移上船,预备分派给龙船上人。原来这些青年人白日里划了一整天船,看船的已慢慢散尽了,划船的还不尽兴,并且谁也不愿意扫兴示弱,先行上岸,因此三只长船还得在月光下玩个上半夜。

提起这件事,使我重新感到人类文字语言的贫俭。那一 派声音,那一种情调,真不是用文字语言可以形容的事情。要一个长年身在城市里住下,以读读《楚辞》就“神王意移”的人,来描绘那月下竞舟的一切,更近于徒然的努力。我可以说的,只是自从我把这次水上所领略的印象保留到心上后,一 切书本上的动人记载,全看得平平常常,不至于发生任何惊讶了。这正象我另外一时,看过人类许多不同花样的愚蠢杀戮,对于其余书上叙述到这件事情时,同样不能再给我如何感动。

十五年后我又有了机会乘坐小船沿辰河上行,应当经过箱子岩。我想温习温习那地方给我的印象,就要管船的不问迟早,把小船在箱子岩下停泊。这一天是十二月七号,快要过年的光景。没有太阳的阴沉酿雪天,气候异常寒冷。停船时还只下午三点钟左右,岩壁上藤萝草木叶子多已萎落,显得那一带斑驳岩壁十分瘦削。悬岩高处红木柜,只剩下三四 具,其余早不知到哪儿去了。小船最先泊在岩壁下洞窟边,冬天水落得太多,洞口已离水面两三丈以上。我从石壁裂罅爬上洞口,到搁龙船处看了一下,旧船已不知坏了还是早被水冲去了,只见有四只新船搁在石梁上,船头还贴有鸡血同鸡毛,一望就明白是今年方下水的。出得洞口时,见岩下左边泊定五只渔船,有几个老渔婆缩颈敛手在船头寒风中修补渔网。上船后觉得这样子太冷落了,可不是个办法,就又要船上水手为我把小船撑到岩壁断折处有人家地方去,就便上岸,看看乡下人过年以前是什么光景。

四点钟左右,黄昏已逐渐腐蚀了山峦与树石轮廓,占领了屋角隅。我独自坐在一家小饭铺柴火边烤火。我默默的望着那个火光煜煜的枯树根,在我脚边很快乐的燃着,爆炸出轻微的声音。铺子里人来来往往,有些说两句话又走了,有些就来镶在我身边长凳上,坐下吸他的旱烟。有些来烘烘脚,把穿着湿草鞋的脚去热灰里乱搅。看看每一个人的脸子,我都发生一种奇异的乡情。这里是一群会寻快乐的正直善良乡下人,有捕鱼的,打猎的,有船上水手和编制竹缆工人。若我的估计不错,那个坐在我身旁,伸出两只手向火,中指节 有个放光顶针的,肯定还是一位乡村里的成衣人。这些人每到大端阳时节,都得下河去玩一整天的龙船。平常日子特别是隆冬严寒天气,却在这个地方,按照一种分定,很简单的把日子过下去。每日看过往船只摇橹扬帆来去,看落日同水鸟。虽然也同样有人事上的得失,到恩怨纠纷成一团时,就陆续发生庆贺或仇杀。然而从整个说来,这些人生活却仿佛同“自然”已相融合,很从容的各在那里尽其性命之理,与其他无生命物质一样,惟在日月升降寒暑交替中放射,分解。

而且在这种过程中,人是如何渺小的东西,这些人比起世界上任何哲人,也似乎还更知道的多一些。

听他们谈了许久,我心中有点忧郁起来了。这些不辜负自然的人,与自然妥协,对历史毫无担负,活在这无人知道的地方。另外尚有一批人,与自然毫不妥协,想出种种方法来支配自然,违反自然的习惯,同样也那么尽寒暑交替,看日月升降。然而后者却在慢慢改变历史,创造历史。一份新的日月,行将消灭旧的一切。我们用什么方法,就可以使这些人心中感觉一种对“明天”的“惶恐”,且放弃过去对自然和平的态度,重新来一股劲儿,用划龙船的精神活下去?这些人在娱乐上的狂热,就证明这种狂热能换个方向,就可使他们还配在世界上占据一片土地,活得更愉快更长久一些。不过有什么办法,可以改造这些人的狂热到一件新的竞争方面去,可是个费思索的问题。

一个跛脚青年人,手中提了一个老虎牌新桅灯,灯罩光光的,洒着摇着从外面走进屋子。许多人见了他都同声叫唤起来:“什长,你发财回来了!好个灯!”

