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寺庙

高中化学 必知的知识点大全|

高中化学 必知的知识点大全

高中化学常用方程式

高中化学 必知的知识点大全|

高中常用化学方程式之分解反应:

1.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通电2H2↑+O2↑

2.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加热2CuO+H2O+CO2↑

3.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2KCl+3O2↑

4.加热高锰酸钾:2KMnO4加热K2MnO4+MnO2+O2↑

5.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H2O+CO2↑

6.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CO2↑

高中常用化学方程式之氧化还原反应:

1.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加热Cu+H2O

2.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高温2Cu+CO2↑

3.焦炭还原氧化铁:3C+2Fe2O3高温4Fe+3CO2↑

4.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Fe3O4高温3Fe+2CO2↑

5.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加热Cu+CO2

6.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Fe2O3高温2Fe+3CO2

7.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Fe3O4高温3Fe+4CO2

高中常用化学方程式之单质、氧化物、酸、碱、盐

金属单质+酸--------盐+氢气(置换反应)

1.锌和稀硫酸Zn+H2SO4=ZnSO4+H2↑

2.铁和稀硫酸Fe+H2SO4=FeSO4+H2↑

3.镁和稀硫酸Mg+H2SO4=MgSO4+H2↑

4.铝和稀硫酸2Al+3H2SO4=Al2(SO4)3+3H2↑

金属单质+酸--------盐+氢气(置换反应)

1.锌和稀硫酸Zn+H2SO4=ZnSO4+H2↑

2.铁和稀硫酸Fe+H2SO4=FeSO4+H2↑

3.镁和稀硫酸Mg+H2SO4=MgSO4+H2↑

4.铝和稀硫酸2Al+3H2SO4=Al2(SO4)3+3H2↑

酸+盐--------另一种酸+另一种盐

1.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

2.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

3.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MgCO3+2HCl===MgCl2+H2O+CO2↑

盐+盐-----两种新盐

1.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AgNO3====AgCl↓+NaNO3

2.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BaCl2====BaSO4↓+2NaCl

高考化学知识点“化学之最”

常温下其单质有颜色气体的元素是F、Cl

单质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非金属元素是F

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元素是Cl

其单质是最易液化的气体的元素是Cl

其氢化物沸点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是O

其单质是最轻的金属元素是Li

常温下其单质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是Br

熔点最小的金属是Hg

其气态氢化物最易溶于水的元素是N

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Ag

1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H

1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1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Fe

1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C

1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1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K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20、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2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高考化学50个小知识点

掌握一图(原子结构示意图)、五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最简式)、六方程(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水解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①CH:C2H2和C6H6②CH2:烯烃和环烷烃③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④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和饱和一元羧酸或酯;举一例:乙醛(C2H4O)与丁酸及其异构体(C4H8O2)

一般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氕原子(1H)中无中子。

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周期不一定从金属元素开始,如第一周期是从氢元素开始。

ⅢB所含的元素种类最多。碳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且ⅣA族中元素组成的晶体常常属于原子晶体,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等。

质量数相同的原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如18O与18F、40K与40Ca

7.ⅣA~ⅦA族中只有ⅦA族元素没有同素异形体,且其单质不能与氧气直接化合。

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一般形成离子化合物,但AlCl3却是共价化合物(熔沸点很低,易升华,为双聚分子,所有原子都达到了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一般元素性质越活泼,其单质的性质也活泼,但N和P相反,因为N2形成叁键。

非金属元素之间一般形成共价化合物,但NH4Cl、NH4NO3等铵盐却是离子化合物。

1离子化合物在一般条件下不存在单个分子,但在气态时却是以单个分子存在。如NaCl。

1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如Na2OFeS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

