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寺庙

历史上的平型关真实的伤亡数字一 其实想起个博眼球的标题的|

历史上的平型关真实的伤亡数字一 其实想起个博眼球的标题的

平型关之战的战略意义

历史上的平型关真实的伤亡数字一 其实想起个博眼球的标题的|

(西西河老拙)

看了老萨的大作《从日文史料中还原平型关大捷》之后,再次引起我对平型关战役的极大兴趣。

这是因为,除了歼灭日军人数这个被长期激烈争论的问题之外,由此还引发了我对平型关之战的一系列疑团:

115师进行平型关战斗的初衷,是配合晋绥军作战,为什么在115师打响之后,一直没有看到晋绥军的行动?是畏缩不前,还是另有原因?

林彪决定在老爷庙附近利用有利地形打一个伏击战,他有准确情报日军会来吗?还是根据日军从灵丘到平型关总会有所往来,因而“守株待兔”?如果遇上日军增援平型关的主力部队怎么办?打还是不打?

林彪为什么没有让部队占领峡谷对面的山头,而是一面伏击,以至于让鬼子占了老爷庙制高点?

从现在查到的日方史料看,日军是两只部队从两个方向进入伏击圈,结果让68686团在老爷庙附近打住一个,687团在蔡家峪附近打住一个。林彪怎么算得这么准?又为什么,战后八路军的所有战史资料都说,日军是从灵丘方向一路而来?

等等。

于是一头扎进故纸堆中。

再钻出来的时候,个别问题依然是一头雾水,但是却有了一个重大认识:

平型关一战,在所有其他重大意义之外,那就是确认了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初期的战略。

正确的战略,是军队取胜的根本因素之一。但正确的战略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战争中打出来的,也就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每一次战争,由于其性质、地域、对手的不同,总是在战前提出一个战略,然后在战争中去检验它、修正它,直到得出正确的、并为所有高级指挥员所确认的战略。这个认识过程越长,付出的牺牲就越大,也就越处于被动的地位,直至失败。相反,这个认识过程越短,付出的代价就越小,也就越宜于取得主动的地位。我们看到,红军时期正确战略的建立时间并不长,从1927年到第一次反围剿,用了3年时间。但是后来出现重大反复,等高级指挥员统一了认识,红军已经损失90%;抗美援朝战争的正确战略,也是在第五次战役付出重大代价后才被确认的。

而抗日战争,平型关第一仗,就使全军高级指挥员统一了正确的八路军抗日战争战略思想,从这个角度说,平型关之战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虽然得出这个结论的过程可能会使爱国的人们心存戚戚,但它确是历史的事实,当时的八路军高级将领们和今天的我们,都不得不接受它。

此话要从洛川会议说起。

1937年8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之后,急急出征山西抗日前线。这时,中共在陕北洛川冯家村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讨论八路军的战略问题。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八路军的战略方针是:

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

请特别注意“独立自主”和“山地游击战”。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从第一次反围剿之后红军成功的运动战退回到井冈山时期去。要知道,即便中央红军经过长征到达陕北仅剩8000余人,加上陕北红军也只有1万多人的情况下,山城堡、直罗镇也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集中主力兵团打运动战,而且在武器装备大大劣于敌军的情况下取得了重大胜利。

如果说八路军相对于日军更处劣势,那么配合友军,就有可能每战集中10万兵力,对付日军数千人。要知道,当时蒋介石、阎锡山都是下了决心要跟鬼子死磕的。国民党的部队,大多数是英勇作战的。他们最大的问题,在于指挥上的失误、正面一线硬顶和不敢于集中兵力围歼鬼子。如果发挥八路军战术灵活,敢于大胆穿插迂回的长处,晋绥军和八路军配合是不是可以对孤立突出之敌打他几个歼灭战?就算一战不能打他一个师团,能不能打他一个旅团,或者一个联队?假如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根据红军作战的经验,就可以在山西打出一个局面,遏止日军的进攻。在当时的情况下,无疑这是一种更好的可能。

现在却要“独立自主”。也就是从一开始就放弃这种可能,出于什么考量?是否正确?

对此,林彪有不同意见。林彪想试一试配合晋绥军,打运动战。也就是争取更好的可能性。有人说,战争时期,林彪是“当面敢争论,背后喊万岁。”这次就是一个例证。林彪在会上直接说出了他的想法。会后,毛泽东专门跟他谈,做他的思想工作。尽管林彪当时点了头,但心里却并没有认账。

实际上,除了林彪,八路军其他高级将领也没有完全接受毛泽东的这个战略方针。提出来的战略方针,有“游击运动战”,也有“运动游击战”,都想打运动战。

所以,周恩来、朱德到山西前线后,与阎锡山商量的打法,基本上还是八路军与晋绥军联手作战的方针,并且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打法,甚至有传周恩来亲自为阎锡山制定战役计划。林彪更是直接致电毛泽东,提出集中115师全部兵力,配合友军打一仗。9月后的那些日子,毛林之间通过朱彭电报不断,毛说服不了林,只好同意有好的机会也可以打。

这些情况因为大部分已为人们所熟知,老拙在此就不再引经据典了。

下面就是根据晋绥军、八路军、日军有关资料,采用其中更可信的部分,综合的平型关战役的基本情况。排除政治上的争论,仅从军事角度看问题,我们不难看出,为什么此战之后,八路军高级将领们都同意了毛泽东提出的战略。

南口失陷,大同会战流产之后,日军分两路进攻山西腹地。北线关东军蒙察支队进攻雁门关,东线第5师团21旅团经广灵、灵丘进攻平型关。这时,阎锡山恍然大悟,一年前板垣到五台游历,来太原见阎,不坐飞机不坐火车,却沿着灵丘、平型关一路走进山西,原来是为了今天!阎锡山判断,板垣这是要经平型关抄雁门关后路,又想到1927年与奉军混战于灵邱、五台、繁峙地区时让奉军进入平型关内予以打击的成功经验,于是决定,将日军放进平型关,诱其深入到砂河以西地区,而后从五台山、恒山南北发动钳击,同时截断平型关险隘,将板垣主力围歼于滹沱河上游的盆地里。为此阎锡山作了如下的部署:

南集团:

由第六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副总司令兼第三十三军军长孙楚指挥。下辖晋军第三十三军(章拯宇独立第三旅和孟宪吉独立第八旅),绥军高桂滋第十七军(第二十一师师长李仙洲和第八十四师师长高桂滋兼),以及从广灵退下来的第七十三师各部。

