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寺庙

奥尔梅克文明之谜|

奥尔梅克文明之谜

奥尔梅克文明莫名消亡之谜

奥尔梅克文明之谜|

墨西哥民间有这样一个古老传说:远古时代的密林里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拉文塔族,他们住在仙境般的美丽城市里,有着高度发达的文明这就是墨西哥湾沿海地区著名的奥尔梅克文明。奥尔梅克文明的发祥地位于今墨西哥的维拉克鲁斯州和塔巴斯科州,西起帕帕洛阿潘河,东至托纳拉河,面积约为1.8万平方公里。这一带西部为洪泛区,东部为沼泽地,气候炎热多雨,河流众多,水草丰美,并且橡胶树成片,因此当地居民被称之为奥尔梅克人,意为橡胶之乡的人。

3000年前,就在地球上的大多数角落仍然处于文明的黑暗中时,而奥尔梅克却在古远的城市中创造了自己的文明,闪耀着夺目的光芒。可惜的是,奥尔梅克文明并没有延续下来,当它传播到今天的犹加敦半岛以后,便开始衰败灭亡。其中圣洛伦佐的奥尔梅克文明在公元前900年左右毁于战争;拉文塔的文明直持续到公元前400年,也莫名其妙地消亡了。

他们的遗迹中也没有任何遭到外敌入侵的痕迹。所以科学家猜测也许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河流由于淤泥堵塞而改道,导致他们不得不放弃这里,远走他乡。据说今天的墨西哥圣洛伦索就建立在它的遗址之上。尽管如此,奥尔梅克文明还是对中美、北美的其他 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就包括著名的玛雅文明。

奥尔梅克文明巨石头像之谜

奥尔梅克石像,奥尔梅克文明,奥尔梅克文明的能兴起,要归功于当地自然气候和自然能源,奥尔梅克人打造的石像结构复杂,具有象征性,如今奥尔梅克石像已经成为奥尔梅克文明的标志。

奥尔梅克文明被认为是中美洲文明的始祖,它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为日后的社会提供了许多文明财富。但最卓著的当属奥尔梅克特有的雕像,这些雕像以巨大的石头头部雕像工艺见长,大都雕刻着厚厚的嘴唇和凝视的眼睛。1938年发现的奥尔梅克巨石头奥尔梅克小石雕像是奥尔梅克文明中最闻名于世的艺术品,这些头像由整块玄武岩雕成,构思完善,具有强烈的写实性。14个巨石头像中最大的是一个青年的头面雕像,重达30吨,高3.05米左右,形象十分生动。他鼻子扁平,嘴唇厚大,眼睛半睁,呈扁桃状,眼皮显得十分沉重;头戴一顶装饰有花纹的头盔,遮住了两耳。考古学家认为该头像可能是当时奥尔梅克领袖的雕像,或者就是一种向死者表示致敬的纪念碑。

雕像的高超工艺,连几千年后的现代人都叹为观止。它们不仅体积巨大,而且栩栩如生,尤其令观者震撼的是,这些雕像所用的石头均来自很远的地方,而在当时没有先进机械设备的情况下,奥尔梅克人却把沉重的玄武岩石块从40里外的火山区拖到圣洛伦索,还把巨大的石头打磨成了10米高的石头头像,其中的力量与智慧实在是令人难以想象。所以,科学家认为,这些石像是文明的标志。

除了雕刻出巨型石像外,奥尔梅克人还用绿玉或黑玉雕出许多小型的人像、动物形象或一些小雕像。奥尔梅克人喜欢用翡翠绿玉做各种珍贵的礼器、宗教用具和装饰品,这是奥尔梅克文明的一大特色。在奥尔梅克人看来,最为贵重的物品是玉石,它代表着第一流的无上的体面。绿色玉石所折射出的颜色仿佛滴翠的青玉米或荡漾的碧波,由此绿玉成为珍贵和生命自身的同义词。奥尔梅克人雕刻出来的小型石像晶莹圆润,玲现可爱。

