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寺庙

黑彝人为什么看不起白彝人|

黑彝人为什么看不起白彝人

几百年的奴隶社会多少会留有余毒,即便是现今社会也有很严重的等级划分制度,虽然这些制度在法律面前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在社会之中却形成了一种潜规则。彝族是少数民族之中等级划分较为严重的一个民族,至今还在争论黑白彝的祖制。不平等的制度迟早会消除,希望那些传统节日和美丽的服饰一直保留下去,虽然很多节日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真正意义,但是作为传统文化被保留下来也是很美好的一件事情。

黑彝人为什么看不起白彝人|

黑彝人为什么看不起白彝人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彝族的等级制度。说起凉山彝族的等级社会,人们心目中最鲜明的一对角色是黑彝和白彝。

在外界大多数人印象里,黑彝是奴隶主贵族,一言九鼎,豪华富有,仆妾成群;白彝是奴隶,被统治阶层,卑弱贫穷。其实并不都是那么回事。

首先,白彝不算是奴隶,而是平民,或者叫自由民,他们占凉彝人口的一半。

第二,白彝不一定都比黑彝穷,事实上有的白彝很富,拥有大量土地财产,甚至还有奴隶,所以也是奴隶主。

第三,凉山彝族社会有五个等级,并不只有黑彝和白彝这一对欢喜冤家。注意,这些是清末、民国到解放初期民改前的情况。

凉山奴隶社会博物馆坐落在西昌城外的泸山上,遥遥面对邛海另一侧拔地而起的凉山山原。按博物馆的资料,在清末民初,凉彝五个等级的人口分布如下:兹莫占1%,黑彝(诺合)6.9%,白彝(曲诺)约50%,阿加33%,呷西约10%。副馆长尔布什哈说,这个橄榄形分布两头小中间大,符合大多数事情的规律。

凉彝等级社会最有意思的一个特点,是各等级的政治、社会、经济地位可以分离。比如土司,可以傲于人前的是政治地位,面对彝人他们是朝廷的代表,面对朝廷则是彝人的代表。毕摩(祭司),说不上有啥政治地位,也说不上富裕,但他们是知识分子,担任人神鬼之媒,享有崇高社会地位,谚语说毕摩在兹莫面前不起立,要是毕摩起立了,兹莫会诚惶诚恐觉得尴尬。白彝呢,和外界的民间交往比较活跃,尤其是和汉区毗邻地带的白彝,学到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商贸繁荣,追求财富,有熟彝之称,有人说他们是汉人与黑彝之间的民间桥梁。那么黑彝有什么呢?黑彝被汉人叫做生彝,多数居住在高山地带,交通不便,生产低下,物质匮乏。黑彝不愿意和外族相处,倔强地保持着尚武精神,坚守纯粹血统。

布拖县政府农委的阿措主任告诉我,黑彝、白彝是血统上的划分,不是经济上的,解放后划阶级成分时,有的黑彝划成了贫农,也有白彝划成地主的。我在资料上看见,解放前有的黑彝已很破落,甚至到白彝的田地里当佃农。把土地租给佃农种是封建社会农业的一个特点,在凉山边缘明清时代就开始了,在凉山腹地不多。黑彝屈尊去当佃农,无疑是奴隶社会走向崩盘的一个信号。

早年间,土司是彝区全体人民的主子。后来黑彝部落崛起,轰走了多数土司,凉山腹地几乎全都成了黑彝的天下。于是白彝就形成了两拨,一拨在土司管下,另一拨在黑彝管下。但是有人指出,有的白彝部落既不归土司也不归黑彝统领,没有主子,不交贡赋也不服劳役,是真正的自由民。这说法看来是有根据的。网上有篇小说名叫《游荡的枪》,作者是宁南县的俄狄小丰,写的是从清朝晚年到民主改革期间发生在布拖、宁南交界地区的故事,其中就写到一个自行其是的牧猎部落,作者这么写:尼罗汉草原上,世代居住着一个肥马轻裘的即是牧民又是猎户的家族,姓氏为吉司,那时的首领叫吉司木加,是个中年汉子。吉司氏族历来宣称草原是他们祖先与生俱来的家园,谁也夺不走。多少年来,许多部落对这片水草丰美的牧场垂涎三尺,但顽强的牧民不会让别人轻易得逞。吉司氏族因此成为少有的不受贵族统治的家族,长久地自由自在。彝族人家论坛上2003年曾经发生一场讨论,有几个人说自己父辈所在的白彝部落解放前不属于任何黑彝或者土司管辖。他们说的这些部落在甘洛或者雷波、金阳,是凉山边缘。我想,不管这些部落是因土司垮台而获自由的,还是从来都没有过主子,总之有人指出他们的存在,是对官方描绘的凉山社会等级图的一个重要补充。

彝族至今还保留的传统节日

火把节彝族的狂欢节:火把节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晚上举行,是彝族盛大的节日。届时要杀牛、杀羊,祭献祖先,有的地区也祭土主,相互宴饮,吃坨坨肉,共祝五谷丰登。火把节一般欢度3天,头一天全家欢聚,后2天举办摔跤、赛马、斗牛、竞舟、拔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然后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

