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寺庙

文献学人物志 六下 刘向 刘歆|

文献学人物志 六下 刘向 刘歆

本作品是对史图馆专栏的投稿,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作品并非严谨的历史学术研究,仅供参考;未经授权,禁止二传,违者必究。

文献学人物志 六下 刘向 刘歆|

本文作者:詩書耕讀泗水濱

五.岁星超辰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黄帝有《黄帝历》,夏有《夏小历》,《大戴礼记》记载着《夏小正》,商有《殷历》,周有《周历》、《鲁历》,秦有《颛顼历》,汉武帝命邓平、唐都、落下闳等人作《太初历》,之后刘歆作《三统历》。《太初历》首次将二十四节气加入历法,而《三统历》首次使用“岁星超辰”法。

所谓“岁星”,即木星,由于木星在天空中与恒星的相对位置大约十二年轮一次,因而古人将天空中的恒星分为十二区域,即十二辰(十二次),“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也就逐渐产生了“太岁纪年法”和“天干地支纪年法”。

《尔雅·释天》:大岁在甲曰阏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强圉,在戊曰著雍,在己曰屠维,在庚曰上章,在辛曰重光,在壬曰玄黓,在癸曰昭阳。岁阳,大岁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辰曰执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在未曰协洽,在申曰涒滩,在酉曰作噩,在戌曰阉茂,在亥曰大渊献,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奋若。

[1]十二次示意图

岁星超在恒星背景上约每11.86年自西向东运行一周。由于11.86年与12年很接近,我国古代就认为它是12年一周天,因此把周天分为12分,称为12次,认为木星每年行经一次,12年正好运行12次,完成一周天。由于11.86年的周期较12年要快一点儿,因此经过若干年后,岁星的实际位置就较按12年一周天计算的位置超前一次,这就叫岁星超辰。

刘歆分析了《左传》等史书中关于岁星位置的记载,提出了岁星每144年超辰一次,数值虽然并不准确,但这是历史上第一个用科学的态度探索岁星超辰规律的十分宝贵的尝试,为在思想上实现天文学从神学向科学的伟大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天文历法需要精准的圆周率,刘歆计算的圆周率结果是3.15471,对古代数学的发展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2]二十八星宿图

六.谶纬之学

汉代官学是今文学派,今文学派由于以传授为主,大多研究义理思想,尤其以《周易》和《春秋》为主。《周易》由于其本身就有占卜之意,而《春秋》本就被认为是孔子所作,且孔子在春秋中“春秋笔法”和“微言大义”,所以很容易就走向主观盖过客观的情况,比如董仲舒《春秋繁露》和“春秋决狱”就是以研究思想为主,还有《公羊传》中“讥双名也”的记载。

经过有汉一朝的发展,就逐渐形成了与“经书”相配套的“纬书”,《说文解字》记载“纬,织横丝也”,也就是织布时穿插在“经线”上,以“经线”为主的横线。纬书的特点就是以谶说经,以经证谶,即假托经文经义,附会人事吉凶祸福,预言帝业治乱兴废。《隋书·经籍志》“言五经者,皆凭谶为说”,纬书也就是“方士的经学,是被方士神话了的经学”。《三国演义》中动辄做梦解字、童谣预言,现代用《周易》算卦这都应该是纬书的“传承”。

广义纬书是指图谶纬候几类书在内,狭义是特指“七经纬”,《后汉书·方术列传》记载“七经纬”即《易》纬、《书》纬、《诗》纬、《礼》纬、《乐》纬、《孝经》纬、《春秋》纬,共计七类三十五种。纬书内容大多荒诞不经,而且大多托古作伪,古人早已辩驳,如王充《论衡》。

但是因为纬书有“预言帝业治乱兴废”的问题,所以不可避免地为统治者所厌恶,《隋书·经籍志·谶纬序》“至宋大明中,始禁图谶,梁天监已后,又重其制。及高祖受禅,禁之逾切。炀帝即位,乃发使四出,搜天下书籍与谶纬相涉者,皆焚之,为吏所纠者至死。自是无复其学,秘府之内,亦多散亡。”现在流传的纬书,大多是后人辑佚,主要有明代孙瑴(此字大多讹误为“榖”)《古微书》、清代黄奭《通纬》、赵在翰《七纬》和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

[3]“经”“纬”