这些玉石人像以裸体直立的站相和五官俱全的面具为最多,有的小人像胸前还缀有一面用黑曜石凿成的镜类饰物,即使在300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闪闪发光。在玉雕作品中,最常见的是一个带有美洲豹头部特征的神像,该神像是人的身形,学者们称之为豹人或豹娃。美洲豹是奥尔梅克人崇拜的主要天神的象征,因此这个神的形象往往兼具人和豹的特点。奥尔梅克人的这些作品既反映了他们独特的宗教信仰,又形成了一种方正凝重、深厚圆润的风格,成为奥尔梅克艺术的典范。

这些石像,都是用在Tuxtlas山上附近找到的,整块火山岩和玄武岩打造出来的,其他的头像和遗迹,在被挖出之后,都不同程度的被分解了然后又被埋在了新位置。因为石像具有扁平的脸部和厚嘴唇,所以,引起一场这是否与非洲人的面部特征也很相似的争论。在俩者基础上比较,一些作家认为奥尔梅克人,其实是,已经移居到新大陆的非洲人。但是,也有大量的考古学家,和其它中美洲学者,否认奥尔梅克文和非洲人的关系。也有许多艺术家描绘的奥尔梅克,是长着细长的脑袋,事实上,因为头骨的发现,这种如此特殊的文化,更被众所周知了。如秘鲁的帕拉卡斯。但是掩埋骨头的土壤呈酸性,因此大多数骨骼被迅速分解了。

奥尔梅克文明辉煌成就

不仅如此,科学家发现奥尔梅克人还发明了一种橡皮球游戏,后来这种游戏在整个地区广泛流传,成为各地十分喜闻乐见的活动项目。此种发明无疑又闪现了奥尔梅克人特有的智慧。

奥尔梅克人辉煌的艺术成就表明,他们已经度过了部落时代,进入了阶级社会,并产生了 阶级分化。国家组织开始形成,统治者开始控制民众的剩余劳动,并且能利用剩余物资役使| 和供养一批专门的匠人。奥尔梅克人靠自己耕种作物来获取食物。他们种植的作物以玉米为主,还包括马铃薯和 昆诺阿黎等,奥尔梅克人也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玉米的人。

奥尔梅克文明出现在3300多年前,是墨西哥最早出现的较为发达的人类古文明之一,享有中美洲文明之母之美誉。奥尔梅克文明的主体为三个文化点:圣洛伦佐文化、拉文塔文化和特雷斯萨波特斯文化。三个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期有先有后,相互衔接。由这三个文化点组成的奥尔梅克文明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墨西哥本地区,而且遍及整个中部美洲地区。中美洲其后出现的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以及其他各种文明都与奥尔梅克文明有很深的渊源。

在发现的三个奥尔梅克文明遗址中,圣洛伦佐文化出现得最早,大约出现于公元前1200 年到公元前900年间;然后拉文塔文化出现了,大约在公元前900年到公元前400年;而特雷 斯萨波特斯文化出现最晚,约为公元前500年到公元前100年。

奥尔梅克文明的影响并不仅仅在墨西哥地区,还遍及整个中部美洲地区。在中美洲文明 中,有一些共同的因素,比如金字塔和宫殿建造、玉器雕琢、美洲虎和羽蛇神崇拜等。中美洲 其后出现的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等都与奥尔梅克文明之间有着很深的渊源,它们在社会 生活、建筑艺术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多相似之处,体现出很强的一致性和历史继承性。有些学 者认为奥尔梅克文明是玛雅、托尔特克等文明的母体,也有可能是姐妹关系。

奥尔梅克文明可能是殷商人后裔东渡美洲建立的

最早提出殷人东渡美洲设想的是19世纪英国翻译家梅德赫斯特。美国学者迈克尔在1968年出版的《美洲的第一个文明》中提出,奥尔梅克文明可能来自殷商。中国商朝的艺术品和中美洲挖掘出来的文物出奇地相似,文明跨洋可能是一个合理的解释。。类似的推论在迈克尔芤的著作《美洲的第一个文明》中也出现过。他提到:奥梅克人社会的结构与中国商朝很接近,奥梅克的艺术和中国殷商时期的艺术很相似,奥梅克文明有可能和中国殷商文明有某种联系。

在北美沿太平洋沿岸发现的石锚和商周时期的沿海石锚的形、质相似,出土的玛雅祭坛和玉器也和中国殷商时期的玉器有着类似的文化血统。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博士、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高凯详细分析了这种学说成立的可能性:

从人种学来讲,印第安人是黄皮肤黑头发,是亚洲人种。

先秦时期,殷商灭国后,殷商的国民被当做奴隶对待,这就提供了向外出逃的动机。

诗经的《商颂》记载:相土烈烈,海外有截。按照郭沫若的解释,相土是商代第十一代王,开拓疆土到了渤海,与海外发生了联系。这证明当时的航运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高。而在商代一个王妃妇好的墓里就发现了7000枚贝壳。

洋流为殷商人跨越大洋东渡,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高凯说,北太平洋及附近海域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呈顺时针流动的大环流。该洋流自太平洋北赤道附近产生,经吕宋岛北部、台湾东部进入台湾海峡,在舟山群岛交汇,到对马东海,在日本九州南部,有一支分流北上,形成对马海流,该海流经对马海峡进入日本海,又经津轻海峡回到太平洋上。这个北上的大暖流也被称为黑潮。

殷商人的船只沿洋流到达北纬35~42之间时,进入西风带,即便不撑帆,也能顺势快速行至北美大陆西海岸。高凯介绍,北太平洋环流规模巨大,平均宽度150公里,海水流速在每小时3~10公里之间,这对于顺流航行的船舶十分有利。这股暖流,冬天20℃,夏天27℃,比流过的其他流域的水温高6℃~7℃,冷暖流交汇,能带来丰富的渔业资源,为远航提供了食物保障。所以商纣灭亡后,对于早已掌握航海技术、即将成为奴隶的商代亡国者来说,完全有可能利用北太平洋大环流的优势,辗转到北美洲大陆、建立新的海外聚居地。如果殷商人东渡北美的学说成立,出土文物和人种的相似等问题就容易解释了。高凯说。

作为人类文明之母的奥尔梅克文明有太多未知秘密尚未揭开,这一比玛雅文明还古老的高度发展的文明究竟是如何消亡还需要等待时间来考证~~

奥尔梅克文明之谜 到底由谁建立怎么消失了

我们都知道玛雅文明是历史上最古老最辉煌的文明,其实历史上还有一种被誉为“人类文明之母”的比玛雅文明还要古老的文明——奥尔梅克文明。奥尔梅克文明是已知的最古老的美洲文明之一,繁盛了约300年,但是却不知什么原因在公元前900年前竟突然消亡了……接下来就由小编带大家揭秘奥尔梅克文明之谜!

奥尔梅克文明莫名消亡之谜

墨西哥民间有这样一个古老传说:远古时代的密林里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拉文塔族,他们住在仙境般的美丽城市里,有着高度发达的文明……这就是墨西哥湾沿海地区著名的奥尔梅克文明。奥尔梅克文明的发祥地位于今墨西哥的维拉克鲁斯州和塔巴斯科州,西起帕帕洛阿潘河,东至托纳拉河,面积约为1.8万平方公里。这一带西部为洪泛区,东部为沼泽地,气候炎热多雨,河流众多,水草丰美,并且橡胶树成片,因此当地居民被称之为“奥尔梅克人”,意为“橡胶之乡的人”。

3000年前,就在地球上的大多数角落仍然处于文明的黑暗中时,而奥尔梅克却在古远的城市中创造了自己的文明,闪耀着夺目的光芒。可惜的是,奥尔梅克文明并没有延续下来,当它传播到今天的犹加敦半岛以后,便开始衰败灭亡。其中圣洛伦佐的奥尔梅克文明在公元前900年左右毁于战争;拉文塔的文明—直持续到公元前400年,也莫名其妙地消亡了。

他们的遗迹中也没有任何遭到外敌入侵的痕迹。所以科学家猜测也许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河流由于淤泥堵塞而改道,导致他们不得不放弃这里,远走他乡。据说今天的墨西哥圣洛伦索就建立在它的遗址之上。尽管如此,奥尔梅克文明还是对中美、北美的其他 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就包括著名的玛雅文明。

奥尔梅克文明巨石头像之谜

奥尔梅克石像,奥尔梅克文明,奥尔梅克文明的能兴起,要归功于当地自然气候和自然能源,奥尔梅克人打造的石像结构复杂,具有象征性,如今奥尔梅克石像已经成为奥尔梅克文明的标志。

