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寺庙

康熙十五年是什么意思|

康熙十五年是什么意思

康熙十五年指康熙在位的第十五年,康熙在位的第一年称为元年,即1661年,所以康熙十五年就是1676年。

康熙十五年是什么意思|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康熙帝生于1654年5月4日,八岁时登基,直至1772年驾崩,共在位61年,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年号康熙,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康熙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在军事上平定三藩、统一台湾、驱逐沙俄、西征漠北;在政治上治吏亲民、加强皇权;在经济上地丁合修治漕运;在文化上尊儒右文,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

康熙通宝是什么意思

康熙通宝,清代钱币。铸于清圣祖康熙年间(1662~1722年)。钱径2.5-2.7厘米,重3.8-5.5克。钱面文字"康熙通宝"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

康熙通宝按照背面文字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仿"顺治四式"的满文钱。钱背满文"宝泉"、"宝源"左读,是户、工两部所造。另外一类是仿"顺治五式"满汉文钱。

康熙通宝有小平及当十大钱。钱文真书体,直读。除宝源、宝泉二局以满文纪局外,各省均以满汉字纪局名,穿左铸满文,穿右铸汉文。各省铸钱均为小平。折十大钱为宝源局所铸,面文离郭隔轮,背满文宝源列穿左右。币材多呈青白色,即用铜锡合金,通称大白钱;也有红铜及黄铜的省局铸钱。

康熙撤三藩是什么意思

康熙撤三藩指的是三藩之乱,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清廷入关后为对付李自成农民军和南明政府的反抗,封云南的吴三桂、广东的尚可喜、福建的耿精忠为藩王。1673年(康熙十二年)春,康熙皇帝作出撤藩的决定。

康熙皇帝即爱新觉罗·玄烨。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穆麟德:HiowanYei,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EnkhAmgahan)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


|康熙十五年是什么意思

  

康熙十五年是什么意思|
  • 康熙撤三藩是什么意思|
  • 康熙撤三藩是什么意思| | 康熙撤三藩是什么意思| ...

    康熙十五年是什么意思|
  • 康熙通宝是什么年代|
  • 康熙通宝是什么年代| | 康熙通宝是什么年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