南集团的任务是,于灵邱、繁峙间,沿内长城线已设省防阵地,阻止从灵邱西犯之敌,掩护大军从雁北撤入雁门山南集结。第三十三军在南,主力保持于平型关;第十七军在北,主力保持于团城口。平型关、团城口两军,对敌人的进攻先依险挫敌锐进,须支持较长时间,而后适机作离心的撤退,转移于五台山内,在繁峙以南展开。

北集团:

由傅作义指挥,下辖傅作义第35军和刘茂恩第15军,计有2个师、3个独立旅、一个山炮团和一个野炮营,在繁峙以北的恒山展开。

守备集团:

以陈长捷预备第一军(第72师)、郭宗汾预备第二军(第71师)共12个团,在五台山的北台顶、繁峙城垣、恒山顶构成三个支撑点,占领主决战的抵抗阵地。陈军、郭军各有一个山炮营,另调野炮团、重炮营于繁峙城西以火力支援。

阎锡山的方案是:在繁峙预筑纵深强固工事,以守备集团坚守,吸引敌强攻,消耗敌战力,使陷于胶着状态。此时,南集团从五台山向北进攻,北集团从恒山向南进攻,八路军115师出敌后截断平型关,合击围歼板垣主力。对此,阎锡山自赞:“布好口袋阵,让敌进得来,出不去。”

我们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大胆的战役计划,以6-8个军10万之众,诱敌深入,利用有利地形合击日军第21旅团数千人,胜率应该说相当之大,在当时情况下应属上策。这个战役方案如果实施得当,那么平型关大捷也好、台儿庄大捷也好,就不会有今天这么大的影响,阎锡山就将成为中国抗日第一名将。

从日军方面看,也为阎锡山此战胜利准备了条件。

平型关战役之前,北路日军指挥官东条英机被调走,由板垣全面指挥山西战场。板垣当然是以平型关为主攻方向。出于担心,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寺内寿一大将把板垣招到天津,再三提醒板垣,阎锡山不战大同而将主力撤回长城内线,很可能在平型关设伏。可是板垣根本听不进去,认为阎锡山绝不可能有如此魄力,仍然决定以21旅团孤军深入平型关。板垣的轻敌狂妄,正是伏击合围取胜的重要条件之一。

但是,这个伏击计划很快就变了模样。

9月21日,晋军第33军孟宪吉旅到达平型关。此时,国军在平型关由北向南一线展开的部署是,李仙洲第21师、高桂滋第84师(位于团城口)、孟宪吉旅(平型关正面)、由灵丘退回的第73师。当天,日军第21旅团即向平型关正面展开强攻。

第六集团军杨爱源总司令、孙楚副总司令在平型关直后方的大营镇东山底村设立了指挥部。虽然杨爱源是总司令,但军事上都听孙楚的。孙楚认为从察南蔚县经广灵、灵丘攻平型关的日军,看上去兵力不多,只能是一支较有力的游动奇兵。他肯定会有强大的敌主力,准备利用铁道输送的便利,突然向大同集结,以南攻雁门关,雁门山线才是主决战方面,平型关

只能是支战场。如果把平型关外之敌放进关里来,就正合敌人分进合击的企图。再则,孙楚估计,在他指挥下,布置于平型关、团城口间的国军有三个师、两个独立旅,共17个团的兵力,守住险要,御敌侵入,很有把握;如果八路军115师抄到敌后,晋绥军正面全线出击,两军配合下完全有可能在平型关歼灭这股日军,打个局部胜仗,为雁门方面的主决战创造良好形势。此时,正好115师派出的联络参谋袁晓轩到大营,通报115师正向平型关外东河南地区运动。

孙楚于是更加坚定信心,动员杨爱源总司令回岭口行营,向阎锡山陈说。这一说,阎锡山就动了心。阎锡山考虑到傅作义35军未到达指定地域,繁峙东地区的主抵抗阵地修筑尚需时间,于是批准了孙楚在平型关附近歼敌的建议,并将原准备用于守备繁峙东预伏主战场的郭宗汾预备第二军调给孙楚指挥,作为平型关出击作战的主力。

郭宗汾预备第二军(第71师)下辖陈光斗第二零二旅、赵晋第二一四旅,陈新华新编独立第一旅,共6个团,并附有1个山炮营。

9月23日,阎锡山电令郭宗汾:“该师即时集结,于晚间速向大营东北地区前进,归孙副总司令指挥。”同时,阎锡山致电朱德:“我决歼灭平型关之敌,增加八团兵力明拂晓可到,希电林师夹击敌之侧背。”

如果说,在平型关内诱敌深入、伏击日军主力的战役计划是上策的话,那么这个由孙楚提议,经阎锡山批准的在平型关前晋绥军与八路军配合夹击日军的方案,应该算是中策。晋绥军8个团从平型关一线出击,115师3-4个团抄敌后路,就算不能全歼日军21旅团主力,也应能击溃其大部。

到9月24日,按此方案实施作战的基本态势已然形成。

首先,平型关守军顶住日军的猛烈进攻,守住了阵地。9月22日,日军向平型关正面孟宪吉旅发起进攻,被击退。23日,日军转攻高桂滋第84师团城口阵地。第502团坚守团城口,营长李荣光牺牲,阵地险被敌攻破时,团长艾捷三亲率一个连驰援,腹部中弹。接着,日军又向团城口右翼的1886.4高地发动进攻,防守高地的孟宪吉旅2个连全部牺牲,日军占领了1886.4高地。制高点被日军占领,将对团城口、平型关全线构成重大威胁,左翼第84师、右翼孟宪吉旅即组织部队反攻,有从日军手里夺回1886.4高地。战至23日晚,日军未取得进展。9月24日,日军集中飞机、大炮、坦克,重点向团城口地区进攻,战斗更为激烈。第84师守军与日军展开肉搏,阵地反复争夺。到24日晚,第84师浴血奋战3天,伤亡2700余人,但仍然守住了阵地,为郭宗汾第二预备军(71师)从其阵地后方出击达成了基本条件。

其次,正面攻击和穿插包围的部队均以到位。郭宗汾第二预备军于24日按时到达了指定位置,部队经过休整,做好了出击准备。八路军115师隐蔽到达出击地域,完成了侦察地形、战斗部署、战前动员等一系列准备工作。

第三,日军经连日进攻,伤亡严重。此时,日军在平型关前线进攻的部队有由联队长粟饭率领的21联队第第2大队(即粟饭支队),第21旅团旅团长三浦率领的21联队第3大队、第11联队第1大队,加上部分炮兵、坦克等部队,总兵力约5000人。经过2224日连续进攻,伤亡已近1/3。

