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记 一
汉堡之行后,在一个阴雨天的下午,我在布偶街186号的店里啜饮着意式浓缩咖啡,同时打开今天的晨间报纸,正午的微光正好,让我有些昏沉。
就在这时,门口的风铃声清脆地响起,惊醒了昏昏欲睡的我,邮差拿着几个包裹进了门,与店主打了个招呼,同时径直向我走来,我认得他,因为几年前我向老朋友们写信收集欧根亲王消息的时候,就是这一位忠心耿耿的伦巴底小伙子不厌其烦的重复着每天在我的宅邸面前上下马车的动作,也正是他的不懈努力,我最后真正的见识到了人类所不能达成的奇迹,当然,如果以后有机会我会慢慢讲述那个故事,这时暂且按下不表。
邮差走到我的桌子前,脱下帽子向我致敬,我向他点点头,他从很有牛仔感觉的大衣上口袋掏出一封独特的信件。
“您的信件,门罗先生,祝您用餐愉快,不过说实话,我真心觉得这封信件就像是个无伤大雅的玩笑,抱歉,不过我实在是纳闷。”
我把信件收起来,笑着对他说“谢谢您的祝福,不过对于我来说,世上就没有一件值得已玩笑心态对待的东西”
收拾好东西,告别了老板和邮差,我徒步回家,正午的卡里古拉像是一只打盹的猫,卧着,休憩着,微风和煦,阳光正好,可我的心却不像表面上那样平静,接过信件时,我匆匆瞥了一眼,看到了我最不想看到的东西之一,来自“组织”的标记,剑,蔷薇与无名野兽仿佛嘲笑我一样,让我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居然想逃脱组织的监管什么的,我自嘲的笑一笑,回到了我在香槟区的大宅子。
我不喜欢哥特式或巴洛克式的宅邸,那样会让我想起在欧洲当贵族的那一段令人作呕的岁月,时代倒退回几百年前对于像我这样守旧的人本来应该算是福音,但是退回我最不喜欢的时代之一就让我扼腕叹息,就好像路德或者圣约翰打开圣经,却发现里面记载的尽是低俗笑话一样,让人喜欢不起来,所以我的宅邸被我建成了中国式的拱顶风格,这在卡里古拉鲜见不鲜,你永远想不到下一秒在转角会见到什么就是卡里古拉最大的魅力。
我拿出钥匙,打开门,周末时分,女仆卡莉法和管家纱萨都不在,我自己给自己倒了杯水,窝到二楼的躺椅里,从口袋里掏出信封,再次打量起来。
信封有些年头,泛着黄色,泛着那种上个世纪独特的油墨味道,中央是油墨封贴,很像巴洛克时代浮夸的上流人士会喜欢的外观,信封上用用花体字写着
“康拉德先生收”
字体美观而精致,我不禁想像一位戴着眼镜的国王时代的老绅士,坐在桌前就着正午的阳光用水笔细细勾描艺术体,可笑,我在心里嘲讽,虽说从不至于憎恨某些贵族,但是无疑,我不喜欢那种浮夸的作风和派头。
“康拉德”是我在组织里的译名,因为我在国籍上写的是奥地利,而上头接受了这个答复,到现在,我都从来没有过一个清楚的认知,我究竟属于哪个国家或者血统,这些事情在我脑子里一闪而过后便不再继续思考,我缓缓打开信封,抽出精美的信纸和一封奇怪的硬质卡片,信的内容如下
尊敬的康拉德先生:
贵安!
向卡里古拉致以问候,并为您的出行感到由衷的高兴,组织对您的自由安排并无异议,锋利的剑一切安好,高贵的蔷薇一如既往的芬芳,唯有无名的兽,向您致以崇高的嘶吼,您知道的,prince事件之后,您和他们的关系闹得很僵,给您写信时,探员们就在那里聒噪,以至于我也带上了小小的怨气,见谅,话虽如此,以您的性格,大概也不会理那些不成熟的兽吧!