1单质分子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如O3是极性分子。

1一般氢化物中氢为+1价,但在金属氢化物中氢为-1价,如NaH、CaH2等。

1非金属单质一般不导电,但石墨可以导电,硅是半导体。

1非金属氧化物一般为酸性氧化物,但CO、NO等不是酸性氧化物,而属于不成盐氧化物。

1酸性氧化物不一定与水反应:如SiO2。

1金属氧化物一般为碱性氧化物,但一些高价金属的氧化物反而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CrO3等反而属于酸性氧物,2KOH+Mn2O7==2KMnO4+H2O。

1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价和它的负价绝对值之和等于8,但氟无正价,氧在OF2中为+2价。

20、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都含有阴离子,如金属晶体中有金属阳离子而无阴离子。

2离子晶体不一定只含有离子键,如NaOH、Na2ONH4Cl、CH3COONa等中还含有共价键。

22.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是稳定结构,其余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不是稳定结构。

23.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是稳定结构。

24.阳离子的半径一定小于对应原子的半径,阴离子的半径一定大于对应原子的半径。

25.一种原子形成的高价阳离子的半径一定小于它的低价阳离子的半径。如Fe3+Fe2+。

26.同种原子间的共价键一定是非极性键,不同原子间的共价键一定是极性键。

27.分子内一定不含有离子键。题目中有“分子”一词,该物质必为分子晶体。

28单质分子中一定不含有极性键。

29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有离子键。

30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形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31.含有分子的晶体一定是分子晶体,其余晶体中一定无分子。

32.单质晶体一定不会是离子晶体。

33.化合物形成的晶体一定不是金属晶体。

34.分子间力一定含在分子晶体内,其余晶体一定不存在分子间力(除石墨外)。

35.对于双原子分子,键有极性,分子一定有极性(极性分子);键无极性,分子一定无极性(非极性分子)。

3氢键也属于分子间的一种相互作用,它只影响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对分子稳定性无影响。

37.微粒不一定都指原子,它还可能是分子,阴、阳离子、基团(如羟基、硝基等)。例如,具有10e-的微粒:Ne;O2-、F-、Na+、Mg2+、Al3+;OH-H3O+、CHNHH2O、HF。

38.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不一定都强,如碳,稀有气体等。

39.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ⅡA族元素,如He、副族元素等。

40.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ⅠA族元素,如Cr、ⅠB族元素等。

41.ⅠA族元素不一定是碱金属元素,还有氢元素。

42.由长、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族不一定是主族,还有0族。

43.分子内不一定都有化学键,如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无化学键。

44.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非极性键,如过氧化氢、乙炔等。

45.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过氧化钠、二硫化亚铁、乙酸钠、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

46.对于多原子分子,键有极性,分子不一定有极性,如二氧化碳、甲烷等是非极性分子。

47.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是离子晶体,如金属晶体。

48.离子化合物不一定都是盐,如Mg3N金属碳化物(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但不是盐。

49.盐不一定都是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铝、溴化铝等是共价化合物。

50.固体不一定都是晶体,如玻璃是非晶态物质,再如塑料、橡胶等。

高考化学知识点之元素化合物

1.碱金属元素原子半径越大,熔点越高,单质的活泼性越大

2.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有机酸则较难溶于水

3.在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浓硫酸产生蓝色固体,浓硫酸吸水后有胆矾析出

4.能与冷水反应放出气体单质的只有是活泼的金属单质或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5.将空气液化,然后逐渐升温,先制得氧气,余下氮气

6.把生铁冶炼成碳素钢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除去生铁中除Fe以外各种元素,把生铁提纯

7.虽然自然界含钾的物质均易溶于水,但土壤中K%不高,故需施钾肥满足植物生长需要

8.制取漂白粉、配制波尔多液以及改良酸性土壤时,都要用到熟石灰,制取漂白粉为熟石灰和Cl2反应,波尔多液为熟石灰和硫酸铜的混合物

9.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酸溶液

10.铁屑溶于过量盐酸,再加入氯水或溴水或碘水或硝酸锌,皆会产生Fe3+

11.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12.NaAlONa2SiONa2COCa(ClO)NaOH、C17H35COONa、C6H5ONa等饱和溶液中通入CO2出现白色沉淀,继续通入CO2至过量,白色沉淀仍不消失

