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寺庙

中元节是什么节|

中元节是什么节

解答:中元节是祭祖的节日,源自道教,大约在阴历每年的7月15日,也就是俗称的鬼节,七月半,传说在这一天,地狱的鬼魂都会被放出来,在人间到处游荡,因此人们都会在这一天祭祀祖先,或者做法事诵经等。

中元节是什么节|

七月半最初是人们庆祝农作物丰收的日子,按照惯例,都会拿出新米,向祖先报告今年的收成,之后就演变成了祭祖的传统节日,而在东汉之后,道教认为七月半是地宫的诞辰,所以地狱的鬼魂都会被大赦,放回人间,有家的会回家,看望家人。直到唐代道教受到传播,中元节才逐渐的流行起来。

和中元节对应的,还有上元节和下元节,在道教中并称为三元,上元节是天宫赐福的日子,就是我们所说的元宵,是每年的正月十五,下元节就是道教中水宫解放的日子,是每年的阴历10月15日。

1. 放河灯:整体是个荷花的形状,在底座上放上蜡烛,在中元节这天,人们就会将其投放在河流中,任由其漂流到远处,以表达祈祷和思念。因为人们认为水和鬼都属阴,而且漆黑昏暗的水下就像地狱一样。

2. 跳天灯:这是广西一带的特殊习俗,在中元节这天人们还在宽阔的场地上,举行一些迎神驱鬼的仪式,摆上72个小碗,装满豆油,排成9列,在由一个头戴面具的人,开始敲奏手上的木鱼或铜锣等,开始有节奏的在每行灯中穿梭,并且做出一些跳跃动作。

3. 烧纸祭祖:这是中元节最普遍的一种习俗,在这一天人们都会给去世的亲人烧纸钱,如果实在找不到坟墓的,一般都是在十字路口焚烧,或者向着大致的坟墓方位烧。

中元节是什么节

中元节为三大鬼节之一,别名“七月节”、“亡人节”、“施孤”,时间为每年农历的七月十五,唐朝时期皇帝会下令三日之内不能宰杀渔猎、南北朝时期帝王与大臣还会供佛济度苦厄众生,民间有布田、放灯等各种活动,寄托对逝去之人的思念。

中元节为鬼节

中元节又为“七月节”,是三大鬼节之一,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名称起源为北魏时期,在某些地方中元节又被称为“鬼节”、“亡人节”、“施孤”,时间为农历七月十五日。

中元节有放灯的习俗,可以让鬼魂得以托生,唐朝时期,皇帝在中元节一日中会下命令,三日之内百姓禁止宰杀渔猎,信奉道教的百姓也会吃素,希望这些功德超度三恶道的苦难众生。

自南北朝时期开始,历代帝王、大臣在这一日中供佛济度苦厄众生,民间也有很多的仪式,准备丰盛的祭品,纸质做的衣服、财宝,用来烧给先祖,还有布田、放灯等各种活动,寄托对逝去之人的思念。

中元节是什么节 中元节是什么意思

中元节,即七月半祭祖节,又称施孤、鬼节、斋孤、地官节,是我国主祭祀的传统节日。它与寒食节、清明节合称我国古代的三大鬼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等。中元节由上古时代“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演变而来。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中元节的由来

节日源于早期的“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七月半”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先崇拜与农事丰收时祭。古时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初秋的“秋尝”在其中十分重要。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举行向祖先亡灵献祭的仪式,把时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后自己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道教有“三元说”,“天官上元赐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来。佛教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节”。在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逐渐将“中元”固定为节名,节期设在七月十五日,并相沿迄今。

中元节,不少人会在旧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间,择日以酒肉、糖饼、水果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鬼魂,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顺利。较为隆重者,甚至请来僧、道诵经作法超度亡魂。也有人会在这段时间,请出地藏菩萨、目连尊者等佛像放置高台、或请艺师扮演驱魔大神钟馗(有的是请艺师操控钟馗之傀儡),以消弭亡魂的戾气。


|中元节是什么节

     

中元节是什么节|
  • 《行路难三首》表达了什么情感|
  • 《行路难三首》表达了什么情感| | 《行路难三首》表达了什么情感| ...

    中元节是什么节|
  • 民族文化是指什么|
  • 民族文化是指什么| | 民族文化是指什么| ...

    中元节是什么节|
  • 红楼梦共有多少人物|
  • 红楼梦共有多少人物| | 红楼梦共有多少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