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寺庙

中国式毫米火箭炮|

中国式毫米火箭炮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中国引进的苏制BM-13“喀秋莎”16管132毫米火箭炮在阵地战阶段,特别是在1951年秋季反击战、1952年上甘岭战役和1953年金城反击战中,多次以其迅猛的齐射和巨大的覆盖面积对骄横的“联合国军”造成了严重杀伤。但是,“喀秋莎”在使用过程中也暴露了不适合山地作战,弹药裸露在外等缺陷。而且在当时中国陆军摩托化程度较低的情况下,使用载重汽车作为底盘的“喀秋莎”也难以大范围推广使用,师级以下单位需要一种更为轻便灵活的多管火箭炮武器。

中国式毫米火箭炮|

其实早在朝鲜战争期间,中国就曾短暂装备过一种国产轻型火箭炮。1948年,炮兵专家钟林在河北组建了火箭技术室,开始研制野战火箭炮,后转52工厂继续研制。新中国诞生的第三天,该火箭炮在北京卢沟桥地区进行了汇报射击表演,并在1950年装备了入朝部队。该炮有6个定向管,发射国产102毫米火箭弹,最大射程5公里。但由于这种尚显稚嫩的武器在性能和可靠性上(经常出现近弹)均无法和后来引进的“喀秋莎”相比,在进入比拼重火力的阵地战之后,这种火箭炮就退出了一线,转而援助越南用于抗法斗争。虽然最终没有全面装备,但102毫米火箭炮的研制生产和实战使用的经验教训对后来63式107毫米火箭炮的成功有很大的帮助。102毫米火箭炮可靠性不足,射程偏近,精度较差,携行性没有明显优势等几大问题,都成了63式107毫米火箭炮重点改进的方向。

1958年,按照部队提出的要求,西安847厂(歼-11系列战斗机国产化Gsh-301型航炮生产厂)开始试制新型火箭炮。部队要求分解部件在尺寸上具备如下特点:上不过颈(便于抬头),下不过臀(便于跨步),宽不过肩(便于通过),重心贴身(防止扭腰)。既要满足携行要求(火箭弹重量小于20公斤),又要满足技战术指标(射程大于8公里,战斗部重量大于8公斤),这对195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系的杨荫桐总师来说是个严峻挑战。虽然缺少经验和物质条件(仿制苏制重型火炮的优先度更高),经过反复试验,新型火箭炮仍在1963年设计成功,下称107火。作为骡马化时代陆军师属炮兵团火箭炮营的装备,107火每营配属18门。70年代调整编制以后,北方步兵师属炮兵团火箭炮营换装19管130火,但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107火仍然是对越作战部队的主力火箭炮。80年代,随着122火批量服役,107火调整为长江以南步兵团属炮营火箭炮连使用。

107火配用射程8.5公里,杀伤半径12.5米的杀伤爆破弹。该炮结构简单,生产工艺要求不高,大部分农机厂均可生产。前面2根杆发射时放下作为支撑,行军时上折固定发射管。后面的架子行军时用来牵引,发射时作为支撑,全炮含炮架重量为613公斤,炮架设计合理,紧急时人力也可推动。除了便于携行之外,63式107火箭炮经常为人所称道的一大优点就是其简易射击能力。

为了进一步扩大这种简易射击的适用范围,中国还研制了85式单管火箭炮,其采用了材料更轻的定向管和便携式三脚架,全系统重量也仅有23公斤。配合简易瞄具,能够在火箭弹的全射程范围内实现精确射击,很受用户欢迎。当然,根据用户需要,也可以很容易改装成双管发射型。

分享:

中国PHL型毫米远程火箭炮系统

远程多管火箭炮武器系统依靠其强大的火力密度和良好的战场机动、快速反应能力,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成为陆军装备的一个研发重点,受到国际军贸市场青睐。

随着现代作战模式的转变,中国陆军也将远程打击装备作为骨干装备发展。国内火箭武器行业经过了20余年的艰苦努力,自主研发的远程火箭炮装备和掌握的核心关键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具备了与军事强国在国际上抗衡的能力。为了顺应国际发展潮流、适应国际军贸市场需求,保持中国远程火箭研发、生产能力的持续发展,强化中国的国际影响,提高市场竞争力,在中国北方公司的大力推动下,中国自主研发了PHL-03(出口型号AR-2型)300毫米远程火箭炮系统。

PHL-03型300毫米远程火箭炮系统射程远、火力猛、机动能力强,是远程压制和进攻兼防御的有效武器装备。其主要用途是实施远程火力突击和远程火力支援,打击敌战役、战术纵深内的各种集群目标、面目标和重兵集团。

