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寺庙

古代“中庸”究竟是什么意思? 中庸是什么意思|

古代“中庸”究竟是什么意思? 中庸是什么意思

中庸是什么意思 古代“中庸”究竟是什么意思?

古代“中庸”究竟是什么意思? 中庸是什么意思|

自读书识字时起,人皆为“中庸”就是不偏不倚,就是心怀两端而“骑墙”,黄丝对此也从来没有怀疑过。以至于在孔子眼里只有君子才能具备的品德,在我们现代人的心中几乎成了“小人骑墙”的代名词。然而近几年大兴国学之风,我为了参与一些争论,谈谈自己的体会,不得不阅读一些儒家经典。待俺看了《中庸》,不由得对此普遍的说法产生了一些怀疑。程子在《中庸章句》开头说: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这大概就是中庸二字比较经典的解释了。但是,从这里俺怎么也难以找出“骑墙”的痕迹来。所谓“中”,那是很好理解的,关键是那个“庸”,“庸”字一破,则“中庸”不难解矣。骑墙,就是心持两端而不定的意思,而人家程子却说“不易之谓庸”,什么意思呢?就是在根本道理上坚持不变才能叫做“庸”。按照他的解释,所谓中庸,就是坚定不移的坚持原则 道,不做丝毫妥协和变更——这哪里有一点点“首尾两端、骑墙观望”的意思啊?后人对“中庸”的误解,并非无中生有,考之《中庸章句》全文,孔子以及其后来的门徒的言论,大概就是误解的根源,比如孔子说:

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这里提出了“过”和“不及”两个概念,是后来成语“过犹不及”的最早来源。过了不行,不及也不行,俺就“不如守中”了,守在中间,不偏不倚,不就是有点“骑墙”的嫌疑么?由此产生了我的第二个怀疑:《中庸》的许多内容多是后人乱加的。按照古人记载,今天所说的儒家的“五经” 古代是六经,后来《乐经》失传了,包括《礼记》,在孔子之前就存在了,而《中庸》原来就是《礼记》中的一章,到宋朝,统治者才将它从《礼记》中独立出来——也就是说《中庸》在孔子之前就存在了。

问题出来了:这《中庸》既然是孔子之前就存在了,现在的《中庸章句》里那些大段孔子的话就明摆着是后儒追加进去的,也就是说,《中庸》被掺了水了。因此我们可以断定,加上朱熹等人的注解等等,现在的《中庸》绝对不是孔子之前《礼记》中的那个《中庸》了。关于《中庸》中有假,已经为许多学者考证过,只不过在哪些内容是假,哪些内容是真方面有争议而已,对掺水造假,那是没有怀疑的。

中庸到底是什么意思 中庸是什么意思

中庸是什么意思 中庸到底是什么意思中庸在儒家学说中是一种很高的境界,那到底什么是中庸呢

中庸在儒家学说中是一种很高的境界,那到底什么是中庸呢?

《中庸》作者为孔子后人孔伋,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北宋的程颢、程颐极崇《中庸》。南宋的朱熹又作《中庸章句》,并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

程子解释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朱子解释说:“中者,不偏不倚,不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程子和朱子就程颐和朱熹宋代两位著名的理学家。

《论语.庸也》里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意思是说人的道德如果能达到中庸,就是最高的道德,百姓一直在努力追求。

《中庸.第九章》中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天下国家可以治理,官爵俸禄可以放弃,雪白的刀刃可以践踏而过,中庸却不容易做到。

在延安时期,毛曾对中庸问题作过分析:中庸是“肯定事物与概念的相对安定的质”,“是从量上去找出与确定质而反对‘左’右倾”。不久他又认为“孔子主义即儒家思想的基础”的中庸“有折衷主义的成分”,“是反辩证法的”。

可见,中庸之道对于国家也好、个人也好虽然很理想,但做起来确实很难啊!有段时期我们国家有些违反中庸之道的事,让国家多走了不少弯路。


|古代“中庸”究竟是什么意思?、中庸是什么意思

        

古代“中庸”究竟是什么意思? 中庸是什么意思|
  • 三字经一共多少字|
  • 三字经一共多少字| | 三字经一共多少字| ...

    古代“中庸”究竟是什么意思? 中庸是什么意思|
  • 关于君子修身的格言|
  • 关于君子修身的格言| | 关于君子修身的格言| ...

    古代“中庸”究竟是什么意思? 中庸是什么意思|
  • 伊索寓言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 伊索寓言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 伊索寓言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