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渡金沙江说的是什么
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在川滇边界的深山狭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红军过不去江,就有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如梦初醒恍然大悟,认定红军的目的既不在贵阳,也不在昆明,而是“必渡金沙江无疑”。 1935年4月28日,他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就在红军进抵金沙江前夕,江边的敌人已将所有船只掠到北岸了。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他们二话未说,翻山越岭日夜兼程180里,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一条船。原来这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后来,他们又在当地农民的协助下,从水里捞出了一条破船,用布把漏洞塞上。
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没有在意。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
与此同时,红一军团赶到了龙街渡口,红三军团赶到了洪门渡,但这两个渡口都没有船只,加上江宽水急无法架桥。军委命令他们迅速转到皎平渡过江。
从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担任后卫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在黔西绕圈子,时东时西,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 5月6日,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5月9日在树节渡顺利地渡过了金沙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是红军已经毁船封江,远走高飞,无影无踪了。
电影巧巧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电影《巧巧》最后的结局:来自广州的理发师大川与巧巧商议一起回广州,而这一对话被李伟听见,最终李伟拿起扳手废了大川的手。随后李伟带巧巧回娘家,但在回家的路上,李伟把巧巧留在了火车的山洞里。当最后一辆货车从山洞呼啸而过,李伟从山坡上扔掉了自己为巧巧娘家准备的礼物,影片也到此结束。
巧巧在广州打工有些年头了,总是失望大于希望。这一年,在父母的催促下,她终于回到云南农村的老家。当她面对当下的中国乡村,记忆似乎变得更加遥远。在这里,她必须面对一个性无能的父亲和一个以小本生意努力维持生计的母亲。村里人和巧巧之间产生了一种距离感,总是对巧巧在外面的工作进行无端的猜疑。在曾经的家乡,巧巧更像是一个外来的访客,她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孤独和落寞,总希望能早日再回到熟悉的城市。但又是在这里,巧巧遇到了再次点燃她外出梦想的广东理发师大川,和热烈追求她的、以富二代自居的混混青年李卫。在焦灼的现实面前,巧巧只得把返回城市的计划一拖再拖。
《巧巧》这部电影中,影片主角对待爱情很单纯,影片中李伟和巧巧的爱情观是不一样的,李伟说过:爱情不是金钱衡量的;而巧巧回道:没有金钱哪谈爱情。李伟和巧巧结婚时,巧巧要求不办婚宴,不领结婚证,用一句粗鄙的话:李伟为了性,巧巧为了金钱,出发点不同的婚姻,婚姻的悲剧也是情理之中。
|巧渡金沙江说的是什么
巧渡金沙江 巧渡金沙江说的 电影巧巧最后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