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著作是什么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曾做过漆园吏。博学善辩,常用寓言阐述玄妙的哲理。著书10余万言,现存《庄子》33篇。后将《庄子》分为内篇(7种)、外篇(15种)和杂篇(11种),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自己的著作,代表庄子的思想,外、杂篇则是庄子后学或道家其他派别的著作。
庄子的哲学思想源于老子学派,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天道自为”的世界观。《大宗师》说:“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齐物论》说:“有始,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未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俄而有无矣,而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就是说,世界有它的没有开始,有没有开始的开始,世界的源头是找不到、分不出来的,假如用“有”“无”来辩论,也是“没有有和无”,以至连“没有有和无”也没有。因此,世界宇宙源是无名无形的、非物质的东西,超越了认识范围,是不可言说的神秘的精神性的本体。
庄子《逍遥游》 庄子的著作
庄子的著作 庄子《逍遥游》
庄子写了《庄子》一书,这本书在历史与其他经典著作一样具有同样地位。后代的君王都庄子尊为圣人,足以说明庄子著作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影响。
庄子一书,十余万字,全书划分为三个类别。
内为庄子精神核心,表现为对精神追求的自由,认为人应该达到道的境界,对社会形态则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书里表达的追求自由,不受外界名利束缚的思想特别感染人。认为自身应该在不追求功名利禄无用之人但却是一个有才有思有追求有抱负的人,不为外界所累,不为外界所扰,保持内心的自由,这是一个人应该有的一生的准则。
大道之理。认为道是天道。得道有两个方法,一是齐物,天下万事万物都一样按照一定的规律运行,不应该区分对待,没有尊卑贵贱,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持心灵的自由;二是体道,就是去感受去体验去面对人生所遇之事所遇之人,应该放下成见,正面应对。他对社会体制的认识和观点。这个理论比较特别,崇尚古代的至德而治,认为无圣则无道,他的国家构想认为应该回到上古时代,主张按自然本性不需要过多的圣和德。
庄子散文则充满了哲学寓意。内篇的逍遥游几乎成千古独唱,丰富想象力,雄伟的语言境界,然并非脱离根本,所叙述有理有据,震撼心魂。外篇主要是内篇的延伸和解释,因为和老子思想有共性,外篇文章也结合了老子的思想。外篇写了许多富有哲理的事迹。
杂篇包含了许多神话寓言,通过寓言表现庄子思想。
庄子的政治主张有哪些
庄子这个人呢,他的思想是非常深刻的,也是非常全面的,规划的仔仔细细,从什么探讨宇宙,到个人的细节修养,在书里面全都涉及到了。在这里,我们就来谈一下庄子的政治主张。
庄子毕竟是传承自某个“我的舌头还在”的伟大政治思想家,因此,在庄子的思想里面,关于“无为而治”这个话题的探讨也是很多的。毕竟是前辈,该有的尊重还是有的,也是认同的,要不怎么会成为一家呢。
无为是怎么做呢,其实说白了,就是放手不管让它自己发展吧。百姓呢,想种地的,就让他种地;想睡觉的,就让他睡觉;想念书的,就让他念书;想做木匠的,就让他做木匠……国家是需要一个名义上的统治者的,可是这个统治者是不应该管事的。顺应民意,让他们自己玩自己忙活自己的去吧。最多最多,就是引导引导他们。而且引导的这个力度问题,肯定不能大了,能少干预就少干预。
还有就是,愚民。怎么弄这个呢?给百姓好吃的好喝的,可是,不要让他们太有思想。想多了,就想错了,不动脑子最好。不动脑子的百姓呢,统治起来,也不会太吃力;想法少呢,叛乱之类的也会少,大逆不道之类的事也少。这样多好啊,既简单,又省心。
庄子的政治主张里面,给百姓自由是不错的,不过愚弄他们可是万万不能的。
庄子心斋听息法
心斋出自庄子人间世里的寓言故事。庄子写的寓言故事有很多,往往用人物对话来阐述道理,有自己与朋友的对话,有自己和鸟虫的虚拟谈话,也有孔子和别人的谈话。用人物口说的方式讲起道理来既通俗又方便理解。这心斋的寓言就是以孔子和学生的对话来晓喻哲理。
有一天,孔子的学生颜回对孔圣人说,卫国的国王性格自大,霸道蛮横,我该如何和他沟通呢?孔圣人教导他先提高自身修为,做到完全静心,遵循心斋。孔子学生又问道,怎么样才是完全静心,孔子说,学习心斋必须从这几个步骤开始。