刘歆之死,就和谶纬之说有关。

《汉书·王莽传》:先是,卫将军王涉素养道士西门君惠。君惠好天文谶记,为涉言:“星孛扫宫室,刘氏当复兴,国师公姓名是也。”涉信其言,以语大司马董忠,数俱至国师殿中庐道语星宿,国师不应。后涉特往,对歆涕泣言:“诚欲与公共安宗族,奈何不信涉也!”歆因为言天文人事,东方必成。涉曰:“新都哀侯小被病,功显君素耆酒,疑帝本非我家子也。董公主中军精兵,涉领宫卫,伊休侯主殿中,如同心合谋,共劫持帝,东降南陽天子,可以全宗族;不者,俱夷灭矣!”伊休侯者,歆长子也,为侍中五官中郎将,莽素爱之。歆怨莽杀其三子,又畏大祸至,遂与涉、忠谋,欲发。歆曰:“当待太白星出,乃可。”忠以司中大赘起武侯孙伋亦主兵,复与伋谋。伋归家,颜色变,不能食。妻怪问之,语其状。妻以告弟云陽陈邯,邯欲告之。七月,伋与邯俱告,莽遣使者分召忠等。时忠方进兵都肄,护军王咸谓忠谋久不发,恐漏泄,不如遂斩使者,勒兵入。忠不听,遂与歆、涉会省户下。……刘歆、王涉皆自杀。莽以二人骨肉旧臣,恶其内溃,故隐其诛。伊休侯叠又以素谨,歆讫不告,但免侍中中郎将,更为中散大夫。

关于刘歆改名刘秀,有人认为是为了响应谶纬之说,此说应当起于应劭对《汉书》的注解“河图赤伏符云‘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故改名,几以趣也。”但是《汉书》记载已经很明白了,是刘歆改名在前,君惠谶纬在后,所以此说不符事实。至于君惠的谶纬,根据《后汉书·李王邓来列传》“王莽末,光武尝与兄伯升及晨俱之宛,与穰人蔡少公等讌语。少公颇学图谶,言刘秀当为天子。或曰:‘是国师公刘秀乎?’光武戏曰:‘何用知非仆邪?’坐者皆大笑,晨心独喜”这段记载,的确当时有人认为此事和刘歆有关,而且后来的“应验人”汉光武帝刘秀未统一之前就知道此事。究竟为何算得如此准确,只能说是一个巧合。

七.托古改制

刘歆与王莽关系密切,“及王莽篡位,歆为国师”,《王莽传》“少阿、羲和、京兆尹、红休侯刘歆为国师,嘉新公”,可以说,王莽托古改制的诸多建议及方法与刘歆有关。

王莽托古改制中官制改革的重要依托《周礼》之作者,旧说纷纭,《后汉书·马融传》认为是反映“周公致太平”之书,郑玄注《周礼》时认为是周公所作。贾公彦作疏时对上述观点就提出怀疑“《周礼》起于成帝刘歆,而成于郑玄,附离者大半”。宋朝洪迈在其《容斋随笔》中更进一步认为《周礼》为刘歆伪造,清代廖平、康有为皆从此说。然而洪迈等人的说法,怕是门户之争。张心澂先生《伪书通考》“采西周及春秋时制度,参以己意而成”的观点,是很中肯的。

[4]王莽“货布”

另外,自清道光以来,今文学者开始对包括《左传》在内的古文经提出质疑,很多人怀疑《左传》是出于刘歆伪造:此说也是不太可靠。

下一篇《人物志》,主要讲郑玄的学并古今之功。

参考文献

[1]王欣夫 ·《文献学讲义》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2]张舜徽 ·《中国文献学》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3]程千帆、徐有富· 《校雠广义》 齐鲁书社,1997.

[4]杜泽逊 ·《文献学概要》 中华书局,2001.

[5]孙钦善· 《中国古文献学史》 中华书局,2014.

[6]孙钦善 ·《中国古文献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7]阮元刻本·《十三经注疏》 中华书局影印本

[8]《十三经译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9]陈垣 ·《校勘学释例》(《元典章校勘释例》),中华书局,2016.

[10]张心澂 ·《伪书通考》,商务印书馆,1957.

[11]钱玄 ·《校勘学》 凤凰出版社,2019

[12]张涌泉、傅杰 ·《校勘学概论》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13]司马迁、三家注 《史记》 中华书局

[14]高诱 注 《吕氏春秋》

[15]陈国庆 ·《汉书艺文志注释汇编》 中华书局,1983.

[16]《宋本汉书》《宋本后汉书》,国家图书馆影印本

[17]王承略· 《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感谢秦芳同学赠书)

[18]郑慧生· 《认星识历——古代天文历法初步》 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感谢小玄学、李涅生等诸君赠书)


|文献学人物志、六下、刘向、刘歆

   

文献学人物志 六下 刘向 刘歆|
  • 战国策 燕三秦并赵 刘向|
  • 战国策 燕三秦并赵 刘向| | 战国策 燕三秦并赵 刘向| ...

    文献学人物志 六下 刘向 刘歆|
  • 战国策 韩二襄陵之役 刘向|
  • 战国策 韩二襄陵之役 刘向| | 战国策 韩二襄陵之役 刘向| ...

    文献学人物志 六下 刘向 刘歆|
  • 紫气东来是什么意思|
  • 紫气东来是什么意思| | 紫气东来是什么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