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寺庙

鼠式超重型坦克|

鼠式超重型坦克

鼠式超重型坦克

鼠式超重型坦克|

博物馆里的鼠式制造历程

1942年6月8日,德国著名的坦克设计师波尔舍博士在会见希特勒的时候提出发展超重型坦克,希特勒当日即任命波尔舍为总设计师,研制一种安装有128毫米或150毫米火炮的超级重型坦克,这就是“鼠”式坦克的来历。

1943年1月12日,德国陆军兵器局召集了各有关厂家下达研制任务,参加研制的厂家有:克虏伯公司,西门子公司,戴姆勒-奔驰公司,斯可达公司和阿尔凯特公司等,有阿尔凯特公司负责总装任务。

1943年12月23日,在阿尔凯特公司的试验跑道上进行了“鼠”1坦克的行驶试验,获得成功,不过当时炮塔没有浇铸,用的是55吨的混凝土炮塔作为替代品。

1944年1月10日,该样车被运到斯图加特附近的博普林根试验场,进行了更广泛的试验,除了悬挂装置强度不够和出现一些其他的小故障外,都还令人满意。

但是它的最大速度只有22公里/小时,持续速度只有13公里/小时。随后希特勒命令波尔舍博士在1944年6月之前制造出有炮塔的装有武器的完整“鼠”式坦克。

1944年3月20日,第二辆样车“鼠”2式坦克的车体被运到了博普林根,不过其他的部件直到6月9日才全部运到,并开始新的试验。

1944年10月,“鼠”1坦克和“鼠”2坦克都被运到柏林郊区的库麦斯道夫试验场作进一步的试验,试验开始不久,“鼠”2式样车由于发动机和发电机轴匹配不当,发生了柴油机曲轴损坏的严重故障,而新制造的发动机直到1945年3月才运到库麦斯道夫,组装没有出现什么问题,但是随后不久德国就战败了。

“鼠”式超重型坦克只生产了两辆样车,还有9辆正在生产过程中。原计划生产150辆,但是由于二战的进程,基本上“鼠”式坦克没有发挥什么作用。

“鼠”1坦克装上了炮塔,炮塔上装有一门128毫米的火炮和一门并列75毫米火炮,动力装置是MB509汽油机,车体表面涂三色迷彩。

“鼠”2坦克未装炮塔,动力装置为MB517柴油机,表面涂两色迷彩。这两辆样车在德国投降前并没有参加最后的战斗,在苏军最后攻克柏林前,德军把这两辆样车都炸毁了。苏军在战后将各处缴获的车体部件拼凑成一辆完整的“鼠”式坦克。

“鼠”式坦克火力强大,防护坚固,但是它极差的机动能力几乎使它只能在原地作为固定的火力点,而且生产的比较晚,数量也很少,根本无法挽救第三帝国必然灭亡的命运。 尽管某人狂热地要求,但是“鼠”式和其它计划中的坦克还是没能在二战结束以前投入战场使用。其开发史可追溯至德国陆军在战前对俄国T-35A、B和C型重型坦克的调查报告,另外还有传闻说俄国人正在发展一种重达100吨的坦克,这种看似威力无比的“陆地战列舰”深深地吸引住了某人。

为了满足某人的这个兴趣,克虏伯公司早在1941年就接到了陆军武器局的命令,发展一种类似俄国人的100吨坦克那样的战车。于是克虏伯公司的设计师们做了大量的1130、150及170吨级坦克的发展研究,但是始终没有一种走出图纸阶段而变为实车。

因为它们的笨重的大块头,所以这些超重型战车的第一个代号就称为“猛犸”,后来为了迷惑敌人的情报,又改称为“鼠”式。

好像对已经超负荷运转的德国军工产业熟视无睹似的,某人在1942年3月21日亦同样命令保时捷公司设计一种100吨的战车,这种大坦克被称为“保时捷鼠式”。

1942年5月,某人再次要求用最高速度进行特大型坦克的开发,同时他认为将重量减至70吨是错误的,而增至120吨最佳。在他的观点中,坦克上后中的装甲和一门高性能的火炮比机动性更为重要。

