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日战争全过程
皇姑屯事件
1928年****凌晨5点30分,张作霖乘坐的专列经过京奉、南满铁路交叉处的三洞桥时,火车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炸药炸毁,张作霖被炸成重伤,送回沈阳后,于当日死亡。其子张学良从前线动身,于6月18日赶回沈阳,稳定了东北局势,直到张学良21日继承父亲职务后,才正式公开发丧。因案发地为皇姑屯站以东,史称皇姑屯事件。
东北易帜
东北易帜指皇姑屯事件之后,统治中国东北的奉系军阀将领张学良1928年12月29日通电全国,宣布:东北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变旗帜(将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成国民政府的旗帜)。此举标志着北伐的结束、国民政府完成”形式统一“、北洋政府的正式结束。
中东路事件
1929年6月15日至20日,辽、吉、黑、热四省及哈尔滨特区军政大员齐集沈阳,参加张作霖逝世一周年纪念会,并讨论中东路等有关问题。7月7日,张学良赴北平与蒋介石晤谈;10日,南京政府外长王正廷亦被召至北平;同日,张学良贸然派军占领“中东路”,并将苏联的驻华机构同时查封,搜查苏联职员·,逮捕200余人,此为“中东路事件”
7月13日,苏联政府照会中国政府表示强烈抗议,并限期答复举行和谈的建议;7月16日,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复照苏联外交部;苏方认为不能满意,于7月17日向南京国民政府宣布断绝外交关系;7月19日,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就中苏绝交问题发表对外宣言;7月20日,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为苏联事发表《告全国将士》电和《告东北将士》书;7月23日,国民政府关闭驻苏使馆。
雾社事件
雾社事件,是于1930年在日据台湾发生的原住民抗暴事件,地点位于今南投县仁爱乡雾社1895年,一纸《马关条约》让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起因是由赛德克族马赫坡头目莫那·鲁道率领德克达亚群各部落因不满日本当局长期以来苛虐暴政而联合起事,于雾社公学校运动会上袭杀日本人,事发后立即遭总督府调集军警强力镇压。
以1930年爆发的雾社事件最为惨烈。事件重要人物莫那·鲁道自杀,参与行动各部族几遭灭族,数百原住民于高压情势下集体自缢,余生者被强制迁至川中岛。雾社事件震惊日帝当局与国际社会,是台湾人在日据期间最后一次激烈武装抗日行动。
中村事件
1931年6月,日军参谋部大尉中村震太郎,到中国东北从事间谍活动,6月26日被当地驻防的中国屯垦军第三团所部拘获,由于间谍罪证确凿无疑,团长关玉衡遂下令将中村等人处死而引发的事件。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队突然向东北军驻地沈阳北大营发动袭击,炮轰沈阳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中村事件是其中的借口之一。
万宝山事件
1931年,中国人郝永德,成立长农稻田公司未经政府批准骗取万宝村附近12户农民的土地,并违法转租给李升薰等188名朝鲜人耕种水稻。这些朝鲜人开掘由马家哨口至姜家窝堡止长达20里的水渠,截流筑坝。这一工程损害了当地农民利益。中方往劝止,朝鲜人随即准备撤走,事情本可结束,日本驻长春领事派遣日本警察到现场“保护朝鲜人”制止朝鲜人撤走,且限令于7月5日前完成筑渠。7月1日,中国农民400馀人联合起来平钩拆坝。7月2日,日本警察镇压平钩的中国农民,双方对峙,后日本增武装警察。在日本军警保护下,工程于7月5日完成。日本通过《朝鲜日报》记者捏造新闻,称200多朝鲜人在万宝山被杀,后又说被杀的朝鲜人数增加到800多,从而掀起朝鲜半岛大规模的排华活动。
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晚,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次日,日军侵占沈阳。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九一八事变
江桥抗战
1931年11月4日,日军以满铁守备队进攻,被击退。11月6日,关东军以主力第2师团投入作战。马占山亲赴前线指挥,日军以优势炮火和飞机、坦克掩护。11月12日,日军又从朝鲜调来援兵,加强进攻。马占山孤军奋战,因部队伤亡过大,后援无继而撤退。为激励马占山部的抗日士气,国民政府于1931年11月17日,正式任命黑龙江省代理省主席马占山为黑龙江省政府委员兼黑龙江省政府主席。而江桥抗战时,马占山军未获驻防锦州一带东北军的实力援助。张学良虽然电令马占山死守勿退,但张驻锦州部队毫无战斗准备。
但因敌强我弱,1931年11月19日,日军占领省会齐齐哈尔,省会迁至海伦。虽然在时任黑龙江省代主席马占山指挥下失败了,江桥抗战被评为中国军队有组织、有领导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第一枪,也被评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
珍珠桥惨案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推行不抵抗主义。全国各地学生纷纷组成示威团赶赴南京向国民政府示威抗议。1931年12月15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代表和南京学生共3万多人向国民党中央党部示威,蔡元培、陈铭枢奉蒋介石之命接见学生时被打伤。国民党出动军警镇压学生,13名学生被捕,许多学生受伤。17日,学生再次举行示威游行。愤怒的学生砸毁了国民党中央党部大门上的国民党党徽,并捣毁了国民党中央日报社。南京卫戍司令部立即派出大批军警对示威学生进行血腥镇压,使30多名学生被杀,100多人受伤,60多人被捕。制造了震惊全国的“珍珠桥惨案”。18日凌晨,大批军警又包围了学生驻地,把学生捆绑起来,武装押回原地。消息传出后,各地学生极为愤怒,纷纷集会追悼死难者,举行示威罢课,声援南京的斗争,国民党当局被迫释放了全部被捕学生。
一·二八淞沪抗战
日本关东军为掩护炮制伪满洲国傀儡政府的阴谋,由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串通日本上海公使馆助理武官田中隆吉,蓄谋在上海制造事端。田中隆吉与女间谍川岛芳子策划,于1932年1月18日,唆使日僧天崎启升等五人向马玉山路中国三友实业社总厂的工人义勇军投石挑衅,与工人发生互殴。
上海民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纷纷组织救护队和义勇军,积极支援第19路军抗战。中国军队在人民支援下浴血奋战,日军受到沉重打击。但政府当局妥协退让,防线终被日军从翼侧突破而被迫撤退。1932年5月5日南京国民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淞沪停战协定》。
伪满洲国的成立
1931年“9.18”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整个中国东北地区,使其沦为日本的殖民地。1932年3月9日,在日本军队的撺掇下,末代皇帝溥仪,从天津秘密潜逃至东北,在长春成立了傀儡政权——伪满洲国
”伪满洲国登基仪式“
热河战役
1933年2月21日至3月10日。由于伪满洲国成立时,所谓的“《满洲国建国宣言》”中即曾表达过凡长城以北关外东北四省均为所谓的“满洲国”法理领土,热河为满洲一部分。于是日本方面即根据《日满议定书》,积极侵略热河,3月4日省会承德失守,热河全境沦陷,至此东北全境沦入伪满统治之下。
长城抗战
长城抗战是中国抗日军民在长城沿线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是中国人民早期抗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933年3月至5月,中国国民政府指挥下的国民革命军,在长城的义院口﹑冷口﹑喜峰口等地,抗击侵华日军进攻的作战。我军顽强抵抗、浴血奋战,但日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长城沿线仍失守,平津危急。之后成立驻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被迫由参谋部作战厅长熊斌与日本代表冈村宁次签订《塘沽停战协定》,划定冀东二十二县为非武装区,军队不得进入,而日军退回长城以北。中华民国与伪满洲国也因此事实上以长城为界,伪满洲国更于长城各地树立“王道乐土大满洲国”的界碑。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成立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又称察绥抗日同盟军,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帮助下,由冯玉祥、吉鸿昌、方振武等爱国将领于1933年在华北北部察哈尔省组织部队进行抗日斗争,是中国爱国将领冲破政府当局错误的对日妥协政策而进行一次的抗日壮举。
福建事变
1933年11月20日,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人以国民党第十九路军为主力,在福建福州发动的抗日反蒋事件。事变后建立了反蒋政权。1932年,“一·二八”抗战结束后,蒋介石调十九路军在福建“剿共”。1933年11月20日,十九路军将领联合国民党内李济深等一部分势力,在福建福州南校场召开大会,决定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1934年1月15日,蒋介石军队攻陷福州。人民革命政府和十九路军总部分别迁往漳州和泉州。同年1月21日,泉州、漳州失守,福建事变失败。