当夜幕降临后,人们挥动火把,成群结队绕村串寨,翻山过田,互相往对方的火把上撒松香粉,打火把仗,满山遍野照耀得如同白昼。照彝族的习俗,在火把上撒松香粉,使火把嘭地腾起一团绚丽的火花,并扬起一股香气,是表示一种美好心愿:后辈对老辈撒,是尊敬,祝福长寿;长辈对晚辈撒,是爱抚,祝愿吉利; 同辈互撒,是亲密友爱;青年男女互撒,则是恋爱的开始。

路南、圭山等地的彝族,节日期间,人们弹着大三弦,跳起阿细跳月,同时举行摔跤、斗牛等活动;楚雄、弥勒等地的彝族,也举行传统的祭火仪式。节日之夜,在彝族聚居的大山深处,到处是火树银花不夜天,景象十分壮观。

彝族年,彝语称为库斯,库即年、斯即新,意思是新年,是大小凉山彝族传统的祭祀兼庆贺性节日。库斯一般选定在农历10月,庄稼收割完毕的季节。彝族年为3天。彝族年的头夜叫觉罗基,过年第一天叫库斯,第二天叫朵博,第三天叫阿普机。

觉罗基

全家团聚,或杀猪、杀鸡,庆贺当年人丁兴旺,来年吉祥安康等事宜。

库斯

意为新年,主要内容是祭祖,早晨鸡叫以后,全村就要宰杀年猪,年猪要从同村同寨年长或德高望重的人家开始,依次序宰杀。用年猪的胆、胰、尿包占卜主人家的吉凶,以猪胆饱满、色泽好,胰平展,无缺陷,尿包丰满为吉祥,预示来年人畜兴旺,家人安康,粮食丰收。同时分舍富、舍民两餐进餐,舍富主要是祭奠祖先,取猪肾、肝、舌、胰与荞粑一同煮熟,敬奉先祖。舍民是全家人集体餐。吃完舍民后,男子们要将猪肉切成条块,妇女们则要灌制好香肠,并当天要将鲜肉和香肠挂在火塘上烤烤,同时以展示主人家的年猪肥,人吉祥,并且显示出主人的富裕。

朵博

意为月首(即一个月的头一天),早晨鸡叫主人就要起床做心肺三鲜汤,既将心肺捣烂,放在锅里将油熬出来后,放入水加豆芽、干(鲜)笋等,做成三鲜汤。早晨起床全家人就要享受这顿三鲜汤的美味。上午由妇女们组织全村孩子祭果树,既社日仪式。每个儿童要带猪前蹄一只及意节粑(细玉米粑)等,选一棵长势丰茂的果树,由一孩子上树伴树神,众孩子在一妇女的带领下祈求树神要多结果子,让孩子们分享,保佑孩子们健康成长等,然后将孩子们带来的肉食切成小片放在树丫上或树皮之中。社日结束后是拜年,彝族年的拜年场面壮观热闹,一般数十人一组,从整个寨子挨家挨户拜年,拜年时主人家端上泡水酒,让大家喝,同时,拜年队伍还要为主人唱贺新年歌,年轻人跳舞、摔跤、跳锅庄等。大家不分彼此,不分亲疏,一起快乐到通宵达旦。

阿普机

意为送走祖灵,下午要煮猪肠青菜吃,由妇女们拜年,男子们在家接待拜年队伍。3天的年过完以后,彝族人就要背上大块的猪肉膀子(一般分成七块),酒、糖、千层饼、炒面、鸡蛋等到岳父岳母家拜年,整个10月份彝族人都沉浸在年节的快乐之中。

彝族年是彝族的一个重要节日。从古到今,彝族对过年十分重视,也很热闹。关于彝族年始于何时,现已无从查考,凉山彝族过年中的许多仪式均与祖先崇拜相关,整个节日中充满浓厚的祖先至上色彩。

赛装节彝族少女的时装表演:楚雄彝州有两个地方有赛装节。一个是永仁县直苴村的赛装节,时间为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一个是大姚县三台乡的赛装节,时间为每年的三月二十八日。

赛装节为居住分散,平时很难有机会相聚相识的青年男女提供了一个表白爱情的机会。而姑娘们最能显示自己的,就是看谁的衣服最漂亮。彝族女子的服装,全靠手工桃花和刺绣,做一套衣服往往要花一两年的时间。因此,谁的衣服多、花样好,谁就会被看作是勤劳能干、心灵手巧的人。

与赛装方式不同,人们已不再把所有衣服都穿在身上,而是不停地更换新衣,有的姑娘一天要换五六套衣服。于是,赛装节上也就多了一个景致:在山管边、青树下,老人们搭起无数帐棚,烹煮着食物,忠实地为自己的姑娘守护着服装。