13.大气中大量二氧化硫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以及金属矿石的冶炼

14.某澄清溶液由NH4Cl、AgNONaOH三种物质混合而成,若加入足量硝酸必产生白色沉淀,NH4Cl、AgNONaOH混合后发生反应生成[Ag(NH3)2]+加入足量硝酸后生成AgCl和NH4NO3

15.为了充分利用原料,硫酸工业中的尾气必须经净化、回收处理

16.用1molAl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共有3mol电子发生转移

17.硫化钠既不能与烧碱溶液反应,也不能与氢硫酸反应

18.在含有较高浓度的Fe3+的溶液中,SCN-、I-、AlO-、S2-、CO32-、HCO3-等不能大量共存,Fe3+可以于SCN-配合,与I-和S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CO32-,HCO3-和AlO2-发生双水解反应

19.活性炭、二氧化硫、氯水等都能使品红褪色,但反应本质有所不同,活性炭是吸附品红,为物理变化,SO2是生成不稳定的化合物且可逆,氯水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不可逆

20.乙酸乙酯、三溴苯酚、乙酸钠、液溴、玻璃、重晶石、重钙等都能与烧碱反应

21.在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Cl2可得FeBrFeClBr2

22.由于Fe3+和S2-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Fe2S3不存在

23.在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可得亚硫酸钠与次氯酸

24.有5.6g铁与足量酸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0.2NA

25.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如较稀的HClO4,H2SO4等

26.单质的还原性越弱,则其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

27.CuCO3可由Cu2+溶液中加入CO32-制得

28.单质X能从盐的溶液中置换出单质Y,则单质X与Y的物质属性可以是:(1)金属和金属;(2)非金属和非金属;(3)金属和非金属;(4)非金属和金属;

29.H2S、HI、FeCl浓H2SONa2SO苯酚等溶液在空气中久置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

30.浓硝酸、浓硫酸在常温下都能与铜、铁等发生反应

高考化学文字表述分析总结

浓硫酸的稀释:

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浓硫酸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

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中部,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溶液的pH。

用试纸检验气体:

(以NH3为例)用玻璃棒贴取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或试管口,看试纸是否变蓝。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大试管单孔塞为例):

①微热法:将导管插入水槽中,手握大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时导管口回流一段水柱,说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液差法:塞紧橡皮塞,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的橡皮管部分,从长颈漏斗中向试管中注水,使长颈漏斗中液面高于试管中液面,过一段时间,液面差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

焰色反应:

(以K元素为例)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待测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是否为紫色。(注:洗涤铂丝用盐酸溶液)。

洗涤沉淀:

把蒸馏水沿着玻璃棒注入到过滤器中至浸没沉淀,静置,使蒸馏水滤出,重复2~3次即可。

判断沉淀剂是否足量的操作:

在上层清液中(或取少量上层清液置于小试管中),滴加沉淀剂,若不再产生沉淀,说明沉淀完全。如粗盐提纯实验中判断BaCl2已过量的方法是:在上层清液中再继续滴加BaCl2溶液,若溶液未变浑浊,则表明BaCl2已过量。

判断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操作:

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洗液,滴加相应试剂……

萃取分液操作: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荡、静置、分层,在漏斗下面放一个小烧杯,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下层液体从下口沿烧杯壁流下;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量气操作注意:

待温度恢复至室温时,调节量筒(或量气管)使左右液面相平。

1酸碱中和滴定终点判断:

如强酸滴定强碱,用酚酞用指示剂,当最后一滴酸滴到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即为终点。(拓展:氧化还原滴定如用KMnO4滴定草酸: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紫色,且半分钟不褪色。)

1有机实验中长导管的作用:

冷凝回流,提高反应物的利用率。

1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往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当溶液变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

1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

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1引发铝热反应的操作:

加少量KClO3,插上镁条并将其点燃。

1检验卤代烃中卤原子的操作:

取样与NaOH溶液共热,然后加HNO3酸化,再加AgNO3溶液,据沉淀颜色进行判断。

一秒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口诀。

原口诀: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由于太难背,于是衍生出了一个新口诀:嫁,给,那,美,女; 身,体,细,纤,轻; 统,共,一,百,斤。现如今已倒背如流·

教资初中数学必知的知识点

以下是自己觉得考教资必须要知道的点,无论是以后做老师还是去考试都要将以下知识熟记于心,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

1.课程基本理念

• 数学课程应该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仅要包含数学的结果,也要包含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以及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 教师活动是师生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教师教学)

§ 组织者:第一,老师应该根据数学实质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然后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第二,在教学活动中,老师要用适当的方法引导,调控,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活泼生动的课堂气氛,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 引导者:通过问题或者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激发学生好奇心以及学习兴趣,通过恰当示范,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验以及感悟思想。关注学生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 合作者:教师以平等尊重的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发学生共同探索,与学生一起感受挫折,分享发现和结果。

• 学习评价的主要目标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有关行为动词的含义

• 了解: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者举例说明对象的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景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知道,初步认识)

• 理解: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阐述对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 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

• 运用:综合使用已掌握的对象,选择或者创造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 经历: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感性认识

• 体验: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主动认识或者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

• 探索: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理解或者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的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一定的理性认识。

3. 几何解释对学生数学学习的作用

① 有助于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解释可以帮助学生发现,描述,理解数学问题,了解数学问题的几何背景或者几何意义,把复杂,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同时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利用几何帮助学生探索问题的思路,引导学生多方向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预测数学问题的结果。

②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定理,公式等数学知识的理解,在定理,公式的学习上,几何解释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其本质含义,通过追本溯源,加深学生对定理,公式的记忆和把握。

③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运用几何解释来解决数学问题,可以将直观枯燥的数学问题化为形象的,有趣的图形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不再惧怕数学,增强其学好数学的信心。

④有助于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几何解释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数形结合思想。

4. 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一)数学的抽象性

抽象性表现在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原因是抛出太多的事物的具体的特性。

(抽象也是逐级进行的。所以,抽象要以具体为基础,并且抽象性是逐步深入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抽象性还表现在它使用了大量的数学符号。不仅数学概念是抽象的,数学方法也是抽象的。

还有高度概括性。抽象侧重于分析,提炼,概括侧重于归纳,综合,越是抽象的理论,其概括性越强。

数学语言也具有高度抽象性,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相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对书本达到真正的理解。弄清楚每个数学概念,符号的含义,不要急混,或者弄错,数学阅读要认真细致,同时必须勤思多想。

(二)应用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教学

• 注意从实例引入,阐明数学概念,通过实物直观,图像直观,言语直观形成直观形象,提供感性材料。

• 注意从特例引入,讲解一般性的规律。直观是从具体上升到抽象的辅助工具,特殊化是认识抽象结论的有效手段,较高一级的抽象往往依赖于较低一级的具体。

• 注意运用有关理论,解释具体现象,解决具体问题,必须指出,从数学教学来说,具体,直观仅是手段,而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才是根本目的。

5. 严谨性和量力性原则

(一)对数学严谨性和量力性的含义的理解

数学的严谨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点之一,表现在对数学结论的叙述必须精确,论证严格,周密,整个数学内容被组织成一个严谨的逻辑系统。量力性,量力而行,主要针对数学教学对象的接受能力而提出。

教学中必须考虑中学生的可接受性:

首先,对中学生数学严谨性的要求,要逐步适应。教学要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螺旋式地安排抽象内容的学习,有计划,有步骤的逐步要求,这样他们才能达到逐步理解和掌握数学严谨性的要求。

其次,严谨性是相对的

再次,在尊重学生可接受性的同时,也应该充分估计学生认知上的潜力。

数学教学也不能一味被动,消极去适应儿童原有的思维水平以及知识,而是要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所以具体教学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不能对学生要求太高,也不能太低,要让学生所能接受。

