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这本书怎么提问
《红楼梦》讲述的是发生在一个虚构朝代的封建大家庭中的人事物,其中以哪三个人之间的感情纠葛为主线通过对一些日常事件的描述体现了在贾府的大观园中以金陵十二钗为主体的众女子的爱恨情愁?
《红楼梦》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使读者预感到它必然要走向覆灭的命运;同时小说还通过对什么人的歌颂,表达了新的朦胧的理想?
红楼梦这本书以什么为背景
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批判.
《红楼梦》诞生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举国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这时期从表面看来,好像太平无事,但骨子里各种社会矛盾正在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在康熙、雍正两朝,曹家祖孙三代四个人总共做了58年的江宁织造。曹家极盛时,曾办过四次接驾的阔差。曹雪芹生长在南京,少年时代经历了一段富贵繁华的贵族生活。但后来家渐衰败,雍正六年(1728年)因亏空得罪被抄没,曹雪芹一家迁回北京。
这本书教你提 抬 问 杠 学会提问 读书笔记
这本书教你提(抬)问(杠),《学会提问》读书笔记
1.两种思维模式
海绵式思维:被动的充分吸收所学的知识,犹如海绵一般。
淘金式思维:带着问题读书学习,思考,学会披沙拣金,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2.不过多投入感情和喜好
就像成为闺蜜要追同一个欧巴或骂同一个碧池一般,人们总会把自己的喜好带入问题的讨论中,人们热衷于相信和我们期望值一致的解释和描述,对自己喜好不一致的说法加以排斥。所以我们接受还是拒绝一个立场时,感情上的依恋不应该作为基础,理想的做法必须经过仔细的分析推理。
3.提出一些问题时最好问下“关我什么事”把时间和精力用在需要付出的地方。
4.两种批判思维
弱势批判思维:为了捍卫自己的观点。
强势批判思维:评价,修正自己的观点。
5.警醒对事物的一厢情愿与奇迹性思维
人们面对种种难题产生的焦躁与恐惧构成了一道防护墙,屏蔽真实的世界,使我们忽略事情的本质,对事物有一厢情愿的看法。当人们无力改变某事时,又会出现逃避,幻想奇迹会发生的奇迹性思维。
6.两种论题
描述性论题:
如:音乐学习是不是有助于提高一个人的数学能力?
家暴的诱因是什么?
描述性论题反映了我们对世间万物存在形式和秩序的好奇,是根据事物过去,现在,将来的描述精准与否提出的问题。简单来说类似于简答题。
规定性论题:
如:学校应不应该穿校服?
学校应不应该严肃对待早恋现象?
规定性论题是对事情该不该做,事情的好坏,对错做出决定所提出的问题,常用于社会辩论中。简单来说类似判断。
通过“因此”“表明”“由此得知”“问题的实质是”这些词语可以更快速方便的找到一篇文章的结论。
如何有效组织理由
⑴圈出指示词
⑵给结论和理由做不同标记加以区分
⑶理由和结论标上对应的序号
⑷文章结尾写出所有理由
一个结论站不站的住脚取决于理由扎实与否,薄弱的理由必定导致薄弱的推论。如果比喻的话理由是模具,结论依此成形或修改。
10.寻找多义词和歧义
如:自由,见效,幸福感等
某个牌子的催眠药,30分钟见效。这句话里见效这个词就有歧义。它可能指30分钟变困,也可能指30分钟后昏睡过去。(广告商可能经常使用有歧义的词吧)。找出歧义词可通过反串的方法,问下如果自己站在不同立场有没有其它定义重新定义那些词或短语。
11.词语包含的意义
①同义替换,②举例说明,③标准定义
如:忧虑就是紧张不安(同义替换)。
忧虑是竞选人等待竞选结果的心情(举例说明)。
主观上的不适感,伴随自主神经系统越来越强烈的感受(标准定义)。
