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最初指的是什么
历史上的所谓琵琶,并不仅指具有梨形共鸣箱的曲项琵琶,而是多种弹拨乐器,形状类似,大小有别,象现在的柳琴,月琴,阮等,都可说是琵琶类乐器。其名“琵”、“琶”是根据演奏这些乐器的右手技法而来的。
琵琶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主要弹拨乐器。经历代演奏者的改进,至今形制已经趋于统一,成为六相二十四品的四弦琵琶。琵琶音域广阔、演奏技巧繁多,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演奏时左手各指按弦于相应品位处,右手戴假指甲拨弦发音。
而琵和琶原是两种弹奏手法的名称,琵是右手向前弹,琶是右手向后弹。
衣冠禽兽最初指的是什么
衣冠禽兽,这个成语原本是一个彻底的褒义词。我国古代五品官以上文官衣禽(穿有禽类图案的衣帽),武官衣兽(穿有兽类图案的衣帽),衣冠禽兽就是很有身份地位的人。
衣冠禽兽现在指的是:品德极坏行为像禽兽一样卑劣的人。衣冠禽兽一词在辞海和成语词典等很多工具书中几乎都被解释为贬义。比如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辞海》中,即非常直接地解释为:衣冠禽兽,比喻品德败坏的人。
所谓这种人虚有人的外表,行为却如禽兽。出自明·陈汝元《金莲记·构衅》:“人人骂我做衣冠禽兽,个个识我是文物穿窬。”常用来指道德败坏的人,说他们徒有人的外表,行为却如同禽兽。其贬义之称,最早见于明末陈汝元所著《金莲记》一书。清代以后,“衣冠禽兽”一语遂用做贬义,泛指外表衣帽整齐,行为却如禽兽的人,比喻其道德败坏。
乞巧节最初指什么 乞巧节最初指的是什么
乞巧节最初指乞求巧手艺,也是人们祈求自己长得美丽,有一双巧手,嫁得一个如意郎君,这是女儿们的美好愿望。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乞巧节。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七夕节”、“女儿节”。
据说,七姐是天上的织布能手,因此旧时代妇女才向七姐“乞巧”,乞求她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地传统民间的乞巧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乞巧节的习俗还有很多,比如:香桥会、接露水、拜七姐、斗巧、游七姐水、储七夕水、为牛庆生、七巧贡案、拜牛郎、染指甲、七夕观星、听悄悄话、净水视影、结红头绳、姑娘洗发、晒书晒衣、结扎巧姑、玩磨喝乐等。
据记载,乞巧节来临前,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琵琶最初指的是什么
乞巧节最初指什么 乞巧节最初指的 琵琶最初指的 衣冠禽兽最初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