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器和赝品的对照图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汉族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谢肇制在《五杂俎》记载:今俗语窑器谓之磁器者,盖磁州窑最多,故相延名之,如银称米提,墨称腴糜之类也。当时出现的以磁器代窑器是由磁州窑产量最多所致。这是迄今发现最早使用瓷器称谓的史料。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当时比较有名的还有柴窑和建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与青花瓷共同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另外,还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古瓷器和赝品的对照图:
下面给大家总结了29张不同时期,不同材质的古瓷器真品和赝品的对照图。同时附上古陶瓷的鉴定秘诀给大家,一边看,一边学。
1.根据造型判断
一个时代的瓷器,一定离不开这个时代主流的审美趣味,包涵一个时代的风格、时代的美感、时代的审美角度。比如,宋代以高雅为典范,元代以粗犷厚重为代表,明代以简洁洒脱为本质。入清后,康熙瓷的型制显得清雅秀丽;雍正、乾隆时期器型则趋向稳重厚道的形态。各有所异,都是因当时人们审美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2.根据各朝代陶瓷胎色、胎质、釉色的特征来判断
商周时代原始青瓷,胎色灰白、灰褐色,胎质坚硬、其釉色青,釉层较薄,厚薄不均;三国两晋时期,青瓷胎质瓷化程度较高,釉面较厚;两晋时釉面均匀,莹润度加强;宋代河南钧窑,胎色有深灰、白中闪灰、淡黄等色,胎质坚硬细洁。釉色有天青、天蓝、豆青、月白等,且分暗釉和亮釉两种;明清瓷器主要以江西景德镇为主,胎色主要是白瓷胎,洁白细洁,坚硬;明代白釉,施釉较厚,质感强,莹润肥厚,宣德有桔皮釉之称、鸭蛋青美名;而清代胎色细白,胎质纯净,细腻坚硬。白釉比明代施得薄。
3.从各朝代陶瓷的纹饰去判断
纹饰本身有时代性,是当时社会文化的反映。以龙纹为例。
唐代:兽体,网状纹、兽爪或马蹄爪,脚上肘毛短、少或无,长而尖的上唇。
宋代:蛇体,鱼鳞纹,脚渐渐缩短,鹰爪。脚上的肘毛长而有曲线,上唇缩短,改变了过去上长下短的现象。宋代龙纹身胖体粗,张牙舞爪,给人一种凶猛、威武、气势冲天之感。
元代:弯曲长蛇体状,体胖身粗,身上饰以鱼鳞纹或网状纹;头细而圆,比宋代或明代的龙头小得多,龙首多无头毛,有个别的绘疏毛;上下颚较长,分张口和合口,下唇上翘,长出一小块似如意头状,张口的多伸舌,舌小如戟状;颈部细小;四肢细而有力,肌肉隆起,显得颚骨有肉,爪长而微内弯。龙分三爪、四爪和五爪,但以三爪、四爪为多。龙的周围往往衬以灵芝状的朵云,其尾巴长得长而尖,同时还衬以长长的火焰纹。
4.从历代陶瓷的款识来判别
明代和清代500多年中,27位皇帝都有皇帝年号款识,所以有官窑、民窑款之别。鉴定要注意每个朝代字体、风格和每一笔画的特征。
5.从各朝陶瓷纹饰的颜色来判断
元、明、清各朝,江西景德镇生产的瓷器已进入了多姿多彩的彩瓷世界。有釉下彩青花、釉里红;也有釉上彩五彩、粉彩、斗彩、珐琅彩、浅降彩、广彩。要掌握各朝青花呈色的变化,各种彩色的呈色变化等。
6.通过陶瓷器物的重量与手感进行鉴定
要用实践和真功夫去体会。陶瓷表面处理的不同,材料的不同,烧的温度不同,温差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手感。一般而言,古代陶瓷重量适中,较均匀。新仿的陶瓷密度分布不均,多数是下重上轻。