24日晚,孙楚最后决定,于25日凌晨4时发起进攻。夜12时,林彪命令115师部队出发,占领预定阵地。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说到这里,我们不难想象,1937年9月25日凌晨,当八路军115师部队进入预定阵地时,平型关战场的形势,就像三国演义里的赤壁大战。如果说从平型关出击的晋绥军是周瑜正面进攻曹操的主力的话,那么八路军115师的685团、686团、687团就是华容道上的张飞、赵云、关云长,单等从平型关后退的日军通过老爷岭下的峡谷时一路掩杀下去。当然,口袋底的687团是不会像关云长那样,把鬼子活着放过去的。

但是,9月24日晚上,情况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

正如老萨所说,进攻平型关的日军不是一路,而是两路。

北路,由21联队联队长粟饭率领第21联队第2大队,21日从从浑源南下,翻过大尖山后,22日进至中庄铺地区,与高桂滋军警戒部队接触。这股日军并不恋战,绕过高桂滋的部队,沿王庄堡西侧的山涧小路,继续向南穿插。23日,进至西河口及其以南地区。

东路,由21旅团旅团长三浦率领21,11,45联队各一个大队,一个炮兵大队,还有两个其他中队,经灵丘进攻平型关。22日到达,展开进攻。23日转攻团城口方向。

三浦为什么转攻团城口方向?从图上一看就清楚了:明显是为了配合粟饭,夹攻国军第84师。粟饭的任务,原本是从西河口绕到长城内线,继续南下进攻平型关后面的大营镇(正是国军第六集团军指挥部所在地),配合三浦从正面进攻平型关。但是,当粟饭从西河口的大山中悄悄南下时,情况发生了变化。首先,高桂滋第84师占领了团城口内纵深阵地;其次,9月23日,准备进行反击作战的郭宗汾第71师也向这个方向运动过来。粟饭想要绕过他们进攻大营已不可能,他必须首先配合正面进攻的三浦,打垮团城口至东跑池一带的高桂滋第84师守军,打开一个缺口。注意,从平型关西进,图上看有两条公路,平型关一条,团城口一条。日军由于重装备较多,必须依靠公路进攻。

很多资料都说,粟饭于23日占领了团城口。这是不对的。

直到24日,团城口都在国军第84师手里,但是高桂滋已经打得精疲力尽了。之前,第84师250旅在广灵县火烧岭与日军发生激战,损失严重。22日进入平型关阵地后,仅由高建白第251旅2个团防守团城口正面30里长的防线。李少棠第250旅担任预备队。战斗开始第一天,23日上午,第251旅部队已经伤亡严重,高桂滋即令李少棠第250旅增援。高建白、李少棠两个旅长在迷口村东侧、西跑池南侧的一个小山头上设立指挥所,所部4个团与日军拼杀。下午五时,三浦支队主力全部投入,第84师压力剧增,高桂滋部队已全部投入,即向第六集团军杨、孙请求增援。杨、孙回复说,援军明(24日)上午10点才能到达。到24日上午,高第84师在援军即将到达消息的支撑下,与日军继续肉搏拼杀。但是,到了10点仍未见援军。高桂滋不得已,于12时亲自上前线,到高、李指挥所督战。这时,前线团营长不断求援,两个旅长请高桂滋给他们回话。高桂滋接过电话说:“死守抵抗!打完了就算你们完成任务!”放下电话,两个旅长流着眼泪向高桂滋诉说部队伤亡情况,连长都已伤亡殆尽,团长伤一人,营长亡两名。下午三时,郭宗汾第71师前卫428团到达了。高桂滋马上把第428团团长王荣爵叫到指挥所,命令他带部队接替第84师防务。但是王荣爵回答说:“我团是奉命出击,没有增援你师的任务。”高以第一线最高指挥的身份命令,王以要请示师长离开。这时候,第84师便衣队长进来报告:发现日军沿长城内线山头向南移动。

这应该就是从西河口南下的粟饭支队。这之前,都是三浦支队从长城外线向东跑池、团城口一线进攻,并没有发现从北部进攻的日军。

可是,这时候高桂滋已无力他顾,这个情况没有引起指挥所里任何人的注意。前线的告急乞援电话还在不断打来,高建白只有两个字:“死守!”

回军部的路上,高桂滋对随行的《大公报》战地记者秋江说:“今夜大概是危险了!”回到军部,高桂滋就拿起电话,痛哭流涕地对杨爱源说:“杨总司令,再无援军,本部只有冒犯军令撤退一途。最后哀鸣,伏维矜鉴!”杨爱源回答他:已决定郭宗汾第71师出击,请高军长坚持,没有命令,不准撤退!

高桂滋要不来援兵,旅长高建白直接跑到迷口村找第71师202旅旅长陈光斗,要他派部队增援。陈光斗同样以本部任务是出击为由加以拒绝。高建白没有办法,又问何时出击,陈答今晚8点。到了8点,高建白不见动静,电话询问,陈答改为夜12点。到12点,仍然未见动静,高又询问,陈答改为凌晨4点。这夜,第84师官兵冒雨在水深齐腰的战壕据守,各方面均已达到极限状态。凌晨,第84师并没有等来第71师的出击,而是遭到了日军突袭。

我估计,粟饭支队就是在这个时候以偷袭方式加入战斗的。粟饭支队23日到达西河口以南,24日从长城内线接近团城口,翻山越岭行程正好一天,夜间从侧后偷袭,配合三浦支队正面进攻拿下团城口。24日夜间突降大雨,迟滞了粟饭支队的行动。雨停之后,凌晨时分,三浦支队、粟饭支队,一前一后向西跑池、1886.4高地发起突袭。

1886.4高地失守,第84师第502团代理团长杜文卿率突击队反击,欲堵住缺口,不幸中弹牺牲。这时候,第84师守不住了,全线撤退。25日凌晨2时左右,日军占领了团城口、鹞子涧、东西跑池一带的阵地,平型关防线被撕开了一个缺口。

更严重的是,第84师后撤并没有报告,第六集团军、准备出击的郭宗汾第71师和即将进入伏击阵地的八路军115师都被蒙在鼓里。

日军占领团城口一线后,第21旅团长三浦敏事少将立即给板垣发电报告。25日凌晨4时,板垣回电,祝贺其突破长城要隘,并为其增派1个步兵大队投入前线,要求三浦支队立即攻占平型关后的大营镇。

此前,9月19日晋西北下雪,224日降雨,气温骤降,三浦给师团发电,要求前送各种补给和大衣等御寒衣物。24日傍晚,第六兵站汽车队的本部及兵站汽车第90、91中队运送弹药粮秣抵达平型关前线。该部具体情况是:

本部,指挥官新庄淳中佐等官兵22人、汽车1辆;

兵站汽车第90中队(中队长矢岛俊彦大尉),计官兵187名,汽车50辆;

