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寺庙

中国24节气怎么来的|

中国24节气怎么来的

24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早在东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节气。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24节气已完全确立。

中国24节气怎么来的|

24节气农历表,24节气的由来

24节气农历表。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

24节气的由来。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表达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二十四节气”与“十二月建”是干支历(岁起摄提纪元)的基本内容,它在上古时代(或远古)已订立。古籍载,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二十四节气”是干支历中表示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月令)的特定节令。北斗七星循环旋转,这斗转星移与节气变化有密切关系。北斗七星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等七颗星星组成,因北斗七星曲折如斗,故而得名。在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时间,北斗七星会指向不同的方位,也因此成为上古时代人们判断节气的依据。以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方位作为确定季节、月份的标准,称为斗建(亦称月建),“建”代表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干支历将一岁划分为十二辰(“十二月建”),斗柄旋转而依次指向“十二辰”,称为“十二月建”(或“十二月令”)。在古老文化中,干支时间和方位以及八卦是联系在一起的,寅位是后天八卦的艮位,是年终岁首交结的方位,代表终而又始,如《易·说卦传》:“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即,斗柄从正东偏北(寅位,后天八卦艮位)为起点,绕东、南、西、北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寅月为“春正”,立春为岁首,从立春到下一个立春为一岁。北斗星斗柄指向确立的二十四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循环往复。

24节气寒露节气的含义

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开始;时间在公历每年10月8日或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9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进入深秋,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这一时节,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继续下降。华南日平均气温多不到20℃,即使在长江沿岸地区,水银柱也很难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气温却可降至10℃以下。西北高原除了少数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用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衡量,已是冬季了。千里霜铺,万里雪飘,与华南秋色迥然不同。


|中国24节气怎么来的

   

中国24节气怎么来的|
  • 什么是24节气|
  • 什么是24节气| | 什么是24节气| ...

    中国24节气怎么来的|
  • 古人如何判断24节气的|
  • 古人如何判断24节气的| | 古人如何判断24节气的| ...

    中国24节气怎么来的|
  • 24节气寒露几日几号|
  • 24节气寒露几日几号| | 24节气寒露几日几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