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濮之战读音 城濮之战介绍
城濮之战拼音:[chéng pú zhī zhàn]。
城濮之战,是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国在卫国城濮(山东鄄城西南)地区进行的争夺中原霸权的首次大战 [1] 。晋文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许下“退避三舍”的诺言,令晋军后退,避楚军锋芒。子玉不顾楚成王告诫,率军冒进,被晋军歼灭两翼,楚军大败。
城濮之战
楚国国情
楚本是南方小国,春秋时期才逐渐发展起来,周王室衰落,诸侯互相兼并之机,不断向外扩张。宋因为楚郑交好,而出兵伐郑,楚则伐宋以救郑。泓上战役在宋楚两国之间爆发,最终以楚取得胜利而告终,泓上战役后,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几乎完全被楚国控制,其势力没有达到的仅为齐,秦,晋三国。晋国国情
晋自晋武公以来奋发图强,先后兼并临近小国和戎狄部族。内乱后晋文公重耳于公元636年主政,他机警平息反对势力的政变,缓和国内矛盾,并从富国强兵,争夺霸权的需要出发,开始着手军政改革。新修农田水利,使农产品大增。后减轻赋税,通商宽农,鼓励人民从事农业生产,积累财富,提倡节俭之风。晋国不久就政治安定,国家富强。拥有现今山西太原以南陕西东部、河南陕州和豫北西部,“表里山河”的的美称,且有优越的战略地形,战守皆宜。晋对外政策
尊王攘夷取得巨大政治声誉,迫使郑、卫两国不与楚联盟,联秦、齐牵制楚对中原诸侯压力。
楚对外政策
用安抚与镇压的政治手段争取小国。对齐、秦、晋采取软硬兼施、政治军事并重的战略手用段。
楚与晋的矛盾
公元前633年,楚进攻宋,宋都被围,形式告急,求援于晋。而晋国采用狐偃的建议:晋无需派兵援宋,楚近日与曹、卫交好,派兵攻曹、卫,楚军一定来救,则宋对楚的军事压力就可以解除。这一建议决定了援宋抗楚的基本策略。公元前632年,晋出兵伐卫,卫国灭亡。由于齐楚之间的矛盾加深,所以联齐抗楚,理所当然。同年,晋伐曹,曹国灭亡。
楚久攻宋都不下,决定进行战略性撤退,等待时机转退为进。楚成王对楚军元帅十分不放心,要求返国,特别指出:不要进逼晋军。而楚军元帅成得臣为提高自己的政治声誉,贪图急功进利,拒绝执行撤军命令。楚成王则抱有侥幸心理,不再坚持撤退,并给了成得臣少量军士。后来事实证明楚在战与不战战略上的分歧,让它在战争中付出代价。楚按兵不动后,派使者宛春到晋以求复卫、曹国位。晋则采用先轸的建议:扣押楚国来使,假意让卫、曹复国,使其与楚断绝关系。晋国的两项措施给楚以沉重的打击,晋军元帅成得臣震怒,下令进攻晋军。
楚军以全力攻晋,晋军未做正面抵抗,而实行退却,退避三舍的作用在于:取信于各诸侯,使政治处于主动地位,以争取道义上的胜利;更是避开楚军锋锐,以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因素。
晋楚争霸的结果,形成了晋、秦、齐三国联合与楚国和多国联合的两大对立阵营。
晋国军事力量
统帅晋文公
军师赵衰狐偃
将领先轸狐毛栾枝胥臣
兵力约9万人
楚国军事力量
统帅成得臣
军师伯棼
将领斗宜申斗勃
兵力约11万人
晋、楚双方作战策划
晋上军依属齐军,向楚左军进攻。晋下军依属秦军,向楚右军进攻。晋中军以一部分固守本营,控制一些机动兵力,策应作战。
楚左、右两军先展开进攻,左军攻晋上军,右军攻晋下军;中军则依靠左右两军进展情况推进。
作战经过
公元前632年,楚左、右两军向晋发动进攻。胥臣为战车架上大鼓,披上虎皮,以恐吓楚军。先轸认为此地土质疏松 ,风起时沙尘扑面,为了让楚军看不清晋军动向,于是将树枝挂在车后面,刮起尘土。楚右军被战车冲乱阵型,伤亡惨重。先轸亲自指挥中军力量,从侧面突然攻击,将楚左军斩成南北两部分。晋中上两军汇总,使楚军支持不住,陷入重围,元帅成得臣在重围前,先行撤退,让晋军获得整个战役的胜利。
晋军战后
晋军全军凯旋,对将论功行赏。晋文公决定以狐偃为首功,以先轸为次功。在战前,狐偃提出“必避楚勿失信”的主张,使晋获得道义上的胜利;先轸侧重于军事行动的出谋定策,指挥作战,获得战役战术上的重大战果。并在战争中杀了失职犯罪将领,做到赏罚分明,这在当时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楚国战后
元帅羞愤自刎,其他将领也受到惩罚。楚对败将的处理,使楚国扩展中原的势头有很大挫伤。
城濮之战评述
城濮之战,是我国春秋时代晋楚争夺中原霸主地位的一次有决定性意义的大规模战役。此一战虽一决胜负,但却留给后世许多历史和哲理的思考。
楚国缺乏争霸的足够实力,是楚国战败的根本原因。城濮之战时的楚国,无论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实力上,远不具备称霸中原的压倒性优势,而且没有取得道义上的成功,这些也是晋国能战胜楚国的基本因素。楚国进行的非正义战争,不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也没有绝对的压倒性优势,是很难战胜任何一个国家的。在我国近代史中,能举出的例子比比皆是,从我国古代历史看中国近代史,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我们值得确信的一点是,只要实力不是过于悬殊,一个战争目的本身是正义的,那么一定会胜利。
城濮之战是哪两个国家
城濮之战是晋、楚两国。
当时在周襄王二十年的的时候,晋国和楚国在卫国城濮地区,进行了首次争夺中原霸权的战争。晋文公兑现了当年楚国许下“退避三舍”的诺言,但子玉不听楚王告诫,带领军队发起进攻,最后被晋军歼灭。
春秋时期,周王室的势力开始慢慢衰退,周朝的诸侯们互相征伐,经常发生战争。这时楚国凭借着自己强盛的势力,想要试图称霸中原,于是向北上开战。北方强国晋国,在晋文公当上皇帝以后,实力开始慢慢变得强大。晋文公知道楚王的意图以后,决定先下手为强,于是晋楚两国之间发生了战争。
在城濮一战中,晋国取得了胜利,楚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内部的矛盾,君臣不和,军民不协,这大大削弱了楚国在战争中的实力。之后晋文公建立了霸权,楚国被迫退回到大别山以南地区,中原的诸侯都归顺于晋国。楚国大将子玉也因为羞愤而自杀了。
|城濮之战
东周 东汉 克什克腾旗 南宋 商朝 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介绍 城濮之战是哪两个国家 城濮之战读音 晋国 晋文公 楚国 武当山 汉朝 狮子 西汉 辽朝 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