兵站汽车第91中队(中队长中西次八少佐),计官兵183名,汽车50辆。

以上共计官兵392名,汽车101辆。士兵中战斗人员为步兵168名,工兵13名,通讯兵21名,辎重兵78名,合计280名。配备武器为38式步枪171支,38式骑枪78支,14式手枪31支,战刀5把;非战斗员为辎重特务兵84名,卫生兵10名,配备刺刀84把。另有18名军官,估计均配备手枪和战刀。

三浦即要求第6兵站汽车队返回蔚县接运援兵前来前线,顺便为支队后送重伤员。

鉴于卫生队所在的关沟和野战仓库所在的辛庄离日军前沿阵地(在东跑池一带)比较远,为了就近快速抢救伤员和补给,并以汽车队的战斗人员替换部分野战部队担任警戒任务,好让三浦支队的全部野战部队投入第一线等目的,三浦在征得新庄淳队长的同意后,留下了兵站汽车第90中队的5辆汽车、官兵11名;兵站汽车第91中队的20辆汽车、官兵128名;共留下汽车25辆,人员139名。其中兵站汽车第91中队主力(包括中队长中西次八少佐和该中队的自卫小队)留下来担任关沟、辛庄的警戒。

这样,准备于25日天亮后从平型关经灵丘返回蔚县的第6兵站汽车队就剩下汽车76辆,人员253名。其中,本部有新庄淳中佐等22人,汽车1辆;兵站汽车第90中队有汽车45辆,人员176名;兵站汽车第91中队有汽车30辆,人员55名。除此之外,汽车队还载运了部分日军伤员。伤员人数可见老萨的分析文章。

对于三浦旅团长“天气变冷,急需补给。”的电报,第5师团部又命令辎重兵第5联队第2中队将师团库存的军大衣和粮食、弹药交付给留在灵丘的三浦支队后勤部队,由其补给三浦支队,同时命师团情报参谋桥本顺正中佐去平型关前线执行联络任务,并从师团司令部护卫中队(第21联队第12步兵中队,中队长神代庄吉大尉)中抽出1个小队(第3小队,小队长高桥义夫少尉)担任桥本的护送部队。这支混成部队到达灵丘交付了军大衣、粮食、弹药后,辎重兵第5联队第2中队即返回蔚县,而桥本顺正中佐则率领护卫小队和留在灵丘的三浦支队后勤部队,准备于25日晨由灵丘西行平型关。这支部队由以下单位组成:

步兵第21联队的大行李,计官兵97名,马65匹;

步兵第11联队第1大队的大小行李,计官兵76名,马54匹;

步兵第42联队第2大队的大小行李,计官兵70名,马50匹;

担任护卫的步兵第21联队第12中队第3小队,计官兵49名;

步兵第21联队伤愈士兵4名。

加上桥本中佐及司机和随员3人,以上共计官兵301名,骑兵乘马16匹,拖大车的挽马154匹,装运物资的大车有149辆,另外有桥本中佐乘坐的木炭车1辆。

此支辎重部队的战斗人员为辎重兵15名(全为骑兵,编制在行李队内),步兵52名(含第3小队的48名士兵和第21联队的4名伤愈士兵),有38式步枪40支,38式骑枪15支,掷弹筒2具,轻机枪2挺。指挥官桥本中佐和小队长高桥少尉各有手枪1支,战刀1把;非战斗人员为辎重特务兵228名,有刺刀228把。

9月25日拂晓。

晋军郭宗汾第二预备军第71师、新编第2师分成两个纵队,经涧头、迷回向团城口、东跑池静谧运动,准备按计划向阵前日军出击。

八路军115师6868687团进入伏击阵地,沿老爷庙至辛庄的10里长沟展开,准备给日军来一个“抗日华容道”。

桥本中佐率领日军辎重队,出灵丘县城,向平型关开来。

第6汽车队开始装载伤员,准备从平型关经灵丘返回蔚县。

一场作战各方指挥官都没有想到、原定计划都将被打乱的混战,一触即发。

9月24日下午3时20分,郭宗汾下达了出击作战命令:

敌人在东泡池,沿汽车路左右及1886.4高地活动。其炮兵在关沟及漠泥沟附近。我友军沿秋坡村、马跑泉、平型关、西泡池至南高地、团城口、西河口之线占领阵地,与敌对峙中。

以歼灭东西泡池及1886.4高地敌人之目的,于明(25)日拂晓,保持重点于右翼袭取1886.4高地。同时向右席卷,歼敌于小寨村以西谷地。

陈光斗第202旅附炮23团2营为右翼队,向1886.4高地及东西泡池之敌攻击。赵晋第214旅第428团为中央队,掩护第202旅左侧,相机向上铺西、下铺西之敌攻击。为协同密切,受陈光斗旅长指挥。金宪章新编第二师为左翼队,由团城口向寒水村以北及1760高地出击,相机进占小寨村。

战斗地境如下:

右翼队与中央队——六郎城、鹞子涧、1886.4高地、下铺西、1459高地相连之线,线上属右翼队;中央队与左翼队——盖房沟、团城口东南端、寒水村东南端、1508高地相连之线、线上属中央队。

第214旅(欠428团)附炮23团之炮兵一连及炮22团第三营暂置于齐城村附近,于明拂晓前推进至涧头村附近,策应出击部队。

各部队攻击开始时间为明(25)日上午4时。

有的我方资料说,24日夜,林、聂收到了晋军的出击作战计划。有了以上这份郭宗汾的命令,我们就可以肯定,林、聂确实收到了晋军的出击作战计划。因为战后林彪在《平型关战斗总结》中,对这份计划评价说:

“在一个出击中,却以区区的八个团兵力分成叁大路,还留了总预备队,而每路又相隔十多里或二十多里…”

知道了这一点,我们也就可以肯定,115师平行关战斗不是孤立的,确实是配合晋绥军的平型关战役行动。因此,无论林彪是否受晋绥军指挥,他都必须在郭宗汾出击方案的基础上考虑115师的作战方案。

好,这回老拙来当一把115师作战参谋:

敌情:

板垣师团21旅团三浦敏事少将率三个步兵大队、一个炮兵大队和2个其他中队进攻平型关。连续进攻已3天,估计其步兵大队减员至少1/3。按每大队1000人,3个大队3000人估算,至25日晨可以战斗的步兵约2000余人。晋军在凌晨发起进攻,日军炮兵、坦克基本上失去作用。

这里需要说一下,到25日凌晨,郭宗汾也好、林彪也好,都只知三浦,不知还有粟饭。

友军:

郭宗汾第71师和新2师是晋军主力,之前还未参战,部队齐装满员,战斗情绪较高,8个团总兵力约15000人左右,投入攻击的兵力约万人。

可能出现的战况:

第一种可能,郭军出其不意向疲惫之敌发起攻击,日军抵挡不住,向灵丘方向撤退;

第二种可能,日军就地坚守,等待增援。

分析:

显然,出现第一种情况最为有利。此时,我115师可利用敌后撤的必经之路——由老爷庙至蔡家峪之间的“8里长沟”的有利地形,对后撤之敌予以伏击。因此,我115师应将主力沿“8里长沟”部署,歼敌于运动中。

在这样部署的情况下,若出现第二种情况,敌就地坚守,等待增援时,我115师仍可调动部队,分路从后侧向敌坚守之阵地发起攻击,以配合友军正面进攻,歼灭守敌。当然,这时的战斗,就会变成一场攻坚啃骨头的硬仗。

如果老拙这个纸上谈兵的“瞎参谋”都能想到,作为身经百战、几乎没有打过败仗的林彪,肯定比老拙想得更深、更“刁”。

确实如此,23日,林彪就把杨成武的独立团和骑兵营放出去了。他给杨成武的任务是,切断敌人从涞源至灵邱和从广灵至灵邱的公路运输线,阻击涞源、广灵两个方向的日军援兵。其中独立团团部率1营配置在腰站,监视并阻击涞源方向的敌援兵;2营配置在三山,监视并阻击蔚县经广灵至灵丘方向的敌援军。3营位于后侧白羊堡作为预备队。请见下图:

由图可见,由于灵丘仅有日军少量后勤补给部队,因此林彪给杨成武的任务,实际上是截断日军从广灵、涞源两个方向到平型关的增援,将平型关之敌完全孤立起来。也因此,八路军115师独立团的阻击行动,就不仅仅是保证115师自身伏击战的顺利实施,而是保证平型关整个出击战役的顺利实施。正因为如此,林彪对杨成武下达任务时,口气非常坚决:“不能让一个鬼子漏过来!”

这样的话,就算三浦固守待援,当援军被独立团阻击在半路上,不能接近战场时,必定动摇三浦固守待援的决心,很可能放弃阵地后撤,同样被我115师打在“8里长沟”之中。

总之,打仗“刁钻”的林彪,必定会千方百计地争取第一种伏击战的可能,避免第二种攻坚战的可能。

但是,林彪算得再精,也算不出短短几个小时内,情况发生了如此重大的变化。

25日拂晓前,郭军乘夜秘密行动。当主力纵队通过迷回村时,便向东、西泡池分进,这时,突然受到来自团城口方面原来高地高军工事线上机、炮火力的猛烈射击,部队引起一阵混乱。郭军以为与高桂滋部联络欠当,发生了误会。他们没有想到,高部早已自行撤走,团城口、鹞子涧和东、西泡池一带阵地,均被日军占领。郭军遭此意外袭击,接连发生局部混战,非但首尾不能兼顾,一时兵力更难集中,原拟出击计划整个全被打破。

接到日军已占领高部阵地的报告后,郭宗汾只得仓促改变命令如下:

团城口、平型关间之友军已被敌人突破。第214旅速去涧头村布防。

第202旅速以尚未出发之部队掌握手中,择重部署堵截敌人,并令已出发部队速在团城口以左地区向敌侧背痛击。

过了10分钟,郭宗汾又命第214旅:速率431团及第7团之一营至涧头村布防,并与202旅速取联络,相机攻击突入之敌。

再过20分,郭宗汾又令金宪章新编第2师:平型关、团城口间之友军已被敌人突破。我第202旅在出击途中与敌遭遇于鹞子涧附近。我第214旅之主力亦展开于涧头村——盖房沟之线,向敌政击中。

同时命新编第2师:速变换方向,由2141.96高地方面协同陈(202)、赵(214)两旅攻击突入之敌。

郭宗汾接着命令炮兵:

以运动轻捷之山炮速推进至涧头村附近高地,支援攻击部队;

以长射程之野炮速放列于齐城村东北方高地,即时向突入之敌开始射击。

总之,在与八路军相约于25日拂晓,前后夹击、共同围歼平型关前日军的那个历史时刻,由于高桂滋部擅自撤退,担任出击任务的郭宗汾部不得不转而在平型关长城内线堵塞被日军撕开的缺口,处在“赖将士用命,挽既倒之狂澜的危局”之中……

7点了,林彪、聂荣臻望着平型关方向,他们不明白,为什么晋绥军还不发起攻击?这时,位于沟底蔡家峪方向的687团报告,灵丘方向发现日军马车、骑兵大队,正向伏击地域开来。

25日7点多,115师平型关战斗的第一枪打响了!

然而,这第一枪却不是在平型关前的伏击圈里打响的。

打响115师平型关战斗第一枪的,是远在灵丘以东的独立团1营。

24日晚,独立团1营进入腰站。腰站位于涞源以西大约二十公里处,是涞(源)灵(丘)公路上一个小村,在山谷之中,四面是光秃秃的高山。从腰站沿公路东去就是驿马岭,翻过驿马岭,就是河北地境。驿马岭山上有一隘口,涞灵公路即从该隘口穿过。要从涞源向平型关进发和增援,驿马岭上的隘口是必经之地。

难道日军获知了115师的伏击计划,提前行动了?

不是的。

事后分析,很可能是24日,骑兵营、独立团打的两个战斗引起了涞源日军的警觉。

9月23日,115师骑兵营在五台县东营村接到师部命令:限于明(24)日八时前,攻占倒马关,以阻日军东援之敌,确保平型关伏击战我军侧翼安全。

倒马关位于今河北省唐河县西北,北面是涞源,东面是保定,距离骑兵营驻地东营村120华里,路途是单骑的山区羊肠小路。为争取时间,骑兵营分成3路,于9 月23日下午3点出发,以急行军的速度奔驰在崎岖的山间羊肠小道上。指战员们忍着饥饿,经过半天一夜的急行军,在24日早7点接近倒马关。行军中,碰到了几个从当地逃出来的难民,经打听得知,日寇已先期到达了倒马关。于是,骑兵营加快了行军速度。当赶到距倒马关只有三里地时,代理营长(副营长)李钟奇用望远镜观察,发现约有一个班的日军已占领东侧古长城碉堡高地。李钟奇当即决定,趁日寇立足未稳,一鼓作气拿下这一关口,随即命令一个排去夺取该高地。具体部署是:一个班正面牵制敌人,另两个班从两侧包抄,力争速夺碉堡。刚刚部署完毕。侦察人员又回来报告说,约有100鬼子正从长城的北坡向倒马关爬进,于是李钟奇又当机立断,命一个连占领北面高地,一个连占领西面高地,当我军战士到达高地时,日寇只离山顶30米,于是我军从西、北两个方向集中火力先敌开火,手榴弹的爆炸声夹杂枪炮和喊杀声响彻了整个山谷。日军遭到突然打击,不知所措,纷纷败下阵去,他们摸不清我军的实力,不敢冒然进攻,残敌只好向涞源方向撤退。此时,攻打东面古碉堡的战斗进行的也很顺利,八路军战士一鼓作气,猛打猛冲,迅速拿下了古碉堡,碉堡里的鬼子全部被歼,无一漏网。

此次战斗只用了30分钟,骑兵营歼敌70余人,缴获各种武器数十件,骑兵营伤亡十余人。李钟奇营长当场曾作诗一首纪念这次战斗。

夺取倒马关

芦沟峰火连中原,抗日首战平型关。

自古兵家争要地,铁骑飞驰倒马关。

孤军浴血战犹酣,六郎碑前敌胆寒。

莫道我比先贤勇,长城头上鼓角欢。

应该说明的是,这是八路军抗日战争第一仗,干净利索,旗开得胜!