《秦土协定》的签订
又称《察哈尔协定》,它是察哈尔省代理主席秦德纯,与关东军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于1935年6月27日在北平签订的。
《八一宣言》的发表
1935年8月1日,红军在长征途中,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王明等人,根据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会议上有关在各国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精神要求,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共中央的名义在莫斯科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著名的《八一宣言》。八一宣言是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重要文件,意味着中共关门主义的结束,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开始。
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
1935年12月9日,北平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12月12日,北平学生举行第5次示威游行,高呼援助绥远抗战、 各党派联合起来等口号。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
瓦窑堡会议
1935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在陕北子长县瓦窑堡召开的一次重要的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是为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革命策略而召开的。会议分析了华北事变后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讨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等问题,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着的“左”倾关门主义,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二·二六事件
二二六事件,是指1936年2月26日发生于日本帝国的一次失败兵变,日本帝国陆军的部分“皇道派”青年军官率领千余名士兵对政府及军方高级成员中的“统制派”意识形态对手与反对者进行刺杀,最终政变遭到扑灭,直接参与者多被处以死刑,皇道派因此在军中影响力削减,而同时增加了日本帝国军队主流派领导人对日本政府的政治影响力。二二六事件也是日本近代史上最大的一次叛乱行动,也是1930年代日本法西斯主义发展的重要事件,使侵华进程大大加快。
百灵庙大捷
1936年11月20-24日,国民党绥远省主席兼35军军长傅作义将军采用奇袭制胜、先发制人的方法,向百灵庙发起全面进攻,激战至24日上午,晋绥军将敌军歼灭大半。日本特务机关长盛岛角芳、顾问烟谷草以及伪蒙第7师师长穆克登宝最后狼狈逃窜,晋绥军胜利收复百灵庙,取得了百灵庙大捷。
百灵庙大捷是中国军队自1933年长城抗战以来取得的又一次胜利。此次战役震惊中外,极大地兴奋了中国人民的抗战热情。
西安事变
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七七事变
南口战役
1937年7月底,日寇相继占领了北平、天津。为了灭亡中国,日寇紧接着沿津浦、平汉、平绥三线扩大侵略。蒋介石这时已看清对日妥协无望,遂决心抗战,对日寇的三路进犯,都做了相应的战斗部署,在平绥路方面,组织了著名的南口战役。
八一三事变
1937年8月13日抗日战争继七七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为扩大侵华战争,在中国上海制造的事变。
八·一三事变以后,日军对上海的进攻直接威胁着蒋介石的统治中心南京,也威胁到英、美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这就使国民党政府不得不增调军队,实行抗战政策。从此,中国军民发起奋起抗击日本侵略军的壮烈战斗。
淞沪会战
又称八一三战役,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及80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
淞沪会战中日军因遭到国民党的顽强抵抗而损失惨重,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并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
洛川会议的召开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县冯家村召开了扩大会议,即洛川会议。
会议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战区和敌后,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太原会战
太原会战(1937年9月—11月),为中日双方在华北进行的第一场大规模会战。太原会战主要包括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等。
太原会战历时2个月,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战绩最显著的一次会战。日军参战总兵力约合14万人,伤亡近3万人。中国军队参战总兵力共28万余人,伤亡10万人以上。最后会战以中国失利告终,从此国民革命军在华北的正规战争宣告结束。
(平型关大捷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附近,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1937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大举侵略中国,直逼南京,形势非常危急。1937年11月17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率领国民政府大小官员撤离南京,并于三日后在武汉发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宣布迁都重庆,重庆正式担负起中国战时首都的责任。
南京沦陷
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1937年12月13日,民国首都南京沦陷,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称为“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
南京沦陷
徐州会战
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陇海铁路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其中以1938年三四月间的血战台儿庄最为著名,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徐州会战对日军给予了巨大的打击,大大迟滞了日军进攻的脚步,为中方部署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
响堂铺伏击战
1938年3月下旬,八路军第129师查明日军在邯长公路上运输频繁,沿线警戒较前加强,并在东阳关增设了据点,驻有150余人。为了进一步破坏日军的交通运输线,打击向晋东南进攻之敌,我师决定在响堂铺一带设伏歼灭日军的运输车队,切断敌人的运输线,具体战斗由徐向前指挥。
兰封会战
发生于1938年5月,是抗日战争中徐州会战中的一个支线作战,这次会战演发成了武汉会战的序幕。
花园口决堤
1938年5月19日,侵华日军攻陷徐州,并沿陇海线西犯,郑州危急,武汉震动。6月9日,为阻止日军西进,蒋介石政府采取“以水代兵”的办法,下令扒开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区北郊17公里处的黄河南岸的渡口——花园口,造成人为的黄河决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黄泛区,间接导致惨绝人寰的1942河南大饥荒,是中国抗战史上的三大惨案之一。
花园口决堤
武汉会战
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第第9战区部队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展开,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著名战役:万家岭大捷,共歼日军28200人。
