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的读书格言分享给大家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一起读书吧世界读书日分享
我们来分享一下2020年初我们读的几本书,并附上我的推荐指数和简评。
工具书:《手把手教你读财报》、《俞军产品方法论》
社科历史:《万历十五年》、《乡土中国》
《手把手教你读财报》
推荐指数:3.5/5
本人是财务小白,从上学开始就一直是工科狗,没有学习过任何财务相关的知识。由于工作中与财务部门合作比较多,所以有需求了解一些财报的基础知识,有朋友推荐这本作为入门书籍。先说缺点:
这本书讲的很浅,基本上流于表面。对于财会专业出身的同学们,就不必浪费钱和时间了,相信你们在大一就已经了解了这本书的大部分内容了。如果你想建立一个完整的财会知识体系,我不会建议从这本书开始读,原因后面细说。
有一定局限性。因为作者是国内的投资者,所以讲解的内容基本只针对国内上市公司的财报,对于港股、美股上市的公司,财报大体框架基本相同,但具体会计准则和注意事项都有区别。我略过了这本书很多针对A股市场的部分,就是因为我暂时只想了解一些通用的知识。
再说优点:
出发点比较简单,对于非财务出身的投资者有一定价值。作者一直在书中宣传一点就是“财报是用来排除企业的”,所以作者通篇在讲述的方法论就是怎么通过财报中各个点来看出一个企业是否有造假和不健康财务状况。就这点而言,对于普通投资者(韭菜,手动狗头),最大的价值就是你可以对照着书中的方法,开始真正读财报了。对于无从下手的小白来说,这至少是一个不错的起点。
其他感想:
我读工具书最关注的是,我想要了解的东西,能不能从这本书中得到。这本书让我了解了财报的基础知识,但并不能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让我有了研究财报的基本方法论,但不全面也不能引起我更多的思考。所以我个人评价这算是一本及格线以上的工具书。
屁股决定脑袋,所以这本书的价值决定于读者所处的位置。如果你和我一样,是一个财务基础为零的小白,这本书可以作为一本阅读财报的入门工具书。如果你旨在建立一个完整的财会知识体系,那你更应该遵循:底层基础知识-实践-经验总结-方法论 的顺序来学习,而这本书更像是略过很多底层基础知识,直接告诉你一套方法论,并不是一个很好的体系学习起点。
这本书可以作为理性投资的一个例子来看。在我看来,个人投资者如果想要涉足投资个股,就要保持足够的理性。那么怎么才能做到理性呢?要花大量时间去研究一个公司,其竞争者,以及行业内其他公司的财报,做各项指标横向纵向对比分析,用数据让自己保持理性。这中间有大量时间都在做看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一类的dirty work,是很费时费力的。而这本书就提供了一个现成的工具箱,无从下手时可以对照着书中的建议做,慢慢熟练。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长期的价值投资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大量财报数据分析,任何一拍脑门的决定大概率会被割韭菜。
《俞军产品方法论》
推荐指数:3.5/5
俞军作为中国互联网产品界的一个传奇,再加上书名中的方法论,看到这本书出版我毫不犹豫就第一时间读完了。我不是专业做产品方向的,所以对这本书的评价也许和很多产品大牛有出入,也欢迎读者中的产品大神提出建议。先说结论,我不认为这是一本好的方法论书籍,它更像是俞军老师给产品行业的从业者的一些高屋建瓴式的方向。我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
方法论的定义是可以实际操作的模型+工具。俞军老师的这本书在这个方面讲的确实很少,读完后我只记住了老师提出过用户模型、交易模型和决策模型,以及背后的一些理论依据,但是我期望的产品领域end 2 end的可以指导实际操作的方法论并没有被详细阐述。比如,我所认知的产品人不仅仅是分析用户模型,交易模型和做原型,很多时候还要做大量的数据分析、系统规划和跟踪产品进展等,这些都没有在书中被提及。