李钟奇,原名李连芳,1913年生于辽宁省建平县。 1931年初考入东北讲武堂第11期骑兵科学习,并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大同盟。“九一八”事变的当天,会同校友砸开军械仓库,投入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队伍组编成抗日义勇军后,10月在袭击沈阳郊区日寇据点的战斗中腹部中弹。 12月在江桥战斗中,脚部受伤。 1932年率部袭击日军的一个军营,第叁次负伤,一颗子弹打穿了大腿,差点被打断动脉。 1933年5月编入冯玉祥的抗日同盟军,任骑兵支队长兼参谋长。在收复康堡战斗中 ,右手右臂负伤,食指断筋,中指断骨。9月,奉东北救亡总会的旨意进入东北军骑兵第五旅,任骑兵连长,从事中共地下工作, 多次为红军购买通讯器材和医疗器械及药品。1936年9月,因出席红一军团纪念“九一八”大会,被污为“通匪有据,立即逮捕”,在危难之际带领12人奔向红一军团,遭到东北军围追堵截,仅剩3人到达陕北根据地,任骑兵团参谋长。1936年10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参加了山城堡战斗。 1937年7月28日,红军改为八路军,红一军团改为一一五师,原骑兵团改为骑兵营 ,李钟奇为代营长(副营长)。1955年授少将军衔。

接着,24日10时,独立团先头连在白羊堡附近与一支日军小队遭遇。先头连立即展开,击毙2名日军,其余日军退去。

1938年6月,杨成武在《抗战一年来战斗与工作总结》中写道:“如腰站战斗,由于是初次和日军作战,又没有进行很好的侦察,对日军的编制、火力、性质、战术动作都不清楚,只知道大概,加上对地形侦察得不够,以致在战斗中使我们处于异常困难之中,造成极大的伤亡。”

但是当时杨成武没有任何犹豫:坚决阻击,就是跟鬼子拼了,也不能让他们冲过去!

曾保堂立即下令:1连在公路两侧展开,伏击从山上下来的日军,得手后跟踪追击,相机攻占驿马岭隘口;2连从右翼袭取隘口,3连迂回攻占南面比隘口更高的山峰!

涞源之敌是哪一部分,真的有1个联队之多吗?要知道,三浦敏江率领正面攻击平型关的日军也才一个联队(3个步兵大队、1个野炮大队、2个其它中队),就已经攻得国军几个师伤亡惨重,难以招架了。115师独立团满打满算1700余人,能挡得住一个3000人以上日军联队吗?

这个问题不能含糊,特别是后来独立团还把这支日军打得落荒而逃,就更有必要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否则难免有人会说,老拙又在给八路军脸上贴金了!那话怎么讲的?

你还别说,看资料看到这一段时,老拙自己也不免有点儿含糊,八路军1个团打鬼子1个联队,还把鬼子打得落荒而逃?是不是侦察员没搞清楚?

侦察员确实是搞错了,涞源之敌不是1个联队。

是1个旅团!

驻涞源的日军是第5师团第9旅团,也就是由第41联队全部和第11联队第3步兵大队(第1大队在平型关三浦支队),共5个步兵大队配属炮兵、工兵等特种兵一部组成的国崎支队,全部兵力应在6000人以上。

杨成武怎么在这儿遇上了日军第5师团第9旅团?

这就要从头说起了。

实际上,日军华北方面军当初给第5师团的主要任务,并不是向西攻占山西腹地,而是向河北蔚县、涞源行动,对平汉线国军主力实施包抄截断,并掩护日军第1军进攻平汉线的侧翼安全。

1937年8月下旬,日军第1军的第20、第第14师团在北平地区集结后向南推进,先后占领了良乡、黄村以南的庞各庄、榆垡地区。9月初,日军华北方面军制定了《会战指导方略》。其主要内容为:

(一) 以消灭保定至沧州一线附近的中国军队为目的。为此,将会战的重点放在河北省中部的平汉铁路沿线,决战的时间为10月上旬。

(二) 第1军在第14师团到达后,迅速从东南方向攻击近处中国军队的主力,并予以歼灭。

(三) 在第1军歼灭中国军队先头兵团时,华北方面军的主力应尽速进入易州(今易县)、定兴、白沟河镇(今白沟)、霸县、马厂附近一线,准备尔后向保定、沧州攻击。

(四) 第1军要以急袭的方式突破中国军队阵地,并以一部绕到中国军队阵地后方的交通要点,截断其退路;第1军主力在东面压制中国军队,并与第2军会合,在正定至沧州一线以北地区围歼中国军队主力。

(五) 第2军在第16师团到达后进入马厂附近,准备攻击保定附近的中国军队。

给第5师团的任务是:

(六) 第5师团主力应从山西方面迅速到达河北蔚县及涞源附近,切断望都以南的平汉铁路线,同时开辟通向平汉路方面的补给线。

这等于要板垣做“偏师”,当然不合板垣的胃口。于是,板垣在执行过程中就不断地走样。

9月9日,第5师团第9旅团和第21旅团进抵花稍营与西合营一线。板垣令第9旅团攻击广灵附近的中国守军阵地。

9月11日,第9旅团第41联队进占涞源以北的伊家堡和同沟。至此,日军第5师团已完成了方面军所赋予的“迅速进入蔚县附近”的任务。

9月14日,第21旅团占领广灵后,分别向浑源和灵丘追击国军。

9月16日,第21旅团占领浑源。

9月18日,方面军司令部命令处于平汉线主攻方面右翼的第5师团留精锐部队一部于山西省北部,主力迅速经涞源进入保定方面作战。而板垣则令第9旅团于占领涞源,自己则亲率第42联队主力留在蔚县指挥第21旅团分两路进攻平型关,还向华北方面军报告:因发现中国军队在平型关内长城线布防,决定以一部兵力进攻平型关、大营镇附近,以保障师团主力向保定顺利转移。所以,至此之后,第9旅团国崎支队就脱离了第5师团作战序列,板垣也不再是第1军侧翼的“偏师”,而是扮演了攻取山西主力的角色。

也正因为如此,9月25日,独立团在腰站时面对的就是涞源日军第9旅团主力。

面对强敌,杨成武告诉1营干部:我们有一个有利条件,就是敌人并不知道我们有多少兵力,所以我们必须猛打猛冲,毫不犹豫,使敌人对我们的兵力产生错误判断,才能把鬼子打退。

7时许,几十名鬼子从沿公路从山上下来,接近了1连的阵地。100米、50米、30米。 曾保堂举起驳壳枪——“啪!”