那跛子年纪虽很轻,脸上却刻划了一种兵油子的油气与骄气,在乡下人中仿佛身分特高一层。把灯搁在木桌上,大洋洋的坐近火边来,拉开两腿摊出两只大手烘火,满不高兴的说:“碰鬼,运气坏,什么都完了。”

“船上老八说你发了财,瞒我们。怕我们开借。”

“发了财,哼。用得着瞒你们?本钱去七角,桃源行市只一块零,除了上下开销,二百两货有什么捞头,我问你。”

这个人接着且连骂带唱的说起桃源后江娘儿们种种有趣的情形,使得一般人活泼兴奋起来。话说得正有兴味时,一 个人来找他,说“什长,猪蹄膀炖好了,酒已热好了,”他搓搓手,说声“有偏各位”,提起那个新桅灯就走了。

原来这个青年汉子,是个打鱼人的独生子。三年前被省城里募兵委员看中了招去,训练了三个月,就开到江西边境去同共产党打仗。打了半年仗,一班兄弟中只剩下他一个人好好的活着,奉令调回后防招募新军补充时,他因此升了班长。第二次又训练三个月,再开到前线去打仗。于是碎了一 只腿,抬回省中军医院诊治,照规矩这只腿得用锯子锯去。一 群同乡都以为从辰州地方出来的家乡人,“辰州符”比截割高明得多了,信他个洋办法象话吗?就把他从医院中抢出,在外边用老办法找人敷水药治疗。说也古怪,不到三个月,那只腿居然不必截割全好了。战争是个什么东西他也明白了。取得了本营证明,领得了些伤兵抚恤费后,于是回到家乡来,用什长名义受同乡恭维,又用伤兵名义作点特别生意。这生意也就正是有人可以赚钱,有人可以犯法,政府也设局收税,也制定法律禁止,又可以杀头又可以发财那种从各方面说来都似乎极有出息的生意。我想弄明白那什长的年龄,从那个当地唯一成衣人口中,方知道这什长今年还只二十一岁。那成衣人还说:“这小子看事有眼睛,做事有魄力,蹶了一只腿,还会一 月一个来回下常德府,吃喝玩乐发财走好运。若两只腿全弄坏,那就更好了。”

有个水手插口说:“这是什么话。”

“什么画,壁上挂。穷人打光棍,一只腿打坏了不顶事。

如两只腿全打坏了,他就不会卖烟土走私赚了钱,再到桃源县后江玩花姑娘了!”

成衣人末后一句打趣话,把大家都弄笑了。

回船时,我一个人坐在灌满冷气的小小船舱中,屈指计算那什长年龄,二十一岁减十五,得到个数目是六。我记起十五年前那个夜里一切光景,那落日返照,那狭长而描绘朱红线条的船只,那锣鼓与热情兴奋的呼喊,……尤其是临近几只小渔船上欢乐跳掷的小孩子,其中一定就有一个今晚我所见到的跛脚什长。唉,历史,多么古怪的事物。生恶性痈疽的人,照旧式治疗方法,可用一星一点毒药敷上,尽它溃烂,到溃烂净尽时,再用药物使新的肌肉生长,人也就恢复健康了。这跛脚什长,我对他的印象虽异常恶劣,想起他就是一个可以溃烂这乡村居民灵魂的人物,不由人不寄托一种幻想……谁个人会注意这小小节目,谁个人想象得到人类历史是用什么写成的!

这篇文章运用了抒情手法,热情讴歌人间真挚的亲情——父亲与母亲、女儿与母亲、女儿与父亲两两之间的感情。

文章标题采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其好处是将对人的情感转移到雪花身上,加深对女儿美好心灵的歌颂。

“我和女儿焦急等待雪的降临”的原因是用这种方式怀念女儿早逝的母亲。

文中插叙妻子的日记,揭示了“看雪”的含义,加深了对父女二人真挚感情的刻画描写,起到了点题的作用。

“我知道,她那颗小小的心在用她自己的方式怀念着母亲.”这种怀念方式是凝视、流连春天的晨光,夏天的绿阴,秋天的云朵,冬天的雪花,因为这些都是母爱的化身。 这个小女孩在我心目中是一个具有人间最美好心灵、像雪一样圣洁纯真的人。这是近年来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章。