此战,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大小战斗数百次,以伤亡40余万的代价,毙伤日军25.7余万,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逼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此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论持久战》发表
毛泽东在总结抗日战争初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国民党内部分人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以及中国共产党内部分人轻视游击战的倾向,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实行持久战以获得对日作战胜利的战略。
张鼓峰事件
1938年7月末8月初,日、苏两国之间围绕着张鼓峰、沙草峰这两个高地进行发生了一场军事冲突。最后以日军的失败告终,苏军则趁机进占全部张鼓峰,将其划为“苏满界山”,并将其在洋馆坪一带的控制区推进到图们江边,仅给中国居民留出一条通往防川的狭窄“通道”。
广州战役
1938年9月,日军决定进攻广州。1938年10月12日,企图在大亚湾登陆,攻占广州。陆续占领了沙河、广州市区、从化、虎门要塞、三水、佛山等地,至此,日军控制了广州及附近要地,广州战役结束。广州的失陷,使中国失去了重要的国际物资补给线,影响了全国战局。
文夕大火
1938年11月13日凌晨发生在长沙。因应日寇的进犯,国民党当局采用焦土政策,制定了焚烧长沙的计划。但在计划正式实施之前,一系列偶然因素却让这场火灾变得完全不受控制,最终导致长沙30000多人丧生,全城90%以上的房屋被烧毁,经济损失约10亿元。让长沙与斯大林格勒、广岛和长崎一起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毁坏最严重的城市。是中国抗战史的三大惨案之一。
南昌会战
1939年三月十七日 到五月九日,中国军队在江西南昌抵御日本侵略军的有限攻势的会战,5月9日蒋介石下令终止反攻南昌,战争共持续54天。南昌会战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它使日本军事当局认识到日军虽然占领了武汉三镇,但既未能迫使国民政府屈服,也未能击歼中国军队的主力,更没有摧毁中国广大军民的抗战意志。
陆房战斗
1939年5月,中国八路军第115师一部在山东省泰安以西地区对日伪军的突围战斗。
随枣会战
1939年5月,是中国国民革命军在湖北随县、枣阳地区与日军的作战。在此次战役中,中国军队虽然也受到了较大损失,但彻底击败了日军围歼中国军队的企图,并使之付出惨重代价,达到了牵制消耗日军目的。
诺门罕战役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日本及苏联在远东地区发生的一场战役。战事于1939年在当时的满洲与蒙古的边界诺门罕发生。日、苏双方的军队分别代表“伪满洲国”及“蒙古国”交战(以苏联朱可夫元帅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乔巴山元帅为领导的苏蒙联军),但日、苏双方并没有向对方正式宣战,战事以日本关东军失败结束。
第一次长沙会战
这次战役是继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后日军对中国正面战场的第一次大攻势。1939年9月至10月期间,日本为达到对国民政府诱降和军事打击,集中10万兵力从三个方向向长沙发起了进攻。“后退决战”、“争取外翼”的作战方针,调动共约24万多人参加此次战役。
此战,中国军队粉碎了日军试图围歼第九战区主力的战略目标,消耗了日军大量人员、装备,提振了士气,抗战必胜的信心进一步增强。
陈庄战斗
1939年9月,八路军第一二○师在河北省灵寿西北陈庄进行的一次歼灭战。这次战斗的胜利,为巩固北岳区,粉碎即将到来的日军大“扫荡”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桂南会战
广州失陷后,中国守军抵抗日军为打击中国国际交通线并威胁西南大后方而在广西南宁等地区展开的作战。日军侵占南宁和昆仑关之后,国民党对日军发动立体化进攻,取得昆仑关大捷,迫使日军改变对广东的作战计划,造成日军在战略上的部分被动。
汪伪国民政府成立
汪伪国民政府又称汪精卫政权等,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以汪精卫等投靠日本的中国国民党党员为首建立的政权,其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为名,实际上则是日本在战争期间扶持的傀儡政权之一。1940年在日本的扶持下成立于南京,1945年抗战结束后解散。
五原战役
1940年3月20日,各部队向五原及外围据点发起总攻。傅作义采取诱敌深入,相机聚歼的方针,下令所部于24日晚转移到有利地区寻机歼敌。25日,日军分兵两路,一路追击中国军队,一路直趋五原,妄图歼灭中国军队主力。26日中午,日军在飞机掩护下进入五原,又于4月1日逃出五原,撤出后套地区。五原战役至此结束。
枣宜会战
1940年5月1日-6月18日,会战以日军占领宜昌而结束,在枣宜会战中,国民党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殉国。
百团大战
1940年8月20日,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百团大战分为3个阶段。
据八路军总部1940年12月10日的统计,百团大战仅前三个半月期间,就进行大小战斗共1824次,重击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作战,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
百团大战
皖南事变
1940年10月19日,蒋介石指使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副参谋总长名义强令将在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于1个月内开赴黄河以北。11月9日,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复电据理驳斥了国民党的无理要求,但为顾全大局,仍答应将皖南新四军部队开赴长江以北。而蒋介石对此不予理睬,仍按原定计划密令。
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等9千余人,在叶挺、项英率领下开始北移。1月6日,当部队到达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7个师约8万人的突然袭击。新四军英勇抗击,激战7昼夜,终因众寡悬殊, 弹尽粮绝,除傅秋涛率2000余人分散突围外,少数被俘,大部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被俘,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突围后遇难,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是国民党第二次**高潮的高峰。
上高战役
1941年3月,驻南昌的34师团大贺茂因友邻第33师团预定要调到华北,要求33师团走前配合自己扫荡周围的中国军主力,却因两个师团严重不配合导致34师团扎进4个中国军的合围圈,是为“上高战役”。
上高会战在政治和军事上,给日本侵略者造成了极为沉重的打击,大大加速了其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大大减轻了东南亚各国人民的深重苦难,延缓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同盟的正义战争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因而具有深远的国际意义。是抗日战争中中方取得全面胜利的一场战役。
中条山战役
中条山战役(日方称之为“中原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正面战场国民军队在山西范围内的唯一一场大规模对日作战。1941年5月7日,中条山外围日军在航空兵的支持下,由东、北、西三个方向开始全面进攻。中条山战役前后历时一个多月,中国军队由于事前准备不足、又缺乏统一指挥,除少数突围外,大部溃散,被俘虏3.5万人,阵亡将士4.2万人。
此役给积极“剿共”的国民政府沉重打击,被蒋介石称为“抗战史上最大之耻辱”,此役失败给北方抗战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战后,由于日军长期封锁中条山的三个师团被转用于对付敌后根据地,使得敌后根据地陷入最艰苦的时期。
大隧道惨案
1941年6月5日晚9点左右,日军出动24架飞机分三批轮番轰炸重庆,空袭时长达5个小时,因为当时未及时对市民进行疏散,所以大量民众拥向公共防空隧道中造成洞内人数接近饱和,由于管理隧道口的宪兵及防护人员紧锁栅门,不准隧道内的市民在空袭期间出入隧道,在长达10小时的高温和严重缺氧的情况下,上万(有不同人数说法)左右避难民众因通风不畅导致窒息,同时又发生推挤践踏,造成了骇人听闻的防空隧道惨案,史称“大隧道惨案”。
大隧道惨案发生于1941年6月5日,这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发生在大后方最惨痛的事件,为抗战史中国三大惨案之一。
飞虎队成立
1941年8月1日,蒋介石发布命令,正式成立中国空军美国志愿大队,任命“克莱尔·李·陈纳德上校为该大队指挥员”,以高价(陈纳德部的第一批100架霍克-81战机单价45000美元)采购战机供其使用。插翅飞虎队徽和鲨鱼头形战机机首闻名天下,其“飞虎队”的绰号在战时需要鼓舞士气之故迅速传播。
第二次长沙会战