这就是平型关战斗的第一枪。

瞬时,机枪、步枪、手榴弹响成一片。眼见几十个鬼子栽倒下去,但是大群敌人并不后撤,而是呼啦一下散开,藏到隐蔽物后面射击。已经倒下的敌人,居然也带伤爬起身,拖着枪往土沟里爬,继续射击。

这时,阵地忽然站起一个满身是泥的人,挥动驳壳枪,领头向日军冲去。杨成武细一看,原来是“醴陵拐子”张德仁。张德仁是1连长,湖南醴陵人,个子不高,但很机灵。他不但不拐,还有一双快腿,爬山涉水总走在别人前头。他活泼,好动,爱和同志们开玩笑。别人常常对付不了他那股“刁”劲,所以戏称他“醴陵拐子”。这时他的帽子不见了,大步如飞地朝敌人冲着。半道上,他把驳壳枪往腰上一插,一弓身,拾起敌尸旁的一支三八大盖枪,打开枪刺,又前进了。不一会,他领着战士们喊着“杀一”,)中进敌群,与敌人展开了肉博。一刹时,猛烈的刺刀碰击声隔很远都能听见。

八班副班长叶富轩带领他的战斗小组紧跟在连长身后,冲进敌阵。一营一连是一个老红军连队。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时,叶富轩是副排长。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缩小编制,他从副排长降为副班长。“冲啊!”叶富轩跟着张德仁,边打手榴弹,边向前冲去,很快冲入敌群,展开了肉搏战。几十年后,叶富轩对别人说,我们的电影总是把日本鬼子拼刺刀描绘的不得了。其实,在缺少弹药又崇尚武术的中国,八路军战士拼刺刀,舞大刀片的功夫更胜日本人一筹。

叶富轩看见张德仁插起驳克枪,从地上捡起一支三八大盖儿,冲着一个日本兵猛刺过去,这个日本兵一愣神,被串了个透心凉。叶富轩跑过去,摘下他的子弹盒挂在身上,一转身,看见一个日本兵向他扑了过来,这孙子傲蛮的横过枪退出子弹,还给叶富轩看他的弹仓——空的,大概这孙子用这种气势吓退了许多国民党士兵。可叶富轩不吃这一套,不等鬼子顺过枪来,叶富轩一声“去你妈的”,一个突刺连着扣动扳机,刺刀还没到,子弹先到,正打在鬼子的左胸上,一枪毙命。

日军在中国从未见过这么勇猛善战的军队,被冲乱了队形,纷纷后退。张德仁带着1连紧追逃敌冲上隘口。冲到半山腰时,隘口两翼突然喷出七八条机枪火舌,张德仁身子晃了几晃,便和前面的两个日本兵一同摔倒了。他身后的战士也纷纷中弹,顺着山坡滚了下来。

这时候,平型关前115师的伏击战打响了!

八路军115师各团部署与任务是(从左至右):

685团部署在辛庄至老爷庙一线。老爷庙旁山面沟,距峡沟出口处约40米。其西侧有一片干河滩,停了10几辆日军汽车。向南沿南沟前行1公里至关沟村开始上山,再前行3公里就是平型关;公路则沿西沟而上,前行l公里至辛庄攀山,再前行3公里至跑池村而达山巅(1980高地),这里是平型关北侧要隘。由此我们知道,685团没有在战前占领老爷庙的老爷岭制高点的原因,应该是其西侧被日军用作停车场,停了10几辆汽车(应该是第91中队留下的30辆车中的一部分)。日军停放了汽车,必定配置看守人员,为避免暴露我军目标,因而没有提前占领老爷岭。685团各营的部署和任务是,一营为先头突击营,攻击敌停车场(战前,陈正湘在师指接受任务时,林 彪用手指着老爷庙西面的干河滩说,那里停有敌人十几辆卡车,你们马上回去,要担任第一梯队的突击营作好出击准备,待686团打响后,立即向那个停车场攻击,力求速歼该敌);二营从一营左侧向关沟、辛庄方向攻击前进;三营在师指挥所东南的山梁后隐蔽,随时准备加入战斗。

686团部署在老爷庙至小寨村一线。从小寨村入狭沟,至老爷庙出口,全长4公里,沟深10一30公尺,宽10—20公尺。沟西北侧是高山,势如陡壁;沟东南侧状如刀削,上沿与沟壑平行是一带形平地。由此地形我们可以知道,686团没有占领西北侧的主要原因应该是沟深壁陡,时间不允许。686团各营部署和任务是,一营在左,三营在右,并肩向老爷庙方向实施主要攻击,拦腰截断沿公路开进之敌。二营为团预备队,伺机投入战斗扩大战果。

687团部署在小寨村至蔡家峪、东河南镇一线。蔚代公路从灵丘城伸出,沿唐河河谷西行20公里经东河南镇,在蔡家峪村脱开河谷,转向西南平型关山区的沟谷之中。从蔡家峪到小寨村,沟谷逐渐变窄,西北侧坡陡,东南侧是缓坡。687团1营部署在东河南镇以西公路两侧的高地上,负责切断敌人后路和阻援;3营、2 营沿小寨村至蔡家峪公路东南侧部署,2营5连控制了蔡家峪隘口。团长张绍东位于小寨村附近指挥,副团长田守尧位于2营蔡家峪附近指挥。至战斗发起前,该团 2营6连、3营12连因山洪阻隔未到达阵地。

日军情况:

日军辎重队,人员301名,骑兵乘马16匹,大车149辆,另外有桥本中佐乘坐的木炭车1辆,25日晨7时左右通过蔡家峪附近,沿公路向平型关前进。

日军第六兵站汽车队,返回尉县部汽车76辆,人员253名(不含搭载的伤员,含伤员人数应在400人以上),晨8时左右到达老爷庙附近。

以上两支日军共554人(含伤员700人以上)。

但是实际上,在115师作战地域内的日军还不止以上两支部队。还应当包括:

