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龙鱼官网 金龙鱼食用油
金龙鱼食用油 金龙鱼官网原创冷先生商业笔记2021-02-08 19:16:46
2017年,“金龙鱼”的广告出现在了千家万户的电视机屏幕上,被打上了“国家品牌计划”的标签。
这意味着,这个响彻中国的品牌,将成为中国产品的代表性品牌,以全新的姿态走向世界。
2021年,“金龙鱼”先后申请成为2021年东京奥运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2024年巴黎奥运会品牌赞助商,一时间风光无两。
看到这样一款承载着民族希望的产品,以如此高傲的姿态面向世界,不少中华儿女同胞都为之动容。
可让人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样一个挂着“国家品牌”的企业,竟背着全国人民“撒”了一个“弥天大谎”。
这个谎言就是:“金龙鱼”背后并不是一家中国企业,而是一家新加坡的企业。
而这家企业的老总,便是赫赫有名的“亚洲糖王”郭鹤年。
作为一家外资企业,却打着“国家品牌”的旗号面对着全国消费者,甚至还要走向世界。
对于幕后操盘的郭鹤年而言,这究竟是一次对中国市场的“慈善”,还是大张旗鼓的“捞金”?
小包装食用油的诞生
提到经营“金龙鱼”的这家企业,就不得不说到该企业所经营的食用油业务。
作为该企业的主营业务,“金龙鱼”这个品牌陪伴着中国人走过了近30年的光阴,也对中国的食用油市场的改革起到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刚刚进行改革开放不久,市场经济尚未完善,作为一种生活必需品,食用油是家家户户都需要进行购买的物品,在那个人口增长极快的年代,需求量也日趋增长。
那时,人们购买食用油十分繁琐,需要带着自家的塑料桶到粮油店去“打油”,且购买到的油都是“散装”的,很难确保油品的质量。
正是嗅到了这个商机,郭鹤年便在上海投资了“嘉里粮油”公司,想要借此开辟中国市场。
1991年,“嘉里粮油”生产的第一款“金龙鱼”小包装食用油进入市场,企图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购买食用油的习惯。
对此,有不少中国消费者表示不买账:只不过是换了个包装就要贵上不少钱,实在是划不来。
面对市场反应低迷的现状,“嘉里粮油”的总经理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他向董事会提出申请,打算用3年的时间,先后投入2000万资金,从根本上培养中国人的消费习惯,打开中国市场。
在接下来的3年时间里,“金龙鱼”在继续拓宽市场的同时,对产品也不断进行着降价,期望用价格优势博取中国消费者的认可。
与此同时,“金龙鱼”还打出了一张“妙”牌,那就是推崇“金龙鱼”食用油为企业“福利油”,通过这种方式对产品进行推广。
甚至在那个时候,“有出息”的表现不是从哪又升职加薪,开上了什么什么样的汽车,而是逢年过节的时候能带回来两桶单位发的油。
就这么着,随着90年代中国市场经济井喷式增长,“金龙鱼”一跃成为了“国民品牌”,成功博得了中国人对于“金龙鱼”的信任和喜爱。
直到现在,还有不少企业单位还保留着过节发“福利油”的习惯,这波操作,堪称市场营销界的典范。
可说了这么多,别管“金龙鱼”在中国打造了多么优秀的市场,缔造了怎样伟大的商业奇迹,从本质上,它还是一家外资企业。
作为一家外资企业,怎么能被挂上“国家品牌”名号呢?
缺大豆的中国
作为食用油的原材料,稳定的大豆供给,自然是满足食用油生产的必要条件。
中国的大豆种植历史非常久远,最早可以溯源到5000多年前,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以及油料作物。
2021年,中国大豆的累计消耗为10300万吨,能够占到世界大豆总消耗的20%以上。
可另外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尽管我国大豆消耗量如此之巨,但本土生产的大豆仅有1600万吨,剩下的8700万吨都是从海外进口的。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竟然需要从国外进口数量如此巨大的大豆,这究竟是为什么?
