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师联盟 大隐隐于朝
大隐隐于朝。真正的隐逸不是居于深山,过逍遥自在的生活,而是身处朝中,还能不忘初衷,事事以大局为重,事事为百姓着想。曹操称王之后,一个尚书、一个尚书令,为了天下统一,百姓太平,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来助明君上位。
荀彧,官至尚书令。曾经是袁绍的属臣,后来追随了还是明公的曹操,为了匡扶汉室,为了天下统一,为了百姓平安。当初的曹操,也是这样的理想。二十年过去了,曹操从明公,到司空、丞相、魏公,最后到魏王,挟天子以令诸侯,离称帝,还有一步之遥。可是荀彧,却始终不改自己的初衷,一心为了匡扶汉室。三国谋士,郭嘉第一无可替代,荀彧第三也当之无愧,而诸葛亮只能排第四。曹操称王后,荀彧与他渐行疏远,最终分道扬镳。“司空不够,丞相不够,魏公不够,大王也不够,明公想要的是什么,一步之遥?” 荀彧这番话,映证了他的想法,认为曹操不应该称王。在曹操送了一个空食盒后,荀彧服毒自杀,纵火烧毁府邸。可谁知,这背后,隐藏着一个怎样的计谋呢?
崔琰,官至尚书。开始是袁绍的属臣,曹操打败袁绍后归降,曹操将其侄女许配给曹植,他也算得上是曹植的岳父。他为人小心谨慎,为官清正廉洁。曹操出征,曹丕留守,可他每天出门打猎,不务正业,回来时,恰巧被崔琰看见了,崔琰就训诫了他。一开始曹丕不当回事,又准备出去打猎,可听完司马懿的劝诫,知道了崔琰是真的在帮他,才恍然大悟,烧毁戎服和猎具,以表决心。一次,崔琰的女婿平原侯曹植夜闯司马门,那夜,正是崔琰的侄子崔申把守。崔琰和崔申本来有实事求是,可不想丁仪拿着崔琰污蔑魏王的书信来要挟,崔申只好说夜闯司马门的是司马朗,不是曹植。可谁知,这背后,隐藏着一个怎样的计谋呢?
荀令君死后,曹操派人把他生前的书简全部抄出,叫人查看是否有疑处。好巧,正好被曹植的属官杨修发现了五官中郎将曹丕“污蔑大王”的书信,还被荀彧“亲笔”封上。曹丕为自己申冤不得,被曹操打入大理寺。杨修趁机趁火打劫,让丁仪审理此案。曾经,曹丕可是以丁仪“盲了一目”为借口,阻止了丁仪娶自己的妹妹。更何况,丁仪是曹植的属官,曹丕和曹植为了太子之位明争暗斗已经很久了,如果让丁仪继续审下去,没罪要审成有罪,有罪就要再加一等,那曹丕就完了。还好经过几人劝说,曹操终于换了钟繇接替丁仪审理,最终查处是崔琰模仿曹丕的笔记写下这封书信。由于崔琰和荀彧私下交好,趁荀彧不注意,藏于他的书房内。崔琰进入大理寺,没挨一根鞭子就全都招认了,是杨修和丁仪拿着崔琰污蔑魏王的书信来要挟他诬陷曹丕。崔琰人品高尚,要说为了自己的女婿曹植做出这种事,也不太可能。谁知,这背后,隐藏着一个怎样的计谋呢?
曹操想明白了。原来,是荀彧和崔琰串通好要助曹丕登上太子之位的计谋,荀彧自愿服毒自尽后,故意把这封书简摆在明面上,就等着曹操派人来抄走。为了使事情按计划行事,必须要找一个秉公执法的人来办理,这个人就是钟繇。钟繇精通书法,肯定能查出这封信是崔琰模仿曹丕的笔记来写的。钟繇开始审理之后,崔琰就等着他来府上找自己,进入大理寺后,直接就说出了是平原侯让他这么做的。说完后,崔琰求死,钟繇问司马懿崔尚书还能救吗,司马懿回答:“贪生之人救得,求死之人救不得。”
荀彧和崔琰的志向和理想,都是希望天下统一,百姓太平,国泰民安,哪怕牺牲自己的性命,也在所不辞。荀彧和崔琰看出来了,曹丕更胜于曹植,曹植更是崔琰的女婿,也只有这样,才能让世人相信,曹丕才是一位贤能之才。也只有用两位重臣的性命,才能够助曹丕一臂之力。
这样的气节,这样的风骨。这样的清正廉洁,大仁大勇,铮铮铁骨,难道不该被世人称颂吗?
|军师联盟、、大隐隐于朝
丁仪 三国 军师联盟 大隐隐于朝 崔琰 曹丕 曹操 曹植 荀彧 钟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