闲言说到这里,言归正传,我们接到了一起事件的简报,如果不给您讲清楚事件的来源的话恐怕会被直接拒绝,但遗憾的是,这次事件不仅仅关系到组织,更关系到您的切身,您常说诉诸于语言会失去大部分的意义,所以仅仅只述说开端即可,那我就长话短说,prince事件的后续,可能比您想象的来得早,”英灵化形“一词最早是您的杰作,现在,我们可能掌握了第二起英灵杰作,如果可以,请尽快返回格林卡总部。
此外,附上一份舞会邀请函,组织牵头与大贝尔德的”圣杯“,高卢法兰的”救国圣女“,以及北欧联盟的”犹格德拉希尔“ 举行联合舞会,那里可能会有您感兴趣的事情,诚心希望您可以出席。
附:白蔷薇大人托我给您带句话:”如果敢不来,我就敢泡你妹妹,说到做到“
蔷薇所属,花瓣其三
神话历4005年4月12日
信件通篇充斥着毒舌和敬语,让我感到无奈,我在组织待的时间一直都不长,格林卡总部更是记忆甚少的地方,但是唯独蔷薇花瓣之三让我印象深刻,那是一个如恶魔般的女性,满口敬语,却处处透着嘲讽,明明是身材性格都趋于成熟的美丽女性,却秉持着用小孩子一样的说话方式与做事态度,她在组织里一直是联络接头人,负责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可是因为其古怪的性格,却导致人望不高,但那对我来说也是无所谓的事情,我一般是没有兴趣关心别人的人生究竟如何如何的。
信件的结尾提到的舞会让我很是在意,在4000多年前,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变动,某种枷锁被打破,自此时间与空间不定起来,时常有不同年代的时期拼接起来出现,称作年代复刻现象,人类一度陷入混乱,不同时代的人无法互相理解,为此爆发过剧烈的冲突,但是奇迹般地,战争进行的时候却发生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复刻事件,某个未来的时间段被固定于现世,奇怪的怪物开始与人类为敌,在共同的利益面前,人类停止了战争。怪物拥有者吞噬历史的力量,没有人见过其正体,但所有人都在和其作战,自此,人类几大组织牵头,形成了现在的世界格局,但是,关于怪物的秘密只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而其他的那些人则迎来了真正的和平,没有战争饥荒疾病的年代到来了,而那少数人,则在暗地里建立了许多组织,为和怪物的战斗而努力着,而我所在的这块大陆上,就是四大组织在默默的守护,以我所在的“尼伯龙根”,大贝尔德的“圣杯”,高卢法兰的“救国圣女”,以及北欧联盟的“犹格德拉希尔”形成的统一战线成立,我们共同守护着历史,不让人忘却它,我们所凭借的武器就是发掘过去曾经的辉煌,那是唯一可以对怪物造成伤害的“武器”,而现在,已经许久未曾会晤的四大组织筹划了又一次的联合,这不禁让人感觉到某种风雨欲来的先兆。
我揉了揉眉头,无论如何,暂时逃离组织的我都持有某种理由,但是既然是邀请,就有赴宴的选择,而我向来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投以目光,既然prince事件的后续出现,那么,就让我再一次看看那个瑰丽的奇迹吧!
我收拾好行装,留给管家和女仆一封信,踏上了去往远方的路........