奥尔梅克文明被认为是中美洲文明的始祖,它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为日后的社会提供了许多文明财富。但最卓著的当属奥尔梅克特有的雕像,这些雕像以巨大的石头头部雕像工艺见长,大都雕刻着厚厚的嘴唇和凝视的眼睛。1938年发现的“奥尔梅克巨石头奥尔梅克小石雕像”是奥尔梅克文明中最闻名于世的艺术品,这些头像由整块玄武岩雕成,构思完善,具有强烈的写实性。14个巨石头像中最大的是一个青年的头面雕像,重达30吨,高3.05米左右,形象十分生动。他鼻子扁平,嘴唇厚大,眼睛半睁,呈扁桃状,眼皮显得十分沉重;头戴一顶装饰有花纹的头盔,遮住了两耳。考古学家认为该头像可能是当时奥尔梅克领袖的雕像,或者就是一种向死者表示致敬的纪念碑。

雕像的高超工艺,连几千年后的现代人都叹为观止。它们不仅体积巨大,而且栩栩如生,尤其令观者震撼的是,这些雕像所用的石头均来自很远的地方,而在当时没有先进机械设备的情况下,奥尔梅克人却把沉重的玄武岩石块从40里外的火山区拖到圣洛伦索,还把巨大的石头打磨成了10米高的石头头像,其中的力量与智慧实在是令人难以想象。所以,科学家认为,这些石像是文明的标志。

除了雕刻出巨型石像外,奥尔梅克人还用绿玉或黑玉雕出许多小型的人像、动物形象或一些小雕像。奥尔梅克人喜欢用翡翠绿玉做各种珍贵的礼器、宗教用具和装饰品,这是奥尔梅克文明的一大特色。在奥尔梅克人看来,最为贵重的物品是玉石,它代表着“第一流的无上的体面”。绿色玉石所折射出的颜色仿佛滴翠的青玉米或荡漾的碧波,由此绿玉成为“珍贵”和生命自身的同义词。奥尔梅克人雕刻出来的小型石像晶莹圆润,玲现可爱。

这些玉石人像以裸体直立的站相和五官俱全的面具为最多,有的小人像胸前还缀有一面用黑曜石凿成的镜类饰物,即使在300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闪闪发光。在玉雕作品中,最常见的是一个带有美洲豹头部特征的神像,该神像是人的身形,学者们称之为“豹人”或“豹娃”。美洲豹是奥尔梅克人崇拜的主要天神的象征,因此这个神的形象往往兼具人和豹的特点。奥尔梅克人的这些作品既反映了他们独特的宗教信仰,又形成了一种方正凝重、深厚圆润的风格,成为奥尔梅克艺术的典范。

这些石像,都是用在Tuxtlas山上附近找到的,整块火山岩和玄武岩打造出来的,其他的头像和遗迹,在被挖出之后,都不同程度的被分解了然后又被埋在了新位置。因为石像具有“扁平的脸部”和“厚嘴唇”,所以,引起一场这是否与非洲人的面部特征也很相似的争论。在俩者基础上比较,一些作家认为奥尔梅克人,其实是,已经移居到新大陆的非洲人。但是,也有大量的考古学家,和其它中美洲学者,否认奥尔梅克文和非洲人的关系。也有许多艺术家描绘的奥尔梅克,是长着细长的脑袋,事实上,因为头骨的发现,这种如此特殊的文化,更被众所周知了。如秘鲁的帕拉卡斯。但是掩埋骨头的土壤呈酸性,因此大多数骨骼被迅速分解了。

奥尔梅克文明辉煌成就

不仅如此,科学家发现奥尔梅克人还发明了一种橡皮球游戏,后来这种游戏在整个地区广泛流传,成为各地十分喜闻乐见的活动项目。此种发明无疑又闪现了奥尔梅克人特有的智慧。

奥尔梅克人辉煌的艺术成就表明,他们已经度过了部落时代,进入了阶级社会,并产生了 阶级分化。国家组织开始形成,统治者开始控制民众的剩余劳动,并且能利用剩余物资役使| 和供养一批专门的匠人。奥尔梅克人靠自己耕种作物来获取食物。他们种植的作物以玉米为主,还包括马铃薯和 昆诺阿黎等,奥尔梅克人也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玉米的人。