(二)贯彻要求

• 认真了解学生的学业基础和认知水平,这是基础

•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制定恰当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

• 螺旋式地处理教学内容

• 注重数学语言的要求。

• 周密思考,推理有据。

6.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

a. 面向全体学生以及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

教学过程中应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但也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每个人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应该给与关注和关心,及时帮助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想法,方式结局问题,然后发表自己的想法,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耐心引导他们分析产生困难或者错误的原因,鼓励他们去改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兴趣。

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应该为他们提供更加足够的材料和思维空间,指导他们进行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在教学活动中,要鼓励与倡导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恰当的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水平,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以及练习题的训练,都要让全体同学都参与进来,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引导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交流选择合适的策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

b. 预设与生成关系

教学方案是老师对教学过程的预设,依赖于老师对教材的理解,钻研和再创造。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以及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对教材的再创造,集中表现在:能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贴切的教学素材以及教学流程,准确的体现基本理念和教学流程,准确体现基本理念和课程内容规定的要求。

实施教学方案,是把预设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的互动往往会生成一些新的资源,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把握,因势利导,适当调整预备方案,使教学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

c.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

合情推理是根据已有的事实和正确的结论,实践和实验的结果,以及个人的经验和直觉等推测某些结果的推理过程,归纳,类比是合情推理常用的思维方式。

演绎推理是根据已有的事实和正确的结论,按照严格的逻辑法则得到新结论的推理过程。

合情推理从推理形式上来看,是由部分到整体,个别到一般,特殊到特殊的推理,而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从推理结论上来看,合情推理的结果不一定正确,有待进一步证明。演绎推理在大前提,小前提和推理形式都正确的前提下,得到的结论一定正确。就数学而言,演绎推理是证明数学结论,建立数学体系的重要思维过程,但数学结论,证明思路的发现,主要靠合情推理。因此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是相辅相成的。

d. 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合理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可以有效地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不能完全替代原有的教学手段,其真正的价值在于实现原有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甚至达不到的效果。例如,利用计算机展示函数图像,几何图形的运动变化过程,从数据库获得数据,绘制合适的统计图表,利用计算机的随机模拟结果,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随机事件以及随机事件发生的规律。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课堂教学的板书设计,必要的板书设计有利于实现学生思维与教学过程的同步。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把握教学内容的脉络。

7. 数学概念的定义方法

• 属加种差定义:先确定被定义概念最邻近的属概念,再寻找这个属概念中诸种概念之间的本质差异。比如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 外延定义:举出属概念中的所有种概念,比如实数概念以及圆锥曲线的概念等

8. 数学命题的教学过程

• 公式,定理的引入

• 公式,定理的明确与理解

• 掌握公式,定理的证明与推导

• 公式,定理的应用

• 建立数学命题系统化体系

9. 中学数学思想

• 化归

• 类比与归纳

• 函数

• 方程

• 分类讨论

• 数形结合思想

10. 教学过程的设计步骤

• 导入

• 新授

• 巩固与练习

• 小结

• 作业布置

11. 导入的类型

§ 直接导入法:开门见山,紧扣教材目标和要求直接给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已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直接进入学习状态。适合条理性强的教学

§ 复习导入法:所谓的温故而知新,主要是利用新旧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即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是就只是的发展发展和延伸,从而找出新知识和旧知识联结的交点,由旧知识的复习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导入新课。可以淡化陌生感,将新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及有效降低学习难度。一定要摸清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节点。

§ 悬念导入法:教师从侧面不断巧设带有启发性的悬念问题,创设认知矛盾,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来导入新课。

§ 数学史导入法:利用数学家传记或者数学发展史导入新课。通过榜样的力量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探索精神。

12.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技能

§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利用信息技术增加课堂容量,有效检测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