7.掌握釉面的光泽
真品釉色莹润肥厚,有一种悦目的宝光;假货花纹图案粗糙,发出刺眼的贼光。
8.釉下的气泡鉴定
这要用放大镜来观察。窑口不同,气泡也有变化。
9.各窑口的工艺特征规律
窑口不同,器物胎接法与釉连接法、修胎工艺以及圈足都有区别。拿梅瓶举例:如果是真品,瓶颈与肩的接痕必定自然,不甚修正,用手摸之不大规则,有锋芒现象。而赝品,往往其口部修整过甚,显得平滑。宋元时期的接痕是胎与胎连接,明清时期则是用釉相接。仿品往往不注意这些细节工序。
10.出土器的鉴定
出土和出水的器物都会有痕迹。假冒的出土文物,造假者通常会用胶水将泥涂在器物上。泥土呈现颗粒状,手感土颗粒硬度较大。而真品,器物上附着的泥土一般是块状,容易被剥落。
11.看器物中泥土和气味进行鉴定
出土文物有一股泥土的香味。作假的人,通常用田野里或者地表层的土,有机物较多,有轻微臭气,还有作假时残留的化学物品的味道。
12.社会常识、收藏心态和职业道德
一些基本的历史、社会常识,对于判断瓷器真伪也有重要作用。比如:晚清官窑瓷皿没有出土的,只能皇上和皇族才有;历代做白事不能用彩色瓷器;而如果一个器物上既有传世品被使用过的痕迹,又有出土的痕迹,那基本可以断定是假的。以前做陪葬品的东西,大部分选择新的。即便是旧物放于墓中,经过千百年之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也会把脏东西腐蚀掉。
古瓷器鉴定的关键几点介绍:
第一招:富有美感。艺术性越强的瓷器越值得收藏。古代的瓷器,特别是官窑瓷器的制作都是不顾成本,追求最高端的艺术效果,因此好的古玩无论从造型、工艺、色彩、图案等各方面都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因此,选择收藏瓷器,首先就是要选在视觉上能给人以较高审美享受的。从另外一方面说,收藏最基本的就是要带给人精神上的审美愉悦感。如果非常喜欢一件瓷器,哪怕不是真正的古玩,能带给人很高的审美愉悦,也是一件美事。这样的收藏能让自己获得快乐。抱着这样的心态去学习收藏,会让学习的过程更轻松和自在。
第二招:随身携带放大10倍的放大镜,看瓷器表面的气泡。如果气泡完全大小均匀,则是现代的电窑和煤气窑烧制的。而真正的用柴窑烧制的古瓷器表面应该有大小不等的气泡,还会出现颗粒非常大的破泡,这是由于年代久远的瓷器本身的物理变化,无法仿制的。要注意的是,用放大镜看的时候,最好是看瓷器表面青花花纹,在有颜色的衬托下,能看得比较明显。
第三招:用手指弹器皿,听其声。此招适用于大盘子、大碗之类的较大体型的瓷器。一只手悬空托住瓷器底部,另一只手用手指轻弹瓷器边缘。若是好的古瓷器,你将听到如钟声一般悠远悦耳的声音,而且余音袅袅,回旋声将持续很久,非一般瓷器可比。
别小看这简单的三招,要真正的活学活用,要经历大量的实战体验,同时还要不断地学习,这样才能有真正的收获。余绍尹认真地说。
他还反复强调:要学习收藏,一定要熟知历史知识。每件器物的材质、绘画艺术等都有它的时代特征。当你对那些重大时代的背景、典故、人物乃至技术工艺能力都了如指掌的时候,你才能发掘到古玩真正的价值所在。而且很多声名显赫的知名古玩所具有的收藏价值,也都是依靠独具慧眼的收藏大师所发现的。
鉴定古瓷器年代的方法
在瓷器方面,目前最为藏家欢迎的是宋代五大名窑,明代成化、永乐、宣德等年代的瓷器,清代最精的则是雍正年间、然后是康熙和乾隆年间的,这些年代产的瓷器也是历代藏家所追求的。
那么如何来辨别古陶瓷的年代呢?古陶瓷鉴定是一非常复杂而又综合的技术,要掌握它,需要下一番功夫。有能力的鉴定师都要对中国几千年各地陶瓷的生产了如指掌,才能从胎质、釉色、造型、纹饰、款式甚至重量等方面作出准确的判断。而对初学者来说,可以通过掌握一些古陶瓷的鉴别方法,继而循序渐进地来掌握诀窍。