从1941年9月17日开始至10月9日结束,使日军妄图一举歼灭第9战区主力的计划遭到失败,中国军队收复全部失地,恢复战前态势。
黄崖洞保卫战
1941年11月9日,为保卫中国八路军在黎城县创建抗日战争期间最早、规模最大的兵工厂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坚守防御战斗。
沂蒙山反扫荡战役
指1941年11月至12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八路军第115师和山东纵队在山东省沂蒙山区粉碎日伪军大规模扫荡的战役。
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1年12月24日,阿南惟几所统率的大队为策应向香港进军的日军,向薛岳统帅的30万中国军队发动的牵制性攻击。由于前期进展顺利,阿南惟几头脑发热,独断决心进攻长沙,在进攻长沙不克的情况下,又不肯立即退兵,结果遭到国军合围,靠飞机空投补给和国军的合围不严密才突围而出。中国军队一线兵团运用天炉战法,依托各阵地逐次抵抗,给日军造成相当的损耗和迟滞。
该战役是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与日军交战的首场战役胜利,对国内外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第三次长沙会战进一步坚定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对提高反法西斯战争的盟军的士气,支援英美军队在中国南方的作战,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港英政府投降
1941年12月25日,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无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
常德会战
又称湘北战役,指1943年11月至12月, 侵华日军与中国军队在常德地区进行的会战。侵华日军为牵制国军对云南的反攻,并掠夺战略物资,打击中国军队的士气,对抗日战争第六战区和第九战区结合部发动的一场战役。
常德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大规模的会战之一,也是抗战以来最有意义的胜利之一,在整个抗日战争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具有一定地位。被誉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开罗宣言》发表
中美双方同意:日本用武力从中国夺去的东北各省、台湾和澎湖列岛,战后必须归还中国。
车桥战役
车桥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第1师兼苏中军区所属部队在江苏省淮安县东南车桥地区,对日伪军进行的进攻战役。
湘西会战
湘西会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最后一次会战。侵华日军此战目的是争夺芷江空军基地,故又名“芷江作战”。战争起于1945年4月9日,止于6月7日。在双方参战总兵力28万余人,战线长达200余公里。在王耀武指挥下,湘西会战取得了雪峰山大捷,。战役以日本军队战败而结束。湘西会战的胜利标志着中国抗日正面战场由防御转入反攻阶段。
豫湘桂战役
1944年4月至12月期间日军贯穿中国河南、湖南和广西三地进行的大规模进攻战役。
豫湘桂战役的大溃退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第二次大溃退,8个月中,中国在豫湘桂战场上损兵50-60余万,丧失4个省会和146座城市(豫中会战37天失38城)、7个空军基地和36个飞机场,丧失国土20多万平方公里、6000万人民。
战役中至少2.4万日军死亡,加上伤病者共十万人。日军尽管达成作战企图,却无力保障大陆交通线畅通,也未能阻挡美机空袭日本本土。除此之外,由于分散了兵力,反而为国民党军队反攻提供了条件。
被俘的中国士兵
重要战斗: 桂柳会战
松山战役:中国远征军于1944年****进攻松山,历时95天,本次战役胜利将战线外推,打破滇西战役僵局,同时,拉开了中国大反攻序幕。
长衡会战:是中国抗战史上敌我双方伤亡最多,交战时间最长的城市攻防战。
道清战役
指1945年1月21日至4月1日,八路军第129师太行军区部队在道清铁路南北和平汉、新汴铁路之间地区,对日伪军所进行的一次进攻性战役。
《终战诏书》
昭和天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签署表示接受美、英、中、苏四国在波茨坦会议上发表的《波茨坦公告》,同意无条件投降的诏书。这被看作是日本正式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投降的预兆。
芷江受降
侵华日军正式投降之前,派出侵华日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作为受降使节,在此地与中国陆军相关高级参谋人员商定日军向中国军民投降的所有事宜,并在日本投降时注意事项备忘录上签字,递交日军在华兵力分布图。“芷江受降”标志侵华日军开始同中国政府接触讨论投降的具体细节。随后的9月9日,中国战区范围内的侵华日军在南京中央军校大礼堂正式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仪式)。
芷江受降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许,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了隆重的受降仪式。
日本代表在密苏里号上无条件投降
中国抗日战争全过程修正版
皇姑屯事件
1928年****凌晨5点30分,张作霖乘坐的专列经过京奉、南满铁路交叉处的三洞桥时,火车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炸药炸毁,张作霖被炸成重伤,送回沈阳后,于当日死亡。其子张学良从前线动身,于6月18日赶回沈阳,稳定了东北局势,直到张学良21日继承父亲职务后,才正式公开发丧。因案发地为皇姑屯站以东,史称皇姑屯事件。
东北易帜
东北易帜指皇姑屯事件之后,统治中国东北的奉系军阀将领张学良1928年12月29日通电全国,宣布:东北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变旗帜(将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成国民政府的旗帜)。此举标志着北伐的结束、国民政府完成”形式统一“、北洋政府的正式结束。
中东路事件
1929年6月15日至20日,辽、吉、黑、热四省及哈尔滨特区军政大员齐集沈阳,参加张作霖逝世一周年纪念会,并讨论中东路等有关问题。7月7日,张学良赴北平与蒋介石晤谈;10日,南京政府外长王正廷亦被召至北平;同日,张学良贸然派军占领“中东路”,并将苏联的驻华机构同时查封,搜查苏联职员·,逮捕200余人,此为“中东路事件”
7月13日,苏联政府照会中国政府表示强烈抗议,并限期答复举行和谈的建议;7月16日,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复照苏联外交部;苏方认为不能满意,于7月17日向南京国民政府宣布断绝外交关系;7月19日,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就中苏绝交问题发表对外宣言;7月20日,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为苏联事发表《告全国将士》电和《告东北将士》书;7月23日,国民政府关闭驻苏使馆。
雾社事件
雾社事件,是于1930年在日据台湾发生的原住民抗暴事件,地点位于今南投县仁爱乡雾社1895年,一纸《马关条约》让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起因是由赛德克族马赫坡头目莫那·鲁道率领德克达亚群各部落因不满日本当局长期以来苛虐暴政而联合起事,于雾社公学校运动会上袭杀日本人,事发后立即遭总督府调集军警强力镇压。
以1930年爆发的雾社事件最为惨烈。事件重要人物莫那·鲁道自杀,参与行动各部族几遭灭族,数百原住民于高压情势下集体自缢,余生者被强制迁至川中岛。雾社事件震惊日帝当局与国际社会,是台湾人在日据期间最后一次激烈武装抗日行动。
中村事件
1931年6月,日军参谋部大尉中村震太郎,到中国东北从事间谍活动,6月26日被当地驻防的中国屯垦军第三团所部拘获,由于间谍罪证确凿无疑,团长关玉衡遂下令将中村等人处死而引发的事件,中村事件是九一八事变的借口之一。
万宝山事件
1931年,中国人郝永德,未经政府批准骗取万宝村附近12户农民的土地,并违法转租给李升薰等188名朝鲜人耕种水稻。这些朝鲜人开掘由马家哨口至姜家窝堡止长达20里的水渠,截流筑坝。这一工程损害了当地农民利益。中方往劝止,朝鲜人随即准备撤走,事情本可结束,日本驻长春领事派遣日本警察到现场“保护朝鲜人”制止朝鲜人撤走,且限令于7月5日前完成筑渠。在日本军警保护下,工程于7月5日完成。日本通过《朝鲜日报》记者捏造新闻,称200多朝鲜人在万宝山被杀,后又说被杀的朝鲜人数增加到800多,从而掀起朝鲜半岛大规模的排华活动。
九一八事变(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
1931年9月18日晚,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次日,日军侵占沈阳。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九一八事变
江桥抗战