本书中花了不少篇幅在阐述现象背后的经济学和心理学原理,个人是不太喜欢这种转述或者二次加工式的原理阐述,一方面是二次加工会导致准确性降低,另一方面是这些二次加工内容的价值有待商榷,因为它既不是详细夯实的准确理论,也不是可以落地实操的方法论。
但我能看出俞军老师(及其他作者)想在书中给产品从业者提供一个大的方向性的框架,而这确实是很多圈内圈外的人缺失的部分。有时候过分关注手头的工作会导致人长期处于局部思维的状态,而这本书恰好在鼓励大家跳出局部,来思考宏观方面。这对于一个人长期职业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
书中提到的产品人需要学习的基本学科,比如经济学、社会心理学等,确实是非常好的建议。我认为不仅是产品人,各行各业的人,如果想提高自己,俞军老师推荐的书都是值得仔细研究的
《万历十五年》
推荐指数:2.5/5
这是我第二次读这本书,第一次读年纪尚小,甚至无法通顺的读完。年初因为工作不忙,所以基于对这本书火爆和经典程度的尊重,又重新通读一遍。这次读完后,我个人对这本书评价不是很高。我深知我个人理解的局限性,比如我更习惯于用理工科的思维去解读这类史学作品,所以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些零散的想法,用以抛砖引玉。
我的直观感受是在《万历十五年》这本书中,黄先生夹带“私货”很多。我认为史学应该是一门非常严谨的科学,严谨主要体现于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收集数据和事实,然后用相对客观的方式呈现给读者,让读者自己延伸或者思考。而黄先生的这本《万历十五年》,我更愿意相信这是黄先生基于自己史料研究基础上的一本文学创作,当中很多观点都是他自我意识的反映,而非真实史料。比如在李贽章节,明明是李贽夸赞海瑞的史料,却被黄先生曲解成了黑海瑞,之后还附上一段黄先生自己的分析描写,这种大前提就是背离史料的“私货分析”,很难让人信服。
接上一点,通读全书后,我发现黄先生特别喜欢对人物的心理进行主观描写,经常出现类似“在首辅申时行看来”的文字。原谅我理工科的思维模式,从这本书中我看不出黄先生是怎么根据史料来揣摩当时的古人是怎么想的。
对于黄先生提出的“数目式管理”,我认为这只是他自己的猜测和假设,不是史学界的观点。任何的历史分析都要承认一个大前提就是时代的局限性,先进的西方文明也是在17世纪末之后才逐渐有了所谓的“数目式管理”方法,那么怎么要求当时的明朝社会就跳出时代的局限性,直接出现黄先生理想的先进管理方法?从这个侧面也反映了至少对《万历十五年》这本书,我们不能将其看做尊重历史分析方法的史学巨著。
《万历十五年》的故事性大于理论分析。读完后主观感受就是像是读了一个很精彩的故事,但是这些现象背后的逻辑我依然看不清。
从另一个角度说,黄先生这种特立独行的行文方式和切入角度确实很新颖,尤其是其对于人性的描绘令人叹为观止。还是那句话,屁股决定脑袋。作为一部文学巨著,《万历十五年》是合格的,但是出于史学理性分析的角度,这本书在前提假设、研究框架、史料分析、核心逻辑、定性定量分析的方面做得不好。
《乡土中国》
本次分享唯一五星推荐。关于作者费孝通先生,我就不多介绍了,在我心中费老是中国社会学的第一大家。这本书是费老在西南联大“乡村社会学”课程的经典讲义,由14篇短小的文章组成,这短短几万字背后,是费老多年和学生一起大量的实践性研究和深入中国乡村社会的调研。这本书虽然研究的是中国的乡土社会,但是在飞速城市化的今天,依然有很高的价值和意义。可以说这本书理解的是中国社会的根本。先简单说说这本书的内容。这本书讲的一个最关键的点就是,中国社会是怎么构成的。从基本的个人,到“家”,再到“家族”,最后到更广阔的的社会关系。其中贯穿整本书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差序格局”:
所谓“差序格局”,是个人为中心的关系网,就像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这个圈的大小和辐射范围取决于处在中心位置的人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这是中国几千年乡土社会发展出的一套完全不同于西方的社会关系。西方的道德和法律,甚至宗教,一直有“平等”和“公众”这样的概念,所以对于西方社会民众而言,每个人把自己看做一个个体,然后根据自己在公共的社会坐标中所处的圈子和位置不一样而又不同的社会关系。而在中国的社会体系中,自古我们是不强调“平等”和“公众”的概念的,所以更多人心中的坐标系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对待别人时要先衡量他人与“我”的社会关系远近,再来决定对待别人的标准。