1942年12月,保时捷教授和克虏伯公司的穆勒博士呈交给某人一份关于“鼠”式坦克生产的预备工作状况报告。产量力争达到每个月五辆,在克虏伯公司生产。

1943年1月,希特勒把参与与竞争的克虏伯公司和保时捷公司的设计进行了比较之后,决定采用“保时捷鼠式”法案,并赞成使用128毫米KWK主炮。

1943年5月1日,“鼠”式的木制全尺寸模型向某人作了展示,最后他同意将其投入生产,并下达了150辆的定单。但到了1943年10月,某人原来的150辆定货又被取消了。

第一辆原型车制造出来后,全车重量达到了150吨,由于要满足某人对更厚重装甲的一再要求,最后装甲的厚度达到了惊人的240毫米,而“虎王”坦克的正面装甲也只有150毫米。而且全重一步一步增加到了188吨。

机构设计 “鼠”式的电器设备由西门子公司制造,戴勒姆-奔驰公司制造发动机。履带由斯可达公司提供,车体、炮塔和武器的制造由克虏伯公司负责,最后是阿尔卡特公司负责整车组装。 与一般的坦克比较起来,它更像是个移动的碉堡,要使这个怪物动起来需要解决许多困难的技术问题,但是天才的保时捷教授和他的工作组合理地解决了这些难题。

1943年12月24日,阿尔卡特公司完成了第一辆原型车的装配,但是这辆车没有装上炮塔,它被用于广泛的测试项目。

在测试中,“鼠”式由于其巨大的重量和推重比问题显得行动非常地迟缓,但相对于它的尺寸来说已经是非常地灵活。 这第一辆“鼠”式的原型车代号为V1,装有一台由戴勒姆-奔驰DB603型航空发动机发展改进而成的DB509型汽油发动机,它没能达到计划中的20公里/小时的时速,测试中证明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也只能达到13公里/小时。还有为了能够更好地支撑“鼠”式的重量,悬挂系统也必须改进。

另外就是“鼠”式本身的重量问题了,几乎没有桥梁能够承受它的重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鼠”式装上了一套潜渡通气筒,这样就使它能够用潜渡方式涉过最深为八米的河流。

后来,V1号原型车安装了一个重量和真炮塔一样的假炮塔继续测试。测试中的V1号车喷上了迷彩伪装,并画上了红色五角星和共产党的镰刀锤子党徽来伪装成一辆被缴获的苏联坦克。

1944年3月,与V1号车在细节上有着许多不同之处的V2号“鼠”式也基本完工。刚开始没有发电机,到44年才装上去。 1944年9月克虏伯开始制造V2号车的炮塔,但直到1944年6月才完工交货装上V2号车进行测试。

二战风云2的鼠式

克虏伯为V2号车的炮塔上安装了一门128毫米L/55主炮和一门同轴75毫米L/36.5副炮,还有一挺7.92毫米MG34机枪,为“鼠”式提供了非常凶猛的火力。 “鼠”式的主炮能够在3500米的距离击穿盟军谢尔曼、克伦威尔、丘吉尔、T-34/85和JS-2坦克的前、侧和后部所有装甲。炮塔上还安装了先进的火炮测距仪,但是由于主要部件的短缺最后也没能全部安装完成。 V1号车本来是大要装上克虏伯制造的第二个炮塔,但是这个炮塔直到战争结束都没能完工,所以它从始至终都保留了那个假炮塔,1944年7月25日,克虏伯报告称有两台车体即将完工,另外还有两台稍后也可完成。 但是到了7月27日,克虏伯被命令将这四台车体拆毁。8月19日,保时捷公司通知克虏伯公司,说他们已经接到命令停止在“鼠”式项目上再作更进一步的工作。 虽然如此,“鼠”式V2号原型车还是在1944年9月开始了它的测试。V2号车上安装的是与V1号车不同的梅巴赫MB517型柴油发动机,驾驶系统也使用了一套更先进的电传动系统。

行走装置由斯柯达公司设计,宽达1100毫米的履带由12个托带轮支撑。当所有的舱门都关闭起来时,有一套空调系统为成员供氧。

“鼠”式在运输时,是装在一种特别制造的28轮铁路运输车上,这种运输车是由位于奥地利维也纳的一家工厂制造。

从1944年的1月中旬至10月初,“鼠”式原型车的测试先是在库默斯多夫的装甲车辆实验场进行,后来又转到伯布林根的保时捷实验场。 由于发动机故障和盟军对德国工厂的空袭造成的生产延误,似的测试断断续续地持续了很久。在测试过程中,一旦某辆“鼠”式发生了故障的话,就要由另外那辆“鼠”式来拖拽才能使其移动。 另外,德国人还曾计划利用“鼠”式的底盘装上一个装有两门88毫米Flak43高射炮的炮塔,但这个计划也没能变为现实。