1931年11月4日,日军以满铁守备队进攻,被击退。马占山亲赴前线指挥,日军以优势炮火和飞机、坦克掩护。11月12日,日军又从朝鲜调来援兵,加强进攻。马占山孤军奋战,因部队伤亡过大,后援无继而撤退。张学良虽然电令马占山死守勿退,但张驻锦州部队毫无战斗准备。但因敌强我弱,1931年11月19日,日军占领省会齐齐哈尔,省会迁至海伦。虽然在时任黑龙江省代主席马占山指挥下失败了,江桥抗战被评为中国军队有组织、有领导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第一枪,也被评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
珍珠桥惨案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推行不抵抗主义。全国各地学生纷纷组成示威团赶赴南京向国民政府示威抗议。1931年12月15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代表和南京学生共3万多人向国民党中央党部示威。国民党出动军警镇压学生,13名学生被捕,许多学生受伤。17日,学生再次举行示威游行。愤怒的学生砸毁了国民党中央党部大门上的国民党党徽,并捣毁了国民党中央日报社。南京卫戍司令部立即派出大批军警对示威学生进行血腥镇压,使30多名学生被杀,100多人受伤,60多人被捕。制造了震惊全国的“珍珠桥惨案”。
一·二八淞沪抗战
日本关东军为掩护炮制伪满洲国傀儡政府的阴谋,由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串通日本上海公使馆助理武官田中隆吉,蓄谋在上海制造事端。田中隆吉与女间谍川岛芳子策划,于1932年1月18日,唆使日僧天崎启升等五人向马玉山路中国三友实业社总厂的工人义勇军投石挑衅,与工人发生互殴。上海民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纷纷组织救护队和义勇军,积极支援第19路军抗战。中国军队在人民支援下浴血奋战,日军受到沉重打击。但政府当局妥协退让,防线终被日军从翼侧突破而被迫撤退。
伪满洲国的成立
1931年“9.18”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整个中国东北地区,使其沦为日本的殖民地。1932年3月9日,在日本军队的撺掇下,末代皇帝溥仪,从天津秘密潜逃至东北,在长春成立了傀儡政权——伪满洲国。
”伪满洲国登基仪式“
《淞沪停战协定》的签订
1932年5月5日国民政府与日本在上海签订。《淞沪停战协定》的签订,使上海成为日本侵华的重要基地。
热河战役
1933年2月21日至3月10日。由于伪满洲国成立时,所谓的“《满洲国建国宣言》”中即曾表达过凡长城以北关外东北四省均为所谓的“满洲国”法理领土,热河为满洲一部分。于是日本方面即根据《日满议定书》,积极侵略热河,3月4日省会承德失守,热河全境沦陷,至此东北全境沦入伪满统治之下。
长城抗战
长城抗战是中国抗日军民在长城沿线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是中国人民早期抗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933年3月至5月,中国国民政府指挥下的国民革命军,在长城的义院口﹑冷口﹑喜峰口等地,抗击侵华日军进攻的作战。我军顽强抵抗、浴血奋战,但日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长城沿线仍失守,平津危急。之后成立驻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被迫由参谋部作战厅长熊斌与日本代表冈村宁次签订《塘沽停战协定》,日军退回长城以北。中华民国与伪满洲国也因此事实上以长城为界,伪满洲国更于长城各地树立“王道乐土大满洲国”的界碑。
长城上的中国军队正抗击日军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成立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又称察绥抗日同盟军,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帮助下,由冯玉祥、吉鸿昌、方振武等爱国将领于1933年在华北北部察哈尔省组织部队进行抗日斗争,是中国爱国将领冲破政府当局错误的对日妥协政策而进行一次的抗日壮举。
福建事变
1933年11月20日,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人以第十九路军为主力,在福建福州发动的抗日反蒋事件。事变后建立了反蒋政权。1933年11月20日,十九路军将领联合国民党内李济深等一部分势力,在福建福州南校场召开大会,决定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1934年1月15日,蒋介石军队攻陷福州。人民革命政府和十九路军总部分别迁往漳州和泉州。同年1月21日,泉州、漳州失守,福建事变失败。
《何梅协定》
1935年5月,已通过1933年签订的《塘沽停战协定》将其侵略势力渗透到华北的日本帝国主义,又向当时的中国国民政府军政部长何应钦提出对华北统治权的无理要求。国民党当局在日本的威逼利诱面前又一次屈服。1935年5月29日,华北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与日方代表开始秘密谈判。1935年6月9日,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向何应钦提出备忘录,限三日答复。何应钦经与日方秘密会商后,于7月6日正式复函梅津美治郎,表示对“所提各事项均承诺之”,接受日方要求。《何梅协定》是目的为了实现侵吞华北进而独霸中国,实际上放弃了华北主权。
《秦土协定》的签订
又称《察哈尔协定》,它是察哈尔省代理主席秦德纯,与关东军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于1935年6月27日在北平签订的。
《八一宣言》的发表
1935年8月1日,红军在长征途中,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王明等人,根据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会议上有关在各国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精神要求,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共中央的名义在莫斯科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著名的《八一宣言》。八一宣言是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重要文件,意味着中共关门主义的结束,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开始。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
1935年12月9日,北平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12月12日,北平学生举行第5次示威游行,高呼援助绥远抗战、 各党派联合起来等口号。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
瓦窑堡会议
1935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在陕北子长县瓦窑堡召开的一次重要的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是为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革命策略而召开的。会议分析了华北事变后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讨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等问题,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着的“左”倾关门主义,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二·二六事件
指1936年2月26日发生于日本帝国的一次失败兵变,日本帝国陆军的部分“皇道派”青年军官率领千余名士兵对政府及军方高级成员中的“统制派”意识形态对手与反对者进行刺杀,最终政变遭到扑灭,直接参与者多被处以死刑,皇道派因此在军中影响力削减,而同时增加了日本帝国军队主流派领导人对日本政府的政治影响力。二二六事件也是日本近代史上最大的一次叛乱行动,也是1930年代日本法西斯主义发展的重要事件,使侵华进程大大加快。
百灵庙大捷
1936年11月20-24日,国民党绥远省主席兼35军军长傅作义将军采用奇袭制胜、先发制人的方法,向百灵庙发起全面进攻,激战至24日上午,晋绥军将敌军歼灭大半。日本特务机关长盛岛角芳、顾问烟谷草以及伪蒙第7师师长穆克登宝最后狼狈逃窜,晋绥军胜利收复百灵庙,取得了百灵庙大捷。百灵庙大捷是中国军队自1933年长城抗战以来取得的又一次胜利。此次战役震惊中外,极大地兴奋了中国人民的抗战热情。
西安事变
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七七事变中,日军士兵经过卢沟桥
南口战役
1937年7月底,日寇相继占领了北平、天津。为了灭亡中国,日寇紧接着沿津浦、平汉、平绥三线扩大侵略。蒋介石这时已看清对日妥协无望,遂决心抗战,对日寇的三路进犯,都做了相应的战斗部署,在平绥路方面,组织了著名的南口战役。
八一三事变
