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武则天的无字碑
武则天,生于公元624年,死于公元705年12月16日,本名珝,后改名曌,山西文水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女皇帝,690年至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后世将其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
乾陵无字碑,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区西北方五十公里处的乾陵。在乾陵司马道东侧,北靠土阙,南依翁仲,西与述圣纪碑相对,奇崛瑰丽,巍峨壮观。无字碑是用一块完整的巨石雕凿而成的是中国历代群碑中的巨制,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重量达98.9吨,给人以凝重厚实,浑然一体的美感。
民间认为,无字碑之所以无字,一是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二是认为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三是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
武则天的碑是无字碑 武则天无字碑
武则天无字碑 武则天的碑是无字碑
武则天陵前的那块无字碑,千百年来,不知道有多少聪明人进行过猜想。武则天的陵前,为什么是一块无字碑呢?碑上不落文字,是武则天给李显交代的呢?还是李显没给武则天刻上去呢?
武则天陵前的无字碑
首先我们要明白,这块石碑,应该是在武则天生前就立下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她和李治的乾陵前面,东、西各有一块石碑。西侧的是武则天给李治立的“述圣碑”,上面有5千多字的碑文,还是武则天亲自给李治写的。东侧就是武则天的无字碑。
这说明,武则天生前就已经想好了,要给李治立一块碑,再给她自己立一块碑。而且从位置来看,她的碑在东侧,居上。李治的碑在西侧,居下。
只有武则天生前就已经立下了这两块碑,才会是这样的布局。否则的话,李显不可能给他爹妈各立一块碑,也不可能把他妈的碑文摆在东侧,把他爹的碑文摆在西侧。
另外,无字碑上面还盘了很多龙,这些龙都做得非常精美。这也说明,这块碑一定是武则天立的。如果是李显立的,他不会在碑上雕刻龙,他只可能雕刻凤。因为武则天最后是表示自己要去除帝号,恢复皇后的称号的。既然恢复了皇后的称号,她就不可能是龙了。再在石碑上刻龙,就不恰当了。
武则天画像
而且,根据陕西文物研究所的考察,他们在碑文的阳面,发现上面画了很多小格子。这些小格子,长4厘米,宽5厘米。排列得整整齐齐。根据格子的数量计算,如果写字的话,大约可以写3300个字。
很显然,这些格子不可能是碑立好后再刻上去的,而是在立碑之前,就已经刻上去的。
既然是立碑之前,就已经刻上去的。说明那时候,武则天就已经把她的碑文都拟好了,而且字数也都算好了,因此才画了这样的格子。
既然武则天生前就已经把她的碑文拟好了,为什么这个碑文,并没有刻在石碑上呢?
很显然,是因为后来发生了“神龙事变”的事情。
如果没有发生“神龙事变”,武则天一直当皇帝到老死。那么,她当年拟定的那个碑文,刻在上面,确实是很合适的。但是,后来发生了“神龙事变”,张柬之等人看见武则天年迈了,对朝廷的控制力变得很弱了,为了立功,因此提早把李显捧起来,让他当皇帝。这样一来,武则天的事迹就发生了变化,那些事迹用来说武则天,显然就不太恰当了。
同时,武则天自己又对李显说,她要废除帝号,恢复皇后的称号,作为李家的一个媳妇,埋进乾陵里。这样一来,那个碑文就更加不恰当了。因此就没有刻上去。
神龙事变
不过,这里有一个问题。武则天去世之前,给李显交代过她的碑文的事情吗?
有人说,那个无字碑,肯定是武则天给李显交代的,让李显什么也别刻上去,留一块无字碑。意思是,是非功过,任由后人评说。
我觉得这个说法是不靠谱的。因为武则天绝对不会认为她做的事情有错。不管她曾经做过什么,她都不会认为是错的。既然不会认为是错的,又怎么存在是非功过,任由后人评说这个话呢?
还有人说,武则天认为自己的功劳太大了,一块碑文装不下,所以特别给李显交代,让李显不在上面刻文字。
这个说法也不对。武则天在当皇帝的时候,就已经准备在石碑上刻文字了。那时候都没有觉得她的功劳太大,石碑装不大,为什么她不当皇帝了,反而认为自己的功劳太大石碑装不下呢?这不是不合常理吗?
由此可见。武则天交代她碑文的事情,一定是让李显在上面刻字的。而且一定是让李显不刻别的,就刻上她生前拟好的那个碑文。虽然武则天在去世前,恢复了皇后的称号。但是,她并不想改变改她的碑文。她觉得她一生的功绩,值得用那样的文字来表述。
不过,当她去世以后,李显却为难了。如果按照武则天交代的话去办,这是不恰当的。毕竟武则天已经去除帝号了,再那样刻,显然不妥。但是,他又不敢重新给武则天拟写碑文。重新给武则天拟写碑文,是违逆武则天心意的。等李显将来死了,去地下见武则天的时候,怎么向她交代呢?
思来想去,李显干脆什么也不刻上去。因此,就成了现在咱们看见的“无字碑”。
|如何评价武则天的无字碑
如何评价武则天的无字碑 武则天无字碑 武则天的碑是无字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