驱动系统 V1号“鼠”式坦克的履带由汽油-电动原理驱动,保时捷教授在早期项目中已经使用过这种他首创的驱动方式。

一台1080马力直列12缸的戴勒姆-奔驰汽油发动机通过一个间接变速箱向发电机提供能量,发动机产生的电力再用于驱动两个电动机,电动机带动行动齿轮使车辆动起来。而V2号“鼠”式是采用了柴油以及电动的驱动方式。 武器 “鼠”式主炮是一门由128毫米高射炮发展而成的加农炮,还有一门与主炮同轴的75毫米L/44KWK副炮。 近距离防御武器是一挺MG34机枪,另外在炮塔两侧和后部还各有一个射击孔,车组成员可以用一支手枪通过此孔向外射击。

无奈的结局 到战争结束之时,大约有九辆“鼠”式的原型车处于不同的完成状态,除了V1和V2号车以外,其它都没有进入组装阶段。 根据保时捷公司的一些资料显示,某人本来打算把“鼠”式用于西线的大西洋防线上担任封堵防线缺口的任务,在那里担任这样的任务对于它有限的行程和机动性来说不会造成太大的麻烦。

虽然有些资料说V2号原型车在库默斯多夫曾作为防御武器进行过战斗,而且战斗中V2号原型车在战斗面对了数十辆T-34和KV系列坦克的近距离围攻。

在的近距离的围攻中V2号原型车纹丝不动,并一举击毁了好几辆坦克,但最后由于炮塔故障被机警的苏军士兵俘虏。但最通常的说法是V2号原型车被人引爆在了库默斯多夫的试车场上,也有相应的照片为证。 战争结束的时候,在埃森的克虏伯工厂里找到了接近完成的V1号原型车的炮塔和V3号原型车的车体。

总而言之,“鼠”式是一种有趣的设计产物,但由于它可怜的机动能力和巨大的重量,使得它注定缺乏实战价值,把它作为一座移动碉堡来使用更胜于作为一种超级坦克的用途。

一辆全部装配完成的“鼠”式被苏军运回了国内,1951至1952年在库宾卡进行测试,它是由V2号车的炮塔和V1号车的车体组合而成。至今仍陈列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附近的库宾卡装甲兵博物馆内。

鼠式超重型坦克专题

开发背景:

德军对超重型坦克的执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一战时期。1941年的夏天,纳粹德国在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中遇到了苏联的KV-1重型坦克,为此吃尽了苦头,之前在法国发现的Char 2C之类庞然大物亦对德国坦克的设计思路有所影响。希特勒认为,苏军可能还会把更为庞大的重型坦克投入实战,于是1941年11月,希特勒在元首官邸向保时捷博士询问了研发超重型坦克的可能性,并得到了后者积极的响应。

1917年,在A7V坦克服役之后,德意志帝国战争部和兴登堡又要求设计师约瑟夫·福尔默(Joseph Vollmer)设计一款120吨重的超重型坦克,装备4门77mm要塞炮和7挺MG08重机枪,乘员多达27人。该车被称为“巨型车(Kolossal-Wagen)”或简称为“K车(K-Wagen)”。一共建造了两台样车,一战结束前已经接近完成,德国战败后被协约国军管委员会下令拆解。

也刚好在1942年初,克虏伯公司提出七号狮式坦克(PzKpfw VII Löwe, VK7201)的发展规划。全重大约在70吨到90吨左右,在元首看来,这并非他想要的超重型坦克,而且鉴于保时捷博士和元首的私人关系,以及保时捷自己拍胸脯做出的承诺,元首更倾向于让保时捷来设计这一款他心目中未来的超重型坦克。所以在1942年3月,保时捷收到一份合约,要求设计新款100吨重的205型VK100.01保时捷坦克(Panzer - VK100.01 / Porsche Typ 205)。同年4月,也就是保时捷设计的虎P战车在公开展示中洋相尽出的前后,希特勒无视坦克设计的常识,亲自要求新坦克必须超过100吨,达到120吨,这种坦克应装备128mm或150mm口径的加农炮,弹药基数至少100发,还要通过装备遥控机枪等措施,尽量减少装甲表面的开口。