子夜 读书札记 对张素素人物形象的个人理解
张素素,茅盾小说《子夜》中一个出场次数不多,但很容易让人记住,叫人映像深刻的女性。她是一位颇具思想,全身充满活力的“时代女性”。
张素素第一次出场是在小说第一章,吴老太爷来到自己儿子吴荪蒲的家里时。在吴老太爷眼里,她与吴少奶奶、林佩珊等人一样都是“邪魔”——其实就是与封建传统相对的时尚文化。从她第一次出场的穿着——身穿苹果绿色Grafton(作者原注为一种名贵的外国纱)还有那“血红的嘴唇”可以看出她很好的接受了当时的时尚文化,融入在上海这个大都市里。
在吴老太爷受到刺激吐白沫昏倒濒死后,在大客厅里等待的张素素盯着地上的《太上感应篇》发呆,突然她“猛地抬起头来,向四面看看,似乎要找谁说话”。之后她便找到了自己的好友林佩珊,以一种严肃而又害怕的语气说吴老太爷将死。从这里可以看出张素素是一个社会阅历尚浅,遇事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女青年。
在说完自己的看法后,张素素看着李玉亭,“似乎硬要她点一下头”。在李玉亭默不作声,只是微笑时,她生气的说了一大段自己对当时社会上老师、教授的看法。这里我要分析的正是这一段话:张素素说大凡教书的人尤其是大学教授总是那么灰色,对学生既不敢左袒又不敢右倾……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老师和大学教授教育学生的方法大多以鼓励为主,不管对错先夸一下,大多数是不会批评的。这种方式固然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然而如果我们往更深的层次想想就会发现:这种教育方式有一个大弊端——学生无法认清对错,甚至不能正确的定位自我,以至于走向错误的方向。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无益而有害的。张素素说出的这段话表明她能够看起这种教育方式的弊端,而且十分不喜欢这种模式的回答。从这里可以看出,她不仅接受了当时时尚的生活方式,还接受了一定的新思想,并有着自己的思想和想法,这作为当时的女性是很难得的。当然这里也可以看出她的爱憎分明。
之后张素素抱着林佩珊诉说生死的一段让我映像深刻。她用激动的语气不停的重复自己不想死,对于林佩珊“可是我们总有一天要死”的回答,她激动的回之“不能!我一定不能死!”。从这里可以看出她对死亡的恐惧,也反映出她的年轻与冲动。后面她的一句“如果一定要死,我倒愿意刺激过度而死!”和接下来的一大段慷慨激昂的陈述让人感到无比惊异。她说她需要的是一种狂风暴雨、火山爆裂、大地震、宇宙混沌那样的大刺激,大变动。正如范博文所说的“她所需要的那种刺激,不是‘灰色的教授’所能给予的”,张素素的追求的是富有激情和变革的生活,她有着强烈的革命热情和反抗意识,是一个接受了新思潮的“时代女性”。
在这之后张素素与李玉亭的讨论也颇具意义。她问李玉亭对当时社会的看法,后者以小客厅和其中的人来喻指社会,在说到上海的本质时却被打断。但张素素=并没有放弃思考,而是试图拾起断了的线索。其实在她的思想中对上海这个大都市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这是一个与封建传统社会不相容的现代都市,它更为复杂,也更为危险,充满着动荡与变革。这再一次体现出她有着新的个人思想和革命的自觉。
张素素作为小说的次要人物,只有三处对她描写的较为详细。上文分析的全是在第一章出场时她给人的初步印象,小说后面对其较为详细的描写在第九章和第十八章。
先说第九章,这一章开篇便是“五卅纪念节”。1925年5月30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上海爆发的以工人为主体的有全国各阶层人士广泛参加的反帝爱国运动,这就是在当时震惊中外“五卅运动”。而张素素为了参加五卅纪念示威运动来到了南京路。从她这个参加示威运动的举动就已经可以看出她对革命的热情和思想的进步性。
这一章张素素第一次说话便是抱怨等待的无聊,并表明自己对示威运动的担心。这段话很好的体现了她对工人学生运动的积极与热情,同时也体现了她的年轻与不太成熟。