奥尔梅克文明出现在3300多年前,是墨西哥最早出现的较为发达的人类古文明之一,享有中美洲“文明之母”之美誉。奥尔梅克文明的主体为三个文化点:圣洛伦佐文化、拉文塔文化和特雷斯萨波特斯文化。三个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期有先有后,相互衔接。由这三个文化点组成的奥尔梅克文明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墨西哥本地区,而且遍及整个中部美洲地区。中美洲其后出现的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以及其他各种文明都与奥尔梅克文明有很深的渊源。

在发现的三个奥尔梅克文明遗址中,圣洛伦佐文化出现得最早,大约出现于公元前1200 年到公元前900年间;然后拉文塔文化出现了,大约在公元前900年到公元前400年;而特雷 斯萨波特斯文化出现最晚,约为公元前500年到公元前100年。

奥尔梅克文明的影响并不仅仅在墨西哥地区,还遍及整个中部美洲地区。在中美洲文明 中,有一些共同的因素,比如金字塔和宫殿建造、玉器雕琢、美洲虎和羽蛇神崇拜等。中美洲 其后出现的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等都与奥尔梅克文明之间有着很深的渊源,它们在社会 生活、建筑艺术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多相似之处,体现出很强的一致性和历史继承性。有些学 者认为奥尔梅克文明是玛雅、托尔特克等文明的母体,也有可能是姐妹关系。

奥尔梅克文明可能是殷商人后裔东渡美洲建立的

最早提出殷人东渡美洲设想的是19世纪英国翻译家梅德赫斯特。美国学者迈克尔在1968年出版的《美洲的第一个文明》中提出,奥尔梅克文明可能来自殷商。中国商朝的艺术品和中美洲挖掘出来的文物出奇地相似,文明跨洋可能是一个合理的解释。。类似的推论在迈克尔·芤的著作《美洲的第一个文明》中也出现过。他提到:奥梅克人社会的结构与中国商朝很接近,奥梅克的艺术和中国殷商时期的艺术很相似,奥梅克文明有可能和中国殷商文明有某种联系。

在北美沿太平洋沿岸发现的石锚和商周时期的沿海石锚的形、质相似,出土的玛雅祭坛和玉器也和中国殷商时期的玉器有着类似的文化“血统”。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博士、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高凯详细分析了这种学说成立的可能性:

从人种学来讲,印第安人是黄皮肤黑头发,是亚洲人种。

先秦时期,殷商灭国后,殷商的国民被当做奴隶对待,这就提供了向外出逃的“动机”。

诗经的《商颂》记载:“相土烈烈,海外有截。”按照郭沫若的解释,相土是商代第十一代王,开拓疆土到了渤海,与海外发生了联系。这证明当时的航运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高。而在商代一个王妃“妇好”的墓里就发现了7000枚贝壳。

洋流为殷商人跨越大洋东渡,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高凯说,北太平洋及附近海域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呈顺时针流动的大环流。该洋流自太平洋北赤道附近产生,经吕宋岛北部、台湾东部进入台湾海峡,在舟山群岛交汇,到对马东海,在日本九州南部,有一支分流北上,形成对马海流,该海流经对马海峡进入日本海,又经津轻海峡回到太平洋上。这个北上的大暖流也被称为“黑潮”。

殷商人的船只沿洋流到达北纬35°~42°之间时,进入西风带,即便不撑帆,也能顺势快速行至北美大陆西海岸。高凯介绍,北太平洋环流规模巨大,平均宽度150公里,海水流速在每小时3~10公里之间,这对于顺流航行的船舶十分有利。这股暖流,冬天20℃,夏天27℃,比流过的其他流域的水温高6℃~7℃,冷暖流交汇,能带来丰富的渔业资源,为远航提供了食物保障。所以商纣灭亡后,对于早已掌握航海技术、即将成为奴隶的商代亡国者来说,完全有可能利用北太平洋大环流的优势,辗转到北美洲大陆、建立新的海外聚居地。“如果殷商人东渡北美的学说成立,出土文物和人种的相似等问题就容易解释了。”高凯说。