保时捷博士和元首的私人关系是很不错的,于是他的虎P坦克一度被认为很可能赢得虎式坦克项目的竞标,然则事与愿违。

1942年5月,保时捷与克虏伯公司的穆勒博士合作展开整个超重型坦克的计划——克虏伯几乎包揽了全部德军战车炮塔和武器系统的设计,在这种情况下,和克虏伯的合作是明智的。与此同时,希特勒还要求这种超重型坦克应该坚不可摧,并且无坚不摧,搭配高性能的坦克炮。在古德里安个人的回忆录《Panzer Leader》中专门有一整章的内容讲述了1943年他本人出任装甲兵总监之前德军坦克发展中的各类“瞎折腾”,其中委婉提到的“超过100吨的超重型坦克”就是保时捷的Typ 205计划。古德里安本人激烈地反对这个计划,但元首本人对这个计划有着极大的热情。在1943年1月3日到5日同军备部长施佩尔的会谈中,希特勒谈到了保时捷Typ 205项目必须存在的理由——“虎式坦克和黑豹坦克能够给我们的技术优势只能维持一年。为了在1944年继续保有技术优势,我们必须加快保时捷超重型坦克和装备71倍口径长身管88毫米炮虎式坦克(也就是后来的虎王坦克)的开发。”元首这样对超重型坦克的痴迷是否理性暂且不论,但保时捷的这个超重型坦克计划的确被开了绿灯。

在保时捷公司内部,100吨超重型坦克的计划最初被赋予了“猛犸”(Mammut)的代号。猛犸的设计几经修改,整个车体尺寸和重量越变越大,但其代号却变成了“小老鼠”(Mauschen),最终于1943年展示的定稿作品被称为“老鼠”。鼠式坦克的炮塔由克虏伯制造,而底盘的总装由阿尔凯特公司完成。德军原计划每月量产10辆鼠式坦克,后来这个数字被削减为每月五辆——最终,由于盟军对阿尔凯特公司以及克虏伯的轰炸和德军自身生产计划的调整(在施佩尔的生产计划里,超重型战车优先级非常靠后),德国在战争期间只来得及完成了两辆鼠式坦克原型车(V1和V2),其中只有V2原型车装备了炮塔——这便是全部能开动的鼠式坦克了。

“鼠”设计草案,也就是最初的Typ 205,战斗全重140吨,首上增至150mm,炮塔顶端增设一副炮塔,安装75mm L24短管加农炮。

“小老鼠”设计草案,代号Typ 205A,战斗全重150吨,克虏伯和保时捷分别重新设计了炮塔和悬挂,主炮为150mm L31加农炮,同轴安装75mm L24短管加农炮作为副炮,计划采用900马力的新型发动机和4条履带的布局。

1943年1月的草图,Typ 205方案接近定稿时的状态,除了舱门布局,侧面观察口,航向机枪和类似于虎P的纵置扭杆悬挂之外,已经和样车比较接近了。

保时捷最初的超重型坦克方案猛犸(白色)和后来修改后的超重型坦克方案鼠式(黑色)侧视图大小的直观对比。

鼠式与虎式、虎王的侧面轮廓对比。

1943年,元首和一些纳粹高官在围观鼠式坦克的等比例木制模型,德军原计划在鼠式的两侧各搭载一具火焰喷射器,后来在样车阶段取消。

鼠式V1样车,车体序列号351451,后来被称为Typ 205/1。

鼠式V2样车,车体序列号351452,后来被称为Typ 205/2。

技术诸元:

火力:

按照希特勒的要求,鼠式坦克应该做到“无坚不摧”。在这种情况下,其主炮的最佳选择是一门128mm口径Kwk 44 L55加农炮,从威力上看,这门炮和装设在猎虎坦克歼击车上的Pak 44 L55是一样的,只不过作为坦克炮,它并没有装设在旋转炮架上面,只能上下俯仰——当然这一点也不影响这门炮的威力。猎虎坦克歼击车可以在三千米之外轻松地击毁当时盟军和苏联装备的主力战车(包括M4谢尔曼,T-34/85,甚至包括IS-IS3)任何部位的装甲,那么鼠式战车也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饶是如此,在希特勒看来,鼠式坦克装设这样口径的主炮也还是“玩具炮”,并试图将鼠式坦克的主炮换装成38倍径的150mm加农炮,但因为此炮后座力过大,必须安装制退器,从而无法发射计划中的次口径脱壳穿甲弹而作罢。