而接下来的一段描写——第九章第九段对张素素心理与行为的描写则直白的展现了她的一个主要形象。作者直接写下“腻烦了平凡生活的她……”,是啊!她腻烦了平凡的生活,在小说的第一章她就说过她想要的是刺激!她是一个不安于平凡与稳定,追求变革与激情的“时代女性”。接着后面的一大段写她在游行前是多么激动,是多么期待。这都表明了她对于游行示威的热情,具体地说是对“刺激生活”的向往。后面又写到她觉得过路的行人都像是来参加游行的,这说明张素素更像是一个刚刚接触反抗运动的学生,她有觉悟、有热情,但是初出茅庐,遇事紧张,存在着某些幻想。
再往后面就是激烈的示威游行,张素素在这里的表现也进一步的体现出她强烈的革命热情。但在另一方面,这几段描写也暴露出她的争强好胜、不服输,还有那挥之不去的恐惧——对自己被抓的恐惧。再往里说就是她的个人主义极其强烈,使得她大多数情况都在考虑自己,这可以说是她的一个人性缺点。之后她在大三元酒家的行为转变也印证了这一点。不过在大三元酒家发生的一系列对话还是颇有意思的,张素素的激动的发言和多次转变的态度让我清晰的感受到她有着巨大的能量,她因接收批量新思想而不安平凡、向往激情,因向往激情而拥有高涨的革命热情。但是,正如范博文所说的,群众运动也“堕落了”。张素素等人的行为终究是为了一时的刺激,她强烈的个人主义使得她不肯能全身心的投入革命。
接下来再详细写到张素素就到了第十八章,同时这也是小说接近尾声的地方。被吴荪蒲拒绝与范博文交往的四小姐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反抗“专制”的决心,在寂寞绝望之际张素素出现了。张素素一种“救星”的姿态来到了四小姐面前,她知道四小姐不是什么神经病,也知道四小姐为何所困。她看出了四小姐在来到吴公馆后的变化,他鼓励四小姐去追求自由、去反抗——“你的事,他没有权力干涉,你有你的自由!”,“你要反抗荪浦的专制,争得你的自由……”这一句句铿锵有力的话展现了张素素完全觉醒的个人主义思想和反抗精神。
张素素这个人物形象既然被矛盾塑造出来了,就一定有她存在的意义。
张素素身上具有“愤愤然要革命”的热情。尽管她对革命抱着浓烈的幻想,但大革命的时代浪潮,使她冲出家庭,走出学校,奔向社会。她是一个敢想,敢说,敢怒,敢干的“时代女性”也是一位还沾有时代痼疾的浪漫,颓废的女性。她不像林佩瑶那样接受了新思潮的洗礼却最终又只有回到原地;也不像林佩珊像个洋娃娃没有自己的思想。她已经摆脱了女性的依赖思想,而有着相信自己并挚着地去追求她们的憧憬。她已彻底摆脱了传统的封建礼教和道德观念。她藐视封建统治阶级几十年来套在妇女身上的一切精神枷锁。所以在最后,她帮助四小姐惠芳逃出了那个让人窒息、日趋堕落而又分崩离析的吴公馆,还劝她去读书,放弃范博文那个“站不直的软骨头”去寻找新的自由。在五卅游行的时节,我们也看到了她热情的身影。
张素素在任何情况下都有着“天生热烈的革命情绪”,她比那个时代的一般青年要进步。她不是随波逐流、在醉生梦死中追求享乐的青年女性,而是与当时黑暗势力绝不同流合污的女性,是在革命浪潮冲击下跟着时代跑的女性。她已经摆脱了“五四”青年在爱情追求上“爱情至上”主义色彩。她主张爱情自由,但她却不把爱情作为自己生活中唯一的追求目的。她是渴望与男子同样担负起改造社会的战士。
但是,张素素虽然克服了几千年来女子传统的软弱和屈从命运的痼疾。可是却克服不了个性主义本身的弊病。她在革命浪潮的的裹挟下,投入到大革命洪流中。严重的个人主义使她更多的想到了自己,在艰苦的革命斗争面前,她克服不了爱享乐的惰性,忍受不了集体行动的束缚,也看不到群众力量。作者将她放在时代的风浪里,通过她自己的喜怒哀乐,来反映那个时代的小资产阶级女性,当她将自己的个性解放和时代前进的步伐熔为一体的时候,她才会发出一屡微光。小说中虽然没有说到张素素的结局,但是“幻灭的悲哀”和“颓废的冲动”使她摆脱不了悲剧的命运。
这就是作者想要通过张素素这个人物表达的真实,同时,这也是张素素这一人物的文学价值。
(仅个人理解与感悟)
|札记、一
子夜 对张素素人物形象的个人理解 札记 读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