§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注意事项

§ 不可过分依赖信息化

来自互联网上的信息,只能去借鉴,目的是与自身的知识相结合以达到自身能力的提高的目的,而不是不假思索的照搬,这样对于自己的思考,创造发展没有任何益处。信息化只是一种手段,媒介,而真正的知识经验还得自己去不断摸索,积累。

§ 不可轻视传统的教学手段

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而非主体作用。信息技术的价值在于实现原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效果。但是信息技术并不能完全替代原有的教学手段。教师应该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模具进行结合,让学生主动动手参与其中,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学习和发展。因此,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适时适量适度适龄的利用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真正为课堂服务的同时发挥其与常规手段的各自优势,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13.【答题思路】✍

教学目标评析

(1)教学目标的表述方面:行为主体是否正确,应是学生而不是老师,行为动词使用的是否恰当,明确,每一个维度教学目标的陈述所用的动词是否与该维度契合,如知识与技能维度,行为动词应该是“知道,了解,掌握等等”;行为条件是否展开,及是否通过什么活动,经历什么过程等产生学习结果。

(2)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是否完整:一节课完整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3)教学目标是否与学生实际,具体课型相适应。

教学思路评析

(1)考虑教师教学方式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安排。教师的教学方式是不是启发式的,能够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是否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有利,是否与本节课的课型相适应,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不是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在合作探究中学生分组是否恰当,是否充当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与合作者。

(2)考虑教师对学习内容的安排是否恰当,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构建和巩固,有利于学生获得结论,符合学生的认知顺序。

(3)数学的思想是否揭露,数学知识蕴含着数学思想方法,如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等等,这些思想方法的揭露有利于学生对整个知识系统的学习。

(4)考虑教师教学技能使用与否,以及是否对本节课的学习有用,如导入是否恰当,是否有利于推进该节课的学习,提问安排的如何,是否有利于发挥提问的功能,讲解是否具有启发性

(5)是否能够促进课程标准中提出的10个核心概念的形成

教学过程的特点分析(教学过程评价)

(1)首先,弄清楚不同课型对应的教学过程涉及的主要环节:如新授课主要环节是:新课导入,讲述新知,巩固小结,布置作业;复习课是复习旧知,典型例题示范,总结,布置作业;练习课主要是复习回顾,课堂练习,小结,布置等。

(2)其次,对各个环节的安排进行分析

(3)再次,巩固小结和布置作业环节

(4)最后,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体现,所用的评价方法是否多样化,质性评价与量性评价是否相结合,且有利于学生学习。

总之,就是评析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每一理念,每一行为,每一种技能及方式对教学过程各环节及整体作用,学生在学习知识中所用到的学习方式,获得知识技能,数学思考以及问题解决,情感态度方面的发展状况。(牢记课程理念内容)

14. 日常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的目的

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就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①通过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教师可以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不仅能够关注到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还可以关注到学生思考方法和思维习惯的形成过程,了解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与交流的能力,主动搜集信息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

②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来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作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③通过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教师可以了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及时修正和调整教学目标,内容和计划。

15. 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方法

§ 课堂观察

§ 数学测验

书面测验;口头测验

§ 表现性评价

成长记录袋;调查实验; 数学日记

就这么多啦,希望大家喜欢,再见啦~


|高中化学、必知的知识点大全

  

高中化学 必知的知识点大全|
  • 高中化学灼烧焙烧煅烧的区别,化学中灼烧焙烧煅烧的区别是什么?|
  • 高中化学灼烧焙烧煅烧的区别,化学中灼烧焙烧煅烧的区别是什么?| | 高中化学灼烧焙烧煅烧的区别,化学中灼烧焙烧煅烧的区别是什么?| ...

    高中化学 必知的知识点大全|
  • 高中化学选修3目录详细点的|
  • 高中化学选修3目录详细点的| | 高中化学选修3目录详细点的| ...

    高中化学 必知的知识点大全|
  • 高中化学中能水解的官能团有什么|
  • 高中化学中能水解的官能团有什么| | 高中化学中能水解的官能团有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