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逊岛宝藏之谜
鲁滨逊岛宝藏之谜
位于智利海岸以西670公里的南太平洋上有一座鲁滨逊岛,该岛远离大陆一直荒无人烟也只有过海盗前来此处,此岛长约19 公里,宽约11 公里。据一名叫胡安·埃斯特万·乌比利亚的西班牙航海家曾说:在1715年在此岛埋藏了一笔巨额宝藏,其中包括800多箱金币、金条、珠宝,估约总额在130亿美元。后来也有位叫科尼利厄斯·韦布的英国水手进行挖掘之后又重新掩埋于此。韦布在1761年曾给被称为”海上一霸“的乔治·安逊写过一封信,告知他此岛藏有宝藏。
到了1774年,一名叫乔治·安逊的英国海盗来到此岛将此宝藏从西班牙商人手中抢夺来,随即埋藏于此。这应该算的上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批海盗藏宝事件之后英国海盗频繁将宝藏挖出,由于意见不合起了内讧便将宝藏重新埋藏。
之后也有大批寻宝者来到这个小岛,但都是空手而归。智利政府知道这一事件后对外宣称,不经政府批准任何人都不许私自前去寻宝,这笔宝藏算的上是历史上最大的宝藏了。
鲁滨逊宝藏被传多年
从1940年开始,鲁宾逊克鲁索岛突然变得热闹起来。一批又一批寻宝者带着大量的古代文献资料和现代化的开采工具来到这个小岛,开始在岛上各处日夜不停地挖掘。
原来,有人根据史料发现,二百多年前,英国海盗安逊曾在这个小岛埋藏下846箱黄金和大量的宝藏。乔治安逊是一位被英国女王加封的勋爵,但他同时又是一个声名显赫的海盗。1774年,英国海军部委托这名海盗去掠夺非洲南部西班牙帆船和殖民地上的财物。安逊把鲁宾逊克鲁索岛作为大本营和避难所,每次出海都是从鲁宾逊克鲁索岛出发。
一次,安逊掠夺了一艘西班牙运宝商船。据说,他那次共抢得846箱黄金和宝石,总价值高达100亿美元,属于历代以来最为巨大的一笔海盗财宝。后来,在西班牙当局穷追不舍的追捕之下,安逊撤回到鲁宾逊克鲁索岛隐藏起来。最终,他打定主意,把这批黄金埋藏起来。于是,安逊趁夜间将宝藏埋藏在一个洞穴里,并在羊皮纸上详细记录了洞穴周围的环境、沿途的各种地形、地貌特征,决定以后一旦时机成熟就来岛上挖掘宝藏。
后来,由于“战绩”显赫,安逊被英国女王收封为勋爵。碍于冠冕堂皇的身份,安逊没有机会再到鲁宾逊克鲁索岛来寻找那批黄金,只能玩味着那张他当年画下的藏宝图。1940年,这个小岛开始变得热闹起来。一批又一批各种身份的寻宝者带着不知从哪得来的大量的文献和史料来到鲁宾逊克鲁索岛,开始搜寻那里的每一寸土地,日夜不停地挖掘。然而,经过几年折腾之后,这些人全都两手空空地离开了。
各地寻宝者纷至沓来
1988年,百万富翁、荷兰裔美国人贝尔纳德·凯泽不惜卖掉家产,到岛上挖掘宝藏。1998年,他与智利国家古迹委员会签下为期5年的发掘合同。
但拥有大学历史学教授头衔的凯泽说,他变卖家产寻宝的狂热举动并不仅仅为了金钱,而是出于对历史的热爱,“否则我早就带着挖土机来了,而不是现在这样按照考古规范挖掘”。
到了20世纪80年代,鲁宾逊克鲁索岛上的一场瓢泼大雨再次点燃起寻宝者热情的火焰。原来,大雨在岛上造成了泥石流。雨过天晴之后,有人在山谷中意外发现了裸露在外的很多银条和少数几粒红宝石。于是,人们立刻联想到是大雨把安逊当年埋藏的宝藏从高处冲刷出来又散落在山谷里。这个消息没几天就像长了翅膀,随即,大批的寻宝者再次来到这个小岛,但是他们又一次失望而归。
唯一对此岛藏有宝藏深信不疑的探险家
美国富翁伯纳德·凯瑟尔就是对此深信不疑的探险家之一。他通过查阅档案文献、请教历史学家、进行实地勘探、深入研究后认为,有关该岛埋有宝藏的史料是可信的。这笔宝藏可能包括864桶黄金、160箱金币、200块金锭和21桶珠宝,价值约130亿美元。
