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的人质有什么内涵
春秋战国时的人质一般都是诸侯的儿子,一般简称质子。
诸侯国之间同盟时,为了维持信誉,双方互派人质,大多都是次子以下的王子。被支配国在战国时都需要派人质送上国家都城,由都城监控。在都城的权利很少,简直和囚犯类似,不能有自由权,不能轻易离开王城,否则就是毁约,会被咎责的。
人质有时也是在外大臣将领的子女,在外带兵的将领需要自己的妻子和子女留在王城当人质,防止将领拥兵自重,谋反等行为。
春秋战国时的文字长的啥样? 春秋战国有哪些文字
春秋战国有哪些文字 春秋战国时的文字长的啥样?
中国书法是在汉字发展到成熟阶段时产生的。
夏、商、周到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古汉字从起源到逐渐形成的重要时期。商、西周的文字已具有用笔、结体和章法等书法艺术所必备的三个方面的要素,书法在这时已初步形成。商、西周时期的书法主要有甲骨文和金文。商代中期,青铜器上出现铭文,多为族徽。战国时期,随着七国割据、各自为政,文字的地方色彩更为浓厚,自春秋晚期就已出现文字异形的现象。
侯马盟书
1965年山西侯马晋国遗址出土了大量盟誓辞文玉石片,称为“侯马盟书”,又称“载书”,共有5000余件,用毛笔书写,字迹与春秋晚期的铜器铭文相似。侯马盟书是春秋晚期晋国赵鞅与卿大夫订立的文字条约。盟书笔锋清丽,其书法犀利简率,提按有致,舒展而有韵律。
侯马盟书
郭店楚墓竹简
1993年冬,湖北省荆门市郭店一号楚墓出土竹简七百多枚,内容包括《缁衣》、《五行》、《老子》 、《太一生水》等先秦儒、道两家的典籍与前所未见的古佚书。这些楚简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常见于楚国简帛,字形结构是楚国文字的本色,书法体势则带有“蝌蚪文”的特征;第二类出自齐、鲁儒家经典抄本,但已经被楚国所“驯化”,带有“鸟虫书”笔势所形成的“丰中首尾锐”的特征;第三类用笔类似小篆,应当就是战国时代齐、鲁儒家经典文字的原始面貌;第四类与齐国文字的特征最为吻合,是楚国学者新近自齐国传抄、引进的儒家典籍,保留较多齐国文字的形体结构与书法风格。
郭店楚墓竹简
青川郝家坪木牍
1979年四川省青川郝家坪50号墓出土的秦地《青川郝家坪木牍》,牍上三行墨书定为战国晚期秦武王二年和四年 公元前309年——公元前307年的手迹,被视为目前年代最早的古隶标本。今藏四川省博物馆。木牍长4宽2.厚0.4厘米。两面均有墨书,正面三行,内容是秦武王二年颁佈的《更修田律》。背面四行,仅上端残存三二字,记秦武王四年除道日干支。另一块木牍,字跡残损,无法辨认。
此牍纵有行、横无格,字距大、行距小,字形方扁,取横势。书体为秦代早期隶书,篆法隶势明显,笔画平稳工整。作为大篆快写趋向隶书的过渡期作品,还夹杂着许多篆体字。
青川郝家坪木牍
云梦睡虎地秦简
1975年湖北雲梦县睡虎地十一号秦墓出土竹简1555枚,年代为战国晚期,约当秦昭王29年至秦始皇30年时 公元前278-公元前217年。今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简长23-27.宽0.5-0.厚0.1厘米,简上残存上中下三道编连丝线痕跡。绝大多数书於篾黄一面,极少数书於篾青上。内容计有《编年记》、《南郡守腾文书》、《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為吏之道》、《日书》甲乙两种等十种。书体为秦隶,书写风格不一,用笔或稳健从容,或劲健爽毅,或清秀圆实,或潦草随意,笔势短促简捷,结体紧密厚重。
雲梦睡虎地秦简
|春秋战国时的人质有什么内涵
书法 先秦时代 宝庆 弥勒菩萨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的人质有什么内涵 春秋战国时的文字长的啥样? 春秋战国有哪些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