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寺庙

岩鸬鹚|

岩鸬鹚

岩鸬鹚是一种黑白色的海鸟,因为它喜欢在岩石峭壁上筑巢而得名岩鸬鹚。和其他的鸬鹚一样,岩鸬鹚的嘴巴也呈现弯钩状,因此非常擅长捕鱼和潜水,它们的翅膀已经进化出了划水的特性,全身最有特色的就是喙根部裸露的皮肤呈现鲜红色。

岩鸬鹚|

岩鸬鹚算是所有鸬鹚中唯一一种在岩石峭壁上筑巢的物种,它的体型不算很大,体长普遍只有66-71厘米,重量也保持在1.5公斤左右,不过翅膀展开之后则非常长,可以达到92厘米左右,能够帮助它更好的在水中划动。岩鸬鹚也具有和小黑鸬鹚一样的鸟喙,它的上嘴壳呈现弯钩状,能够牢牢的锁住滑溜的鱼身。

岩鸬鹚除了筑巢的特性之外,它的颜色还具有比较独特的外形特征,比如它虽然全身呈现黑白色,但它眼睛和鸟喙相接的周围皮肤呈现鲜红色,,正面看起来就像是一颗桃心在脸颊上,而最特别的就是它眼睛的后面还长有一块白色斑点,全身上下只有腹部呈现白色,其他的部分几乎全部都是黑色的羽毛。

岩鸬鹚虽然会将巢穴建造在岩石或者崖壁之上,但是它们选择的都是临近海洋的峭壁,所以平时主要食物也是像其他鸬鹚一样,以水生动物为食,尤其喜欢鱼类、甲壳类等,并且它采取的狩猎方式也和其他鸬鹚一样,一头扎入水中用翅膀划动来追踪猎物,这时它脚上的蹼也能派上用场,等到一口叼住猎物的时候,它就会立马浮出水面将其甩起吞下。

岩鸬鹚一般都是雌性和雄性联合筑巢,一般都会选择水藻、树枝等来搭建在岩石峭壁的短平台之上,而雏鸟出生之后也是由双亲一起哺乳的,它们这时捕捉的鱼类都会储存在硕大粗壮的喉囊和食管之中,等到回巢的时候再张嘴吐出,而这时鱼也已经被消化成末状,雏鸟就能轻松的进食了。

小黑鸬鹚

小黑鸬鹚是目前澳洲仅有的两种黑色鸬鹚中的一个,它属于体型较小的物种,体长只有55-65厘米,最大的特点就是长有一个末端呈弯钩状的喙,它全身的羽毛漆黑,泛有少许的铜绿色金属光泽,非常善于一口扎入水中捕捉鱼类。

小黑鸬鹚和普通鸬鹚的外形类似,全身都长满了漆黑的羽毛,只有在繁殖期时,脖子和头顶才会长出些许的白色杂毛,不过它的羽毛并不是完全漆黑的,迎着太阳光时还能看到些许的铜绿色光泽,它的嘴巴就是鸬鹚典型的弯钩状嘴,不过只有上嘴壳才有,下嘴壳则多为硕大的喉囊,平时都折叠在嘴下,捕鱼时则能储存食物。

小黑鸬鹚作为世界上最会捕鱼的鸟类之一,它常年生活在湖泊、池塘等宽阔水域附近,平时就是等待在水边的大树或者岩石上,一有动静它就会潜入水中捕食,往往能够潜下至少3-5米深的距离,最深的甚至可以达到10米左右,在水中的速度也极快,所以每次仅仅只需要不足45秒,主要捕捉鱼类和甲壳类动物为食。

小黑鸬鹚有时候也会在水面等待,如果距离猎物较近,它会直接将头扎入水中,追寻猎物,而且由于极度的擅长潜水,所以它的翅膀也已经进化出了划水的技能,并且它的脚趾间也长有适合游泳的蹼,所以它即便是在水中速度也是很快的,等到上岸之后,只要张开翅膀,太阳很快就能晒干羽毛。

小黑鸬鹚一般都是雌雄双方共同筑巢,巢穴大多会建造在靠近水源的河岸边,主要就是利用干草或者枝干等来建造,一般产卵之后的28天就能孵化出小鸬鹚,这时雌鸟就会觅食后将鱼储存在喉囊中,带回到巢穴之后,再将食物于口腔中啄食成末给小鸬鹚食用,同时它还会喷出淡水喂食小鸬鹚。

查岛鸬鹚介绍

查岛鸬鹚(学名:Leucocarbo onslowi,英文名:Chatham Shag)是鸬鹚科蓝眼鸬鹚属的鸟类。

是新西兰的特有种,仅在查塔姆群岛上繁殖。

其原生生境为开阔的海洋及岩岸。善于潜水,主要食鱼类和甲壳类动物为食。

查岛鸬鹚是鸬鹚种类中身材相对短小的海鸟,有63 cm长。头上有类似莫希干人的冠羽。鸟体分黑白两色,上体自头、背部和翅膀闪着蓝色的金属光泽;下体胸腹部至臀部白色;翼在折叠处有白色羽毛形成的斑纹;脚桃红色;眼睛之下有裸露的皮肤形成红色块斑。喙的基部有橙色肉垂。


|岩鸬鹚

   

岩鸬鹚|
  • 世界上最会捕鱼的鸟类|
  • 世界上最会捕鱼的鸟类| | 世界上最会捕鱼的鸟类| ...

    岩鸬鹚|
  • 世界上最会测水质的昆虫是什么|
  • 世界上最会测水质的昆虫是什么| | 世界上最会测水质的昆虫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