1937年8月13日抗日战争继七七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为扩大侵华战争,在中国上海制造的事变。八·一三事变以后,日军对上海的进攻直接威胁着蒋介石的统治中心南京,也威胁到英、美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这就使国民党政府不得不增调军队,实行抗战政策。从此,中国军民发起奋起抗击日本侵略军的壮烈战斗。
淞沪会战 (八一三战役)
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及80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淞沪会战中日军因遭到国民党的顽强抵抗而损失惨重,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并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结果远东第一大都市——上海沦陷。
江阴保卫战
发生时间为1937年8月16日—12月2日,是抗日战争期间一场集空军部队、地面部队、要塞炮兵部队和海军舰艇部队共同进行的,持续多日的激烈战斗,是抗战期间罕见的陆海空三栖立体作战。
洛川会议的召开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县冯家村召开了扩大会议,即洛川会议。会议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战区和敌后,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太原会战
太原会战(1937年9月—11月),为中日双方在华北进行的第一场大规模会战。太原会战主要包括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等。太原会战历时2个月,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战绩最显著的一次会战。最后会战以中国失利告终,从此国民革命军在华北的正规战争宣告结束。
著名战役:
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25日,林彪与聂荣臻指挥八路军在山西省平型关附近,阻挡日军攻势,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忻口战役:从1937年10月13日开始至11月2日结束,历时二十一天。参加作战的部队有晋绥军、中央军和八路军。这次战役是由第二战区指挥实施的太原会战的中心战役。该战役创歼敌逾万的纪录,是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在军事上相互配合的一次成功范例。
太原保卫战:1937年11月4日-11月9日,傅作义率领晋绥军进行城市保卫战。11月9日,太原沦陷,太原保卫战结束。
日军占领太原后,继续沿津浦线南犯,于11月中旬进至黄河北岸,在华北,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已经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入主要地位。
平型关大捷中的中国士兵
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1937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大举侵略中国,直逼南京,形势危急。1937年11月17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率领国民政府大小官员撤离南京,并于三日后在武汉发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宣布迁都重庆,重庆正式担负起中国战时首都的责任。
南京沦陷
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1937年12月13日,民国首都南京沦陷,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称为“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
南京沦陷时,日军坦克驶入南京城
重庆大轰炸
重庆大轰炸指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由1938年2月18日起至1943年8月23日,日本对战时中华民国战时首都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半的战略轰炸。据不完全统计,在5年间日本对重庆进行轰炸218次,出动9000多架次的飞机,投弹11500枚以上。
重庆大轰炸的死者达10000人以上,超过17600幢房屋被毁,市区大部份繁华地区被破坏。这是继德国在1937年4月西班牙内战中对格尔尼卡平民实施轰炸之后,历史上最先实行的战略轰炸。
徐州会战
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陇海铁路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其中以1938年三四月间的最为著名,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徐州会战对日军给予了巨大的打击,大大迟滞了日军进攻的脚步,为中方部署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
著名战役:
血战台儿庄:此次大捷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继长城战役、平型关大捷等战役后,中国人民取得的又一次胜利,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也是徐州会战中国民革命军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蒋介石在台儿庄战斗最激烈的时刻亲赴台儿庄南站观战,并亲自勉励池峰城,前线将士因而士气大振,大大增强了前线将士的战斗力。
响堂铺伏击战
1938年3月下旬,八路军第129师查明日军在邯长公路上运输频繁,沿线警戒较前加强,并在东阳关增设了据点,驻有150余人。为了进一步破坏日军的交通运输线,打击向晋东南进攻之敌,我师决定在响堂铺一带设伏歼灭日军的运输车队,切断敌人的运输线,具体战斗由徐向前指挥。
兰封会战
发生于1938年5月,是抗日战争中徐州会战中的一个支线作战,这次会战演发成了武汉会战的序幕。
花园口决堤
1938年5月19日,侵华日军攻陷徐州,并沿陇海线西犯,郑州危急,武汉震动。6月9日,为阻止日军西进,蒋介石政府采取“以水代兵”的办法,下令扒开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区北郊17公里处的黄河南岸的渡口——花园口,造成人为的黄河决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黄泛区,间接导致惨绝人寰的1942河南大饥荒,是中国抗战史上的三大惨案之一。
日军正渡过泛滥的黄河水
武汉会战
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第第9战区部队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展开,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
此战,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大小战斗数百次,以伤亡40余万的代价,毙伤日军25.7余万,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逼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此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著名战役:
万家岭大捷:共歼日军28200人。
庐山保卫战
庐山保卫战是武汉会战的一会外围游击战,从1938年7月日军进攻庐山开始至1939年4月庐山守军撤出庐山,历时近9个月。彼时,武汉会战已于1938年10月结束。庐山守军创造了抗战时期孤军抗战的奇迹。
《论持久战》的发表
毛泽东在总结抗日战争初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国民党内部分人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以及中国共产党内部分人轻视游击战的倾向,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实行持久战以获得对日作战胜利的战略。
张鼓峰事件
1938年7月末8月初,日、苏两国之间围绕着张鼓峰、沙草峰这两个高地进行发生了一场军事冲突。最后以日军的失败告终,苏军则趁机进占全部张鼓峰,将其划为“苏满界山”,并将其在洋馆坪一带的控制区推进到图们江边,仅给中国居民留出一条通往防川的狭窄“通道”。
广州战役
1938年9月,日军决定进攻广州。1938年10月12日,企图在大亚湾登陆,攻占广州。陆续占领了沙河、广州市区、从化、虎门要塞、三水、佛山等地,至此,日军控制了广州及附近要地,广州战役结束。广州的失陷,使中国失去了重要的国际物资补给线,影响了全国战局。
文夕大火
1938年11月13日凌晨发生在长沙。因应日寇的进犯,国民党当局采用焦土政策,制定了焚烧长沙的计划。但在计划正式实施之前,一系列偶然因素却让这场火灾变得完全不受控制,最终导致长沙30000多人丧生,全城90%以上的房屋被烧毁,经济损失约10亿元。让长沙与斯大林格勒、广岛和长崎一起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毁坏最严重的城市。是中国抗战史的三大惨案之一。
