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震的知识
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的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像海啸、龙卷风、冰冻灾害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50 万次。
地震常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及破坏房屋等工程设施,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focus)。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6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地震知识地震来了怎么办
尽量避免移动太多,如果地震很严重,它可能会把你晃倒在地。
避开窗户:飞行物体可能会打破玻璃造成伤害,所以要远离。
呆在原地:如果你在床上,呆在那里,但要用枕头遮住脸和脖子。如果你在室内,不要跑到室外——建筑物的部分外部可能会从头上掉下来。如果你在开车,把车停在没有树木、建筑物、立交桥或电线的地方。
不要乘坐电梯:最好待在原地,然后在安全的时候走楼梯。
地震知识普及保护措施
地震来临时,不要过于慌张,低楼层的住户尽可能快的跑到室外空旷的地方,楼层高的住户躲到坚固的家具下面,抱紧头部蹲下,等到晃动停止后再迅速撤离到楼下的空旷地带,不要随意跳楼,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地震知识普及保护措施
从家中跑出时,不要携带过多物品,注意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还要注意不要被高空坠物砸伤,躲避广告牌、电线杆、建筑物等物体。
在学校里避难时,学生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如果是在操场或室外,可原地蹲下,双手保护头部,震后有组织地撤离。
在公共场所避难时,不要慌乱,也不要拥挤,避免出现踩踏事故,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避开玻璃门窗、柜台、货架、广告牌、吊灯等物体。
|关于地震的知识
关于地震的知识 地震知识地震来了怎么办 地震知识普及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