此后,凯瑟尔历时5年矢志不渝地在该岛上进行勘探、发掘,但他只找到了10公斤大约880年前的中国宋代瓷器、一只可能属于英国海盗的烟斗等物,并没有发现其它更有价值的宝藏。
鲁滨逊宝藏现今被发现
就在人们几乎对“鲁滨逊·克鲁索岛”上埋有宝藏一说开始绝望时,智利瓦格纳公司的律师费尔南多·乌里韦-埃切韦里亚于近日宣布,由瓦格纳公司牵头的探险队在该岛上挖到了600桶金币和一些印加帝国的珠宝,“历史上最大的宝藏终于被发现了”。据他估计,从“鲁滨逊·克鲁索岛”上挖出的宝藏折合成现金价值可能高达130亿美元。
迷你机器人定位,探测宝藏被埋于地下15米处
至于财宝的归属问题,智利法律规定,在该国领土上发现的宝藏75%归智利政府所有,其余25%归发现者所有。目前小岛归智利国家林业集团监管,一旦宝藏出土,将成为智利和小岛居民的一笔“飞来横财”。
根据历史记载,印加帝国是印加人11世纪在南美建立起的最伟大的帝国,创造的安第斯文明延续了400多年,统治区域从现在的哥伦比亚一直到智利,直到16世纪早期被西班牙人所征服。瓦格纳公司寻宝成功后,智利的各大媒体都在报道“鲁滨逊·克鲁索岛”的宝藏问题。他们认为,当年西班牙入侵南美洲后从当地劫掠到了大批财宝,有一些可能就埋藏在“鲁滨逊·克鲁索岛”,尽管瓦格纳公司已经捷足先登地找到了金币,但岛上肯定还有不少价值连城的历史文物。
据法新社近日报道,瓦格纳救援公司组织的这次宝藏探险远征使用了一个金属探测机器人,他们认为已经发现了藏宝地点。这家公司以“藏宝地点是由麾下探测机器人探定”为由,要求宝藏一半归其所有。
为寻宝队提供咨询的律师说:“这是历史上最大的宝藏。”他说一旦获得准许,寻宝队员将在几天内开始挖掘。
如果宝藏之说属实,那么这可能是人类探宝历程中最重大的一次发现,其中可能包括800多箱金币、金条、珠宝甚至不只一件教皇桂冠,价值粗略估计也在130亿美元之上。然而,从政府到村民再到打捞公司,有关各方已经为财富归属争得面红耳赤。
瓦格纳公司不仅声称已经探定藏宝地点,甚至预测了“如果从3处地点同时挖掘宝藏,12个小时就能完工”的诱人前景。可惜,人们至今还没有看到宝藏真颜,只因打捞者守口如瓶。至于秘而不宣的原因,瓦格纳公司直白表态,先要确保自家利益。
公司律师罗德里戈·伊扎梅尔对智利国家电视台说,政府若不依据民法同意与发现者平分宝藏,他们就拒绝透露宝藏的真正下落。但瓦格纳公司同时允诺,愿意将自己所得的一半捐献给智利国内慈善事业,以及小岛地方政府。
结语:鲁滨逊宝藏之谜至今还未属实,也还未真正挖掘出地下宝藏。这一事件还需要花费时间去考证继续研究探索~~
项羽宝藏之谜
项羽宝藏之谜
浙江绍兴柯岩街道的项里村,因项羽曾隐居在此而得名。据《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因项梁犯命案,项羽和他一起在吴中避难,他们就生活在会稽一带(即绍兴)。当时他们就隐居在项里村一带,并在当地村民的庇护下,暗中积聚力量,招兵买马。之后项羽在项里一带召集贵族子弟8000余人,用12面金铜锣,鸣锣教战。这12面金铜锣精工细作,锣大如轮,声宏音清,背面铸有12生肖图。所以一直流传着一个关于项羽宝藏的传说,传说项羽于江东起兵前夜,在浙江绍兴柯岩街道的项里村埋下了12面金锣。这12面金锣有古代车轮那么大,可以说是超大尺寸,另外用的是80%的金子,20%的铜打造的。
既为了方便自己以后寻找,又为了避免被人盗宝,项羽就在村东草湾山上刻了神秘的字符。当地流传着:三角田头,三眼桥头,三岔路口。据说即指此事。传言说,只要人们能破译这神秘的字符,就能找到项羽埋藏的这12面金锣宝藏。有人宣称自己掌握了宝藏的破译方法,可以高价为人破译;也有人对神秘字符作了不同的解读方式。