正在燃烧的房屋
南昌会战
1939年三月十七日 到五月九日,中国军队在江西南昌抵御日本侵略军的有限攻势的会战,5月9日蒋介石下令终止反攻南昌,战争共持续54天。南昌会战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它使日本军事当局认识到日军虽然占领了武汉三镇,但既未能迫使国民政府屈服,也未能击歼中国军队的主力,更没有摧毁中国广大军民的抗战意志。
陆房战斗
1939年5月,中国八路军第115师一部在山东省泰安以西地区对日伪军的突围战斗。
随枣会战
1939年5月,是中国国民革命军在湖北随县、枣阳地区与日军的作战。在此次战役中,中国军队虽然也受到了较大损失,但彻底击败了日军围歼中国军队的企图,并使之付出惨重代价,达到了牵制消耗日军目的。
诺门罕战役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日本及苏联在远东地区发生的一场战役。战事于1939年在当时的满洲与蒙古的边界诺门罕发生。日、苏双方的军队分别代表“伪满洲国”及“蒙古国”交战(以苏联朱可夫元帅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乔巴山元帅为领导的苏蒙联军),但日、苏双方并没有向对方正式宣战,战事以日本关东军失败结束。
第一次长沙会战
这次战役是继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后日军对中国正面战场的第一次大攻势。1939年9月至10月期间,日本为达到对国民政府诱降和军事打击,集中10万兵力从三个方向向长沙发起了进攻。“后退决战”、“争取外翼”的作战方针,调动共约24万多人参加此次战役。此战,中国军队粉碎了日军试图围歼第九战区主力的战略目标,消耗了日军大量人员、装备,提振了士气,抗战必胜的信心进一步增强。
陈庄战斗
1939年9月,八路军第一二○师在河北省灵寿西北陈庄进行的一次歼灭战。这次战斗的胜利,为巩固北岳区,粉碎即将到来的日军大“扫荡”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桂南会战
广州失陷后,中国守军抵抗日军为打击中国国际交通线并威胁西南大后方而在广西南宁等地区展开的作战。日军侵占南宁和昆仑关之后,国民党对日军发动立体化进攻,取得昆仑关大捷,迫使日军改变对广东的作战计划,造成日军在战略上的部分被动。
汪伪国民政府成立
汪伪国民政府又称汪精卫政权等,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以汪精卫等投靠日本的中国国民党党员为首建立的政权,其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为名,实际上则是日本在战争期间扶持的傀儡政权之一。1940年在日本的扶持下成立于南京,1945年抗战结束后解散。
五原战役
1940年3月20日,各部队向五原及外围据点发起总攻。傅作义采取诱敌深入,相机聚歼的方针,下令所部于24日晚转移到有利地区寻机歼敌。25日,日军分兵两路,一路追击中国军队,一路直趋五原,妄图歼灭中国军队主力。26日中午,日军在飞机掩护下进入五原,又于4月1日逃出五原,撤出后套地区。五原战役至此结束。
枣宜会战
1940年5月1日-6月18日,会战以日军占领宜昌而结束,在枣宜会战中,国民党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殉国。
百团大战
1940年8月20日,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百团大战分为3个阶段。据八路军总部1940年12月10日的统计,百团大战仅前三个半月期间,就进行大小战斗共1824次,重击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作战,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
百团大战
皖南事变
1940年10月19日,蒋介石指使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副参谋总长名义强令将在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于1个月内开赴黄河以北。11月9日,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复电据理驳斥了国民党的无理要求,但为顾全大局,仍答应将皖南新四军部队开赴长江以北。而蒋介石对此不予理睬,仍按原定计划密令。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等9千余人,在叶挺、项英率领下开始北移。1月6日,当部队到达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的突然袭击。新四军英勇抗击,激战7昼夜,终因众寡悬殊, 弹尽粮绝,除傅秋涛率2000余人分散突围外,少数被俘,大部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被俘,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突围后遇难,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
上高战役
1941年3月,驻南昌的34师团大贺茂因友邻第33师团预定要调到华北,要求33师团走前配合自己扫荡周围的中国军主力,却因两个师团严重不配合导致34师团扎进4个中国军的合围圈,是为“上高战役”。上高会战在政治和军事上,给日本侵略者造成了极为沉重的打击,大大加速了其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大大减轻了东南亚各国人民的深重苦难,延缓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同盟的正义战争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因而具有深远的国际意义。是抗日战争中中方取得全面胜利的一场战役。
中条山战役(中原会战)
中条山战役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正面战场国民军队在山西范围内的唯一一场大规模对日作战。1941年5月7日,中条山外围日军在航空兵的支持下,由东、北、西三个方向开始全面进攻。中条山战役前后历时一个多月,中国军队由于事前准备不足、又缺乏统一指挥,除少数突围外,大部溃散,被俘虏3.5万人,阵亡将士4.2万人。此役给积极“剿共”的国民政府沉重打击,被蒋介石称为“抗战史上最大之耻辱”,此役失败给北方抗战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战后,由于日军长期封锁中条山的三个师团被转用于对付敌后根据地,使得敌后根据地陷入最艰苦的时期。
大隧道惨案
1941年6月5日晚9点左右,日军出动24架飞机分三批轮番轰炸重庆,空袭时长达5个小时,因为当时未及时对市民进行疏散,所以大量民众拥向公共防空隧道中造成洞内人数接近饱和,由于管理隧道口的宪兵及防护人员紧锁栅门,不准隧道内的市民在空袭期间出入隧道,在长达10小时的高温和严重缺氧的情况下,上万(有不同人数说法)左右避难民众因通风不畅导致窒息,同时又发生推挤践踏,造成了骇人听闻的防空隧道惨案,史称“大隧道惨案”。大隧道惨案发生于1941年6月5日,这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发生在大后方最惨痛的事件,为抗战史中国三大惨案之一。
飞虎队的成立
1941年8月1日,蒋介石发布命令,正式成立中国空军美国志愿大队,任命“克莱尔·李·陈纳德上校为该大队指挥员”,以高价(陈纳德部的第一批100架霍克-81战机单价45000美元)采购战机供其使用。插翅飞虎队徽和鲨鱼头形战机机首闻名天下,其“飞虎队”的绰号在战时需要鼓舞士气之故迅速传播。
飞虎队
第二次长沙会战
从1941年9月17日开始至10月9日结束,使日军妄图一举歼灭第9战区主力的计划遭到失败,中国军队收复全部失地,恢复战前态势。
侏儒山战役
侏儒山战役,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史上指的是:在李先念师长指挥下的新四军第五师,从1941年12月7日,命令15旅44团偷袭侏儒山伪1师汪步青部开始,到1942年2月4日,命令13旅37团、38团和15旅43团、44团配合,在沔阳余家场一带歼灭汪步青部和驻守胡家台的日军为止,前后经过大小14次战斗,全歼汪步青部伪军5000余人、击溃伪2师李太平部1000余人、毙伤日军200余人的战役。
黄崖洞保卫战
1941年11月9日,为保卫中国八路军在黎城县创建抗日战争期间最早、规模最大的兵工厂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坚守防御战斗。
沂蒙山反扫荡战役
指1941年11月至12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八路军第115师和山东纵队在山东省沂蒙山区粉碎日伪军大规模扫荡的战役。
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1年12月24日,阿南惟几所统率的大队为策应向香港进军的日军,向薛岳统帅的30万中国军队发动的牵制性攻击。由于前期进展顺利,阿南惟几头脑发热,独断决心进攻长沙,在进攻长沙不克的情况下,又不肯立即退兵,结果遭到国军合围,靠飞机空投补给和国军的合围不严密才突围而出。中国军队一线兵团运用天炉战法,依托各阵地逐次抵抗,给日军造成相当的损耗和迟滞。