除了这样一门主炮之外,鼠式坦克还有一门和主炮同轴的Kwk44/L36.5,口径为75毫米的副炮。这种炮的炮尾结构和24倍径75毫米加农炮一致,因此其可能使用与后者相同的弹药。该炮的炮管同样为一体式炮管,炮尾采用立楔式炮闩。之所以采用36.5这一奇怪的倍径,是因为24倍径炮的炮口焰会干扰发动机和散热系统进气,而现有的钻床最多只能加工出长度为32倍径炮管的膛线来。

鼠式坦克的火炮俯仰机构被布置在炮架右侧。为了避免75毫米炮开火时伤害到128毫米主炮的炮尾,因此75毫米炮被布置在更靠前的地方。驻退机设在炮架的下方,复进机则在上方。128毫米主炮被部署在炮架左侧更靠后的位置,从而达成了整个火炮系统的重量平衡。高低机手轮被安装在炮架的左侧。

考虑到近战防御的需要,鼠式坦克的两侧和后部设置有轻武器射击孔,并且在和主炮同轴的位置设计了一挺MG 34机枪。设计师还曾计划在炮塔后部加装后射机枪,但射界严重受限,并不实用,遂取消。

真正装设完整的鼠式坦克炮塔只有一个(生产序列号351451),所幸当年的德国方面留下了比较详尽的记录,我们将在写到V2样车时对炮塔进行进一步的介绍。V1样车一直没有安装炮塔,它搭载了一个模拟炮塔重量的配重装置。与之前所有型号的德国坦克不同,鼠式坦克的同轴机枪安装在炮塔左侧,专门在炮塔正面为其开出射孔。炮瞄镜型号为T.W.Z.F 1,物镜从炮塔顶部伸出,结构类似于突击炮常见的反射式炮瞄镜。

鼠式坦克的弹药基数如下:128mm炮弹68发,75mm炮弹100发,7.92mm机枪子弹1000发。

装甲:

元首要求鼠式坦克“无坚不摧”的同时应该同时做到“坚不可摧”。在这种情况下,鼠式战车的装甲就被设计的非常厚重。鼠式坦克的车体前部装甲厚度达到了200毫米,而且带有35度倾斜角(作为对比,斐迪南自行反坦克炮首上和战斗室正面是200毫米的垂直装甲)。不惟如此,鼠式坦克的侧面装甲和后方的装甲厚达180毫米和150毫米,这比绝大多数当时的装甲车辆正面装甲都要厚很多。

鼠式坦克的炮塔正面是240毫米厚度的弧状装甲,炮盾处装甲是280毫米(最厚处是480毫米),整个炮塔侧面和后部的装甲厚度是200毫米(分别具有60度和75度的倾斜角)。炮塔顶部的装甲是60毫米厚。在当时对于盟军和苏军的主力战车及火炮而言,想从任何角度击穿鼠式坦克的装甲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如此厚重的装甲造成鼠式坦克的重量高达188吨,光是炮塔壳体就已经重达35吨,比一辆完整的四号H型坦克还要重10吨。

鼠式坦克各部位的装甲厚度及倾角。

鼠式坦克的装甲结合方式,除了采用互锁结构之外,还在结合部打出圆孔,插入加强栓,以此增加强度。

为了尽量照顾铁路运输限制,鼠式坦克宽大的履带被尽量向中轴线靠拢布置,导致其底盘相对狭窄,而车身上部的侧撑部分相对宽大。车体前部中央为驾驶室,驾驶员和机电员席位于此处,底部有逃生舱门,两侧各有一油箱。再往后的位置为动力室,容纳着发动机和散热系统。由于底盘宽度限制,炮塔吊篮底部离车底较远,未超出侧撑位置以下,部分弹药和蓄电池储存在战斗室的侧撑位置当中,发电机沿车身中轴线布置在炮塔吊篮下方。车尾的空间被两台电动机,刹车装置和最终减速器等占据。

动力系统:

驱动鼠式坦克庞大的身躯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保时捷公司在鼠式坦克上继续采用着该公司惯用的电传动装置。这种传动装置是先由内燃机(汽油机或柴油机)带动发电机,将化石燃料的化学能经燃烧放热膨胀做功转化成电能,再将电能通过电动机转化成机械能传递至主动轮,驱动履带行驶。相比于传统的机械传动装置,这样的电传动装置的能源利用效率虽然低,但传动效率要高出很多,并且可以实现无级变速,且一开始就可以将扭矩输出最大化,因此在驱动重型车辆时拥有机械变速箱不具备的优势,这也是目前铁路上使用的内燃机车其实有相当多采用电传动装置的原因。在二战之前,电传动系统已经被成功地运用在船舶、潜艇和内燃机车上,保时捷自己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经有设计纯电动汽车的成功案例。战争爆发之后,电传动系统又被用在了VK-3001P,虎P等一干车辆上。由于当时的技术不成熟、散热问题难以解决和黄铜资源在战时的短缺等因素,虎P在竞争虎式坦克的时候败给了亨舍尔更为传统的设计。然而,保时捷博士还是将电传动设计用在了鼠式坦克上,这一部分可能是源于对自己设计的自信,另一部分的原因大约在于鼠式坦克的重量会给传统的机械变速箱带来巨大压力,只好用电传动了。

已经完成的两辆鼠式坦克原型车动力系统不尽相同。鼠式原型车用一台1080马力的DB509/12戴勒姆-奔驰汽油发动机(DB 603航空发动机的改型)通过一个间接变速箱向发电机提供能量,发动机产生的电力再用于驱动两个电动机,电动机带动行动齿轮使车辆动起来。尽管推重比非常低,但是鼠式坦克V1却可以达到25千米的最高时速。而V2号鼠式是采用了柴油以及电动的驱动方式。1台1200马力的梅赛德斯-奔驰MB 517型柴油发动机(DB 509的柴油机改型)通过一个间接变速箱向发电机提供能量,但最高速度只有20千米/时,原因可能是V2样车的炮塔要重于V1样车搭载的配重装置。

鼠式坦克的电动机和电传动装置

鼠式坦克的行走装置采用的是主动轮在后,诱导轮在前的布局。为了分散重量,鼠式坦克每侧有24个负重轮,分成4排布置,一开始计划为其配备类似于虎P的纵置扭杆悬挂,但最终改成了类似于谢尔曼的蜗卷弹簧悬挂(关于鼠式坦克悬挂和负重轮的更多信息,请参阅尼伯龙根工厂之前的文章:)。

鼠式坦克的V1原型车和V2原型车所用的负重轮型制是一样的,但V2原型车在出厂时,装备了一种轮盘上打了孔的负重轮。这些孔的设置是为了防止负重轮内置的胶圈在巨大的压力下变形。不过后来V1车和V2车都换装了改良型的负重轮,在此之后两辆车的负重轮形制就统一了。

鼠式坦克的悬挂,负重轮和履带。

鼠式坦克的V1原型车,此车的负重轮表面是光滑的。

鼠式V2原型车刚出厂的样子,可以明显看出负重轮上的开孔。

为了承载巨大的车体重量,鼠式坦克的履带也被设计的非常宽大,宽幅约1100mm,但对地压力依然高达1.45千克/平方厘米。该车全宽约为3.7米,但两条履带之间的间距只有1.14米。

需要注意的是,鼠式坦克的两辆原型车履带不尽相同。V1原型车的履带接地面没有孔状结构,而V2原型车的履带接地面是有孔状结构的。

鼠式V1样车履带,公板接地筋上带有平直的防滑齿。

鼠式V2样车履带,公板接地筋防滑齿位置上有孔。

其他

鼠式坦克油耗巨大,车内备有两个容量为800升的油箱,共计1600升,除此之外还可以在车后挂载一个容量为1000升的可抛式副油箱。

除了发动机之外,鼠式坦克还装有一台二冲程的辅机,用于启动主机和辅助制动。

除了负责设计的保时捷和负责总装的阿尔凯特公司之外,参与鼠式坦克项目的企业还有克虏伯(装甲壳体制作)、戴姆勒-奔驰(发动机)、西门子-舒克特(电气系统)、以及斯柯达(履带、悬挂、齿轮等)。

作为一种超重型坦克,设计鼠式的同时,还需要为它设计专用铁路平板车、潜渡管和维修工具等一系列配套设备,我们将在以后的文章中陆续介绍。

鼠式的炮塔为电驱动,有快慢两档,快速档每秒旋转8°,慢速档每秒旋转4°。

鼠式坦克设计有非常完备的灭火系统和潜渡系统。

鼠式坦克的电传动系统可靠性比虎P要强得多,更令人出乎意料的是,这种大家伙在实验中表现出了相当好的越障能力。测试人员认为,操作鼠式坦克进行转向要比操作四号坦克进行转向更加省力。