两千年来,无数人来破译藏宝图,但却没有人成功找到宝藏。到底是人们没能准确理解藏宝图的意思,还是宝藏根本不存在,从古至今一直是个谜团。然而12面金锣到底埋藏在哪里,价值几何,如果有人能找到这个宝藏,其价值无法估量,因为一夜暴富更是完全有可能。另一方面讲,这属于国家文物,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金锣字符刻在草湾山石板上
据说破解项羽金锣宝藏的神秘字符就刻在一块不规则的五边形石头上,这块长约5米、最宽处约有3米、最窄处约有1.5米的青灰色的石头趴在山腰上,就像一个巨大的龟壳。
而这块石板就在草湾山,草湾山是位于绍兴豆雾尖北麓的一座海拔70多米、长400余米的山峰。项里村就在草湾山山脚下,一座新修的项羽庙就坐落在山西面。因山上覆盖着厚厚的灌木林,所以虽然这里有宝藏的传言,但村民仍很少上山。
这块石头上的印记就是传说中的项羽藏宝图。印记似乎是用锋利的锐器刻画,有7~8厘米深、5厘米宽。这些印记虽然样式古朴,但既不像篆文,也不像金文,近观整个图形,不像是什么文字,反而比较类似于房屋平面设计图。
神秘书信出高价能破解金锣字符?
2005年夏天,浙江绍兴旅游局副局长鲁锡堂收到了当地市、县有关领导转来的几封同一个人写的信。那人在信中这样写道:谁能给他150万元,他就立刻为谁解开项里村项羽金锣字符之谜。
鲁锡堂根据信中提供的联系方式,与对方取得了联系。他感觉对方似乎对某方面的古文化知识比较精通,但是对方要价150万元破解密码,却使项里村宝藏真实性的传言摆在了桌面上。虽然那个人说得挺像一回事儿,但鲁锡堂及绍兴县旅游局等有关部门认为,在事实未完全弄清之前,对任何结论都不能轻易相信,他们会对此有所重视。什么样的秘密破解需要150万?显然是有高回报价值的。由此可见,项羽的金锣字符该是多么大的一笔宝藏。
多年来无数人解读金锣字符
两千多年来,无数人研究过草湾山上的字符,但至今仍无人能解开这些字符的含义。据说明末清初绍兴的著名学者张岱企图解开字符之谜,而在草湾山住过数月,结果他失望而归,未能如愿。张岱是我国明代的文学家,他爱好广泛,颇具审美情趣。他喜欢游山逛水,深谙园林布置之法;既懂音乐,又谙弹琴制曲;善品茗,茶道功夫相当深厚;喜欢收藏,鉴赏水平很高;精通戏曲,编导评论都要求至善至美。这样一个有大学问、真见识的名家都未能解开项羽藏宝字符的奥秘,可见这神秘字符解谜的难度之高。
但一些专家认为项羽宝藏、神秘符号是基于民间传说推测出来的,缺乏一定的科学性。然而有时候民间传说也能为我们提供重要的线索,有时传说也不是空穴来风,人们没有更多的发现,只是因为我们缺乏适当的解读而已。
究竟有没有金锣,至今也没有解开谜团,那个写信人说:破译句中的庙前庙后,就是说宝藏在项羽庙的前后;三角田头指的是在项羽庙不远处的一个三角田地;三眼桥头是村头小河的项羽庙附近有一座3个桥洞的小桥,三岔路口那就是石板桥附近的一个三岔路,可就算破译这些,仍旧没发掘出真正宝藏。
《史记项羽本纪》中有这样的描述:项梁(项羽叔父)杀人,与籍(项羽)避仇于吴中。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显然史书中对项羽和叔叔项梁在项里村隐居过已有简略的记载,所以说,对于历史中的种种谜题,有很大一部分可以在历史中寻求答案。
当地村民这样解释《史记项羽本纪》中的记载,他们说:《史记》中提到秦始皇曾游历会稽,这个会稽就是我们旁边的会稽山,我们这个村离会稽山也就十几千米。既然《史记》中都提到项羽看到了秦始皇游历会稽山,那项羽在我们村生活过就是有可能的!