结语:作为人类文明之母的奥尔梅克文明有太多未知秘密尚未揭开,这一比玛雅文明还古老的高度发展的文明究竟是如何消亡还需要等待时间来考证~~

复活节岛文明消失之谜

复活节岛文明衰落之谜

复活节岛位于东南太平洋海上,是世界上最与世隔绝的岛屿之一,西距波利尼西亚地区皮特肯岛1900千米,东距智利西岸3540千米,面积近百平方公里。说复活节岛神秘,是因为它的周围几乎没有岛屿,全是汪洋大海;另外,岛上还有巨大的神秘石像,几百年来人们始终无法解释这些石像是什么人雕凿的。复活节岛是荷兰航海家雅克布·罗格宾于l722年4月5日发现的,因为那天正好是复活节,所以就把它叫成了复活节岛。

据国外媒体报道,复活节岛文明的衰落经常作为一个警世故事,讲述人类愚蠢地肆意开采周边环境,最终导致文明消亡。然而,目前美国一支科学家小组认为,复活节岛文明由于肆意树木采伐而衰落是完全错误的,从某种意义上将人们“引入歧途”。一些传说描述复活节岛原居民大肆采伐棕榈树林,使肥沃土壤流失,迫使人们饥饿最终噬食同类。但是近日最新发表的研究报告表明,复活节岛居民人数大幅度下降是从欧洲殖民者登陆之后,这些欧洲人带来了许多致命疾病,例如:梅毒、天花,他们对原住居民的奴隶行为也有重要关系。

科学家认为,当岛上最后的棕榈树被砍伐之后仍有许多居民生活着,这与之前广泛认为岛屿居民因自身因素灭亡的观点不一致。他们通过对岛屿原住居民耕作使用的工具进行分析得出这一结论,结果表明,复活节岛并不是耕作水平突然下降,而是一些地区逐渐下降。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研究人员负责这项研究,该研究报告发表在近期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这项研究对于拉帕努伊人(复活节岛原住居民)而言是一个正面新闻,愚蠢的岛屿荒废故事并不是真实的。休-汉密尔顿(SueHamilton)教授指出,关于岛屿原住居民的“自我衰落”理论,有一个可怕的推论是当时出现食物短缺,但是饥饿并不是树木移除和战争的必然结果。

复活节岛是地球上最偏远的有人居住岛屿之一,距离智利海岸3508公里,距离最近的有人居住岛屿2074.4公里。迄今主流观点认为,玻利尼西亚人航海抵达复活节岛,并开始定居。岛屿居民数量增长很快,并形成定居地点,繁衍生息了数百年。一些科学家推测,岛屿居民人数最多时达到2万人。一些专家认为,肥沃土壤使他们有时间发展多元化社会文明,并有时间雕刻现今闻名世界的摩艾石像(复活节岛巨型石像)。

大约公元1200年,岛屿居民开始砍伐亚热带树木和大型棕榈树,用于建造独木舟,运送大型石质雕像。然而,摧毁覆盖岛屿的棕榈树林导致大量肥沃土壤流失,严重损害野生动植物。随后居民开始挨饿,最后出现可怕的噬食人类现象。但是最新研究显示,复活节岛原住居民文明的衰落是从18世纪荷兰殖民者登陆开始,这个岛屿是一个沙层草原,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当荷兰殖民者入侵之后对当地居民进行奴役,数量减少至3000人以下,甚至殖民者还带来了一些致命疾病,加速复活节岛原住居民文明的衰落。

复活节岛文明从何而来?

据罗格文等人的回忆录介绍,当他们登上复活节岛时,曾在石人像附近发现大量刻满奇异形象文字的木板。这种象形文字的确非常奇怪,它不同于中国古代的象形文字,也不同于印度、埃及的古象形文字。它的象形图案更趋于符号特征。它的笔触的粗细、深浅,似乎都表示着某种含意,而且整个如同密码似的书写排列方式,都仿佛表现出某种波动般的节律感。

由于后来西方传教士的到来,这种为复活节岛上所特有的木板文字被大批烧毁。这些传教士说木板文字是“魔鬼的咒语”。这种愚昧绝顶的行为,使今天的研究者们大感遗憾。因为迄今为止收藏于世界各博物馆中的这种木板文字,总共不超过10块。其书写的内容,各国科学家运用了包括电子计算机在内的先进手段,都未能解读。复活节岛——这个远离大陆的火山岩堆成的孤岛,似乎不可能有大陆文明光临过它,岛上居民居然能创造出令今人还难以破译的古怪文字,这不能不让人们感到奇怪。按常规理解,一个能创造出文字的民族,它应当具备伴随文字出现的其他文明,可惜除了难以解释的巨石人像之外,谁也找不出与创造文字相适应的其他文明的痕迹。