影响这个差序格局的最重要因素是“礼治秩序”,而“礼”是指经验总结的,社会公认合适的行为规范。这与西方社会的程序正义是完全不同的。
最后是四种权力来约束和规范乡土社会:横暴权力、同意权力、长老权力和时势权力,具体我就不展开了,书中有详细阐述。
再谈谈感想。通读本书后,我的第一感觉是这是一本要时常拿出反复阅读的书。其实这本薄薄的小册子背后代表的,是中国的民族性格。所谓民族性格,就是那些无论在哪个时代背景下,每个人身上都会多多少少体现出的特质。即使费老这本书写于近一百年前,但很多书中的观点到今天仍然可以在最基层的中国社会反映:
比如“差序格局”的社会关系带来的“熟人社会”依然随处可见。
再比如由于“差序格局”,中国人传统观念中的“家”,其实是一个“小家族”,其中夫妻感情这个因素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最重要的因素是父子,婆媳的关系,这也是为什么时至今日,仍然有婚姻的悲剧是源自原生家庭的影响。
还比如读懂了“长老权力”,就会明白为什么在很多企业,资历而非能力是话语权的决定因素。
当然这只是书中内容的九牛一毛,我自己也需要反复阅读,才能有更新更多的体会。
聊完书,我们来谈谈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我们观察到的一些现象,以及一些思考。
2020年虽然只过去了两个多月,但发生的大事却一件接一件,先是疫情在国内迅速扩散,国内局势平稳后,疫情又在亚洲和欧美其他国家升温,接着资本市场又连续崩盘,美股指数三天两次熔断。随之而来的,是大众情绪被点燃,各种声音层出不穷,各种消息漫天飞舞。从最开始关于疫情的谣言与真相,再到后来西方世界媒体口中的中国阴谋论,再到之后关于病毒来源的纠缠不休,再到很多中国媒体对西方疫情爆发的幸灾乐祸,从中国崛起论到美股崩盘论再到世界金融危机论,各路牛鬼蛇神,群魔乱舞,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我们不想引战,也不想讨论具体观点。我只希望看到这段文字的你,可以想一个问题:我们在发表观点、转发文字时,是因为这个观点这篇文章是顺应我们当时的情绪,或者说顺应了大众的情绪,还是经过了自己的思考,经过了自己的验证后得出的结论?
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尝试着自己去独立思考,理性分享和讨论事实和观点。而非在自己封闭的信息小圈里,在大众情绪的推动下,疯狂自嗨。
世界读书日的来历 世界读书日的由来
世界读书日来源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一个传说:美丽的公主被恶龙困于深山,勇士乔治只身战胜恶龙,解救了公主;公主回赠给乔治的礼物是一本书,从此书成为胆识和力量的象征。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4月23日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
世界读书日是几月几号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1995年11月15日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一百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 。
世界读书日主旨
世界读书日的主旨宣言为:“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
|世界读书日的读书格言分享给大家
一起读书吧世界读书日分享 万历十五年 世界读书日 世界读书日的来历 世界读书日的由来 世界读书日的读书格言分享给大家 山寺 差序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