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寺庙

建安七子是指哪七个人|

建安七子是指哪七个人

建安七子是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个人,他们是那个年代除曹氏父子三人(曹操、曹丕、曹植)外,文学成就最高的人,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与竹林七贤相比,建安七子显然要更务正业,成就更高些。

建安七子是指哪七个人|

建安七子特指在汉建安年间(196220年)出现的七位文学家,他们分别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因建安七子曾同居魏都邺中,又号邺中七子,他们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贡献。

在建安七子中,除了孔融与曹操政见不合外,其余六人虽然各自经历不同,但因为都亲身受过汉末离乱之苦,后来投奔曹操,地位发生了变化,获得了安定、富贵的生活,所以他们多视曹操为知己,想依赖他干一番事业,故而他们的诗也与曹氏父子有许多共同之处。

历史记载:建安七子是曹丕提出的,这出现他所著《典论论文》中,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

建安七子个个都是非常厉害的文学家,曾有大量的文章留存于世,除了曹魏时期著名的曹家父子以外,在那个时候没有人能够比他们有才华。在文学上,其实建安七子成就是不分高低的,但王粲在诗赋上的成就高于其他六人,他写的诗歌非常有韵味,在当时受到很多人的追捧。

小结:关于建安七子是指哪七个人,看完全文,大家知道了吧,在汉建安年间,出现了很多杰出人物,但除曹氏父子外,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人最为出名,他们被曹丕称为建安七子,为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诗、赋、散文等方面都有所发展,是三国时期重要的文学奠基人。

建安七子是指哪七个人

建安七子是汉建安年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当中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建安七子擅长写作,对诗、赋、散文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建安七子的作品大都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建安七子

王粲(177-217),字仲宣,东汉末文学家,微山县两城人,少有才名。徐干(171-217),字伟长,山东潍坊市人,少年勤学,潜心典籍。

阮瑀(约165-212),字元瑜,今河南开封人,章表书记出色。应玚(177-217),字德琏,河南省项城市南顿镇人,擅长作赋。

孔融(153-208),字文举,山东曲阜人,少有异才,勤奋好学,能诗善文。陈琳,字孔璋,江苏人。刘桢,字公干,宁阳县泗店镇古城村人。

建安七子是指哪七个人

建安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建安七子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贡献。建安七子与三曹往往被视作汉末三国时期文学成就的代表。七子的创作大体上也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作品多反映社会动乱的现实,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

七子中除了孔融与曹操政见不合外,其余六家虽然各自经历不同,但都亲身受过汉末离乱之苦,后来投奔曹操,地位发生了变化,获得了安定、富贵的生活。他们多视曹操为知己,想依赖他干一番事业。故而他们的诗与曹氏父子有许多共同之处。因建安七子曾同居魏都邺中,又号邺中七子。他们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贡献。建安七子与三曹往往被视作汉末三国时期文学成就的代表。


|建安七子是指哪七个人


建安七子是指哪七个人|
  • 建安七子是谁 建安七子是指哪七个人|
  • 建安七子是谁 建安七子是指哪七个人| | 建安七子是谁 建安七子是指哪七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