系统组成及主要装备功能

PHL-03型300毫米远程火箭炮系统由火力系统、指挥系统和保障系统组成,配套齐全,自成体系。系统只要获得目标信息和作战命令,即可自行完成全营(连、炮)的作战任务。一个基本作战单元包括1辆指挥车、4~6辆发射车和4~6辆运弹车。采用无预置阵地和有预置阵地两种作战模式。在无预置阵地作战模式下,各发射车接收到指挥车或上级提供的目标坐标和高空气象数据后,自主定位定向、测量低空气象数据、测量发动机药温、进行发射诸元计算、瞄准、发射;在有预置阵地作战模式下,各发射车接收到指挥车或上级命令后,进入预定发射阵地,到达发射位置后按标志进行方向瞄准;指挥车计算射击主要传送给各发射车,发射车收到后进行瞄准,火箭参数装订及点火、发射。运弹车所携弹药可供发射车再齐射一次,因此每辆发射车可连续发射24发火箭弹,1个作战单元可连续发射火箭弹96~144发,覆盖大于2平方千米的范围。

指挥系统在PHL-03型系统中,指挥系统集战术指挥、射击指挥、作战保障指挥及组网通信于一体,可协助指挥员全面掌握战场情况。准确、及时交换作战信息。

火箭炮是武器系统重要的火力装备,选用8×8轮式越野载重底盘,12管火箭弹呈品字形排列,上面4枚一字排开,下面8枚左右平均分开两组,每组都聚集成团,主要用于发射口径为300毫米的火箭弹;配有先进的火控系统和定位定向导航系统,并能按既定的时序完成火箭弹的齐射、成组发射及单发发射,可短距离带弹行军;配有通信设备,能与指挥系统通信组网工作。正常情况下,操作人员可在操作舱内完成对目标的瞄准。在自动瞄准系统损坏后,还可通过手动方式操控备用瞄准仪进行瞄准。为了保持射击时的稳定,在发射车的两个后轮间还设有两个遥控式可收放支柱。

弹药装填车为火箭炮运送、装填火箭弹的专用装备,与火箭炮组成一个炮班,一辆弹药装填车可装载一个弹药基数的火箭弹。

火箭弹系统作战的毁伤装备,所配弹种的射程可覆盖20~130千米。主要用于杀伤远接近地域内的群目标,消灭开阔地带和掩体内的有生力量,摧毁摩步连、坦克连和炮兵部队的非装甲、轻装甲和装甲设备,攻击战术导弹、防空系统和机坪上的直升机,也可摧毁指挥所、联系枢纽、军工设施以及舰艇编队。

保障系统

为武器系统提供气象、维修、操作培训、训练和弹药保障等。

技术创新

为了使射程达到130千米以上,并满足精度、威力和操作使用要求,系统在弹道方案、推力方案、发动机装药设计、稳定装置设计、火箭炮烧蚀防护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开创性工作。突破了火箭弹飞行稳定性、系统精度与威力的匹配性、适应外贸需要的坐标体系应用和系统工作流程、指挥通信等关键技术,使该武器系统的综合性能达到了当今世界先进水平。

技术特点

PHL-03型300毫米远程火箭炮系统采用了火箭弹简易控制技术、火箭炮自动化火力控制技术、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指挥控制技术等诸多先进技术,所有装备底盘均采用轮式越野底盘,使武器系统具有射程远、射击精度好、自动化程度高、火力反应时间短、威力大、火力猛、作战使用范围广、生存能力强等特点。武器系统能依托铁路和公路实施陆上快速机动,展开迅速。突防能力强,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密集火力,是精确压制和歼灭敌集群目标和面目标的有效武器装备,是当前世界上综合性能最先进的火箭武器系统之一。

最大射程大于130千米,是世界上射程最远、火力覆盖范围最宽的远程火箭炮之一。

系统可配用破甲杀伤子母火箭弹、杀伤爆破火箭弹等多个弹种,具有很强的震慑力。

火箭弹采用简易控制技术,射击精度比无控火箭提高了2~3倍,可实现对集群目标和面目标的有效压制。

反应快

从行进状态转入战斗准备状态仅需3分钟。战车占据发射位置、得到目标指示后,地形定位、火箭弹轨迹定位、发射仰角确认自动完成,齐射时间38秒,战斗班组紧急撤出发射阵地的时间为1分钟。

机动性好

系统内的主要装备都采用轮式越野底盘,在野战条件下,战术机动范围大,速度快,并且依托公路可以实现跨战区的快速部署。

生存能力强

所有装备可实现运动中通信组网,火箭炮在信息保障条件下具有自主作战能力,可以做到“打了就走”,火箭炮能够实现阵地疏散配置和区域机动作战,生存能力比传统火炮有质的飞跃。

