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吃哪些食物呢,清明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青团子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
艾粄(bǎn)
客家人有句老话,叫“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清明节客家人必备的传统小食。首先是将采摘回来的鲜嫩艾草洗净,放锅中煮熟后捞起,沥干水份,煮艾草的水要保留备用。然后将煮熟的艾草剁成草泥,草泥剁得越细越烂越好。艾草泥剁好后,用煮艾草的水,加上糯米粉一齐和拌成团。然后把准备好的芝麻、眉豆、花生等馅料包进面团里,再封口捏成圆形、长形等形状,放入锅中隔水蒸15-20分钟后即可出炉。
暖菇包
暖菇包是泰宁的传统特色小吃。暖菇原料学名鼠曲草,又叫佛耳草,当地人称为暖菇草。每年清明前夕,田间地头长满鼠曲草,毛茸茸、鲜嫩嫩的,正是采摘的好时节,也是制作暖菇包的好季节。在泰宁,制作暖菇包南北片有些差异。南片制作,用的是新鲜采摘的暖菇草原料,形似圆月,类似包子;北片的用暖菇粉制作,形似弯月,更像水饺。南片的一般在清明前夕吃,图的是新鲜口味,不讲太多规矩。
子推馍
“子推馍”,又称老馍馍,类似古代武将的头盔,重约250—500克。里面包鸡蛋或红枣,上面有顶子。顶子四周贴面花。面花是面塑的小馍,形状有燕、虫、蛇、兔或文房四宝。圆形的“子推馍”是专给男人们享用的。已婚妇女吃条形的“梭子馍”,未婚姑娘则吃“抓髻馍”。孩子们有燕、蛇、兔、虎等面花。“大老虎”专给男孩子吃,也最受他们喜欢。
清明节吃什么 清明节传统食物
清明节吃青团、艾粄、乌稔饭、暖菇包、馓子、鸡蛋、子推馍、薄饼、朴籽粿、子福、芥菜饭和蒿子粑粑等,当然不同的地方清明节的食俗习惯也不一样。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也过清明节,比如越南、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不仅如此,品尝时令美食也是清明时节的一个特色,自古有“吃清明”的说法。那么各地清明节吃什么呢?
每个节日都有特定的要吃的食物,清明节也一样。我国南方部分地区清明节时有吃青团的风俗,而在闽南侨乡,每逢清明节必定做一些糕、粿和米棕在清明节前后让家人食用。在上海用柳条将祭祀用过的蒸糕饼团贯穿起来,晾干后存放着,到立夏那天,将之油煎,给小孩吃。在浙江湖州,清明节家家裹粽子,可作上坟的祭品,也可做踏青带的干粮。另外由于寒食节的冷食习俗移植到清明节,我国北方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像在山东清明节吃鸡蛋和冷饽饽,泰安吃冷煎饼卷生苦菜。
清明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清明节要吃哪些传统食物
清明节要吃的传统食物有青团、艾粄、馓子、枣糕、润饼、欢喜团、清明饭、鸡蛋、芥菜饭等。清明节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也有特定要吃的食物,以上食物就是国内各个地方人民吃的传统食物。
清明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青团
青团又称清明果、艾米果、艾粑粑等是中国南方部分地区清明节时的食品之一。青团不知道什么时候成了“网红”,在平日也是很畅销的特色小吃。青团之所以叫青团,是因为它的表皮是青色的,用艾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内陷可以是豆沙,肉松,咸蛋黄等等。不甜不腻,带有清淡的青草香气。
艾粄
客家人有句老话,叫“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清明节客家人必备的传统小食。首先是将采摘回来的鲜嫩艾草洗净,放锅中煮熟后捞起沥干,煮艾草的水要保留备用。然后将煮熟的艾草剁成草泥。艾草泥剁好后,用煮艾草的水加上糯米粉一齐和拌成团。然后把准备好的芝麻、眉豆、花生等馅料包进面团里,再封口捏成圆形、长形等形状,放入锅中隔水蒸15-20分钟后即可出炉。
馓子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
润饼
清明吃润饼,在潮汕、福建和台湾很盛行,其实“润饼”的正名还是春饼。泉州、厦门的“润饼”以面粉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再卷胡萝卜丝、肉丝、蚵煎、香菜等混锅菜肴,制食皆简单,吃起来清香可口。
|清明节吃哪些食物呢,清明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清明节传统食物 清明节吃什么 清明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清明节吃哪些食物呢 清明节要吃哪些传统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