不过,对于这个说法,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教授却不认同,他说:项羽不可能在绍兴项里村生活过。《史记》中提到的会稽指的并不是绍兴的会稽山,而是当时的会稽郡,这个郡主要包括今天的江苏南部和浙江大部分。
项羽12面金锣宝藏到底有多大价值?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字羽,名籍,他是秦下相(即今江苏宿迁宿城区)人。项羽的祖父项燕是楚国名将,所以项羽自称西楚霸王,以梁楚九郡为自己的领地。最初,项羽跟着叔父项梁起兵反秦。《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因项梁犯命案,项羽和他一起在吴中避难,他们就生活在会稽一带(即绍兴)。当时他们就隐居在项里村一带。
因为项羽曾在这里隐居过,所以村子也改名为项里村,不仅如此,当地百姓还在项里村内修建了一座项羽庙,尊称项羽为菩萨。为项羽修庙,在全国各地并不多见,由此可见,项里村与项羽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历史联系的。当地有关项羽金锣宝藏的传言就有可能是事实,果真如此的话,那么传说中大若车轮的12面金锣到底有多大的价值呢?
绍兴当地出版了一套鉴湖系列丛书,书中详细记录了项羽和他所埋藏的金锣宝藏传说:为了反秦,项羽与叔父项梁在项里一带召集旧贵族子弟8000余人,用12面金铜锣,鸣锣教战,习武练艺。这12面金铜锣精工细作,别具一格。分别用80%的黄金和20%的黄铜合铸,锣大如轮,声宏音清,背面铸有12生肖图,价格不菲。
自1973年以来,考古专家们在秦始皇兵马俑坑中发掘了大量的战车,其中不少战车车轮的直径都在1.4米左右。如果说项羽所埋藏的金锣的尺寸如这些车轮一般,那么这些金锣的直径也应该在1.4米左右,这么大尺寸的锣即使是在今天也是比较少见的,更不要说是金锣了。
锣一般都是中央略高,这高出的部分的大小、厚薄以及与锣的面积比例,决定了锣音调的高低,低频锣发出的声音虽然沉闷,但却可以传播很远的距离,项羽铸12面金锣的目的是利用锣声操练军队,所以他所铸造的锣就很有可能是低频锣,但是有关专家对于秦末锣的铸造水平有所怀疑,他们认为根据当时的工艺,要做到铸造一米四的金锣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因为一个1.4米的金锣大概有一百五六十斤重,如果仅靠当时的技术水平来完成,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关于专家的这一点认识,可能与人们认为锣是铸造出来的、而实际上锣原始的加工工艺是用铁锤敲出来的有关。现在的锣的最大直径可以加工到1.5米左右,所普遍采用的是空气锤的现代化生产工艺。所以,专家据此认为,秦代末年的加工工艺,锣的直径最多也不应超过七八十厘米。
项羽12面金锣含金量遭到质疑?
部分专家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锣就已经出现了,当初锣的名字是叫响锣,因为它是用响铜铸造而成的。配方就是将红铜和锡按一定比例进行熔炼,得到响铜,这一比例为77.5%的铜,加22.5%的锡。然后人们用响铜铸造各种需要发出声音的器械,比如闻名世界的曾侯乙编钟就是用响铜铸造的。这些需要发出声音的器械之所以必须用响铜来铸造,是因为如果不用响铜,那么这些器械就无法发出人们需要的声音。
按人们的猜测,当初项羽铸造锣是为了指挥军队,传递信号,那么,这个锣就一定需要发出洪亮的声音,而传说中项羽真的是用80%的金加20%的铜的比例来铸造金锣的话,那么,他命人铸造的这12面金锣不但根本就不会发出指挥军队、传递信号的声音,甚至还软得几乎都无法敲击。
明白了上面这一点,人们可能就会对项羽这12面金锣的真实成分有所怀疑了,难道当初项羽为项里村百姓留下的不是金锣,而是12面直径不到1米的一般铜锣吗?还是说,当初项羽留下的不是锣,而是其他什么可以指挥军队、传递信号的物什。
