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鹤唳的主人公是谁
风声鹤唳的主人公是苻坚。风声鹤唳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晋书·谢玄传》,讲述了苻坚在淝水之战中兵败仓皇后撤的情节。苻坚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政权前秦帝国第三位国君,在位28年,统一北方、广建太学,促进了民族融合。
风声鹤唳的主人公苻坚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政权前秦帝国的第三位国君,字永固、文玉,别名苻天王、宣昭皇帝、文昭皇帝、壮烈天王,于公元357年登基,在位28年,创下了诛杀暴君、统一北方、广建太学、废除胡汉分治、推行胡人汉化等功绩,大大促进了民族融合。
风声鹤唳的主人公,风声鹤唳故事的由来
风声鹤唳的主人公是苻坚。
风声鹤唳的由来: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组织90万大军,南下攻打东晋。东晋王朝派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带领8万精兵迎战。
苻坚认为自己兵多将广,有足够的把握战胜晋军。他把兵力集结在寿阳(今安徽寿县)东的淝水边,等后续大军到齐,再向晋军发动进攻。
为了以少胜多,谢玄施出计谋,派使者到秦营,向秦军的前锋建议道:“贵军在淝水边安营扎寨,显然是为了持久作战,而不是速战速决。如果贵军稍向后退,让我军渡过淝水决战,不是更好吗?”秦军内部讨论时,众将领都认为,坚守淝水,晋军不能过河。待后续大军抵达,即可彻底击溃晋军。因此不能接受晋军的建议。
但是,苻坚求胜心切,不同意众将领的意见,说:“我军只要稍稍后退,等晋军一半过河,一半还在渡河时,用精锐的骑兵冲杀上去,我军肯定能大获全胜!”
于是,秦军决定后退。苻坚没有料到,秦军是临时拼凑起来的,指挥不统一,一接到后退的命令,以为前方打了败仗,慌忙向后溃逃。谢玄见敌军溃退,指挥部下快速渡河杀敌。秦军在溃退途中,丢弃了兵器和盔甲,一片混乱,自相践踏而死的不计其数。那些侥幸逃脱晋军追击的士兵,一路上听到呼呼的风声和鹤的鸣叫声,都以为晋军又追来了,于是不顾白天黑夜,拼命地奔逃。就这样,晋军取得了“淝水之战”的重大胜利。这就是“风声鹤唳”的典故。
破釜沉舟的主人公是谁主人公是谁
破釜沉舟的主人公是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释义: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破釜沉舟”的故事发生在“巨鹿之战”。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大起义中,一次最激烈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场战斗。
公元前208年,秦军攻赵,楚怀王派军援助;项羽杀掉畏缩不前的宋义,"破釜沉舟",与秦军决战,连败秦军。这场大战的胜利,基本上消灭了秦王朝赖以存在的军队,为推翻秦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历史典故:《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公元前209年,我国历史上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牺牲后,刘邦和项羽率领的两支军队逐渐壮大起来。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今河北邢台市)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由巨鹿东北流向东南的一条河)。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巨鹿一战,大破秦军,项兵威震诸侯。
|风声鹤唳的主人公是谁
破釜沉舟的主人公主人公 风声鹤唳故事的由来 风声鹤唳的主人公 风声鹤唳的主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