鼠式坦克V1原型车:

鼠式坦克的V1原型车完成于1943年12月,并于1944年1月被运送到伯布林根进行测试。这辆原型车只是一个底盘,其上装了一个用于配重的假炮塔,其驾驶员舱口位置并没有安装舱门,车体左侧装设了一个乘员登车梯。除此之外,这辆鼠式坦克没有装备任何外设工具和灯具。

刚出厂的鼠式坦克V1原型车,注意其配重用的假炮塔。

1944年5月,鼠式坦克的二号原型车(V2)车体完工,并被送到伯布林根进行测试,炮塔却迟至6月初才完成。V2和V1的区别大致如前所述,底盘也有些细微的差异。V2车装设了博世光量管制灯,底盘顶装甲上的防弹板设置和V1车不同,后部装甲的一些开口位置也有差异。

鼠式坦克V2原型车,这是第一辆底盘和炮塔都完整的鼠式坦克,也是最后一辆了。

鼠式坦克的结局:

武器局6处在1943年6月时已经下了多达141辆鼠式坦克的订单,但古德里安要求先生产5辆样车进行测试,后续量产是否展开视测试情况而定。1943年7月25-26日间,英军对埃森实施轰炸,克虏伯厂区严重受损,鼠式的车体和炮塔壳体生产工作需要7-8个月才能恢复,生产上的困难导致鼠式的量产订单和后续开发计划在10-11月间被取消,样车的数量也被压缩至两辆。

整个1944年,鼠式坦克的两辆原型车都在伯布林根附近进行各种测试。与此同时,克虏伯的穆勒博士在进行恢复鼠式装甲构件生产的各种努力。3月重启生产后,克虏伯发现鼠式坦克的壳体与构件加工工作占用了过多人力,同时还严重妨碍了170mm加农炮的生产,只能再次叫停,鼠式所需的原材料被转移至其他项目。

1944年7月,克虏伯询问武器局,应当如何处理已经完成的鼠式车体壳体,武器局的答复是拆掉回炉,但克虏伯没有这么做,已经完成的车体和炮塔壳体一直放在克虏伯的埃森工厂仓库中,战后被盟军缴获。根据国外爱好者的统计,盟军缴获的鼠式装甲构件至少包括5个车体,5个炮塔以及两个火炮防盾。

1944年12月,鼠式V1和V2样车被转移到一处仓库,后来又转移到著名的库默斯多夫试验场继续进行测试,测试完成后,这两辆坦克被放进了车库,车库禁止保时捷博士进入——换而言之,保时捷博士最为钟爱的玩具被军方没收了。

1945年3月,鼠式V2原型车被开到了文斯多夫,有证据显示,德军试图将其用于保卫不远处措森的总参谋部。4月22日,苏联红军近卫第6坦克军在占领措森之后发现了被炸得稀巴烂的鼠式V2,德军在进行自毁的时候引爆了它的弹药架。

仍在库默斯多夫测试场的鼠式V1也被苏军缴获,德军可能在撤退前也对其进行了破坏,但并不彻底。1945年秋天,苏军将两辆鼠式样车的内部机件运回列宁格勒进行研究。V2样车的炮塔则被苏军回收,运回库默斯多夫,9月份时装到了V1车体上面,这辆凑出来的鼠式坦克在次年5月被和一辆突击虎一起运到了库宾卡测试场。

在今天的许多军事爱好者看来,鼠式坦克大而无当。然而,苏军在对鼠式坦克进行研究之后,发现1945年6月刚设计好的257项目重型坦克既打不动鼠式,又无法抵御128mm加农炮的射击,只能砍掉重练——砍掉重练的结果就是260项目,也就是后来的IS-7。

鼠式的唯一一个战果大概就是无意间逼死了257项目。

在经过了一系列测试之后,这辆“混合鼠式坦克”于1952年开始在莫斯科郊外的库宾卡坦克博物馆露天展览,70年代初时移到室内。

鼠式坦克V2原型车被德军炸毁的现场,注意其相对完好的炮塔。

将V2原型车的炮塔放在V1原型车的车体上之后凑出来的一辆完整的鼠式坦克,这也是存世的唯一一辆了——其实这样做也没什么不妥,它的炮塔和车体壳体生产序列号皆为351451。