PHL-03系统在射程上优于美国M-270-A1“钢雨”火箭炮和俄罗斯“旋风”火箭炮,自动化程度和机动能力等方面能与美国M-270-AI“钢雨”火箭炮抗衡,并优于俄罗斯“旋风”火箭炮,在国际市场同类产品中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能力

PHL-03型300毫米远程火箭炮系统的射程、射击精度、威力、自动化程度、机动能力等先进的综合性能以及较低的价格水平使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国际市场前景广阔。它的研制成功,不仅提高了中国远程火箭武器系统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而且对中国国内动态保军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带动了中国国内相关技术产业的发展。

技术数据

口径:300毫米

战斗重量:43吨

管数:12

弹药:BRCBRE2和BRC4三种类型的火箭弹

射程:BRC3配备有集束战斗部(内含623枚子弹药),射程20-~70千米。BRC4的战斗部内含414枚子弹药,射程60~130千米。BRE2射程60~130千米,使用重量190千克的高爆碎片战斗部。

地盘类型:轮式8×8

最小转弯半径:15米

最大爬坡度:57%

最大涉水深度:1.1米

最大速度:60千米/小时

行程:650千米

主体的力量 中国式装甲车的各种改进型 魔改 以及一些火箭炮

本文转载自“巨浪的日常研究”已获得授权

注:括号内为UP吐(瞎)槽(编)的内容,不代表作者观点。

在我们东北半岛上的邻居,其武装力量一直处于高度保密状态,装备的武器也很少见诸报道。因此,将平时收集的KPA武器装备定期做一些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对此有兴趣的朋友。由于资料搜集来源不同,很多武器装备会有错误。如果出现错误,请留言指出,不胜感激。

VTT323装甲车底盘改装成的12联装122mm火箭炮。VTT323是取得生产授权后,自产版中国63式装甲车的KPA编号。

(主体引进的应该是63式的改进型号YW531H,负重轮由四对变成了五对,并且进行了拉皮处理。)

在阅兵式上展出的自行反坦克炮。这款反坦克炮在VTT323装甲车底盘上改装而成,在半敞开的战斗室内加装了一门不明口径的反坦克炮。

VTT323装甲车改装的装甲指挥车。这款指挥车拆除了原有的各种武器,加装了通讯设备,外表上能看到多根天线。

参加阅兵式的改进型VTT323战车。这款战车同样利用了VTT323的车体,在车身上加装了18管107mm自行火炮发射装置。目前尚不清楚该车是否具备人员输送能力。

(这款火箭炮应该是75式火箭炮,是巴解组织把zg的63式107火箭炮作为生日礼物送给金日成,主体随后进行了仿制)

演习中的改进型VTT323战车。除了车体前部的14.5mm机枪外,该车的底盘和主要武器全部都有着中国血统。

被西方称为M1992的120mm自行迫击炮。这款迫击炮使用了VTT323型底盘,在底盘上的炮塔中加装了120mm迫击炮。

在VTT323底盘上改装而成的反坦克发射车。该车车体前部装有一挺14.5mm机枪,车身后方安装有AT-3导弹发射装置。

(AT3的国产型号为红箭73,4V也引进了AT3并命名为“昆吾飞弹”。从图中看主体导弹并未加装串联破甲战斗部,破甲能力比红箭73D弱上不少。)

型号不明的122mm自行火炮。可以看出,这款自行火炮是KPA在VTT323底盘上加装122mm火炮而成。由于KPA掌握了技术的装甲底盘型号并不是很多,因此很多KPA的武器装备均以VTT323作为底盘。

西方编号M1991的240mm火箭炮的底盘是在国产“红岩”重型卡车基础上改装而成。

因其被西方首次发现的年份命名的M1989型240mm火箭炮则使用陕汽SX2150型底盘。

KPA使用的KN-1岸舰导弹正在发射。这款岸舰导弹使用了VTT-323装甲车作为底盘。

被西方命名为M1977的122mm自行榴弹炮,这款自行榴弹炮在VTT-323装甲车底盘上加装了一门D-30型122mm榴弹炮。

被西方命名为M1983的自行防空车。该炮也使用VTT-323装甲车底盘,在上面加装了4联装14.5mm高射机枪。相比中国研制的63式装甲车,各种改进型号的VTT-323装甲车是个更为庞大的车族。

(看来主体的63车族可以和59媲美了(ಡωಡ) )


|中国式毫米火箭炮

     

中国式毫米火箭炮|
  • 主体的力量 中国式装甲车的各种改进型 魔改 以及一些火箭炮|
  • 主体的力量 中国式装甲车的各种改进型 魔改 以及一些火箭炮| | 主体的力量 中国式装甲车的各种改进型 魔改 以及一些火箭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