如果不是锣,那么当年项羽用什么指挥部队传递信号呢?中国成语中有一个词,叫做击鼓鸣金。这个成语说的就是指挥部队的两件信号型乐器,即指挥部队向前冲锋的时候用鼓,撤退的时候用金。根据我们所掌握的资料和考古发现可以知道,这里的金指的是錞于。
湖南省张家界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就是一件国家一级文物虎钮錞于。这尊战国青铜錞于重4.4千克,高42厘米,椭圆盘首,肩部突出,腹部向下收缩,呈椭圆柱型,中空。顶部中央铸有一只老虎,虎的耳目清晰,张口露齿。尾巴微翘,末端卷曲,造型栩栩如生。因为张家界这件虎钮錞于的壁比较厚,所以我们敲击它时,可以发现它发出的声音很低沉,而且能传到很远的地方,据此,我们猜测,项羽鸣金收兵敲击的也应该是錞于。
錞于和锣的形状可谓相差十万八千里,那么为什么传说中项羽的藏宝会是12面金锣,而不是12座錞于呢?对于这个问题,音乐研究所专家的一席话道破了其中的奥秘:试想一下,一般的老百姓哪有考古知识,所以他们完全想象不到平时不常见的錞于会是什么东西。如果他们想要让传说故事口口相传代代流传下去,对于宝藏就要有一个通俗易懂的说法,于是,讲故事的人就用另一个响器的名字代替了錞于,那就是锣。所以,传说中项羽藏宝的金锣指的很可能就是相当于锣的另一件响器錞于,而不是真正的锣。
如果真如上述所猜测的那样,项羽当年在草湾山刻了藏宝图,埋的宝贝不是12面金锣,只是12座青铜錞于,那么可真的是有些出乎我们的意料,但是毕竟现在宝藏并没有被发现,所以上述的猜测也只能说是一种假设罢了。
放下对项羽所埋藏宝藏真实是何物的猜测,我们来看看那张藏宝图,对于这张藏宝图,民间的解释方法越来越多,有人也怀疑这不是一张完整的图,在山上还有另外一张或者几张,那么在这张藏宝图里,到底还暗含有多少八卦呢?
看完上述小编为大家盘点的项羽宝藏之谜,究竟项羽生前和众人埋藏在村中的12面金锣在何处,这个问题一直是个谜!即便多年来有不少人前去破解神秘字符可是还是没有得出结论~~
李自成宝藏之谜
李自成宝藏之谜宝藏是否真的存在
根据《永历实录》一书中记载:1645年南明川湖总督何腾蛟与大顺军商谈联合事宜时,李自成的夫人高桂英,带着老营正好在湖南常德一带,老营正是管理大顺军物资机构,而大顺军的宝藏就归老营保管。
当时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会战李自成。李自成战败,退出北京,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但是吴三桂对他的部将们下达了一条秘密指令:查访李自成财物所匿之处,一旦核实,不得泄露。
顺治十年期间,吴三桂已经打探到,大顺军老营驻扎在湖南澧水一带,派遣二十万精兵进行围剿。但高桂英与老营官兵却一夜之间全部转移,不知所踪。至今澧县一带还流传着,高桂英丢弃刚刚生育的婴儿,护送老营物资的故事。
后来人们在发现的大顺军文档抄件中,有一道密旨,在大顺国皇后高桂英执行特殊任务时,有一位随从叫尚炯,他不仅是大顺军中很有名的医生,而且善于随机应变。在那危机四伏的岁月,李自成派遣尚炯跟随高桂英,一定与那批巨大的宝藏有关。而这位尚炯后来成为小闯王李来亨的谋士,据史料中记载,大顺国宝藏从西安转移南下时,护送的大将就叫李来亨。
从这些史料来看,李自成宝藏确实是真实存在的,而且数目不小,吴三桂甚至想私吞这笔宝藏。
宝藏藏在哪里
关于李自成宝藏的地点有几种说法:
茅麓山
李来亨在李自成死后统帅大顺军余部在湖北兴山,坚持抗清达十三年之久。兴山,在长江上游西陵峡的北侧,与神秘的神农架林区相邻,这里山高水急,形势险要。大顺军李来亨的部队就驻扎在这里。
在茅麓山百羊寨有一间老屋,据说就是大顺军的藏宝库,高桂英和老营人员就驻扎在这个村里。由于当时清兵密探经常混入大顺军营部,所以在老营金库的大门入口,设立七步半台阶,如果来人迈步登阶,不知玄机,就会被哨兵抓获。
