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北方人过小年是腊月廿三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节日,由于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小年的节日也不尽相同,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贴春联,扫尘,祭灶等。
最早时,汉族的先民们都是在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但到了满清入关,清朝建立以后,因为清朝统治者信奉的萨满教,会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敬神。勤俭节约的雍正皇帝觉得太麻烦,于是改为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顺便将汉族的神和萨满教的神都一起祭祀了。
后来因为清朝首都在北京,对北方的影响非常大,所以北方人多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而南方很多地方受清朝统治者的影响很小,仍在腊月二十四过小年。
北方人为什么要过小年
清朝的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别。
在中国民间,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沿湖、海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
|为什么北方人过小年是腊月廿三
为什么北方人过小年是腊月廿三 北方人为什么要过小年 宝庆 小年 清朝 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