时间回溯到2004年,那年中国大豆市场出现了一个传言:因气候原因,国内的大豆今年将减产。
刚刚经历了“非典”的洗礼,不少企业从大豆加工企业夹缝中扛了过来,为了谨慎,面对这样的传言,也只能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原则,远赴国外进行大量的大豆采购。
可没想到的是,当年国内的大豆产量并未如期望中的减产,反倒迎来了大丰收。
收获的季节,来自于国内外的各种大豆涌入了中国市场,讽刺的是,由于美国大农场运行模式的优势,导致进口的大豆刨去运费的成本后依然保持着优质、低价的优势,成功压制了国内生产的大豆。
经过了这一轮大豆价格的暴涨暴跌,中国的大豆市场迎来了一次全新的洗牌,中国的大豆公司在这场价格战中几乎全军覆没。
传言从何而来,如今已无法再去查证,可自从那次洗牌过后,中国的民营大豆企业再难进入市场,多数市场份额都被外资企业所侵占。
可就在所有外资企业都在想方设法地继续从中国市场“捞金”之时,作为打开中国小包装食用油模式的“金龙鱼”却站了出来,他们并没有选择与那些外企一样“同流合污”,而是努力稳定国内食用油市场,更加广泛的推崇“福利油”的文化。
通过多年的市场培养,“金龙鱼”早就在中国食用油市场占据了较大的份额,在行业内部有着极高的话语权,在与当局的配合下,最终稳定住了国内的食用油市场秩序。
这种做法,自然在中国国民心中树立了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以及良好的企业信誉。
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一些企业便经历过一次“糖”危机,作为“亚洲糖王”的郭鹤年,毫不吝啬的以低价帮中国企业买入了30万吨的糖。
除此以外,“金龙鱼”背后的“嘉里集团”,多年来在中国各个领域都在活跃着。
在中国2008年奥运会期间,“金龙鱼”曾捐款了数百万美元;“512”汶川地震时,“金龙鱼”捐了1.3亿美元;为支持学术发展,给北京大学捐了1.1亿美元成立奖学金基金。
尽管郭鹤年并非中国国籍,“嘉里集团”也算是外资品牌,但这家企业的确是在为中国市场真心做着事。
可以说,“金龙鱼”不是国货,却胜似国货。
求同存异,实现双赢
从完全空白的小包装食用油市场,到中国食用油的横空出世,再到打造成中国食用油第一品牌,再到拿下“国家品牌计划”。
作为外资的“金龙鱼”似乎一直很低调,但这个品牌所为中国市场作出的贡献,却一点都不低调。
2017年,“金龙鱼”以国家品牌的姿态登陆了日本市场,凭借着低廉的价格、优越的工艺迅速在日本食用油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成功为中国制造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除了“金龙鱼”外,在中国本土大放异彩的外资品牌并不在少数,许多品牌也经历着与“金龙鱼”一样的“尴尬”。
比如我们在超市中随处可见的“中华牙膏”,尽管这个品牌早期是由中国企业创办的,但后期却被荷兰的一家公司收购,成为了彻彻底底的外资品牌,但并不妨碍中国消费者对这款产品的喜爱。
还有另外一个著名的“乌龙”,那就是响彻东北的“哈尔滨啤酒”,这款产品从研发到生产,完全是由俄罗斯的一家企业完成的。之所以起这个名字,只是因为那个俄罗斯人喜欢哈尔滨这个城市罢了。
可以说,在世界市场经济格局的不断完善,没有哪一家企业是可以能够完全打通销售渠道,实现产品的研发、生产、流通的。
尽管不少外资企业入驻了中国市场,但同样的,中国的不少品牌也在国外市场获得了不错的市场口碑,诸如走出海外的“小米”、“1+”、“vivo”等。
与其去纠结国内一些外资品牌的“背景”、“成分”,其实倒不如把目光放在他们为中国市场做的事。
只要这些品牌能够促进国内市场格局的改良、促进相关产业的升级,我们自然要敞开大门欢迎。
求同存异,实现双赢,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江上酒
金龙鱼品种 金龙鱼品种有哪些
红尾金龙鱼:它的特征是臀鳍为红色,背鳍和尾鳍上叶为黑褐色,背鳍基底附近的鳞片没有金色鳞框。
过背金龙鱼:鳞框是金黄色,鳞片亮到第六排,有厚重的质感。
高背金龙鱼:它是食肉类鱼,主要食物有小鱼、小虾、面包虫、大麦虫等。
其他品种:按照底色来分还可分为紫底金龙鱼、七彩金龙鱼、蓝底金龙鱼、金底金龙鱼等。
|金龙鱼官网、金龙鱼食用油
小包装食用油的诞生 民国 求同存异,实现双赢 缺大豆的中国 转轮 金龙鱼品种 金龙鱼品种有哪些 金龙鱼官网 金龙鱼食用油 锡克教寺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