文章标题新鲜抢眼,让人一见倾心。并且巧用拟人之法,使得对雪的怜惜之情跃然纸上!文章妙用插叙,把妻子幻化成雪花,开放在孩子经过的路旁,让孩子不受到心灵的伤害,生怕踩疼女儿的梦想,曲笔之中展现的是作为父母对女儿真挚的爱。不仅如此,文章还运用了象征手法,以雪花的洁白象征女儿纯洁的心灵。本文借女儿看雪、攒雪、想堆雪人,并以自己的方式怀念母亲的感人细节,传神地抒写出她对母亲的思念之情,生动地折射出女儿水晶般的心灵。文中的雪花成了情感的晶体,成了爱心的天使,让我们感受到亲情的温馨,仿佛走进了温暖的春天,享受到爱的阳光,似乎也成了一片没有受到伤害的雪花…美丽温暖的亲情,纯洁无瑕的童心,在白雪的映照下,洁白而晶莹,一如飘舞的雪花和白皑皑的雪野一样美丽。那位纯洁的小女孩,从小就失去了母亲,但她却没有失去母亲用生命编织的童话,以及父爱为她构思的童话般美丽的宫殿,公主般高贵的人生。读者会动情于这位母亲的“生命留言”。人类的崇高与思想赋予了母爱超越生命的神秘“链接”,日记中那段内心独白,让读者阅读到了圣洁的母性之爱——虽然她离开了人间,可是“她的魂魄依然会缠绕在孩子的身边,春天她就是早上第一缕吻着孩子脸颊的阳光,夏天她就是那大树底下的阴凉,秋天她就会变成一朵朵云彩,冬天的时候她就会变成雪花……”读同样会动情于孩子童话般美好的心境,这位未能见过母亲一面的女孩,应着这份爱的约定,同父亲一起走进了北方的茫茫雪野,并渴望着将雪带回南方,在妈妈坟旁堆一个雪人……人类生命旅程中的未知数实在是太多了,岁月的流逝随时都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与生命的轨迹,我们无法决定也无法改变的东西实在是无以计数。可是,我们的心情,我们的感动,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则永远真正是属于我们自己的。那位以生命来承诺爱的母亲,那位带着孩子遥遥千里来看雪、全心全意地呵护着纯洁的童心、为女儿编织童话的父亲,那位伸展着双手迎接着雪花、并梦想着将它带回南方故乡的小女孩,在茫茫雪野中定格成一道永恒的风景,成为读者心底最为闪亮、最为圣洁与最为动人的记忆。

“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灸成为一个五彩屏障。石壁半腰中,有古代巢居者的遗迹,石罅间撑起无数横梁,暗红色大木柜尚依然好好搁在梁上。”

然后,他又在这极美的山水间,看似不经意地加上一个或几个或一群人,融在这美丽的世外桃源中,平淡而自然地活着。

“这里是一群会寻快乐的乡下人,有捕鱼的,打猎的,有船上水手与编制竹缆工人。若我的估计不错,那个坐在我身旁,伸出两只手向火,中指节有个放光顶针的,一定还是一位乡村成衣人,这些人每到大端阳时节,皆得下河去玩一整天的龙船。平常日子却在这个地方,按照一种分定,很简单的把日子过下去。”

接着作者又将镜头推向心灵,引我们去看消逝了的远方,抚今思昔,也是轻轻的,淡淡的,悠悠的发了一声悠然不尽,又极撼心魄的叹息。在沈的作品中,通过“在天光云影,草木枯荣中漫习人事,思索人生;“借景抒情,寓理言志,把抽象的,深刻的社会人生哲理加以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显示题材的潜在意义”(序)在他的作品里充溢着一种忧郁凄美的情调,也即沈从文自己说的“带有一份淡淡的

孤独的悲哀”的“乡土性抒情诗气氛。”无论是“崭削的石壁,黄昏腐蚀了山峦与树石轮廓,河畔细碎的人语,街头人生景象,赛龙舟的场面,小饭铺燃着的火堆,天边那柔和悦目的星子,”都仿佛各含愁思浸透在这氛围中了。

究其实质,这种悲哀惆怅仍归属于他的创作核心,即在对生命的探索追求中所体现出的整体性的乡土悲悯感,它以湘西的历史、现实和这块土地的人民为基础,裹挟着沈从文对于故土的深深眷恋和对于人类的博大深沉的爱心,渗透到他作品中的每一个人物身上,并以其内含的悲痛和深刻强烈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逝者如斯夫”,“过去的,有谁人能拦住不让它过去,又有谁能制止不许它再来。”“江风吹倒前朝树,水流花谢知何处”也许便是沈的心态了罢,对过往生活的追忆,经过了时间之水的洗涤和过滤,呈现出它美好单纯的一面,而这一切如今都已如花如水而去,只留给沈一份对往昔的隐隐的怀念和无言的怅惘。

“平常的日子却在这个地方,按照一种分定,很简单地日子过下去。”“这些不辜负自然的人,与自然要妥协,对历史毫无担负,活在这无人知道的地方。”在这无可抗拒的命运面前,不由人不兴起流年似水,青春不再的深深慨叹。生命在这里显得如此无助而茫然,仿佛一粒小小的沙子,被历史的飓风卷起,不知道下一次将要飘零到哪一个角落。无法抗拒的时间的流逝,是人类永恒的悲哀。那么人事

的变动永远难以预料则更让人迷惘和震惊,人啊,在这凄美的自然环境中,只有被动地承受着一切可能降临的命运。至于人生的下一站又将会有怎样宿命般的场景出现,又谁能知道啊,在这一永恒的悲哀与怅惘前……

“二十年前,澧州地方一个部队的马夫,姓贺名龙,菜刀切下了一个兵士的颅,二十年后就得惊动三省集中十万军队来解决这马夫。谁个人会注意这小小的节目,谁个人想象得到人类历史是用什么写成的?”

“呜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爱尔克的灯光、原文及赏析

  

爱尔克的灯光 原文及赏析|
  • 孙犁 采蒲台的苇 原文及赏析|
  • 孙犁 采蒲台的苇 原文及赏析| | 孙犁 采蒲台的苇 原文及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