第一步先学着听。听,不是听鼻子或肺部如何呼吸,也不是听自己脑子里念头的变化,或者气息的变换,而只是用耳朵安静的听自己的气息。只要听自己的呼吸就可以了。听着自己气息进出,没有了其它杂念干扰,渐渐的连呼吸也没有了,开始想睡觉。这样就能做到放松,身心融合一体,静下了心。心斋就是除杂,归心,归气,直到虚无。再重新理一遍步骤。第一,把杂念去除,用听来感受。没有任何纷扰的念头,忘记自己是谁要做什么,想得到什么,都摒除。第二用耳朵去倾听呼吸,耳朵听到的只要是气息,呼吸就可以,不需要有鼻子呼气,肺部呼吸这些杂念。第三忘掉耳朵,用心去感受气息,只剩下呼吸,没有刻意倾听的念头,最后心都消失了,没有刻意的去感受,连气息也没有了,这样就进入了虚无。
人体内有一种虚无的境界是看不到摸不着的,等到心静下来,呼吸气息都消失,虚无也就呼应出来了,这就做到了心斋。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什么意思
这篇文讲的是两个人关于知于不知的谈话,他们在濠水桥上引发的辩论。
庄子说鱼在水里自由自在的游应该很快乐,惠子却否定他的说法,认为鱼的感受他并不能妄下段论,庄子回应说惠子也不能认为他不知道鱼不快乐,因为他无法判定庄子的感受,也许庄子就是知道鱼很快乐呢,惠子又反驳说,他确实不知道庄子的想法,庄子也确实不知道鱼的想法,这是客观事实,可是庄子回答:最初你问怎么知道鱼是否快乐,我的回答是我在桥上观看鱼儿在水里游觉得鱼儿很快乐。
这文章通过几句一问一答就把复杂的哲学辩证思维展现出来了。选的是最平常的观鱼感受的场景,让人们很容易能理解进去,但问答里的精深奥义却让人思考颇深。
惠子客观,逻辑性强,庄子谈话里认为人能够感受鱼的感受,更侧重于想象力。如果要评价的话,庄子的想象力更丰富,惠子的逻辑性更强。
这篇文显示作者庄子本人丰富的想象力文风,除了这篇短小精悍的寓言对话,其他文章更是体现出庄子浪漫的超于常物的奇异世界。
庄子又名庄周,一生过着清贫日子,然而拜他门下的弟子众多。他的思想在古时到现在都具有重要地位。他是道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写了十几万字的文章,留下很多的名言警句。读他的文字常常能给人深刻的启发,他的文章就像是酿造的酒,经过时间的变化却历久而弥新。
思想家庄子的养生之道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特别注重养生,近年来更是全民养生。庄子,名庄周,战国时期杰出的哲学家。83岁寿终,在古代时,绝对算得上是寿星中的寿星了。
他一生都没有出仕当过官,生活过得也清苦。在潦倒时,甚至以出卖编织草鞋为生。他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同时他又主张辩证关系,即事物都是对立的。这些哲学理念和生活态度正是他的养生经验。而他的长寿和养生经验与他的哲学观念紧密相联。
内七篇中的《养生主》主要论述了庄周的养生之道。“养生主”意思就是养生的要领。他本主张无为,这正和现代很多人的养生之道,不谋而合。而无为背后,并不是消极的无为。而是少私、寡欲、精心、超然。并不是你失败了,你一事无成,你就遵循了庄子的养生之道。而是从出发点就淡薄,才导致了之后的无为。而这种无为造成的另一个结果就是,生活贫困潦倒。但是却是忘却情感,不曾为外物所负累的。那么虽然身体清苦,可内心却不然。从某种程度上,内心反而得到了一定的慰藉和满足。那么此时,养生的目的就达到了,所以说在古时候,庄子能延年益寿到83岁,是不无道理的。
庄子为人豁达,当然这和他的人生观,哲学观,有一定的关系。我们现代人,处于纷乱复杂的社会,只有真正从本质上了解事物的道理,顺应自然而行,避开各种障碍,化解种种矛盾,才能领悟庄子养生的精髓,像庄子那样享天年。
庄子主张“天人合一”的思想,即人应该返璞归真,顺应自然,万物归一。远离官场的庄子,清高孤傲,甘愿曳尾涂中,尽享逍遥之乐。虽然生活贫困潦倒,四壁徒然,但得已从凡世红尘中解脱出来,也不失为一种获得。《逍遥游》中写道:“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变,以游无穷。”正是这种抛开世间种种顾虑和牵绊,放松全身心的豁达,让我心生羡慕。不顾一切只听从本心的潇洒姿态,也是现今社会上为功名利禄而忙碌的人们应该学习的。
庄子的著作有哪些
庄子的著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
庄子的作品被编入《庄子》一书。《庄子》约成书于先秦时期。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其中内篇七篇:《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
外篇十五篇:《骈拇》《马蹄》《胠箧》《在宥》《天地》《天道》《天运》《刻意》《缮性》《秋水》《至乐》《达生》《山木》《田子方》《知北游》;杂篇十一篇:《庚桑楚》《徐无鬼》《则阳》《外物》《寓言》《让王》《盗跖》《说剑》《渔父》《列御寇》《天下》。
|庄子的著作是什么
庄子《逍遥游》 庄子的著作 庄子的著作 庄子的著作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