该战役是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与日军交战的首场战役胜利,对国内外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第三次长沙会战进一步坚定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对提高反法西斯战争的盟军的士气,支援英美军队在中国南方的作战,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港英政府投降
1941年12月25日,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无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
仁安羌大捷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在缅甸战役中的一场战斗,是缅甸战役的一部分。仁安羌之战,是中国入缅远征军113团在团长刘放吾指挥下以少胜多首次在境外取得的胜利。
东瓜保卫战
东瓜保卫战,日军只获得一座空城。撤退前,戴安澜命令步兵指挥官郑庭笈对日军实施佯攻,撤退后仍留少数部队牵制日军。
浙赣会战
1942年5月中旬,日军为摧毁中国在浙江前进机场,打击国军第三战区主力而发动战争,为中日战争中期的大型战役之一。
朱家岗保卫战
1942年11月14日到12月16日,日军的精锐部队平林第十七师团、第十三旅团各部及伪军等总兵力达万余人,在骑兵、坦克、飞机配合下,分五路对淮北苏皖边区根据地进行“扫荡”,妄图通过不断蚕食、清乡,逐步扩大伪化区,缩小解放区。
朱家岗保卫战就是在反“扫荡”过程中爆发的。当时为了应对敌人的“扫荡”,淮北党政军委员会制定的战略方针是:主力先跳出敌人合击圈,以部分武装与敌纠缠;然后将军力转移于敌人后方,再实行破击战。
石牌保卫战
指1943年5月至6月间,发生在湖北宜昌的一场中国军队对日本军队以弱胜强、并最终以较小的代价取得较大胜利的一次著名战役。
石牌保卫战的意义极其重大,是抗战的重大军事转折点,西方军事家誉之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甚至可以说,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结局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卫南战役
1943年7月,八路军冀鲁豫军区部队,对侵占河南省卫河以南滑县、长垣间地区的伪军发动的进攻战役。
常德会战
又称湘北战役,指1943年11月至12月, 侵华日军与中国军队在常德地区进行的会战。侵华日军为牵制国军对云南的反攻,并掠夺战略物资,打击中国军队的士气,对抗日战争第六战区和第九战区结合部发动的一场战役。常德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大规模的会战之一,也是抗战以来最有意义的胜利之一,在整个抗日战争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具有一定地位。被誉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开罗宣言》发表
中美双方同意:日本用武力从中国夺去的东北各省、台湾和澎湖列岛,战后必须归还中国。
车桥战役
车桥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第1师兼苏中军区所属部队在江苏省淮安县东南车桥地区,对日伪军进行的进攻战役。
湘西会战(芷江作战)
湘西会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最后一次会战。侵华日军此战目的是争夺芷江空军基地,故又名“芷江作战”。战争起于1945年4月9日,止于6月7日。在双方参战总兵力28万余人,战线长达200余公里。在王耀武指挥下,湘西会战取得了雪峰山大捷,。战役以日本军队战败而结束。湘西会战的胜利标志着中国抗日正面战场由防御转入反攻阶段。
豫湘桂战役
1944年4月至12月期间日军贯穿中国河南、湖南和广西三地进行的大规模进攻战役。豫湘桂战役的大溃退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第二次大溃退,8个月中,中国在豫湘桂战场上损兵50-60余万,丧失4个省会和146座城市(豫中会战37天失38城)、7个空军基地和36个飞机场,丧失国土20多万平方公里、6000万人民。战役中至少2.4万日军死亡,加上伤病者共十万人。日军尽管达成作战企图,却无力保障大陆交通线畅通,也未能阻挡美机空袭日本本土。除此之外,由于分散了兵力,反而为国民党军队反攻提供了条件。
豫湘桂战役中被俘虏的士兵
重要战斗: 桂柳会战
松山战役:中国远征军于1944年****进攻松山,历时95天,本次战役胜利将战线外推,打破滇西战役僵局,同时,拉开了中国大反攻序幕。
长衡会战:是中国抗战史上敌我双方伤亡最多,交战时间最长的城市攻防战。
桂林保卫战
桂林保卫战从1944年10月28日由日军发动主攻至11月10日桂林沦陷而告终,仅战斗旬日,但就战斗本身而言,守城将士在外无援兵、内无补充的情况下,面对数倍于我的强敌,孤军奋战,英勇抗击。被称为“最令日军胆寒的战役”。
天目山战役
1944年秋,新四军苏浙军区部队在浙江省天目山地区,对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进行的三次自卫反击战。
道清战役
指1945年1月21日至4月1日,八路军第129师太行军区部队在道清铁路南北和平汉、新汴铁路之间地区,对日伪军所进行的一次进攻性战役。
老河口保卫战
1945年1月29日,驻南京的日本派遣军总部下达了老河口作战命令。3月开始,选择第一战区与第五战区结合部的薄弱环节,采取南北策应、中间偷袭的战术,发动老河口战役。
豫西鄂北会战(老河口作战)
1945年3月21日至1945年5月。是蒋介石国民政府军队为抵抗日军攻占老河口目的。
会战中,日军采取东、南、北三个方向合击,其中以东路为主力,南路为策应战场,北路则牵制佯攻。蒋介石国民政府军队实施后退决战,以消耗敌有生力量,集中嫡系主力在东路战场决战,形成围歼之势,同时反击北路之敌,并与敌展开南路战场的反复争夺。
5月31日,豫西鄂北会战结束。据中国方面宣布,共毙伤日军一万五千七百六十人。此后,中日两军在西峡口以西及襄河两岸形成对峙,直至日本投降。
波茨坦公告的发表
1945年7月26日,全称《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简称《波茨坦公告》或《波茨坦宣言》。这篇公告的主要内容是声明三国在战胜纳粹德国后一起致力于战胜日本以及履行开罗宣言等对战后日本的处理方式的决定。
1945年7月17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柏林近郊波茨坦举行会议,会议期间发表对日最后通牒式公告。由美国起草,英国同意。中国没有参加会议,但公告发表前征得了蒋介石的同意。苏联于1945年8月8日对日宣战后加入该公告。
牡丹江战役
1945年8月,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给日本关东军以毁灭性打击,其中牡丹江战役最为激烈残酷,双方动用兵力超过50万人,苏军在牡丹江战役中的胜利,有力地加速了日本法西斯在中国东北14年的统治彻底崩溃,直接促成了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牡丹江地区也因此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终结地。
高邮战役(江高战役)
1945年12月,新四军华中野战军在江苏省高邮、邵伯地区,对日伪军发动了一场进攻战役。从1945年12月19日起,至26日凌晨结束,在华中军区司令员张鼎丞、副司令员粟裕亲自部署和指挥下发起高邮战役,并一举收复高邮城,这也是抗日战争中解放的最后一座城市,并且是全国范围内歼敌最多的县市之一。
高邮战役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全国胜利后,对拒不投降的日伪军发动的最后一场战役,在高邮举行的受降仪式是日军向新四军投降规模最大的一次。
《终战诏书》
昭和天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签署表示接受美、英、中、苏四国在波茨坦会议上发表的《波茨坦公告》,同意无条件投降的诏书。这被看作是日本正式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投降的预兆。
芷江受降
侵华日军正式投降之前,派出侵华日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作为受降使节,在此地与中国陆军相关高级参谋人员商定日军向中国军民投降的所有事宜,并在日本投降时注意事项备忘录上签字,递交日军在华兵力分布图。“芷江受降”标志侵华日军开始同中国政府接触讨论投降的具体细节。随后的9月9日,中国战区范围内的侵华日军在南京中央军校大礼堂正式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仪式)。
芷江受降
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许,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了隆重的受降仪式。
日本代表在密苏里号上无条件投降
抗日战争中国死了多少人
中国军民伤亡人数在3500万人以上。
军队伤亡。共产党挺进敌后,广泛发动人民战争,军队伤亡人数难以计算。国民党正规军牺牲军队高达365万人。
平民伤亡。中国平民有900万死于战火,9500万人成为难民。
毒气实验。日军曾在中国的14个省77个县使用毒气2091次之多,造成数万余人伤亡。
|中国抗日战争全过程
中国抗日战争全过程 中国抗日战争全过程修正版 抗日战争中国死了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