所以,鼠式坦克肯定没参加过柏林战役,像这张草图中那种帝国末日黑科技在柏林亮相的事情,大约也只是后世的一厢情愿了。

50年代在库宾卡露天展览的鼠式坦克,旁边是同馆的虎王。

如今,世界上仅存的一辆鼠式坦克(V1的车身和V2的炮塔)就安静地呆在俄国库宾卡战车博物馆。这个博物馆最近在爱国者公园设置了新馆,许多战车涂刷一新之后,都被放到了新展馆去展出,但鼠式战车因为太重了,就和一些大家伙一起呆在旧馆那里,在游客面前安静地诉说着自己传奇而悲惨的身世。

俄国库宾卡战车博物馆里的鼠式坦克,对许多来这里的人来说,这辆“鼠爷”算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库宾卡鼠式坦克的前面,可以看到其装甲表面的轧制纹路,以及火炮测试在鼠式坦克身上留下的弹孔。

T超重型坦克

T28自行反坦克炮(后来又被更名为T95型105毫米自行火炮车)是一款重装甲自行反坦克炮的原型车,由美国军方于二战期间所设计,其用意在于利用厚重装甲突破纳粹德国的齐格菲防线(齐格非防线于1939年修筑完成,虽然工事狭小但数量众多,和马奇诺防线并称双骄,曾经阻挡了盟军长达五个月,和马奇诺防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行反碉堡以及反坦克作战,也被认为可用来加入对日本的登陆作战。(日常维基)

名称沿袭

T28/95坦克最早被定名为T28重型坦克,但依据美国对于重型坦克的定义需要有人权(没炮塔没人权),于是将其命为“T95型105毫米自行火炮车”,虽然其因没人权原应归为驱逐坦克(比如m10和m18),但因为美国人认为驱逐坦克是轻装甲、高机动的(T28/95迅捷斥候没毛病啊),故不符合。1946年又被重新更名为“T28超重型坦克”。所以说T28和T95仅仅是名字的更改,而不是因为是否安装侧甲。(安东出来背个锅)

由于T28/95没有人权,再加上使用后置传动,使其有着很低的车高,不过它的重量高达86吨。这重量也保证了它正面厚达304mm的装甲,比起德军的小型啮齿动物还要厚60mm左右,连侧面都有101mm的厚度(没有侧甲)。美军相信这样的厚度应该足够抵挡德国88毫米高射炮1000m外的射击威力(我也信)。

T28/95坦克为了注重标准化和零件的通用性,采用和潘大头一样的500马力的福特汽车GAF V形八汽缸汽油引擎,500马力在30多吨的屑馒头上差不多,安到40多吨的潘大头上已经力不从心了(所以后期换装了700马力的发动机),然后美国人把它安在了80多吨的T28/95上。最后导致了它最高速只能达到每小时13公里,并且导致不论在越野以及障碍物跨越方面上的性能都极其糟糕。且T28/95重达80多吨的重量导致没有桥梁足够承担它的重量。

T28/95坦克为了分散重量,成为了数不多采用四条履带的坦克。由于过宽,T28/95坦克在远距离运输时必须先将外侧的履带与路轮拆解下来才能方便运输( 在阿伯丁第一次拆卸外侧履带,四个乘员用了四个小时。当熟练以后,同样一组人在第三次拆卸的时候用了两个半小时,不能像少战一样一秒钟完成)。T28/95坦克采用和T29坦克一样的105毫米65倍径T5E1主炮,因炮管极长,所以在行驶中必须将主炮维持最大仰角,否则可能因车太低而导致炮管犁地。

原先三等人计划先生产5台原型车之后再量产25辆实车,和T29系列坦克一样,由于战争结束而终止计划,最后只有2台问世并且未曾投入使用。其中一台在亚伯丁测试场测试时被引擎引起的大火造成严重损毁(发动机:老子不干了!),另外一辆则被当作废铁抛弃在贝尔佛堡后面的野战场上。现在唯一能看见是一台就是从贝尔佛堡拖运到肯塔基州的诺克斯堡修复后展示(拖运的人辛苦了)。

粉丝群:779044129

日常福利


|鼠式超重型坦克

  

鼠式超重型坦克|
  • 美国T坦克|
  • 美国T坦克| | 美国T坦克| ...