停放在老爷庙西侧干河滩上的车辆和人员。车按15辆,人员至少30人;

辛庄、关沟的日军仓库人员、医疗所人员,以及掩护这两处的汽车第91中队护卫队。合计应在100人以上。这部分日军也参加了后面的战斗。

所以,在115师作战地域内的日军共计700余人(含伤员900余人)。

战场形势介绍清楚之后,就可以叙述战斗过程了。

最先进入伏击地域的是日军辎重队。按车辆间距20米(含车身长)计算,车队行军长度为3000米,加上前面的步兵、后面的骑兵,以及道路泥泞,车队行进艰难等因素,日军辎重队的总行军长度可能有4000米左右。如果脑袋到达老爷庙,尾巴正好在小寨村附近。可是还没有等它全部进入峡沟内,上级还没下令,有人就等不及,抢先开了火。

抢先下令开火的是687团3营9连副连长郭春林。687团3营的位置在小寨村沟口附近,左邻是686团3营,右邻是本团2营。日军从687团2营前面过来,从郭春林眼皮子底下走过,步兵走完了,后面开始出现了辎重部队,马车咕隆隆地响着,一眼望不到头。郭春林左等右等,怎么也等不到开火的命令,心说:妈 的,不能再等了!再等下去就捞不上打了!郭春林一咬牙,直起身竭尽全力大喊:“一排向右,三排跟我来!”就在这时,右侧远处2营田副团长那边响起了激昂的冲锋号声。9连在郭春林带领下,飞快地从山坡跑到夹沟上,猛烈地投出几十颗手榴弹,顿时硝烟四起,喊声震天。原来没事儿似的鬼子这才大梦方醒,连忙举枪还击。

事实上,从前面的情况看,敌情完全是临时变化的,115师各级指挥员都不会有预先的思想准备,3个团又部署在从辛庄到东河南镇一线长达10几公里的战线上,上下级之间的请示、命令的传达也很不方便。这种情况下能不能打好,就要看这支部队的基本素质了。

位于伏击地域尾端蔡家峪附近指挥的687团副团长田守尧看见日军辎重队全部通过了蔡家峪,大半个身子钻进了小寨村的峡沟里,认为时机已到,于是下令:开始攻击!687团2营8连的阵地距离副团长田守尧的指挥所比较近,接到攻击命令后,连长王化堂率队跑到沟边,往沟下一看,只见大车队已经进入沟道的深处,还剩后边一小队跟车的日军骑兵在他们的射程之内,王华堂大吼一声:“打!”全连轻重火力一齐向敌人开火。突如其来的袭击,把鬼子打得蒙头转向,死的死、伤的伤,没死的紧滚慢爬的四处躲藏。王华堂把驳壳枪向前一挥高喊:“同志们,冲啊!”带头冲下沟道里。王华堂冲上公路,一个没被击毙的鬼子兵突然站了起来,两人相距太近,武器都施展不上了。鬼子兵拦腰将王华堂抱住,两人就摔起跤来。王华堂虽然精干,但那鬼子兵身体更强壮,翻滚厮搏中,被敌人压在身下。正在这危急时刻,打旗兵赶来,用军旗杆下端的尖铁锚子,照敌人后背猛戳过去,一下把这个鬼子给捅死了。

这么看,伏击地域最东头的687团2营打在了日军辎重队的屁/股上,2营左侧的687团3营打在了腰上,日军辎重队的前半个身子进了小寨村以西的峡沟大约2公里。也就是峡沟的一半。

这时候,日军第6兵站汽车队到哪儿了?

日军汽车队的脑袋——新庄淳中佐的领队车刚从老爷庙驶入沟口,车队的屁股还在辛庄。新庄淳听见前面沟里响枪(大约2公里以外),赶紧停下来。这就是指挥位置位正对着沟对面老爷庙的686团团长李/天佑所说的:“几十辆汽车在兴庄(注:辛庄)至老爷庙之间停留下来。”

事后来看,日军车队没有进入老爷庙至小寨村的4公里长沟内,是消灭该敌难度增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汽车队的鬼子停下车,并没有去占据制高点,而是用机枪对着两侧坡上一通扫射,显然认为可能是小股中国兵的袭扰行为,大日本皇军开上几枪,就可以把这些支/那/兵给赶走。这就是林彪在战后总结时说的:“他们的步兵连阵地也不爱占领,只隐蔽在沟里休息。这样的敌人,当然便利我们袭击。所以我们这次,一切都布置得妥妥当当了,向他们开枪了,冲锋了。他们才知道。”

当日军车队在老爷庙停下来时,686团团长李天佑抓起电话询问瞭望哨:“敌人全进入伏击圈了吗?””

瞭望哨回答:“通往灵丘公路上已经看不见敌人了。”

李天佑放下话筒,命令作战参谋马上报告师指:“六八六团请示立即攻击。”

作战参谋刚走,敌人突然向两侧山上开枪射击。

李天佑一怔:这是怎么回事?是敌人发现目标了吗?

李天佑赶紧拿起望远镜检查战士们的隐蔽情况,结果发现战士们隐蔽得很好。

“敌人显然是在盲目进行火力侦察,”李天佑对团参谋长彭雄说,“你立即吩咐各营做好战斗准备,没有命令一律不准开枪,听到攻击命令后立即出击。”

彭雄刚走,作战参谋回来传达了师首长同意攻击的命令。

不等作战参谋说完,李天佑立即抓起电话,命令部队:“开始攻击,打!狠狠地打!”

随着李天佑的一声令下,机枪、步枪、手榴弹、迫击炮,顿时怒吼起来,山崩地裂的爆炸声,震撼了整个山谷。

从当时的部队位置看,686团1营是对日军汽车队的脑袋开了火,而3营则是对日军辎重队的脑袋开了火。


|历史上的平型关真实的伤亡数字一、其实想起个博眼球的标题的

             

历史上的平型关真实的伤亡数字一 其实想起个博眼球的标题的|
  • 商朝皇帝列表|
  • 商朝皇帝列表| | 商朝皇帝列表| ...

    历史上的平型关真实的伤亡数字一 其实想起个博眼球的标题的|
  • 明朝那些事儿有关历史的语录|
  • 明朝那些事儿有关历史的语录| | 明朝那些事儿有关历史的语录| ...

    历史上的平型关真实的伤亡数字一 其实想起个博眼球的标题的|
  • 汤恩伯基本部队第军战斗力如何 从一流沦为二流最后被和平改编|
  • 汤恩伯基本部队第军战斗力如何 从一流沦为二流最后被和平改编| | 汤恩伯基本部队第军战斗力如何 从一流沦为二流最后被和平改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