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寺庙

焖煅和明煅的区别|

焖煅和明煅的区别

将药物直接用高温进行加热,改变其成分或结构,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煅。煅的温度我们一般控制在300℃至700℃,煅是为了使药物的刺激性更低,增强或缓和药物的药性。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焖煅和明煅的区别吧。

焖煅和明煅的区别|

概念不同

明煅:药物放在铁锅或罐内煅烧的方法,称为明煅。

暗煅:暗煅是在高温缺氧情况下,使药物炭化的一种煅法,又称闷煅。

明煅适用于加热能溶化的矿物药,其目的主要是失去结晶水减少刺激性,增强疗效或产生新的作用。闷煅适用于煅制质地疏松,炒炭时易于灰化的药物。

操作方法不同

明煅:将药物置锅内或罐内加热,使其溶化,至水分完全逸出,无气体放出,药物全部呈酥松或干燥的状态,取出摊冷。如明矾、胆矾、硼砂。

闷煅:将药物置铁锅内,上扣小铁锅,接口处用盐泥或赤石脂用水调成泥状封固,留一筷头大的小孔,扣锅上压重物,置炉火上煅烧。小孔烟少时用筷头塞住,至小孔无烟时离火。亦有将药物置小口釉罐内,用盐泥或赤石脂封固罐口,置粗糠火中或小火上煅烧,罐上放大米数粒,至大米成焦黄色时离火,待锅或罐冷却取出药物,以免药物遇空气燃烧而灰化。在煅制过程中,由于加热而锅内气体膨胀,药物受热炭化,有大量气体及浓烟产生,从接口处喷出。应随即用湿泥堵住,或用细砂掩盖填塞,以免空气进入,使药物灰化。如血余、棕榈。

生牡蛎和煅牡蛎的区别

生牡蛎是宝色或是灰黄色,或是灰色的,表面凸凹不平,而煅牡蛎是灰白色,间有青灰色或淡灰黄色,稍微有点烧焦的臭味。生牡蛎是在牡蛎的基础上,去掉壳外面附着的杂质,并干燥之后,敲成小块,筛去灰屑留着用的。而煅牡蛎是在生牡蛎的基础上,放在烈火上煅烧,一直到变成灰褐色。

长牡蛎:呈长片状,背腹缘几平行,长10~50cm,高4~15cm。右壳较小,鳞片坚厚,层状或层纹状排列。壳外面平坦或具数个凹陷,淡紫色、灰白色或黄 褐色;内面瓷白色,壳顶二侧无小齿。左壳凹陷深,鳞片较右壳粗大,壳顶附着面小。质硬,断面层状,洁白。无臭,味微咸。

生龙骨和煅龙骨的区别

生龙骨和煅龙骨没有区别,都是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骨骼化石,只不过二者的炮制方法不一样。生龙骨取原药材拣净杂质,刷净泥土,打成约0.45cm的小碎块即可使用;煅龙骨取净龙骨置无烟炉火上或煅药炉内,武火煅至红透,取出放凉,打成约0.45cm的小碎块才可使用。


|焖煅和明煅的区别

  

焖煅和明煅的区别|
  • 生龙骨和煅龙骨的区别|
  • 生龙骨和煅龙骨的区别| | 生龙骨和煅龙骨的区别| ...

    焖煅和明煅的区别|
  • 生牡蛎和煅牡蛎的区别|
  • 生牡蛎和煅牡蛎的区别| | 生牡蛎和煅牡蛎的区别| ...

    焖煅和明煅的区别|
  • 牡蛎跟生蚝的区别|
  • 牡蛎跟生蚝的区别| | 牡蛎跟生蚝的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