岛上居民的肤色还颇复杂。说明这是个多民族混居的小岛。可是罗格文记述这些见闻的时候,岛上总共才有数百人口。数百人口又混杂着许多种族的人,真是让人疑窦丛生。现代研究太平洋的学者认为,复活节岛上的巨石人像应属于波利尼西亚文化,其根据就是库克船长说到的岛上原始居民使用的语言,保留着南太平洋群屿的音韵。说明复活节岛居民的种族,应源自波利尼西亚群岛。反对这种观点的学者指出,复活节岛远离亚洲,而十分靠近南美洲。

作为整体情况而言,波利尼西亚是人类较晚迁入室居的地区之一,据研究波利尼西亚的历史不可能早于公元前9世纪,而复活节岛的考古调查表明,它最早在公元14世纪之后才有人居住,而更多学者认为复活节岛只是在公元1500年或1600年之后,才有人迁入居住。这距1722年荷兰人首次到来仅一百多年时间,如此短暂的时间,岛民不可能完成如此庞大的雕石工程。

人种学角度揭开复活节岛文明之谜

从宗教比较方面人手的学者们发现,复活节岛上的鸟人崇拜,颇似所罗门群岛上的绘画和木雕。所罗门群岛上的绘画和木雕所表现的鸟“人”,也是鸟首人身,大而圆的眼睛、长且弯的嘴喙,同时,从生活习俗方面加以比较,又能发现复活节岛与所罗门群岛的相似之处。复活节岛举行庆典时、主持人必须把头发剃光,把头染红。所罗门群岛也有染发习俗,而且由来已久、并且相当普遍。而复活节岛只有在举行庆典时这样做,这部分学者因此指出,复活节岛的鸟人崇拜和染发习俗,是受所罗门群岛的影响。此外,复活节岛居民和所罗门群岛上的美拉尼西亚人,都有把耳朵拉长的习俗。罗格文就曾看见复活节岛某些居民的耳朵一直垂到肩膀上。这种习俗也表现在雕刻艺术上,譬如复活节岛上的巨石人像有不少都刻有长长的耳朵,而长耳朵的石人像在所罗门群岛就更常见了。在所罗门群岛就更常见了。

然而,这些零星的材料并不能使人信服。因为有的学者认为复活节岛上的鸟人崇拜应起源于南美大陆。拉长耳朵的习俗,在南美印加人祖先中也曾流传。托尔·海雅尔达因成功地利用原始孤舟漂流远洋,他则坚持认为复活节岛的先民应来自秘鲁。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耸立在复活节岛四处的巨石像,很容易使人想到位于安第斯山脉的蒂亚瓦纳科。因为那儿发现的巨石人像,其孤傲不逊的造型,面目清苦的面容,与复活节岛上的雕像如出一辙。但两地隔着高山和海洋,有近400公里的路程,这种空间的阻碍如何进行文化交流呢?公元1531年,西班牙殖民主义者弗朗西斯科·皮扎罗,率兵进犯印加帝国(今秘鲁境内),当他向当地印第安人询问蒂亚瓦纳科的情况时,他们告诉他谁也没有见过这座灿烂的文明古城——蒂亚瓦纳科毁灭之前的情形,因为它建设时,整个人类尚处在漫漫长夜的洪荒时代。

从这个残存的线索中,不禁让人想到一个问题,倘若复活节岛上的巨石人像是受蒂亚瓦纳科的影响,那么,是谁把设计蓝图、加工办法和吊装设备带往遥远的太平洋中部一个小小的荒岛?很显然的,原始的土着民族是不可能完成的。那么,传播这种文化的又是谁呢?复活节岛上仅生活着一千多居民,而在罗格文来到之前,小岛仅有数百人,岛上没有树木,无法以采集度日,狩猎也不可能,因为岛上除了零星的鸟类之外,成群的老鼠便是岛上的惟一动物。