赛装节从一开始就有比赛的性质,这可谓是最早的时装表演。所不同的是,彝族少女既是服装的设计者,也是制作者,更是表演中的时装模特。

打歌最受欢迎的全球民间舞蹈:每逢收获、婚嫁或节庆,生活在云南的彝族,少则数十人,多则数百上千人,围着一堆堆熊熊的烈火,以四周沉寂肃穆的青山和深邃神秘的天幕为背景,合着芦笙、短笛、月琴和树叶吹奏的音乐节拍,男女手拉手,围成圆圈,逆时针方向踏足而歌,通宵达旦,兴尽方休。

1986年,美国国际民间艺术组织曾把这种民间自娱性的歌舞列为最受欢迎的全球十大民间舞蹈之一。

打歌:遍及云南,不仅彝族,就连白族、纳西族等民族中都盛行这种歌舞形式,只是叫法不同而已,如有打歌、左脚舞、踏歌、跳芦笙等名称。

据考证,打歌系踏歌转音而来。早在汉唐之际,踏歌就曾是我国中原及南方民间十分活跃的民俗性歌舞。而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的铜鼓形贮贝器上所铸的滇族羽舞和江川李家山出土的18个垂尾人连臂环舞的铜扣饰以及凝固在云南沧源等地崖画上的舞蹈图纹,其舞蹈图案都与彝族的打歌形象相同,这也许可作为彝族打歌起源古老悠久的佐证。

至今,在云南巍山县巍宝山龙谭殿的壁画上还保留着一幅清代人绘制的踏歌图,其情形与今天巍山彝族的打歌非常相似。

跳虎节:在云南省双柏县小麦地冲的彝族人过年时有着跳虎节的特殊风俗,正月初八,全村成年男子集于村后土地庙遗址,杀狗献咪司(咪意土,司意主人,迷司即为土主神之意),随后由本村毕摩祭土主请虎神。8位村民化装成老虎翩翩起舞,老虎们两耳高耸,尾巴粗壮,浑身虎纹,额上绘一汉字王,颈上挂一个大铜铃,威风凛凛。毕摩念罢祭辞请虎神后,虎王率众老虎入村。整个跳虎节期内,全村上下男女老幼都沉浸在迎虎、送虎、观虎跳跃和驱赶邪恶鬼怪的一派欢乐气氛中,当地老百姓都深信只有通过一年一度的传统跳虎、敬祭虎神和祈愿老祖宗的保佑后,全体村民才能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一年比一年更美满幸福。反映了彝族支系倮倮人的一种宇宙观,他们认为天地万物是老虎创造的,他们对老虎的崇敬,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总的来说,老虎笙原始、古朴,不受外界影响,是傩彝文化的珍存。

少女成人礼:神秘换裙仪式,在大小凉山地区,彝族少女成年时要举行一种神秘的换裙仪式,彝语叫沙拉洛,意为脱去童年的裙子,换上成年的裙子。彝族少女在沙拉洛之前,穿的是红白两色的童裙,梳的是独辫,耳朵挂的是穿耳线。换裙仪式举行之后,就要穿上中段为黑蓝色的三接拖地长裙,原先的独辫要改梳成双辫,并要戴上绣花头帕,挂上耳坠。

举行换裙仪式后,少女就可以自由自在地逛街、赶场、看赛马、交朋友、谈恋爱了。换裙时间是根据少女的发育情况而定的,一般选在15~17岁之间,多择单岁。因为在当地彝民看来,双岁换裙会多灾多难,终生也不会吉利。至于换裙的具体日期,则要请老人好好地择算一下,才能最后定下吉日佳期。

由于换裙是女子由童年到成年的标志,作为父母对此都非常重视。特别是母亲,她是女儿的贴心人,也最了解女儿的生理状况,在临近换裙前就热心地为女儿准备好了头上戴的花边黑色哈帕、新裙,以及颜色各异的珠子和领上的银牌等服饰品。

云彩为什么有黑有白

云层有厚有薄,水气丰富的云,透明度降低,呈现出黑色,而水气稀薄的云,透明度较高,呈现出白色。乌云的水汽极为丰富,所以比较黑,有时一块乌云能蕴藏了几十吨水。随着云层越来越厚,越来越多的小水滴汇集,阳光和散射光不能或很少穿过云层,然后白云变成了乌云。

当水滴密度足够大时,它们就会变成可见的白云。随着雾滴越来越大,白云变成了乌云。乌云中的水滴继续变大,变成雨滴。雨后,空气的湿度变小,水蒸气回到不饱和状态,乌云中的小水滴开始蒸发,体积变得越来越小,从而把乌云变成了白云。白云中的雾滴继续不断地蒸发。一旦它们全部蒸发,白云就会消失,重新出现在天空中。


|黑彝人为什么看不起白彝人

     

黑彝人为什么看不起白彝人|
  • 成都哪儿还有彝族妹儿|
  • 成都哪儿还有彝族妹儿| | 成都哪儿还有彝族妹儿| ...

    黑彝人为什么看不起白彝人|
  • 花雕酒的来历传说|
  • 花雕酒的来历传说| | 花雕酒的来历传说| ...

    黑彝人为什么看不起白彝人|
  • 火把节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 火把节是哪个族|
  • 火把节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 火把节是哪个族| | 火把节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 火把节是哪个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