简单地说,就是要根据各期陶瓷胎质、釉色的特点来判断。
一般来说,从胎质、釉色可以看出其年代和窑口。例如,距今25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的青釉瓷器,又称原始青瓷,是青瓷的低级阶段,其胎为灰白色和灰褐色,胎质坚硬,瓷化程度较高;其釉色青,釉层较薄,厚薄不均。这是因为当时采用沥釉方法进行施釉的缘故。
五代时的釉色为天青色。据传说,五代后周柴世宗指雨过天晴的天空,对向他请示御用瓷釉色的官员说: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所以,五代的瓷釉便被钦定为天青色。这种釉釉色莹润,施釉较薄,青中闪着淡淡的蓝色。
宋代龙泉窑的梅子青釉。这是宋代龙泉的最佳色,是青釉中的代表作。其色可与高级翡翠媲美。釉层较厚,釉面光亮,玻化程度高,釉面不开纹片,质莹如玉,其色近似梅树中生长着的梅子。
明代永乐、宣德、清代康熙的江西瓷器的胎釉各具特色。永乐时期白釉最负盛名,釉质肥厚,润如堆脂,纯白似玉,釉面光净晶莹;胎色纯白,胎质细腻,并且有厚薄不均现象。如在强光下透视可以看到胎釉呈一种粉红、肉红或虾红色的倾向。这一特征,是其它瓷器中所没有的。
明代宣德年间,与明永乐年间时间虽近,但瓷胎釉色却迥然不同。同一器皿,永乐胎厚,宣德胎薄。宣德时大件琢器底部多无釉,露胎处常有红色点,俗称火石红斑,还有铁锈斑点。清康熙、雍正时的仿宣德瓷器则无此特征。
清代康熙时瓷器的胎釉,胎色细白,胎质纯净,细腻坚硬,与各朝代的同一器皿相比,它的胎体最重。此外,这一时期的同一件器,往往施两种白釉,器内、口缘、器外底施粉白釉,其釉较稀薄,往往见有小缩釉现象;底部还现有坯胎中旋纹痕迹。器身施亮青釉,其釉莹润光亮,胎釉结合极坚密。一件器皿施两种釉,是清代康熙年间生产的瓷器的最大特点。
此外,近年来,利用科学仪器检测技术来鉴别古陶瓷的年代也成为了一种常用的重要手段。
古瓷的底足很关键
根据鉴定专家的经验,要鉴定古瓷的真伪,底足是很关键的。底足是古瓷所含信息量最大的地方。透过底足,可以见其胎、其釉,可以见其胎釉结合情况、烧造工艺、老化程度等。那么,如何从底足鉴定古瓷真伪呢?首先也是要掌握各个朝代瓷器的特征,如足的形状,胎的质量等,还可从以下几方面鉴定古瓷真伪。
首先,底足是否有粘沙现象。明代以前的器物多有不同程度的粘沙现象,明清瓷器足内积釉处也有粘沙,而仿品却很少有粘沙。虽然仿品也有少数粘沙,但不像真品那样显得老化干燥。因仿品的烧造工艺高于古时,釉也施得不是那么厚,不会造成积釉,使之极少有粘沙。
其次,看底足露胎之处胎骨磨损情况。一般来说,仿品的磨损比较平滑,没有真品那么自然。真品的露胎处显得比较干燥,而仿品显得细腻。
然后,看底足露胎之处的火石红。各个时期瓷器的火石红不同,或多或少或无。如明代民窑瓷底足处火石红特别浓郁,而其仿品的火石红就完全不同,有的是用浆釉涂抹的,显得轻浮不定,有的颜色偏黄。
最后,看底足的垫烧痕迹。明以前的瓷器时常可以清晰地看到垫烧痕迹,只不过各窑有各窑的垫烧方法。如汝窑有芝麻钉支烧,哥窑有跌足等。
看各时期底足的特别之处,主要是观察各个时期瓷器底足露胎处的痕迹。如南宋瓷器有旋纹;元代多有旋坯痕并有鸡心点;明代则多有放射状的跳刀痕,旋坯痕较少;清代官窑瓷几乎看不到什么痕迹。
从古瓷的底足来判断的方法比较专业,适用于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的收藏爱好者。
|古瓷器和赝品的对照图
古瓷器 古瓷器和赝品的对照图 古瓷器和赝品的对照图: 古瓷器鉴定的关键几点介绍: 唐代瓷器 弥勒菩萨 清代瓷器 釉色 陶瓷 陶瓷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