12.词语的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
外延意义:一个词约定俗成的外在描述性的指称对象。
内涵意义:对词语附上感情的联想意义。(比如恐怖分子这个词让人联想到暴力,残酷等)。
我们要警惕多义词,歧义和保有感情色彩的词语。
13.两种假设
价值观假设:对价值观做出假设,因为每个人的价值观都不相同。
描述性假设:根据过去,现在,未来发生的事进行信息补全,即跟某个术语下个具体的定义(也叫定义性假设)。
14.价值观的冲突
比如忠实与诚实:应不应该告诉父母哥哥抽烟。不同价值观得到的答案会不同。价值观假设也会随着不同情况发出改变。
15.常见谬误
⑴人身攻击谬误:对人的攻击,侮辱,而不是反驳提供的理由。
⑵滑坡谬误:采取提议的行动引发一系列不可控事件,然而事实上却有现成的程序来阻止这类连锁事件发生。
⑶追求完美方案谬误:如果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是百分之百就应该放弃。与之相似的是强求确定性谬误,如果一个研究结论不是百分百就要放弃。
⑸诉诸公众谬误:引述大部分人持有的观点来证明某个论断有道理。错误的认为大部分人说的一定是对的。
⑥诉诸可疑权威谬误:引用某权威的话证明结论,但该权威未必有对应的专业知识。
⑺稻草人谬误:歪曲对方的观点,使它容易受到攻击,其实我们攻击的观点根本不存在。
⑻诉诸感情谬误:使用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分散读者(听者)的注意,使他们忽略理由和证据。
⑼虚假的两难选择谬误:现实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选择时却假设只有两种解决方案。
⑽乱扣帽子谬误:错误的假设因为你为特定的行为或事件提供了一个名称,就合理的解释了这一事件。
⑾循环论证谬误:在推理过程中已然假设自己结论成立的证据。(经常结论和理由说的是相同的一件事)。
⑿以偏概全谬误:根据群体中很小一部分事件或经历得出有关整个群体的讨论。
⒀错误类比谬误:类比中存在重要且相关的不同点。
⒁转移话题谬误:甲主题被讨论,乙主题介入好像和甲主题相关实际上并不相关,甲主题被置之不理。
⒂过度简化因果关系谬误:依赖不足以解释整个因果关系的因素解释一个事件,或过分强调这些因素中一个或多个的作用。
⒃因果混淆谬误:将事件起因和结果混淆或认不出两件事间是互相影响的关系。
⒄忽略常见原因谬误:指认不出两件事之所以有联系是因为常见的第三因素在起作用。
⒅事后归因谬误:b事件是a事件造成,紧紧因为b时间紧随a时间。
16.找到更多代替原因和解释
人经常把别人行动的原因看成内部因素的力量(性格特点等),而不是因为外部因素的作用(环境等)。所以要多找原因。
17.数据的欺骗性
①考虑平均值意思,它可能是中位数,众数与平均数。考虑数据中的差值和频率。
②警醒有省略的数据,比如化工厂增加了75%可能是4家增到了7家,也可能是400家增到700家。并且看到比较惊人的数字时学会与相关的事情比较。比如电影票房等。
③绝对数据和相对数据
相对:某疾病治疗风险从100例的9例降到了6例,就是降了33%。((9-6)/9))
绝对数据就是单纯的降了3%,100例的3例
④有时候柱形图的区间,小数据会欺骗我们的眼睛。
18.警惕作者拿一件事的结论证明另一件不相干的事。(小心偷换概念)。
19.警惕二分思维,找到多个结论
①重新审视理由,也许通过理由能有新的结论。
②一些结论可能只在某种条件下才成立
③已解决问题为导向寻找结论。把要不要怎么样改成如何处理。
比如:因为学校附近酒吧开业未成年饮酒,要不要关掉酒吧改成用什么方法解决未成年人饮酒问题。
多找备选结论,决策会更加完美。
|红楼梦这本书怎么提问
学会提问 山寺 滑坡谬误 红楼梦这本书以什么为背景 红楼梦这本书怎么提问 读书笔记 这本书教你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