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怎么有冰块的
在古代每年大寒季节,古人就开始凿冰储藏,因为这时的冰块最坚硬,不易融化。管理藏冰事务的官吏监督奴隶、农民到水质好的地方凿采,藏到预先准备好的冰窖里。冰窖都建在阴凉的地方,深入地下。用新鲜稻草跟芦席铺垫,把冰放到上面之后就覆盖稻糠、树叶等隔温材料,然后密封窖口,待来年享用。
冰是一种透明的六方晶系的晶体结构,纯净的水在正常的大气压下,到0℃就会结冰,如水中含有杂质,压力增加,水的结冰点都会下降。冰的融点即为水的冰点,随着大气压升高,冰的融点也升高,冰的融解热为331.6~335.7kJ/kg,通常取335kJ/kg。冰的比重与其温度、冰形成时的环境压力、冰中有否空气泡和水的纯度有关,水结成冰后,密度减少,体积增大。一般在实用上,冰的温度从0℃到-20℃时,其平均比热容取2.1kJ/kg·K,而水的比热容为4.2kJ/kg·K,仅为水的一半,冰的热导率与其温度有关,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加。
古代怎么保存冰块的 关于古代保存冰块的方法
冬天的储藏其实就是在冬天把冰储藏起来,然后留到夏天用。古人会在河面上将冰切成一块一块的,然后漂浮在水面上,让它继续冻,当厚度达到一米或者更高时,人们会把冰块运到事先挖好的地窖里面。地窖做好隔热的措施,然后在每块冰块中间放上锯末等东西,以免冻到一起。地窖的冰一般都会存很满,这样冰块就可以放到夏天用,或者售卖了。
在唐宋时期,人们发现了把硝石放到水里会结冰的现象,这样古人就可以造冰了。硝石的化学名称叫硝酸钾,它溶解于水时会吸热,温度降低,所以小盆里的水就会结成冰。
古代怎么冻冰块
在地窖里藏的冬天开采的冰块埋在地窖里,还有就是从很远的地方,快马加鞭,马不停蹄的运送大型冰块。到明清时期,用冰块避暑的方式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每到盛夏时,官民都会大量用冰:“取一桶冰,凿孔置于地,凉风满屋。”
自然界纯净的水在正常的大气压下,到0℃就会结冰,如水中含有杂质,压力增加,水的结冰点都会下降。冰的融点即为水的冰点,随着大气压升高,冰的融点也升高。
冬季采冰以供夏用的方法,也就可以用冰来制造冷饮了。《周礼》载:“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是说凌人掌管冰政,在冬季十二月大寒之时,主持斩冰之事。而要窖藏夏天冰块,需要量的三倍才够用,因为其中的三分之二会在凌阴中融化。《诗经·七月》中说:“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二之日”、“三之日”即周历的二月和三月,“凌阴”是指山阴处的藏冰地窖。此诗说的是古代陕西这个苦寒之地的凿冰藏冰的时间。
|古代怎么有冰块的
关于古代保存冰块的方法 古代怎么保存冰块的 古代怎么冻冰块 古代怎么有冰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