岛上的土着居民以近海捕捞为业。在他们目所能及的视野内,除了大海、太阳、月亮以及星星之外,就别无他物了。愚昧当然和蛮荒有关系。然而,复活节岛上的居民称自己世居的地方为“特一比托一奥一特一赫努阿”,意思是“世界的肚脐”。假如我们能远离地球,从高空鸟瞰地球时,会惊讶地发现,岛上居民对自己居住地方的叫法完全没错。复活节岛位于太平洋中部,正是世界的中部——肚脐!岛上的居民难道曾经从高空俯视过自己居住的地方?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那么肯定有人曾经从高处俯瞰过小岛,并把这些告诉了岛上的土着人。然而这些人又是谁呢?

复活节岛的巨大石像之谜

1772年复活节当天,罗格宾登上南太平洋上的这个小岛,让他万分惊讶的是,岛上那数百座背朝大海的巨大石刻人像,整整397座啊。这些石像是怎么建造的?因为,不管岛民用何种方式竖起这些雕像,他们都得用绳索,可罗格宾却发现,这座小岛是一块不毛之地,岛上没有一棵树,只有一些灌木和杂草,根本就没有做绳索所需要的木料和坚韧树皮。如果是从外边运过来的,似乎也不可能,因为离它最近的陆地——皮特凯恩岛,距离也在是2000公里以外。这不仅让罗格宾困惑不已,也让后来到过复活节岛的所有人感到不可思异。巨大石像就像谜一样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往一探究竟。如今,这个谜已被破解,但答案却让人不寒而栗。

原来,在公元10世纪左右,一批波利尼西亚移民乘着木筏来到复活节岛定居。此后,小岛上的人口逐渐增多,最多时达到上万人。这些人分成十二个氏族,把小岛划分为12块,这些氏族都有自己的酋长,各自有不同的阶层。起初,这些氏族还能和平相处,直到有一天,酋长们决定以令人敬畏的石刻雕像来荣耀自己,小岛开始走向毁灭。

其实,复活节岛上原来是有树木的。科学家通过孢粉测试证明,复活节岛上曾有过高20多米、直径1米的智利酒松。即使人类定居岛上很长的一个时期,小岛也还是被高大树木和灌木覆盖着。然而,为了建造大石像,岛上的森林遭受到灭顶之灾。因为要用巨大的木材作为辅助,巨石才能被搬动。酋长们竞逐谁的石像更巨大更壮观,就要砍伐树木当搬运、吊装的工具,同时还要伐林造田以养活大量劳动力。于是,几百年间,岛上的石像一代比一代高大,砍伐树木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终于,高大的智利酒松在1440年左右绝迹了,而到了1640年前后,岛上已经见不到木柴了。

没有了巨木,人们也就无法造船,也就无法渔猎。但是人总要吃东西,于是只好把同胞作为食物来源,最惨烈的事情发生了。至今,岛民的口口相传的传说中仍充斥着人吃人的故事,而对敌人,最具攻击性的辱骂莫过于“你妈的肉塞了我的牙缝。”考古的发现也证明了传说的真实性:在复活节岛后期废弃物堆遗址中,人类骨骸随处可见,而有些骨头被敲碎了,这是为了便于吸取骨髓。在世界各个已经灭绝的古代文明中,复活节岛文明的灭绝或许是最触目惊心。这是美国考古学家对复活节岛文明覆灭给出的答案。这个答案虽然还要进一步证实,但已得到人们的认可。文明的湮灭,竟是由文明的创造者造成的,难道不是一个悲剧吗?

结语:复活节岛文明为何衰落是一个困扰了人类很多年的谜团,复活岛曾经拥有繁盛高度发展的文明,它为何消失的至今还有些许疑惑需要时间来证实。


|奥尔梅克文明之谜

  

奥尔梅克文明之谜|
  • 印度河文明消失之谜|
  • 印度河文明消失之谜| | 印度河文明消失之谜| ...

    奥尔梅克文明之谜|
  • 埃特鲁斯坎文明消失之谜|
  • 埃特鲁斯坎文明消失之谜| | 埃特鲁斯坎文明消失之谜| ...

    奥尔梅克文明之谜|
  • 复活节岛文明衰落之谜|
  • 复活节岛文明衰落之谜| | 复活节岛文明衰落之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