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长莫及的成语故事内容 鞭长莫及的成语故事内容是什么
申无畏的属下急忙奔回楚国,向楚庄王汇报了此事。当初楚庄王派申无畏出访齐国,就是要寻畔攻打宋国。现在时机到了,他马上下令征调军队,令司马公子侧担任大将,自己亲任统帅率军伐宋。
鞭长莫及(读音为biān cháng mò jí)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出自鲁国·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五年》。
“鞭长莫及”意思是指虽然鞭子很长,但总不能打到马肚子上,比喻距离太远而无能为力,在句子当中一般做作谓语,定语。
鞭长莫及的故事 鞭长莫及故事内容
鲁宣公十四年(公元前595年),楚庄王派申舟出使齐国。出使路上要经过宋国,楚庄王仗着国力强盛,要申舟不向宋国借路。申舟说:“如果不借路,宋国人会杀我。”“宋国要是杀了你,我就派兵攻打他们。”楚庄王说。
果然,不向宋国借路的做法激怒了宋国。宋国君臣认为这是对本国的莫大侮辱,就杀了申舟。楚庄王听到这个消息,气得暴跳如雷,立即发兵攻打宋国,一下子就把宋国的都城团团围住。
双方相持了几个月,楚军还是没有取胜。第二年春天,宋国派大夫乐婴齐到晋国去请求晋国派兵救援。晋景公想要发兵去救宋,国大夫伯宗说:“大王,我们不能出兵,古人有话说:‘鞭子虽然长不能打到马肚于上。’现在楚国强盛,正受到上天保佑,我们不能和楚相争。晋国虽然强大,可是能违反天意吗?俗话说:‘高高低低,都在心里’,江河湖泊中容纳有污泥浊水,山林草丛中暗藏有毒虫猛兽,洁白的美玉中隐藏有斑痕,晋国忍受一点耻辱,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您还是忍一忍吧。”
景公听了伯宗的话,停止发兵,改派大夫解扬去宋国,叫宋国不要投降,就说援兵已经出发,很快就要到了。宋国人在城中极其艰苦地坚守了几个月,楚军攻打不下,最后同意宋国求和,并带走宋国大夫华元作为人质。
风马牛不相及成语故事 风马牛不相及成语故事内容是什么
西周时期,周昭王志大才疏,晚年时不理朝政,挥霍无度。为了征服长江中下游地区不服从周王室的蛮夷部族,他曾两次南征伐楚,每次都渡过了汉水。第一次南征没有遇到风险。第二次渡汉水时,当地百姓为周昭王造了一艘大船,人民痛恨昏庸无道的昭王,结果这船是用胶粘成的,当船行至江中时,胶遇水分解,大船也散架了,周昭王及大臣、官兵都纷纷落水而死。
到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一的齐国,国君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国力强盛,成为中原霸主。齐国对南方的楚国极为不满,于是以当年昭王南征未归为借口,会盟北方七国准备联合攻楚。楚成王知道了消息,觉得齐国是毫无道理的侵略,一边集合大军准备迎战,一边派屈完去前线质问齐桓公。
屈完见到齐桓公后,责问道:“您居住在遥远的北方,我们楚国在南方,相距很远,即使是像牛马那样放逸奔跑,互相追逐,也跑不到对方的境内去。您为何不远千里前来侵犯我们的国家呢?”
齐相管仲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命令我们的先祖说,无论是谁,无论他有多高的职位,如果他有罪,我们就有权去讨伐他,以此来辅佐周朝。召康公还赐给我们先祖征讨的范围:东到海边,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你们楚国常年不向周王纳贡,以致周王室的祭祀用品都供应不上,今天,我们特来替周王室向你们收取贡品。另外,周昭王在汉水落水溺死,也是你们所为。你们犯下这滔天大罪,各诸侯国都非常气愤,特来向你们质问此事。”接着他又历数了楚国多条“罪状”,向屈完大逞威风。
屈完听后,慢慢起身答道:“若真的像管相说的那样,我们楚国没有按时纳贡,这可能是楚王公事繁忙,一时失察所致,以后我们保证按时交齐便是。共同辅佐周王是我们的责任,楚国岂敢不纳贡品?至于周昭王汉水溺死一事,你们向我们质问,倒不如去问汉水。”管仲一时为之语塞,接着威胁说:“你看,我们各路诸侯联军这么强大,你们楚国是根本没有办法抵挡的。”不料屈完不卑不亢地答道:“您这样说也未免太小看我们楚国了,要是凭武力的话,我们楚国以方城(楚长城)作城墙,用汉水作濠沟,你们就是再来更多的军队,也未必打得过来。”屈完一席话,把素以善辩著称的管仲也驳得无话可说。齐桓公看楚国军队如此强大,准备充足,便不敢轻举妄动,权衡利弊之后只好撤兵回国了。
典故寓意:齐国与楚国相隔千里。但齐国寻找借口,联合盟国,准备讨伐楚国,是别有用心的。当人们要采取行动的时候,总会去找一些借口,发动战争更需要借口。而在借口背后所隐藏的真正动机,通常也是和利益有关的。
|鞭长莫及的成语故事内容、鞭长莫及的成语故事内容是什么
鞭长莫及故事内容 鞭长莫及的成语故事内容 鞭长莫及的成语故事内容 鞭长莫及的故事 风马牛不相及成语故事 风马牛不相及成语故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