专家猜测,高桂英最终把大顺国的宝藏转移到这里,可能考虑到茅麓山形势险要,万无一失。而且这里距离陕北故乡不太遥远。
距李自成失踪之年过去二十一年。清兵曾经在这里掘地三尺,寻找大顺军的宝藏,可惜一无所获。当地村民在这里,也只是找到一些铜钱和用具。
莽山
有人说李自成其实没有死,而是假死,然后打着曹国公,曹子健的名义到莽山来了。作为李自成他自己本人有没有来过莽山,这个县志上没有明显记载,但是李自成的部队是肯定来了,几本县志上都有相关记载。
经过仔细考察,人们制出了李自成进驻莽山的线路图,那么,既然李自成的部队确实到过莽山,那么有关李自成藏宝的传说又是否成立呢?如果成立的话,那批传说中的巨额财宝又到底埋在哪个地方呢?随着李自成进驻莽山线路的清晰,人们又有了更加惊人的发现,在莽山林区内,找到了一个名叫皇藏岩的山洞,基本上抓住了破解李自成宝藏的契机。
这个岩洞洞口非常隐蔽,洞内怪石嶙峋,青烟缭绕,寒气逼人,在洞口的一个平台处,留有一层防潮的三合土沙层。很显然,这里应该有人活动过,根据这个充满皇家风范的洞名,传说中李自成所带的宝藏,应该就藏在这个岩洞之中,但经过仔细发掘后,结果却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这里面什么都没有。
但是在与莽山相距近80里外的白沙圩乡,人们找到了一块刻有李闯王之墓的石碑。石碑高约25尺,宽一尺,厚约05尺,碑文为阴刻。但是经过挖掘后只挖到了好多人骨头,没有珠宝。
随后人们逆向寻找,终于又有了惊喜的发现,在路边的山坡边上,有一堵人为垒砌的石墙,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并非一项简单的工程。难道那传说中的宝藏就埋在这石墙的里面,如果不是宝藏的埋藏地点,那么,在这深山老林,人迹罕至的地方又为什么要兴建一个如此浩大工程呢?
一般老百姓是不会搞这个工程,长有一百多米,宽有10多米,有三层,根据老百姓的传说,这是李自成大顺农民军的驻地,这条是古道,通到蕨了坪去了。
通过走访得知,在条小道的尽头,也就是与石墙相距不到一公里的地方,相传有一个巨大的山洞,名叫溶家洞,正好处于莽山的背面,传说被清军连续追杀而穷途末路的李自成,在原始丛林中辗转多个地方后来到了溶家洞,后来,因为山体遭受雷击而导致洞口湮没。
有人说因为溶家洞岩洞非常大,有一个水洞有一个旱洞,据说可以藏一万多人,国宝也一概带到里面去了,被雷打下来封死了。
李自成宝藏口诀,破解就能找到宝藏
在宜章等地的传说中,在李自成撤离北京的时候,就掳有明朝国库积累多年的金银珠宝,据说有九驴十八担埋在这个莽山地下,当时引起很多人的关注,从清政府到国民党政府,都到那里去搜那个宝,民间更是不少人趋之若鹜。在莽山脚下的众多村庄里,几百年来一直相传着一句充满玄机的秘诀:石岩冲,三座桥;慢行百步走,三窑金。据说,只要能破解这句秘诀当中所藏玄机,就能得到一笔巨额的财富。从古至今,这种神秘的口诀,加上不断添油加醋的传闻,引诱着无数人前来寻宝。
在莽山脚下的永昌村,有个李自成女儿嫁到该村的说法。经过一路奔波,李自成来到莽山时身体出现问题,背上生了毒疮。幸运的是,他的病被该村叫黄法贵的郎中治好,李自成便把女儿下嫁给了黄郎中,这事被记载在黄家的族谱中。近年,更有人发现了李自成女儿李翠薇的梳妆用品,用品上还刻着老营二字。
老营就是大顺军的后勤保障机构的名称,大顺军的宝藏就由这个机构管理,这一惊人发现更增强一些人对宝藏藏在莽山的信心。在十几年前的一个早晨,当地天塘村的村民在村后面的大山里,发现有几个古墓被挖开了,旁边还散落着一些陶瓷和瓷器的碎片,但没有所谓宝藏。
关于李自成宝藏之谜从清晨到现在依然吸引着无数人,许多人为此付出了极大的人力和物力,最终都无功而终。李自成的宝藏到底藏在何处?还是已经被人盗走了?或是当时为了防止被清军或者其他人找到而销毁了?
|鲁滨逊岛宝藏之谜
史记项羽本纪 李自成 李自成宝藏之谜 楚汉战争 狮子 莽山 金锣 项羽 项羽宝藏之谜 鲁滨逊岛宝藏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